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17)

回本書目錄

五、醫案 (17)

1. 3.牙疼

天津王姓,年三十餘,得牙疼病。

病因,商務勞心,又兼連日與友宴飲,遂得斯證。

證候,其牙疼甚劇,有礙飲食,夜不能寐,服一切治牙疼之藥不效,已遷延二十餘日矣。其脈左部如常,而右部弦長,按之有力。

白話文:

這位病人牙痛非常嚴重,影響了飲食,晚上也無法入睡,使用過各種治療牙痛的藥物但都沒有效果,已經持續了二十多天。他的脈搏左側正常,而右側的脈搏弦長有力。

診斷,此陽明胃氣不降也。上牙齦屬足陽明胃,下牙齦屬手陽明大腸。究之,胃氣不降腸中之氣亦必不降,火隨氣升,血亦因之隨氣上升並於牙齦而作疼,是以牙疼者牙齦之肉多腫熱也。宜降其胃氣兼引其上逆之血下行,更以清熱之藥輔之。

白話文:

診斷:這是陽明胃氣不降的緣故。上牙齦屬於足陽明胃經,下牙齦屬於手陽明大腸經。深入探究,胃氣不降,腸中的氣也必定不降,火隨氣上升,血液也因此隨氣上升而聚集在牙齦,導致牙齦腫痛。因此,治療牙痛的方法是宣降胃氣,同時引導上升的血液向下運行,再輔以清熱藥物。

處方,生赭石(一兩軋細),懷牛膝(一兩),滑石(六錢),甘草(一錢)

白話文:

處方:

  • 生地赭石(1 兩,研磨成細粉)
  • 懷牛膝(1 兩)
  • 滑石(6 錢)
  • 甘草(1 錢)

煎湯服。

效果,將藥煎服一劑,牙疼立愈,俾按原方再服一劑以善其後。

說明,方書治牙疼未見有用赭石牛膝者,因愚曾病牙疼以二藥治愈,後凡遇胃氣不降致牙疼者,方中必用此二藥。其陽明胃腑有實熱者,又恆加生石膏數錢。

白話文:

以前醫書記載用來治療牙痛的藥方中,都沒有看到用赭石和牛膝的,因為我曾經牙痛,用這兩種藥治好了。後來每次遇到因為胃氣不順導致牙痛的情況,我開的藥方中一定會加上這兩種藥。如果患者陽明胃腑有實熱,我還會經常加上幾錢生石膏。

2. 1.脅疼

天津陳××,年六旬,得脅下作疼證。

病因,因操勞過度,遂得脅下作疼病。

證候,其疼或在左脅或在右脅或有時兩脅皆疼,醫者治以平肝、舒肝、柔肝之法皆不效。遷延年餘,病勢浸增,疼劇之時。覺精神昏憒。其脈左部微細,按之即無,右脈似近和平,其搏動之力略失於弱。

白話文:

症狀:疼痛時而位於左肋,時而位於右肋,或者有時兩側肋骨都疼痛。醫生使用平肝、舒肝、柔肝的方法治療都沒有效果。病情持續一年多後,逐漸加重。疼痛劇烈時,精神恍惚。患者的脈象:左側脈搏微弱,按下去就沒有了;右側脈象似乎接近正常,但搏動的力量稍弱。

診斷,人之肝居脅下,其性屬木,原喜條達,此因肝氣虛弱不能條達,故鬱於脅下作疼也。其疼或在左或在右者,《難經》云,肝之為臟其治在左,其藏在右脅右腎之前並胃,著於胃之第九椎(《醫宗金鑑》刺灸篇曾引此數語,今本《難經》不知被何人刪去)。所謂臟者,肝臟所居之地也,謂治者肝氣所行之地也。是知肝雖居右而其氣化實先行於左。其疼在左者,肝氣鬱於所行之地也;其疼在右者,肝氣鬱於所居之地也;其疼劇時精神昏憒者,因肝經之病原與神經有涉也(肝主筋,腦髓神經為灰白色之筋,是以肝經之病與神經有涉)。治此證者,當以補助肝氣為主。而以升肝化郁之藥輔之。

白話文:

診斷: 人體的肝臟位於肋骨下方,屬五行中的木,本性喜愛舒展通達。如果肝氣虛弱,不能條達,就會鬱積在肋骨下方,引起疼痛。這種疼痛可能發生在左側或右側。

《難經》記載:肝臟所屬的部位在左側,但它儲藏在右側,位於右肋、右腎和胃之前。所謂臟,是指肝臟所居住的地方;所謂治,是指肝氣運行的地方。因此,我們知道,雖然肝臟位於右側,但它的氣化作用實際上是先在左側進行的。

疼痛位於左側,說明肝氣鬱結在它運行的地方;疼痛位於右側,說明肝氣鬱結在它居住的地方;疼痛劇烈時,精神昏沉恍惚,這是因為肝經的病變涉及神經(肝臟主筋,而腦髓和神經都是灰白色的筋脈,所以肝經病變與神經有關)。

治療這種病症,應以補益肝氣為主,輔以升發肝氣、化解鬱氣的藥物。

處方,生箭耆(五錢),生杭芍(四錢),玄參(四錢),滴乳香(三錢炒),明沒藥(三錢不炒),生麥芽(三錢),當歸(三錢)川芎(二錢),甘草(錢半)

白話文:

藥方:

  • 生箭耆 (五錢)
  • 生杭芍 (四錢)
  • 玄參 (四錢)
  • 乳香 (三錢,炒過)
  • 沒藥 (三錢,未炒)
  • 生麥芽 (三錢)
  • 當歸 (三錢)
  • 川芎 (二錢)
  • 甘草 (半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方解,方書有謂肝虛無補法者,此非見道之言也。黃耆為補肝之主藥,何則?黃耆之性溫而能升,而臟腑之中秉溫升之性者肝木也,是以各臟腑氣虛,黃耆皆能補之。而以補肝經之氣虛,實更有同氣相求之妙,是以方中用之為主藥。然因其性頗溫,重用之雖善補肝氣,恐並能助肝火,故以芍藥、玄參之滋陰涼潤者濟之。用乳香、沒藥者以之融化肝氣之郁也。用麥芽、芎藭者以之升達肝氣之郁也。究之,無論融化升達,皆通行其經絡使之通則不痛也。用當歸者以肝為藏血之臟,既補其氣,又欲補其血也。且當歸味甘多液,固善生血,而性溫味又兼辛,實又能調和氣分也。用甘草者以其能緩肝之急,而甘草與芍藥並用,原又善治腹疼,當亦可善治脅疼也。

白話文:

在醫學著作中,有人認為肝氣虛不能補,這種觀點並不正確。黃耆是補肝的主要藥物,因為黃耆性溫,能升發,而人體臟腑中具有溫升性質的正是肝木。因此,各種臟腑氣虛,黃耆都可以補益。而補肝氣虛,更是有「同氣相求」的神奇功效,所以本方中將黃耆作為主藥。

但是,黃耆性溫,用量過多雖然能補肝氣,但可能助長肝火,所以用滋陰涼潤的芍藥、玄參來輔助。使用乳香、沒藥可以化解肝氣鬱結;使用麥芽、川芎可以升散肝氣鬱滯。總之,無論化解還是升散,都是為了暢通經絡,讓它通暢就不會疼痛。

使用當歸是因為肝臟是儲藏血液的臟器,既要補氣,也要補血。而且當歸味甘多汁,能生血,溫辛的性質又可以調和氣分。使用甘草可以緩解肝氣急迫,而甘草和芍藥合用,還能治療腹痛,因此也能治療脅痛。

再診,將藥連服四劑,脅疼已愈強半,偶有疼時亦不甚劇。脈象左部重按有根,右部亦較前有力,惟從前因脅疼食量減少,至此仍未增加,擬即原方再加健胃消食之品。

白話文:

再次就診時,服用四劑藥之後,肋骨疼痛已經好了一大半,偶爾疼痛時也不算劇烈。脈象左邊按得較重時有根,右邊也比之前有力,只是因為之前肋骨疼痛導致食量減少,到現在還沒有增加,打算在原來的藥方中再增加健胃消食的藥物。

處方,生箭耆(四錢),生杭芍(四錢),玄參(四錢),於白朮(三錢),滴乳香(三錢炒),明沒藥(三錢不炒),生麥芽(三錢),當歸(三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川芎(二錢),甘草(錢半)

白話文:

處方:

  • 生黨參(4 錢)
  • 生杭芍(4 錢)
  • 玄參(4 錢)
  • 於術(3 錢)
  • 乳香(3 錢,炒過)
  • 沒藥(3 錢,不炒)
  • 生麥芽(3 錢)
  • 當歸(3 錢)
  • 生雞內金(2 錢,搗碎成黃色)
  • 川芎(2 錢)
  • 甘草(1.5 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三診,將藥連服四劑,脅下已不作疼,飲食亦較前增加,脈象左右皆調和無病,惟自覺兩腿筋骨軟弱,此因病久使然也。擬再治以舒肝、健胃、強壯筋骨之劑。

白話文:

在三個診療後,連續服用四劑藥,肋下的疼痛已經消失,飲食也比以前增加,左右手的脈象都調和沒有異常。但患者自覺兩條腿的筋骨軟弱,這可能是因為病情持續太久造成的。因此,建議再用舒肝、健胃、強壯筋骨的藥方治療。

處方,生箭耆(四錢),生懷山藥(四錢),天花粉(四錢),胡桃仁(四錢),於白朮(三錢),生明沒藥(三錢),當歸(三錢),生麥芽(三錢),寸麥冬(三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真鹿角膠(三錢)

白話文:

藥方:

  • 生黃耆 4 錢
  • 生懷山藥 4 錢
  • 天花粉 4 錢
  • 胡桃仁 4 錢
  • 白朮 3 錢
  • 生沒藥 3 錢
  • 當歸 3 錢
  • 生麥芽 3 錢
  • 麥門冬 3 錢
  • 生雞內金(黃色,搗碎)2 錢
  • 鹿角膠 3 錢

藥共十一味,將前十味煎湯一大盅,再將鹿角膠另用水燉化和勻,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十劑,身體浸覺健壯,遂停服湯藥,俾用生懷山藥細末七八錢,或至一兩,涼水調和煮作茶湯,調以蔗糖令其適口,當點心服之。服後再嚼服熟胡桃仁二三錢,如此調養,宿病可以永愈。

白話文:

效果: 連續服用十劑藥物後,感覺身體強壯了,於是停止服用湯藥,改用研磨成細末的生懷山藥,每次七八錢到一兩。用涼水調和後煮成茶湯,加入蔗糖調和適口,作為點心服用。服用後,再嚼服二三錢熟胡桃仁。如此調養,舊疾便可痊癒。

3. 2.脅下疼兼胃口疼

天津齊××,年五旬,得脅下作疼,兼胃口疼病。

病因,素有肝氣不順病,繼因設買賣賠累,激動肝氣,遂致脅下作疼,久之胃口亦疼。

證候,其初次覺疼恆在申酉時,且不至每日疼,後浸至每日覺疼,又浸至無時不疼。屢次延醫服藥,過用開破之品傷及脾胃,飲食不能消化,至疼劇時恆連胃中亦疼。其脈左部沉弦微硬,右部則弦而無力,一息近五至。

白話文:

症狀:

一開始,疼痛通常在下午3-5點(申酉時)出現,而且並不是每天都痛。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變成每天都會痛,再發展到任何時候都會痛。

患者多次找醫生開藥,但過度使用了傷及脾胃的藥物,導致飲食無法消化。當疼痛發作嚴重時,通常胃部也會跟著痛。

脈象:

左手的脈搏深沉而有彈性,稍稍偏硬;右手的脈搏則有彈性但無力,每分鐘跳動約5次。

診斷,其左脈弦硬而沉者,肝經血虛火盛而肝氣又鬱結也。其右脈弦而無力者,土為木傷,脾胃失其蠕動健運也。其脅疼之起點在申酉時者,因肝屬木申酉屬金,木遇金時其氣化益遏抑不舒也。《內經》謂,「厥陰不治,求之陽明。」夫厥陰為肝,陽明為胃,遵《內經》之微旨以治此證,果能健補脾胃,俾中焦之氣化運行無滯,再少佐以理肝之品,則胃疼可愈,而脅下之疼亦即隨之而愈矣。

白話文:

診斷:

左邊脈搏又緊又沉的人,是因為肝經氣血不足,肝火旺盛,肝氣鬱結。右邊脈搏無力的人,是因為脾胃虛弱,消化功能不佳。

疼痛發作時間:

如果疼痛在下午3-7點(申時到酉時)發作,是因為肝屬木,而申時和酉時屬金。當木遇金時,肝氣會受到抑制,不順暢。

治療方法:

《內經》說:「厥陰病不能治好,就要治療陽明。」厥陰指肝,陽明指胃。根據《內經》的這個原理,治療這種疾病應該先健脾胃,讓脾胃功能恢復正常。然後再稍稍加一些疏肝理氣的藥物,就能治好胃痛,脅下的疼痛也會跟著好起來。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六錢),玄參(五錢),寸麥冬(四錢帶心),於白朮(三錢),生杭芍(三錢),生麥芽(三錢),桂枝尖(二錢),龍膽草(二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厚朴(錢半),甘草(錢半)

白話文:

處方:

  • 生淮山藥:1 兩
  • 大甘枸杞:6 錢
  • 玄參:5 錢
  • 寸冬麥(保留根):4 錢
  • 蒼朮:3 錢
  • 生杭芍藥:3 錢
  • 生麥芽:3 錢
  • 桂枝尖:2 錢
  • 龍膽草:2 錢
  • 生雞內金(搗成黃色粉末):2 錢
  • 厚朴:半錢
  • 甘草:半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復診,將藥連服四劑,胃中已不作疼,脅下之疼亦大輕減,且不至每日作疼,即有疼時亦須臾自愈。脈象亦見和緩,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白話文:

再次看診,用藥連續服用了四劑,胃中已經不疼痛了,肋下的疼痛也大幅減輕,而且不會每天疼痛,偶爾疼痛也很快就自己好了。脈象也見平順,於是就對原來的藥方略作加減,讓患者繼續服用。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六錢),玄參(四錢),寸麥冬(四錢帶心),於白朮(三錢),生杭芍(三錢),當歸(三錢),桂枝尖(二錢),龍膽草(二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醋香附(錢半),甘草(錢半),生薑(二錢)

白話文:

藥方:

  • 生懷山藥:一兩
  • 大甘枸杞:六錢
  • 玄參:四錢
  • 寸麥冬(連芯):四錢
  • 於白朮:三錢
  • 生杭芍:三錢
  • 當歸:三錢
  • 桂枝尖:二錢
  • 龍膽草:二錢
  • 生雞內金(黃色,搗碎):二錢
  • 醋香附:錢半
  • 甘草:錢半
  • 生薑: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五劑,脅下之疼霍然全愈,肝脈亦和平如常矣。遂停服湯藥,俾日用生懷山藥細末兩許,水調煮作茶湯,調以蔗糖令適口,以之送服生雞內金細末二分許,以善其後。

白話文:

療效: 服用連續五劑藥物後,肋下的疼痛立即痊癒,肝脈也恢復正常。於是停止服藥,改為每日服用生懷山藥粉末兩匙,用清水調煮成茶湯,加入蔗糖調味,再服下生雞內金粉末兩分左右,以鞏固療效。

或問,理肝之藥莫如柴胡,其善舒肝氣之鬱結也。今治脅疼兩方中皆用桂枝而不用柴胡,將毋另有取義?答曰:桂枝與柴胡雖皆善理肝,而其性實有不同之處。如此證之疼肇於脅下,是肝氣鬱結而不舒暢也,繼之因脅疼累及胃中亦疼,是又肝木之橫恣而其所能勝也。柴胡能舒肝氣之郁,而不能平肝木之橫恣,桂枝其氣溫升(溫升為木氣),能舒肝氣之鬱結則脅疼可愈,其味辛辣(辛辣為金味),更能平肝木橫恣則胃疼亦可愈也。惟其性偏於溫,與肝血虛損有熱者不宜,故特加龍膽草以調劑之,俾其性歸和平而後用之,有益無損也。不但此也,拙擬兩方之要旨,不外升肝降胃,而桂枝之妙用,不但為升肝要藥,實又為降胃要藥。《金匱》桂枝加桂湯,治腎邪奔豚上干直透中焦,而方中以桂枝為主藥,是其能降胃之明徵也。再上溯《神農本草經》,謂桂枝主上氣咳逆及吐吸(吸不歸根即吐出,即後世所謂喘也),是桂枝原善降肺氣,然必胃氣息息下行,肺氣始能下達無礙。細繹經旨,則桂枝降胃之功用,更可借善治上氣咳逆吐吸而益顯也。蓋肝升胃降,原人身氣化升降之常,順人身自然之氣化而調養之,則有病者自然無病,此兩方之中所以不用柴胡皆用桂枝也。

白話文:

有人問道,調理肝臟的藥沒有柴胡更好的了,它擅長疏解肝氣鬱結。現在治療脅肋疼痛的兩個方子都用了桂枝而沒有用柴胡,難道另有用意嗎?

回答說,桂枝和柴胡雖然都能調理肝臟,但它們的性質確實不同。像這個證狀是脅肋下方開始疼痛,這是肝氣鬱結不舒暢引起的,接著因為脅肋疼痛牽連到胃中也疼痛,這是肝木過度旺盛,剋制了它所能剋制的胃氣。柴胡可以疏解肝氣鬱結,但不能平息肝木的過度旺盛,桂枝氣性溫升(溫升屬木氣),能疏解肝氣鬱結,脅肋疼痛就可以好轉,它的味道辛辣(辛辣屬金味),更能平息肝木過度旺盛,胃痛也可以好轉。只是它的性質偏溫,對於肝血虛損有熱的人不適合,因此特別加入龍膽草來調和,讓它的性質變得平和才使用,這樣有利無害。

不只這樣,我擬定的這兩個方子的重點就在於升肝降胃,而桂枝的妙用,不只是升肝的重要藥物,其實也是降胃的重要藥物。《金匱要略》裡的桂枝加桂湯,治療腎水邪氣上衝肺部,直接穿透中焦,而方子裡以桂枝為主要藥物,就是它能降胃的明證。再往上追溯到《神農本草經》,說桂枝主治上氣咳逆以及吐吸(吸氣進不去就吐出來,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喘),表示桂枝原本就擅長降肺氣,然而必須胃氣順利向下運行,肺氣才能順利下降。仔細研究經書的旨意,那麼桂枝降胃的功效,可以從擅長治療上氣咳逆吐吸這一點來證明。

肝升胃降,本來就是人體氣化升降的常道,依照人體自然的氣化來調理,那麼有病的人自然就會沒病,這兩個方子不用柴胡而都用桂枝的原因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