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安

《醫理真傳》~ (2)

回本書目錄

(2)

1. 耳、目、口、鼻、唇、齒、喉$

各部腫痛,或發熱,或不發熱,脈息有神,舌黃、飲冷,二便短赤,精神飲食一切不衰者,氣有餘之症也**(宜清涼、升解、攻下,如小柴胡、甘桔、白虎、涼膈、導赤之類)**。

白話文:

各種部位腫脹疼痛,有發熱或不發熱的,脈搏有力,舌苔黃,喜歡喝冷飲,小便和排便顏色深赤,精神好,飲食正常,這是氣(的運行)過盛的症狀**(應採取清熱解毒、升發解表、攻下通便的治療方法,如服用小柴胡湯、甘桔湯、白虎湯、涼膈散、導赤散等藥物)**。

各部腫痛,或發熱,或不發熱,脈息無神,脈浮大而空,或堅勁如石,唇、口、舌青白,津液滿口,喜極熱湯,二便自利,間有小便赤者,此皆為氣不足之症,雖現腫痛火形,皆為陰盛逼陽之的候。

白話文:

身體各個部位出現腫痛,有的發燒,有的不發燒,脈搏無力或浮大而空洞,或是堅硬如石頭,嘴脣、嘴巴和舌頭發青發白,口中充滿津液,喜歡喝很燙的湯,大小便順暢,偶爾小便發紅。這些都是氣虛的症狀,雖然表現出腫痛發熱的陽症,但實際上是陰氣過盛逼迫陽氣所致。

市醫往往稱為陰虛火旺,而用滋陰降火之藥者極多,試問有陰虛火旺,而反見津液滿口,唇、舌青滑,脈息無神,二便自利者乎?吾願天下醫生,切切不可見頭治頭,見腫治腫,凡遇一症,務將陰、陽、虛、實辨清,用藥方不錯誤。

白話文:

當今的中醫往往將症狀診斷為「陰虛火旺」,並大量使用滋陰降火的藥物。但我想請問,是否有出現陰虛火旺的症狀,卻同時有滿口津液、嘴脣和舌頭青黑滑潤、脈搏無力、大小便自利的情況?我希望所有的醫生都不要只看到表面的症狀就下結論。在面對任何一種疾病時,務必先將陰陽虛實辨別清楚,才能正確用藥,避免錯誤治療。

2. 心痛

心中氣痛,面青、肢冷、舌滑、不渴者,寒邪直犯於心君,由君火衰極也**(宜四逆湯。心中氣痛,面赤、舌黃、欲飲冷者,熱邪犯於心包也(宜桅子大黃湯)**。

白話文:

心中疼痛

  • 面色青紫、手腳冰冷、舌苔潤滑、不口渴:寒邪直接侵犯心臟,導致心火衰竭(宜服四逆湯)
  • 面色潮紅、舌苔黃膩、想喝涼水:熱邪侵犯心包(宜服桅子大黃湯)

3. 胸、腹、脅、背、腰、肘、胯、膝,痛、腫

各部腫與痛,而不喜手按者,或發熱,或不發熱,惡寒喜熱,舌黃、便赤、脈息有神,乃為氣血壅滯,皆有餘之候**(宜活血、行氣清涼之品)。各部或腫或痛,而喜手按者,或發熱,或不發熱,舌青喜熱飲,二便清長,脈息無神,人困極者,乃陽衰不能運行,皆為不足之候(宜溫中、行氣之品)**。

白話文:

腫痛不喜按壓者:

  • 可能發熱或不發熱
  • 怕冷怕熱,舌頭發黃,大便發紅,脈搏有力
  • 表示氣血瘀滯,是氣血過剩的徵兆 (應採用活血、行氣、清熱的藥物)

腫痛喜按壓者:

  • 可能發熱或不發熱
  • 舌頭發青,喜歡喝熱飲,小便清長,脈搏無力,身體極度虛弱
  • 表示陽氣衰弱,運行不暢,氣血不足 (應採用溫中、行氣的藥物)

4. 二便病

二便不利,腹脹、煩躁、舌黃、飲冷,脈息有神者,乃陽邪閉結也**(宜清涼分利、攻下之品)。二便不利,腹不滿,人安靜,口不渴,喜卧,脈息無神,舌青滑者,陰邪閉於下,由陽不足,不能化陰也(宜溫補、回陽之品)**。

白話文:

陽邪閉結型 大、小便不通暢,腹部脹痛、煩躁,舌苔黃色、口渴、喜歡喝冷飲,脈象有力的,是陽氣阻滯所造成**(宜使用清熱利尿、通便的藥物)**。

陰邪閉下型 大、小便不通暢,腹部並不脹滿,神情安靜,口不渴,喜歡躺著,脈象無力,舌苔青滑的,是陰氣阻滯在身體下部,陽氣不足,無法溫化陰邪所造成**(宜使用溫補、提升陽氣的藥物)**。

5. 辨認脈法

氣有餘:所現浮、洪、長、大、實、數、緊之類。(倘病現陰色不合脈,舍脈從病)

氣不足:所現沉、遲、細、微、虛、短、澀之類**(倘病現陽色不合脈,舍脈從病)**。

6. 辨認諸症法

氣有餘:所現脈息、聲音、面色、飲食、起居,一切有神。

氣不足:所現脈息、聲音、面色、飲食、起居,一切無神。

7. 辨認瘡法

氣有餘:所現紅腫、高凸、痛甚、煩躁,人有神者,癰也。

氣不足:所現皮色如常**(慢)**〔漫〕腫,不痛,人無神者,疽也。

8. 辨認痘法

氣有餘:所現痘色紫紅,或夾斑疹,頂焦、唇紅、便閉之類。

氣不足:所現痘瘡灰、陷、平塌、寒戰、唇口青白、便利之類。

9. 辨認目疾法

氣有餘:所現紅腫、痛脹、眵翳、障霧、赤脈、淚多、煩躁之類。

氣不足:所現痛脹不甚,翳霧障膜雖多,不覺大苦之類。

10. 辨色法

氣有餘:所現色紫紅,口唇如硃,煩躁不寧。色不合病,舍色從病。

氣不足:所現色滯暗,青白無神,唇口嘿青。病不合色,卒閉須知。

11. 瘧疾

寒熱往來而有定候者,真瘧也。一日一發而在上半日者,邪在三陽為病也**(宜小柴胡加桂、葛)。一日一發而在下半日者,邪在三陰為病也(宜理中湯加柴、桂)。二日一發者,病深一層也(按寒熱輕重治之)。單熱無寒,渴飲冷不休者,病在陽明也(宜白虎湯)**。

白話文:

寒熱交替出現且有規律的,就是真正的瘧疾。

一天發作一次且在上半日發作的,是三陽病邪導致的**(宜選用小柴胡湯加桂枝、葛根)。 一天發作一次且在下半日發作的,是三陰病邪導致的(宜選用理中湯加柴胡、桂枝)**。

兩天發作一次的,病情較深**(根據寒熱嚴重程度治療)**。

只有發熱沒有發冷,且持續口渴想喝冷飲的,是陽明病**(宜選用白虎湯)**。

單寒無熱,欲飲熱者,病在太陰也**(宜理中湯)。飽悶不舒,而發寒熱者,食瘧也平胃散加查曲、柴胡)。先吐清水,而後發寒熱,欲飲極熱湯者,脾陽外越,似瘧而實非瘧也(宜吳萸四逆湯)**。

白話文:

**單寒無熱,欲飲熱者:**太陰脾胃虛寒所致,宜服理中湯。

飽悶不舒,發寒熱者: 飲食積滯化為瘧疾,宜服平胃散,並加查曲、柴胡。

先吐清水,後發寒熱,欲飲極熱湯者: 脾陽外泄,看似瘧疾,但並非真正的瘧疾,宜服吳萸四逆湯。

12. 鼓脹

單腹脹而四肢不脹,舌青欲飲熱者,陰邪伏於中而閉塞清道也**(宜理中湯、或吳萸四逆湯。單四肢脹,而腹不脹者,脾陽不固,發散於四末也(宜理中湯加西砂)。有周身鼓脹,不渴不欲食者,元氣渙散也(宜收納,切忌消腫,如理中、回陽之類)。有脹而皮色如血者,陰乘於上而作也(宜補陽以消陰,如陽旦湯、潛陽丹)**。

白話文:

單純腹脹,四肢不脹,舌頭青紫,想喝熱水:陰寒邪氣壅塞於體內,阻隔了正常氣血運行。(建議服用理中湯或吳萸四逆湯)

單純四肢水腫,腹不脹:脾陽虛弱,導致氣血運行不順暢,擴散到四肢末梢。 (建議服用理中湯加西砂)

全身水腫,不口渴也不想吃東西:元氣渙散,無法固攝津液。 (建議收納氣血,避免消腫,如服用理中湯或回陽湯之類)

水腫且皮膚呈血紅色:陰邪氣上犯,導致血瘀。 (建議補陽氣以驅散陰邪,如服用陽旦湯或潛陽丹)

有脹而皮色如水晶,內無他病者,水氣散於皮膚也**(宜五皮飲)**。脹病亦多,握定陰、陽辨訣治之,決然不錯。

白話文:

如果身體浮腫而皮膚像水晶一樣透明,而且沒有其他疾病,這是水氣散佈在皮膚上的原因**(治療宜用五皮飲)**。脹病也有很多種類,要根據陰陽來分別辨識和治療,這樣才能準確無誤。

13. 積聚

腹中有塊,無拘左右,痛而始有形,不痛而即無形者,瘕症也**(宜活血行氣,如當歸補血湯,加桂、麥芽。不痛而亦有形,按之不移者,疒徵病也(宜三物厚樸七氣湯,有噯腐,大便極臭,而腹中有塊者,宿食積聚也平胃散大黃,莪朮)**。

白話文:

腹部有不正常的東西,位置不固定,有疼痛的時候才會感覺到,疼痛消除後就不會感覺到,這是瘕症**(建議活血行氣,可以用當歸補血湯,加上肉桂和麥芽)。沒有疼痛也有不正常的東西,按壓時不會移動,這是痰症(建議使用三物厚朴七氣湯)。有打嗝而且有腐臭味,大便非常臭,而且腹部有不正常東西,這是宿食積聚(建議使用平胃散加上大黃和莪朮)**。

有痰涎不止,腹中纍纍覺痛,作水聲者,痰濕積聚也**(宜桂苓術甘湯、理中湯加砂、半)。有小腹硬滿,小便不利者,血積聚於下焦也(宜五苓加桃仁紅花。總之喜揉按者,陰之積聚,由於陽不化陰也(宜溫解)。手不可近者,陽之積聚。由於氣不活而血壅甚也(宜攻破)**。

白話文:

有痰液不斷咳嗽,腹部脹滿疼痛,發出水聲,這是痰溼積聚造成的**(宜用桂苓術甘湯、理中湯加砂仁、半夏)**。

有小腹硬脹,小便不利,這是血積聚在小腹部造成的** (宜用五苓散加桃仁、紅花)**。

總之,喜歡揉按的,是陰性積聚,由於陽氣不能化解陰氣造成的** (宜用溫陽解表)**。

手不能靠近的,是陽性積聚,由於氣血不通暢,血瘀嚴重造成的** (宜用攻破的方法治療)**。

治積聚亦不出陰、陽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