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十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2)

1. 論暑火證治大法

賈元良曰:暑者相火行令也。夏月人感之,自口齒而入,傷心包絡之經。其脈虛。外證頭疼,口乾,面垢,自汗,倦怠,少氣,或背寒,惡熱。氣甚者,迷悶不省,而為霍亂,吐利,痰滯,嘔逆,腹痛,瀉痢,下血,發黃,生斑,皆是其證。甚者,火熱制金,不能平木,搐搦,不省人事。

其脈虛浮。一曰浮者風也,虛者暑也。俗名暑風證者,皆是相火甚而行令也。先以溫水化蘇合香丸,次進黃連香薷飲羌活。只用雙解加香薷尤良。大抵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甚好。若自汗甚者,不可利小便,宜白虎湯清解之。次分表裡治之。如在表,頭疼惡寒,雙解散加香薷及二香散、十味香薷散之類解之。

如在半表半裡,泄瀉,煩渴,飲水,吐逆,五苓散治之。熱甚煩渴者,益元散清之。若表解裡熱甚,宜半夏解毒湯,下神芎丸酒蒸黃連丸等。或人平生素弱及老人冒暑,脈微,下痢,渴而喜溫,或厥冷,不省人事,宜竹葉石膏湯加熟附半個,冷飲。次以來復丹、五苓散治之。

凡夏月暑證,不可服諸熱燥劑,致斑毒發黃,小水不通,悶亂而死矣。

按此言治暑之法,可謂詳備。然云暑風相火為病,而先用蘇合香丸,至用雙解,皆當審諦脈證施治,不可少有差失。詳蘇合香,但可用於陰寒所遏,或內傷生冷太過及氣中或中惡者。此等又不可謂之暑風相火之證矣。蓋暑證有陰陽二者,不同治法。寒熱霄壤之隔。學者慎之。

2. 清暑之劑

局方香薷飲 治一切暑熱腹痛霍亂吐利煩心等證

香薷(一斤) 厚朴(制) 白扁豆(各半斤)

上㕮咀每服三四錢水煎

按此手足太陰藥也世俗用於暑月中煎飲然氣虛者不可過多蓋厚朴乃泄氣下氣藥也雖活人書用後方亦只是治暑火清心而已故例不可不分

黃連香薷飲

香薷(一斤) 厚朴(制半斤) 黃連(四兩)

上㕮咀每二三錢水煎

按此手太陰少陰藥也

3. 益氣之劑

局方人參白虎湯治暑熱發渴脈虛

人參(一錢半) 知母(二錢) 石膏(半兩) 甘草(一錢)

上㕮咀入粳米一合水煎

按此手太陰足陽明藥也出太陽例

竹葉石膏湯

石膏(一兩) 半夏(二錢半) 甘草 人參(各二錢) 麥門冬(半兩) 竹葉

上㕮咀入生薑煎

按此足陽明手足太陰經藥也

4. 東垣人參益氣湯治暑熱傷氣四肢困倦嗜臥兩手指麻木

黃耆(八錢) 甘草(七錢內炙二錢) 人參(半兩) 升麻(二錢) 白芍(三錢) 五味子(百四十個) 柴胡(二錢半)

上㕮咀分作四服

按此手足太陰足陽明少陽經藥也

清暑益氣之劑

宣明益元散

方見泄瀉門

按此足太陽足三陰經藥也

選方十味香薷散治伏暑身體倦怠神昏頭重吐利

香薷(一兩) 人參 陳皮 白朮 茯苓 黃耆 木瓜 厚朴 扁豆 甘草(各半兩)

上㕮咀水煎每服一兩

按此手足太陰經藥也

東垣清暑益氣湯治長夏濕熱蒸人人感之四肢困倦精神少懶於動作胸滿氣促支節疼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心下膨閟小便黃而數大便溏而頻或痢或渴不思飲食自汗體重

黃耆 升麻 蒼朮(各一錢) 人參 白朮 神麯 陳皮(各半錢) 甘草(炙) 黃柏 麥門冬 當歸(各三分) 葛根(二分) 五味子(九個) 澤瀉(半錢) 青皮(二分)

上㕮咀水煎

按此手足太陰少陰足陽明經藥也仲景太陽中暍證例禁汗下溫針無治法宜是湯主之所謂發千古之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