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楨

《傷寒大白》~ 卷二 (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9)

1. 頭眩

傷寒頭眩,言睡在床褥,亦覺頭眩眼花,非言坐起而覺也。夫外感風寒之症,坐起時,皆頭眩也。方書頭眩,皆以陽虛立論,愚以為久病後、汗下吐後,方可言陽虛。若暴病及未曾汗下吐者,則風寒邪熱,痰火積飲,皆能眩暈。吳氏書以太陽中風頭眩,頭搖。脈浮弦而急者,羌活神術湯,加防風天麻,此治太陽陽明外感風寒也。

白話文:

當寒症發作,患者頭暈目眩,即使躺在牀上也感覺頭暈目眩,而不是隻有坐起來時才會感到頭暈目眩。凡是因為外感風寒而引起的症狀,坐起來時都會頭暈目眩。醫書上關於頭暈目眩的論述,都以陽氣虛弱為依據,我看來只有久病之後、出汗後、嘔吐後,纔可以說是陽氣虛弱。如果是急性發作或沒有出汗過、嘔吐過的,那麼可能是因為風寒邪熱、痰火鬱結而引起的頭暈目眩。吳氏醫書中提到,太陽中風導致頭暈目眩,頭部搖晃,脈搏浮數而急迫,這時要用羌活神術湯,再加上防風和天麻,這是治療太陽陽明外感風寒的方法。

又云寒熱嘔而口苦,頭眩,脈弦數,小柴胡湯,加川芎、天麻,此治少陽頭眩也。余今酌定初起暴病,有表症而頭眩,無汗脈浮者,發散表邪為主,在太陽用羌活湯,在陽明用乾葛防風湯,在少陽用柴胡湯。以上惡寒者,多加羌活,有風者,多加防風;有火者,加酒炒黃芩連。

白話文:

又說,寒熱嘔吐,口苦、頭暈,脈弦而數,可以用小柴胡湯,再加入川芎、天麻,這種搭配主要用來治療少陽經頭暈。我現在經過仔細思考確定,初期急性發病,有表證而頭暈,沒有出汗脈浮的人,主要以祛除表邪為主,在太陽經用羌活湯,在陽明經用乾葛防風湯,在少陽經用柴胡湯。以上這些表證有惡寒的,多加羌活;有風邪的,多加防風;有熱邪的,加酒炒黃芩、連翹。

若表症已解,里有結熱,又宜清裡熱,如桔梗湯涼膈散。大凡眩暈之症,一見嘔吐,即為痰飲食滯,急用保和平胃二陳湯。里有積熱者,加山梔、黃連,最忌凝滯補劑。惟汗吐下及久病後見頭眩者,當用溫中扶元,如建中湯真武湯、苓桂白朮甘草湯。若氣虛者,四君子湯加天麻;氣虛有火,加梔連;虛而有痰者,六君子湯,血虛者,四物湯加天麻;血虛而有火者,加山梔、黃連;若陰火上衝,知柏四物湯

白話文:

如果表面的症狀已經解除,但體內仍有熱氣鬱結,應當再用涼膈散、桔梗湯等清熱解毒的藥物。

一般來說,眩暈症狀,突然嘔吐的話,那就是痰液和食物積滯在體內,應立即服用保和平胃二陳湯。

體內有積熱的,可以加山梔、黃連,最忌服凝滯補劑。

只有汗出、嘔吐、腹瀉以及久病後出現眩暈的,應當溫中扶元,可以使用建中湯、真武湯、苓桂白朮甘草湯等。

氣虛的,四君子湯加天麻;氣虛有火的,加山梔、黃連;氣虛有痰的,六君子湯;血虛的,四物湯加天麻;血虛有火的,加山梔、黃連;如果是陰火上沖,則用知柏四物湯。

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太陽病,誤用麻黃以發汗,是以頭眩身瞤動,一派陽虛之症,故用真武湯。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白話文:

感冒初期,誤用麻黃發汗,導致頭暈、身體發冷、陽氣虛弱的一系列症狀,因此需要使用真武湯治療。

如果感冒後嘔吐或腹瀉,心口感到氣悶、氣往上衝,站起來會頭暈,脈搏沉緊,發汗會傷及經絡,身體會顫抖的話,則可以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治療。

言若吐若下後,久病胃虛,不能運化,虛邪搏飲上衝,故頭眩。脈沉緊,非汗脈,強發汗則振振身動,故用苓朮甘桂湯,助中州化水飲。

白話文:

當病人口中吐出或拉出東西後,長期胃氣虛弱,無法運化食物,體內虛弱邪氣與飲水相搏擊向上衝,因此會頭暈。脈象沉而緊,不是出汗的脈象,如果強行發汗,身體會顫動,所以使用苓朮甘桂湯,幫助腸胃運化水飲。

傷寒吐下後,發汗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脅下痛,氣上衝咽喉,眩冒經脈動惕者,久而成痿。

此與上條同是吐下後,因此症心下痞硬,脅下痛,氣上衝咽喉,似火似實,又見眩冒經脈動惕之虛候,攻補兩難,故曰久則成痿。

白話文:

這和上條所說的一樣,是吐、瀉之後發生的症狀,因此心窩部位發硬發脹,肋部疼痛,氣體上逆衝向咽喉,好像有火氣,又好像是實證,還出現頭暈眼花、經脈跳動緩慢的虛證,進補或瀉下治療都困難,所以說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癱瘓。

太陽與少陽並病,頭項強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硬者,當刺大椎第一間肺俞、肝俞,慎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脈弦五六日,譫語不止,當刺期門。

白話文:

風寒感冒和肝陽上亢同時發病,會導致頭頸部疼痛劇烈,或頭暈目眩,有時還會感覺胸悶,心窩部位發硬。這種情況下,應針刺肺俞穴和大椎穴第一椎間,切記不可發汗,否則會引起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若脈搏弦緊持續五六天,且神志不清的症狀沒有改善,則應針刺期門穴。

此條詳註項強。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欲作谷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陽明病,脈遲,胃寒也,飽則微煩頭眩。胃寒不能消水,谷停留腸胃,則小便難。而作谷疽。雖下之,腹滿如故。何以知其然者?以脈遲。

白話文:

陽明經發病,脈搏緩慢,表示胃裡寒氣,吃飽了就會有點煩躁和頭暈。胃寒消化不了水,食物堆積在腸胃,就會導致小便困難。如果不予治療,就會形成因食物積滯而發炎的「谷疽」。即使瀉下治療,腹脹依舊。怎麼知道是胃寒呢?從脈搏緩慢這個症狀可以判斷出來。

陽明病,但頭眩不惡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不痛。

陽明病,不惡寒,又能食,胃熱也。咳主於肺,胃熱上衝,則肺熱而咳,咽喉痛。設不咳,則肺無火咽亦不痛。

少陽之病,口苦咽乾目眩。

目眩口苦,膽經所主,故名少陽之病。

羌活神術湯

羌活,蒼朮石膏,防風,天麻

此治太陽風濕發熱眩暈之症。若兼陽明,加乾葛,白芷;兼少陽,加柴胡、川芎;兼飽悶噁心,加半夏、神麯。

白話文:

這個方子用於治療太陽經風濕引起的發熱、眩暈。如果合併陽明經症狀,則加入乾葛和白芷;如果合併少陽經症狀,則加入柴胡和川芎;如果合併腹脹、噁心,則加入半夏和神麯。

小柴胡湯

柴胡,黃芩,廣皮,甘草,川芎,天麻,半夏

此治少陽寒熱眩暈症。若惡寒,加羌活防風,有火,加梔連。

羌活湯,見惡寒。

此治太陽惡寒發熱眩暈者。若胸前飽悶,合平胃保和散。嘔吐,加半夏、天麻。

白話文:

這個方劑用於治療發燒畏寒、頭暈的陽明太陽證。如果同時有胸悶的症狀,則需加入合平胃保和散。如果還有嘔吐的症狀,則在原方中加入半夏和天麻。

乾葛湯,見似瘧。

此治陽明表邪眩暈者。若嘔吐飽滿,加半夏、厚朴;惡寒無汗,加羌活、防風。

桔梗

桔梗,半夏,陳皮枳實

此治痰結飽悶眩暈者。若惡寒發熱,加羌活、防風;里有積熱,加梔連;陽明見症,加白芷、天麻;少陽見症,加柴胡、川芎。

白話文:

這種方劑治療痰氣瘀結導致的胸悶頭暈。

如果病人有怕冷發燒的症狀,加羌活、防風; 如果病人體內有積熱,加梔子和連翹; 如果病人有陽明經的症狀,加白芷、天麻; 如果病人有少陽經的症狀,加柴胡、川芎。

涼膈散,見發狂。

平胃二陳湯,即蒼樸二陳湯。

此治痰飲食積眩暈之症。胸前飽悶,合保和散,加砂仁、豆蔻、胃寒,加乾薑,胃熱,加梔連。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痰飲食積引起的頭暈。胸中感覺脹悶,可以加入保和散,再加砂仁、豆蔻。如果胃部寒冷,可以加乾薑;如果胃部發熱,可以加梔連。

建中湯

白芍藥,桂枝,甘草

此治陽虛眩暈之症。氣虛,加人參、白朮;血虛,加當歸黃耆

白話文:

這段文字是中醫治療陽虛眩暈的方劑。如果氣虛,可加入人參、白朮;如果血虛,可加入當歸、黃耆。

真武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