陳其瑞

《本草撮要》~ 卷一 草部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草部 (1)

1. 【黃耆】

味甘微溫。入手足太陰經。功專益氣。得當歸、活血。得白朮、補氣。得防風其功益大。得滑石白糖煎服。治洞泄完穀不化神效。合人參甘草生薑保元湯。治痘虛不起。或加芎藭、官桂糯米助之。生涼炙溫。生用或酒炒達表。蜜炙補中。鹽水炒補腎。茯苓為使。惡龜甲、白蘚皮。畏防風。氣旺者禁用。陰虛者宜少用。

白話文:

甘草,味道甘甜略溫。歸於足太陰經、足少陰經。功效在於補益人體氣血。甘草與當歸合用,能補血益氣;與白朮合用,能健脾益氣;與防風合用,能增強防風的功效;與滑石、白糖合用煎服,能有效治療洞泄完穀不化。甘草與人參、甘草、生薑合用,製成保元湯,能治療痘瘡虛弱不起。有時候會加入川芎、肉桂、糯米一起使用。甘草生用或酒炒後,可達表散的作用;蜜炙甘草,能補中益氣;鹽水炒的甘草,能補腎益精。茯苓可以作為甘草的輔佐藥物。甘草與龜甲、白蘚皮相剋。甘草畏懼防風。氣血旺盛的人不要服用甘草。陰虛的人宜少用甘草。

2. 【甘草】

味甘平。入足陽明。通行十二經。功專解毒。生瀉熟緩。甘和溫補。得桔梗清咽喉。得大豆為甘豆湯。解百藥毒奇驗。炙用補中。生用瀉火。用梢達莖中。止莖痛及淋症。白朮苦參乾漆為使。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然亦有並用者。中滿者忌用。惟得茯苓。則不資滿而反泄滿。若脾胃氣有餘。與痢疾初起。均忌用。

白話文:

中醫認為,葛根味甘、性平,歸足陽明經,通行十二經脈。葛根的功效主要是解毒。生用葛根能夠瀉火,熟用葛根能夠緩和。葛根味甘和,性溫補,如果和桔梗搭配使用,能夠清咽喉。葛根和大豆搭配使用,可以製成甘豆湯,有解百藥毒的奇效。葛根炙用能夠補中,生用能夠瀉火。葛根的梢部通達莖部,能夠止莖痛和淋症。白朮、苦參、乾漆等藥材可以和葛根搭配使用。葛根不宜和遠志一起使用,也不宜和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等藥材一起使用。但是,葛根也有和這些藥材一起使用的。中滿的人不宜服用葛根,但是如果和茯苓一起服用,則不會導致中滿,反而能夠緩解中滿。如果脾胃氣有餘或痢疾初起,均不宜服用葛根。

3. 【人參】

味甘苦。入手太陰。通行十二經。功專補五臟之陽。得羊肉補形。古方寒熱攻補劑中皆用之。以立正氣。誠為上品。茯苓為使。畏五靈脂。惡皂莢黑豆紫石英、人溲、鹹鹵、反藜蘆。忌鐵。參蘆能湧吐痰涎。體虛人用之。以代瓜蒂。

白話文:

茯苓味道甘苦,藥性屬手太陰經,可以通行十二經脈。它具有補充五臟陽氣的功效,搭配羊肉服用可以益補形體。過去的醫方裡,無論是寒證、熱證,攻補的藥劑都含有茯苓,以扶正氣。茯苓確實是上品中藥。但是茯苓畏懼五靈脂。茯苓與皁莢、黑豆、紫石英、人尿、鹽鹵會相剋。茯苓也忌諱與鐵一起服用。茯苓和蘆根會導致嘔吐痰涎,體虛的人可以用茯苓代替瓜蒂。

4. 【北沙參】

味甘。入手足太陰經。功專補五臟之陰。止嗽除疝。得麥冬。清肺熱。得糯米。補脾陰。寒客肺中作嗽者勿服。產沙地者良。畏防己。反黎蘆。一名羊乳

白話文:

甘甜味。藥效作用於手、足太陰經脈。主要功效是補益五臟之陰。可止咳治療疝氣。與麥冬一起使用,可清肺熱。與糯米一起使用,可補脾陰。肺部有寒氣引起咳嗽的人不可服用。出產於沙地者品質好。忌用防己。相反可用黎蘆。別名是羊乳。

5. 【丹參】

味苦。入手少陰經。功專調婦人經脈。抵四物之功。得山查炭、益母草清產後瘀血發熱。畏鹹水。忌醋反藜蘆

白話文:

中藥:苦味。歸屬於手少陰經。功效專門調理婦女的經脈。與四物湯具有相同的功效。遇到山楂炭、益母草可以清潔產後瘀血引起的高燒。畏懼鹹水。忌諱誤食醋和反藜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