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古

《此事難知》~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辯陰陽二證

陰證身靜。重語無聲氣難布息。目睛不了了。鼻中呼不出吸不入。往來口與鼻中氣冷。水漿不入大小便不禁。面上惡寒有如刀刮。

白話文:

陰證特徵是身體不動。呼吸弱到幾乎沒有聲音,氣難以運行。眼睛看不見東西。鼻子呼不出氣也吸不進氣。口鼻間的氣息冷。喝不進水,大小便失禁。臉色發青,像刀刮一樣疼痛。

陰證身動。輕語有聲。目睛了了。鼻中呼吸出入能往而能來。口與鼻中氣皆然。

2. 辯表傷陰陽二證

身表涼。知在陰經也。名曰陰證。

身表熱。知在陽經也。名曰陽證。

3. 辯內外傷

傷風鼻中氣出粗。合口不開。肺氣通於天也。傷食口無味。涎不納。鼻息氣勻。脾氣通於地也。

外傷一身盡熱。先太陽也。從外而之內者。先無形也。內傷手足不和。兩脅俱熱。知先少陽也。從內之外者。先有形也。

白話文:

外傷 :全身發熱。這是太陽經受侵襲的表現。病邪從外而入,一開始沒有明顯的形體。

內傷 :手腳不協調,兩側肋骨都發熱。這是少陽經受侵襲的表現。病邪從內而外,一開始就有實熱、疼痛等有形的症狀。

內外俱傷。人迎氣口俱盛。或舉按皆實大。表發熱而惡寒。腹不和而口液。此內外兩傷也。

凡診。則必捫手心手背。手心熱則內傷手背熱則外傷。次以脈別之。

傷寒言足經,手經皆有餘

不言手經圖,足經皆不足

冬傷於寒者。春必溫病。夏為熱病。長夏為大熱。病蓋因房室勞傷與辛苦之人得之。水虧無以奉春生之令。故春陽氣長而為溫病也。夏為熱病者。是火先動於火未動之時。水預虧於水巳旺之日。故邪但藏而不為病也。夏令炎蒸。其火既旺與前所動者。客邪與主氣二火相接。所以為熱病也。

白話文:

冬天受寒的人,春天必定會得溫病。夏天會得熱病。長夏會得大熱。這些疾病大多是由於房事過度和勞累造成的。身體津液虧損,不能奉養春生的陽氣。所以春天陽氣盛,就形成了溫病。夏天得熱病,是因為火氣在水氣之前就已經活動了。水氣在水氣旺盛的時期已經先虧損了。所以邪氣就潛伏著而不發病。夏天天氣炎熱,火氣本來就旺盛,再加上之前已經活動的火氣,客邪和主氣這兩股火氣相遇,所以就形成了熱病。

長夏為大熱病者。火之方與秋之分。皆手經居之。木之方與春之分。皆足經居之。所傷者皆足經不足。及夏火旺。客氣助於手經。則不足者愈不足矣。故所用之藥。皆泄有餘而非足經藥。何以然。泄有餘則不足者補矣。此傷寒本足經。只言足經而不言手經也。大意如此。至於傳手經者。

白話文:

仲夏季節是大熱病發生的時候。屬火性的方劑與秋季相對應。屬木性的方劑與春季相對應。這些季節所傷的都是足經不足的問題。到了夏季,火氣旺盛,客邪來襲,會助長手經的邪氣。這樣一來,足經不足的問題就會更加嚴重。因此,用藥的重點都是發散瀉掉餘邪,而不是補益足經。為什麼這樣呢?因為瀉掉餘邪,足經不足的部分就能得到補益。這就是傷寒論主要針對足經的原因,只談足經而不談手經。大致的道理就是如此。至於那些傳到手經的病邪,

亦有之當作別論。與夫奇經之病亦在其中矣。

4. 六經傳足傳手經則愈

陽中之陰水。太陽是也。為三陽之首。能巡經傳。亦越經傳。

陽中之陽土。陽明是也。夫陽明為中州之土。主納而不出。如太陽傳至此。名曰巡經傳也。

陽中之陽木。少陽是也。上傳陽明。下傳太陰。如太陽傳至此。為越經傳也。

陰中之陰土。太陰是也。上傳少陽為順。下傳少陰為逆。此為土下傳也。如太陰傳太陽。為誤下傳也。陰中之陽水少陰是也。上傳太陰為順。下傳厥陰為生。如太陽傳至此乃表傳裡也。

白話文:

陰中之陰的屬性為土,指太陰。太陰向上傳導至少陽為順行。向下傳導至少陰為逆行。這是土屬性向下傳導。如果太陰傳導至太陽,則為誤傳向下。

陰中之陽的屬性為水,指少陰。少陰向上傳導至太陰為順行。向下傳導至厥陰為生成。如果太陽傳導至此,則為表證傳導至裡證。

陰中之陰木。厥陰也。上傳少陰為實。再傳太陽為自愈也。

5. 太陽六傳

太陽者乃巨陽也。為諸陽之首。膀胱經病若渴者。自入於本也。名曰傳本。

太陽傳陽明胃土者。名曰巡經傳。為發汗不徹利小便。餘邪不盡透入於裡也。

太陽傳少陽膽木者。名曰越經傳。為元受病脈浮無汗。當用麻黃而不用之故也。

白話文:

太陽經傳入少陽膽經(膽屬木)。稱為越經傳。因為在元氣虧虛時發病,脈象浮而無汗。所以應該使用麻黃,但沒有使用。

太陽傳少陰腎水者。名曰表傳裡。為得病急當發汗而反下汗不發所以傳也。

太陽傳太陰脾土者。名曰誤下傳。為元受病脈緩有汗。當用桂枝。而反下之所致也。當時腹痛四肢沉重。

白話文:

當太陽經的能量傳遞到太陰經(脾胃),卻被誤以為是下焦的病,而使用了瀉下的方法。因此導致了脈絡緩慢、出汗的症狀。此時應該使用桂枝湯,卻因為誤用瀉下而導致的。當時症狀表現為腹痛和四肢沉重。

太陽傳厥陰肝木者。為三陰不至於首唯厥陰與督脈上行與太陽相接。名曰巡經得度傳。

6. 太陽證

太陽證。頭項痛。腰脊強。發熱惡寒無汗。脈尺寸俱浮而緊。是發於陽陽者衛也(麻黃)主之。

白話文:

太陽病證: 頭和頸部疼痛。腰和脊背強硬。發熱惡寒但不流汗。脈象浮而緊。是由陽氣外襲衛氣造成的。用麻黃為主藥治療。

麻黃(一兩半去節),桂枝(一兩去皮),杏仁(二十粒湯浸去皮尖),甘草(半兩炙)

白話文:

麻黃:一兩半,去除節結 桂枝:一兩,去除樹皮 杏仁:二十粒,以熱水浸泡後去除皮和尖端 甘草:半兩,炙烤過

上銼每服五錢。水一盞煎溫服。

太陽證。頭項痛。腰脊強。發熱惡寒自汗。脈尺寸俱浮而緩者。榮也。(桂枝)主之。

桂枝(去皮),芍藥,甘草(各等分)

上銼。每服八錢。水一盞半。薑棗同煎溫服。

7. 桂枝麻黃各半湯

太陽證。頭痛發熱。自汗惡風。脈當緩而反緊。傷風得傷寒脈也。

太陽證。頭痛發熱無汗惡寒。脈當急而反緩。傷寒得傷風脈也。

二證脈不同本經(大青龍湯)主之。易老(桂枝麻黃各半湯)。此言外之意。楊氏云。非明脈者不可用大青龍湯。以其有厥逆筋惕肉瞤及亡陽之失也。故易老改為九味羌活湯。而不用桂枝麻黃也。羌活湯不論有汗無汗。悉宜服之。但有緩急不同矣。九味羌活湯藥證加減。服餌緩急。具見於後。

白話文:

這兩個症狀的脈象不同,本經(大青龍湯)主治。改用易老(桂枝麻黃各半湯)。這是暗指楊氏。他說:不精通脈理的人,不能使用大青龍湯。因為大青龍湯有寒厥、筋脈抽搐、肌肉僵硬發緊、陽氣衰微等證狀。所以易老改用九味羌活湯,不使用桂枝和麻黃。羌活湯不論是否出汗,都適宜服用。只是緩急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九味羌活湯的藥證加加減減、服用時間的緩急,都詳見於後文。

8. 桂枝二麻黃一湯

太陽證。發熱惡寒自汗脈緩。太陽證。發熱惡風無汗脈緩。此易老元將麻黃桂枝二治上二證後復改用羌活湯

白話文:

太陽證:發燒怕冷,自發出汗,脈搏緩和。

太陽證 :發燒怕風,不流汗,脈搏緩和。

這種情況容易演變為中風,易老元先用麻黃一兩、桂枝二兩治療這兩種證狀,後來又改用羌活湯。

9. 太陽頭痛

太陽膀胱脈浮緊直至寸口。所以頭痛者。頭與寸口俱高之分也。兼厥陰與督脈會於巔。逆太陽之經上而不得下。故壅滯為頭痛於上也。左手浮弦胸中痛也。沉弦背愈痛右手浮弦者亦然。頭痛者木也最高之分惟風可到風則溫也。治以辛涼。秋克春之意。故頭痛皆以風藥治之者。

白話文:

太陽膀胱經的脈象浮緊一直延伸到寸口脈。所以頭痛,差別在於頭部和寸口脈都很高。加上厥陰經和督脈在頭頂會合。逆著太陽經向上卻無法往下,所以氣血瘀滯在頭部造成頭痛。左手的脈象浮弦,會胸口痛。沈弦脈,背部更痛。右手的脈象浮弦也一樣。頭痛是由於肝氣旺盛,最高點只有風能到達,而風帶有溫熱。治療上使用辛涼的藥物,這是秋季剋制春季的道理。所以治療頭痛都使用驅風的藥物。

總其體之常也。然各有三陰三陽之異焉。故太陽則宜川芎。陽明則宜白芷少陽則宜柴胡。太陰則宜蒼朮。少陰則宜細辛。厥陰則宜吳茱萸也。

白話文:

總觀身體的正常情況,各部位有三陰三陽之分。所以太陽經適合川芎,陽明經適合白芷,少陽經適合柴胡,太陰經適合蒼朮,少陰經適合細辛,厥陰經適合吳茱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