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5)

回本書目錄

五、醫案 (5)

1. 10.肺病咳嗽吐血

天津張××,年二十六歲,得肺病咳嗽吐血。

病因,經商勞心,又兼新婚,失於調攝,遂患勞嗽。繼延推拿者為推拿兩日,咳嗽分毫未減,轉添吐血之證。

白話文:

由於過度經商操心,又兼之新婚,沒有好好調養身體,於是患上咳嗽。接著找了按摩師來按摩兩天,咳嗽一點都沒有好轉,反而出現吐血的症狀。

證候,連聲咳嗽不已,即繼以吐血。或痰中帶血,或純血無痰,或有咳嗽兼喘。夜不能臥,心中發熱,懶食,大便乾燥,小便赤澀。脈搏五至強,其左部弦而無力,右部浮取似有力,而尺部重按豁然。

白話文:

症狀:

連續不斷咳嗽,接著開始吐血。

  • 有時痰中帶血,有時純粹無痰的血
  • 有時咳嗽同時伴隨喘息

其他症狀:

  • 夜晚無法入睡
  • 心中感覺發熱
  • 沒有食慾
  • 大便乾結
  • 小便發黃、灼熱

脈象:

  • 脈搏強而有力
  • 左手脈搏細緊無力
  • 右手脈搏浮取,看似有力
  • 右手寸脈深度按壓,會突然變得虛弱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潞參(三錢),生赭石(六錢軋細),生懷地黃(六錢),玄參(六錢),天冬(五錢),淨萸肉(五錢),生杭芍(四錢),射干(二錢),甘草(二錢),廣三七(二錢軋細)

白話文:

藥方:

  • 生懷山藥:1 兩
  • 大潞參:3 錢
  • 生赭石:6 錢(研磨成粉末)
  • 生懷地黃:6 錢
  • 玄參:6 錢
  • 天冬:5 錢
  • 淨萸肉:5 錢
  • 生杭芍:4 錢
  • 射干:2 錢
  • 甘草:2 錢
  • 廣三七:2 錢(研磨成粉末)

藥共十一味,將前十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重服時,再送服其餘一半。

復診,此藥服兩劑後,血已不吐,又服兩劑,咳嗽亦大見愈,大小便已順利,脈已有根,不若從前之浮弦。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白話文:

複診: 這個藥方吃了兩劑後,血已經不再吐了。再吃了兩劑,咳嗽也明顯好轉了。大便小便都順暢了,脈象已經有了根,不像之前那樣浮浮的。於是,就在原來的方子上稍作加減,繼續服藥。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潞參(三錢),生赭石(六錢軋細),生懷地黃(六錢),大甘枸杞(六錢),甘草(二錢),淨萸肉(五錢),沙參(五錢),生杭芍(二錢),射干(二錢),廣三七(錢半軋細)

白話文:

藥方:

  • 生淮山藥(60克)
  • 大潞參(15克)
  • 生赭石(30克,研磨成細粉)
  • 生懷地黃(30克)
  • 大甘枸杞(30克)
  • 甘草(10克)
  • 淨萸肉(25克)
  • 沙參(25克)
  • 生杭芍(10克)
  • 射干(10克)
  • 廣三七(7.5克,研磨成細粉)

藥共十一味,將前十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重服時,再送其餘一半。

效果,將藥連服五劑,諸病皆愈,脈已復常,而尺部重按仍欠實。遂於方中加熟懷地黃五錢,俾再服數劑以善其後。

白話文:

服用了五劑藥後,所有疾病症狀都已經痊癒,脈象也恢復正常,但是尺部的脈象按壓起來還有些虛弱。於是,我在藥方中添加了五錢熟地黃,讓患者再服用幾劑藥以鞏固療效。

2. 11.肺病咳吐膿血

天津葉××,年三十二歲,得肺病咳吐膿血。

病因,其未病之前數月,心中時常發熱,由此浸成肺病。

證候,初覺發熱時,屢服涼藥,熱不減退,大便乾燥,小便短赤,後則漸生咳嗽,繼則痰中帶血,繼則痰血相雜,又繼則膿血相雜。診其脈左部弦長,右部洪長,皆重按頗實。

白話文:

症狀:

  • 最初感到發熱,反覆服用清涼藥物,但發熱不退。
  • 大便乾燥,小便短赤。
  • 之後漸漸出現咳嗽,接著痰液中帶血。
  • 再接下來,痰液和血液混雜。
  • 最後,膿液和血液混雜。

診斷:

  • 脈搏檢查發現,左手脈弦長有力,右手脈洪長有力,兩側脈象按壓時都很堅實。

疹斷,此乃伏氣化熱,竄入陽明之腑。醫者不知病因,見其心中發熱,而多用甘寒滯膩之品,稽留其熱,俾無出路。久之,上熏肺部,至肺中結核因生咳嗽,潰爛遂吐膿血,斯必先清其胃腑之熱,使不復上升熏肺而後肺病可愈。特是,此熱為伏氣之熱所化,原非輕劑所能消除,當先投以治外感實熱之劑。

白話文:

疹子診斷

疹子是潛伏在體內的熱氣進入陽明胃腑所致。醫生如果不知道病因,看到病人發燒,就大量使用甘寒而阻滯體內的藥物,讓熱氣無法排出。時間久了,熱氣會向上燻蒸肺部,在肺中形成結核,導致咳嗽,潰爛後吐出膿血。必須先清除胃腑中的熱氣,讓它不再燻蒸肺部,肺病才能好轉。

但要注意的是,這種熱氣是潛伏在體內的熱氣所化,不是普通的藥物可以消除的。所以,要先用治療外感實熱的藥物。

處方,生石膏(兩半搗細),大潞參(三錢),生懷山藥(六錢),天花粉(六錢),金銀花(四錢),鮮蘆根(四錢),川貝母(三錢),連翹(二錢),甘草(二錢),廣三七(二錢軋細)

白話文:

處方:

  • 生石膏(15 克,研磨成細粉)
  • 大潞參(15 克)
  • 生懷山藥(30 克)
  • 天花粉(30 克)
  • 金銀花(20 克)
  • 鮮蘆根(20 克)
  • 川貝母(15 克)
  • 連翹(10 克)
  • 甘草(10 克)
  • 廣三七(10 克,研磨成細粉)

藥共十味,將前九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錢,至煎渣再服時,仍送服餘一錢。

方解,此方實仿白虎加人參湯之義而為之變通也。方中以天花粉代知母,以生山藥代粳米,仍與白虎加人參湯無異,故用之以清胃腑積久之實熱。而又加金銀花、三七以解毒,蘆根、連翹以引之上行,此肺胃雙理之劑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的設計其實是模仿白虎加人參湯的原理,但是做了一些修改。藥方中用天花粉代替知母,用生山藥代替粳米,其他部分和白虎加人參湯完全一樣。因此,這個藥方可以清胃和腸道中積聚已久的實熱。此外,還增加了金銀花、三七來解毒,蘆根和連翹來引導藥效上升,這是肺和胃一起治療的藥方。

復診,將藥連服三劑,膿血已不復吐,咳嗽少愈,大便之乾燥,小便之短赤亦見愈。惟心中仍覺發熱,脈象仍然有力,擬再投以清肺瀉熱之劑。

白話文:

再次檢查時,服用了三劑藥物,膿血已經停止嘔吐,咳嗽症狀有所好轉,大便乾結、小便短赤的症狀也見有改善。但患者心中仍然覺得發熱,脈象依然有力,打算再次給予清肺瀉熱的藥方。

處方,天花粉(八錢),北沙參(五錢),玄參(五錢),鮮蘆根(四錢),川貝母(三錢),牛蒡子(三錢搗碎),五味子(二錢搗細),射干(三錢),甘草(二錢軋細)

白話文:

藥方:

  • 天花粉:8 錢
  • 北沙參:5 錢
  • 玄參:5 錢
  • 鮮蘆根:4 錢
  • 川貝母:3 錢
  • 牛蒡子:3 錢(搗碎)
  • 五味子:2 錢(搗細)
  • 射干:3 錢
  • 甘草:2 錢(研細)

藥共九味,將前八味煎湯一大盅,送服甘草末一錢,至煎渣再服時,仍送服餘一錢。方中五味子,必須搗碎入煎,不然則服之恆多發悶;方中甘草,無論紅者黃者,皆可用至軋之不細時,切忌鍋炮,若炮則其性即變,非此方中用甘草之意矣。用此藥者,宜自監視軋之,或但羅取其頭次所軋之末亦可。

白話文:

藥方總共有九種藥材,先將前八種藥材熬成一大碗湯,並服用一錢的甘草末。等到藥渣熬好後,再服用時,再服用剩下的那一錢。方子中的五味子,必須搗碎後再煎煮,否則服用後容易令人悶氣。方子中的甘草, سواء是紅甘草還是黃甘草,都可以使用。但不要研磨得太細,更忌諱用鍋子煎煮。因為如果煎煮,甘草的性質就會改變,就不是這個方子中使用的甘草了。服用這個藥的人,應該自己監視研磨甘草,或者只收集第一次研磨的粉末也可以。

效果,將藥連服五劑,諸病皆愈,惟心中猶間有發熱之時,脈象較常脈似仍有力。為善後計,俾用生懷山藥軋細,每用七八錢或兩許,煮作茶湯,送服離中丹錢許或至錢半(多少宜自酌),當點心用之。後此方服閱兩月,脈始復常,心中亦不復發熱矣。離中丹為愚自制之方,即益元散方以生石膏代滑石也。蓋滑石宜於濕熱,石膏宜於燥熱,北方多熱而兼燥者,故將其方變通之,凡上焦有實熱者,用之皆有捷效。

白話文:

服藥後,患者連續服用了五劑藥,所有的病症都痊癒了。但是,患者的心中偶爾還會感到發熱,脈象也比正常脈象有力。為瞭解決這個問題,我建議患者使用生懷山藥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七八錢或一到兩錢,煮成茶湯服用。同時服用少量的離中丹(約一錢到半錢),作為點心食用。服用約兩個月後,患者的脈象恢復正常,心中也不再發熱。

離中丹是我自己配製的方劑,它是由益元散方修改而來,只是將滑石換成了生石膏。滑石適用於濕熱體質,而石膏適用於燥熱體質。北方多熱燥兼見,因此我修改了這個方劑。凡是上焦有實熱證的患者,服用這個方劑都有快速的效果。

或問,伏氣化熱,原可成溫,即無新受之外感,而忽然鹹溫病者是也。此證伏氣所化之熱,何以不成溫病而成肺病?答曰:伏氣之侵人,伏於三焦脂膜之中,有多有少,多者化熱重,少者化熱輕,化熱重者當時即成溫病,化熱輕者恆循三焦脂膜而竄入各臟腑。愚臨證五十年,細心體驗,知有竄入肝膽病目者,竄入腸中病下痢者,有竄入腎中病虛勞者,竄入肺中病咳嗽久而成肺病者,有竄入胃中病吐衄而其熱上熏亦可成肺病者,如此證是也。是以此證心中初發熱時,醫者不知其有伏氣化熱入胃,而泛以涼藥治之,是以不效,而投以白虎加人參湯即隨手奏效。至於不但用白虎湯而必用白虎加人參湯者,誠以此證已閱數月,病久氣化虛損,非人參與石膏並用,不能托深陷之熱外出也。

白話文:

有人詢問,伏氣化熱本來可以形成溫病,即便沒有新的外感,突然發作的鹹溫病就是這樣。這種情況下,伏氣化生的熱,為什麼不會形成溫病,反而會形成肺病?

回答說:伏氣侵襲人體時,潛伏在三焦的脂膜中,有輕有重。伏氣較多的人,化熱較重,會立即形成溫病;伏氣較少的人,化熱較輕,會沿着三焦的脂膜運行,竄入各個臟腑。

我在臨牀上行醫五十年,細心觀察體驗後,發現伏氣會竄入肝膽,引起目病;竄入腸道,引起腹瀉;竄入腎臟,引起虛勞;竄入肺部,引起長期的咳嗽,最後形成肺病;竄入胃部,引起吐血,熱氣上燻,也可以形成肺病。

因此,這種病人剛開始發熱時,醫生不知道是伏氣化熱入胃,而胡亂使用涼藥治療,所以無效。而使用白虎湯加人參湯,就能立即奏效。

為什麼不僅要使用白虎湯,還必須使用白虎加人參湯?這是因為,這種病人已經患病幾個月了,氣化元氣虛損,如果不使用人參和石膏一起,無法將深藏的熱氣引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