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任越庵編撰

《傷寒法祖》~ 卷下 (3)

回本書目錄

卷下 (3)

1. 少陽病解第三

少陽處半表半裡。司三焦相火之遊行。仲景特揭口苦咽乾目眩為提綱。是取病機立法矣。夫口咽目三者。臟腑精氣之總竅。與天地之氣相通者也。不可謂之表。又不可謂之裡。是表之入里。里之出表處。正所謂半表半裡也。三者能開能合開之可見。合之不見。恰合為樞之象。

白話文:

少陽症的位置介於表症與裡症之間。主管三焦火氣的運作。仲景特別指出口苦、咽乾、頭暈等症狀,作為辨證論治的綱領。這是根據病理機制制定的治療原則。

口、咽、目這三個部位是臟腑精氣匯聚的總門戶,與天地之氣相通。既不能說是表症,也不能說是裡症,而是表症進入裡症,裡症表現於表症的位置。這正是所謂的「半表半裡」。這三個部位既能打開,又能閉合,開的時候可以看見,閉的時候看不到,恰恰符合樞紐的象徵。

苦乾眩者。皆相火上走空竅而為病。風寒雜症咸有之。所以為少陽一經總綱也。如目赤。兩耳無聞。胸滿而煩。只舉中風一症之半表裡。內經之胸脅痛而耳聾。只舉得熱病一症之半表裡。故提綱不與也。

白話文:

眼睛發乾眩暈。都是相火(肝火)上揚,進入空洞處而發病。寒熱雜病中都有這種情況。所以認為少陽經是主要的綱領。比如眼睛發紅、兩耳失聰、胸中憋悶煩躁,只說中風的一半症狀內外。內經中提到的胸脅疼痛、耳聾,只說熱病的一半症狀內外。所以不列為綱領。

少陽之表有二。脈弦細。頭痛。發熱。或嘔而發熱者。少陽傷寒也。耳聾。目赤胸滿而煩者。少陽中風也。此少陽風寒之表。而非少陽之半表。陽明風寒之表。亦有麻黃桂枝症。少陽風寒之表。既不得用麻黃桂枝之汗。亦不得用瓜蒂梔豉之吐法。發汗則讝語。吐下則悸而驚。

白話文:

少陽病在表證有兩種。脈象弦細,頭痛,發熱,或嘔吐後發熱的,是少陽傷寒。耳聾、眼睛發紅、胸悶煩躁的,是少陽中風。這些都是少陽風寒的表證,而不是少陽半表的證型。

陽明風寒表證也有使用麻黃桂枝來發汗的症狀。少陽風寒表證既不能使用麻黃桂枝發汗,也不能使用瓜蒂梔豉來催吐。發汗則會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催吐則會出現心悸、驚恐的症狀。

是少陽之和解。不特在半表而始宜也。少陽初感風寒。惡寒發熱與太陽同。不得為半表。惟寒熱不齊。各相迴避。一往一來。勢各兩分。始得謂之半表耳。往來寒熱。有三義。少陽自受寒邪。陽氣尚少。不能發熱。至五六日。鬱熱內發。始得與寒氣相爭。而往來寒熱一也。或太陽傷寒。

白話文:

這是少陽證的和解階段。不僅在外感病的初期就可以開始適用,當少陽初感風寒時,惡寒發熱與太陽證相似,不能稱為半表證。只有寒熱不齊,相互迴避,時而寒,時而熱,這時才能稱之為半表證。寒熱往來,有三種情況:一是少陽自己受了寒邪,陽氣還不足,不能發熱,過五、六天後,內部鬱熱發出來,才開始與寒氣相爭,形成寒熱往來;二是太陽傷寒後,陽氣陷伏於少陽,寒邪不得外出,內鬱化熱,產生寒熱往來。

過五六日。陽氣已衰。餘邪未盡。轉屬少陽。而往來寒熱二也。若風為陽邪。少陽為風藏。一中於風。但往來寒熱。不必五六日而始見三也。太陽之身寒。在未發熱時。如已發熱。雖惡寒而身不再寒。陽明之身寒。惡寒衹在初得之一日。至二日則惡寒自罷。便發熱而反惡熱。

白話文:

過了五六天,陽氣已經衰退,殘餘的邪氣還沒完全消除,轉移到少陽經。這時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如果風邪為陽邪,少陽經是風邪藏匿的地方,一旦被風邪侵襲,就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不一定非要五六天後才會出現。太陽經的寒證,在發熱之前出現;如果已經發熱,雖然還惡寒,但身體不再感到冷。陽明經的寒證,惡寒只在發病的第一天,到了第二天,惡寒自然消失,反而發熱並出現惡熱的症狀。

惟少陽之寒熱。有往而復來之異。寒來時便身寒。惡寒而不惡熱。熱來時便身熱。惡熱而不惡寒。與太陽之如瘧。發熱惡寒。而不惡熱。陽明之如瘧。潮熱惡熱。而不惡寒者不侔也。蓋太陽為嫩陽。如日初出。寒留於半表者不遽散。熱出於半里者未即舒。故見此象耳。然寒為欲去之寒。

白話文:

只有少陽的寒熱症狀有往來反覆的現象。寒症發作時身體寒冷,怕冷而不怕熱。熱症發作時身體發熱,怕熱而不怕冷。這與太陽經的瘧疾症狀(發熱惡寒而不怕熱)和陽明經的瘧疾症狀(潮熱惡熱而不怕寒)不同。這是因為太陽經屬於初生的陽氣,猶如初升的太陽。寒邪滯留在身體表半部,不易散去;熱邪出現在身體裏半部,尚未完全舒展。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但這種寒症是將要消散的寒症。

而熱為新熾之熱。寒固為虛寒。而熱亦非實熱。故小柴胡湯治熱。而不治寒。預補其虛而不攻其實也。小柴胡為半表設。而其症皆屬於里。蓋表症既去其半。則病機偏於向里矣。惟往來寒熱一症。尚為表邪未去。故獨以柴胡一味主之。其他悉屬用里藥。凡里症屬陽者。多實熱。

白話文:

這種熱是新發的熱,而寒則是虛寒。但這種熱也不是實熱,所以用小柴胡湯治療熱,而不治療寒,就是為了預先補虛而不攻實。小柴胡湯適用於半表半里的情況,但所治療的證狀都屬於裏證。因為表證已經祛除了大半,所以病機偏向了裏證。只有往來寒熱這一證狀,還屬於表邪未去,所以獨用柴胡一味藥為主藥治療寒熱。除此之外,其他證狀都屬於用裏藥。凡是屬於陽證的裏證,大多是實熱。

屬陰者多虛寒。而少陽為半里。偏於陽。偏於熱。雖有虛有熱。不盡屬於虛也。仲景又深以裡虛為慮。故於半表未解時。便用人參以固里。寒熱往來。病情見於外。苦喜不欲。病情得於內。看苦喜不欲等字。非真嘔真滿。不能飲食也。

白話文:

屬性陰寒的人,多有虛寒的症狀。而半表半里的少陽經,偏於陽氣、偏於熱性。雖然有虛也有熱,但並不完全屬於虛症。張仲景非常重視裏虛。因此,在表證未解的時候,就使用人參來固護裏氣。寒熱往來,病情表現在外。胃口不佳和腹脹不欲飲食,病情反映在內。從「苦喜不欲」等字眼來看,並非真正的嘔吐或滿腹,而是不能順利進食。

看往來二字。即見有不寒熱時。寒熱往來。胸脅苦滿。是無形之表。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飲食。是無形之裡。其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胸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咳者。此七症皆偏於里。惟微熱微寒為在表。皆屬無形。惟脅下痞硬為有形。皆風寒通症。惟脅下痞硬。為少陽總。是氣分為病。非有實熱可據。故皆從半表半裡之治法。

白話文:

觀察「往來」這兩個字,可以發現有時沒有寒熱交替,寒熱交替時,胸肋苦悶脹滿,這是無形的表證。心煩喜嘔,沉默寡言不思飲食,這是無形的裡證。如果有胸中煩悶而不嘔吐,或口渴,或胸中疼痛,或脅部痞硬,或心下悸動,小便不利,或咳嗽,這七種症狀都偏於裡。只有微熱或微寒屬於表證,這些都是無形的症狀。只有脅部痞硬是有形的症狀。這些都是風寒引起的通症,其中脅部痞硬是少陽經的總症,是氣分為病,不是有實熱可以依據,所以治療方法都從半表半裡入手。

少陽為遊部。其氣遊行三焦。循兩脅。輸腠理。是先天真元之氣。所以謂之正氣。正氣虛。不足以固腠理。邪因腠理之開。得入少陽之部。少陽主膽。為中正之官。正氣雖虛。不容邪氣內犯。必與之相搏。搏而不勝。所以邪結脅下也。往來寒熱。即正邪相爭之象。更實更虛。

白話文:

少陽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重要部位,它的氣血在三焦、兩脅、腠理之間運行。它是人體先天真元的氣息,所以被稱為「正氣」。正氣虛弱,不足以固護腠理。邪氣趁著腠理的空隙,進入少陽部位。少陽主宰膽,是身體的中正官職。雖然正氣虛弱,但不能容忍邪氣入侵,必定會與其相交戰。交戰不勝,所以邪氣就會聚集在脅下。身體出現時而發寒、時而發熱的交替症狀,就是正氣與邪氣相爭的表現。正氣虛弱則邪氣盛行,邪氣盛行則正氣虛弱,交替出現。

所以休作有時。邪實正虛。所以默默不欲飲食。仲景於表症不用人參。此因正邪分爭。正不勝邪。故用之扶元氣。強主以逐寇也。若外有微熱。而不往來寒熱。是風寒之表未解。不可謂之半表。當小發汗。故去人參加桂。心煩與咳。雖逆氣有餘。而正氣未虛。不可益氣。故去人參。

白話文:

因此,在病情不明朗的時候,不要過度治療。如果邪氣盛,正氣弱,就會出現不想吃飯的情況。

仲景在治療表證時不用人參,這是因為正邪交戰,正氣不勝邪氣。因此,使用人參來扶助元氣,加強主體抵抗力,驅逐邪氣。

但是,如果還有輕微發熱,但沒有寒熱往來的症狀,表示風寒表證還沒有解除,不能說是半表半裡的狀態。此時應該小發汗,所以去掉了人參,加了桂枝。

如果心煩和咳嗽,雖然逆氣有餘,但正氣並沒有虛弱,不能益氣。因此,也去掉了人參。

如太陽汗後。身痛而脈沉遲。與下後協熱利。而心下硬。是太陽之半表半裡症也。表雖不解。裡氣已虛。故參桂兼用。是知仲景用參。皆是預保元氣耳。更有脈症不合柴胡者。仍是柴胡症。本論云。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

白話文:

如果發燒後出汗,身體疼痛且脈搏沉弱緩和,同時兼有腹瀉、發熱和口渴,還有心下部硬滿,這就是太陽病的半表半裡證。雖然表證沒有完全解除,但裡氣已經虛弱。因此要同時使用人參和肉桂。這說明仲景使用人參,都是為了預先保護元氣。另外還有脈象和症狀與柴胡證不合的,但仍是柴胡證。本論中說:傷寒五、六天後,頭部發汗,微微惡寒,手腳冰冷,心下部脹滿,不思飲食,大便乾燥,脈細的人。

此為陽微結。半在裡。半在表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可與小柴胡湯。此條是少陽陽明並病。而脈症俱是少陰。五六日又少陰發病之期。若謂陰不得有汗。則少陰亡陽。亦有反汗出者。然亡陽與陰結。其別在大便。亡陽。則咽痛吐利。除陰結則不能食。

白話文:

這是陽氣微弱內外並滯的表現。脈象雖然沉緊,但不能認為是少陰病,因為少陰病不應該出汗。現在頭部有汗,所以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這條脈案是少陽陽明並病,但脈象和症狀都符合少陰病。五六天後又到了少陰病發作的時期。如果說是少陰病不應該出汗,那麼少陰病陽氣衰竭,也會有反常的出汗。但是,陽氣衰竭和陰氣凝滯還是有區別的。陽氣衰竭,則會出現咽喉疼痛、嘔吐和腹瀉;而陰氣凝滯,則不能飲食。

而大便又反硬也。亡陽。與陰陽結。其別在汗。亡陽者。衛氣不固。汗出必遍身陽結者。熱邪閉郁。汗衹在頭也。陽結陽微結之別。在食。陽明陽盛。故能食。而大便硬。此為,純陽結。少陽陽微。故不能食而大便硬。此為陽微結。故欲與柴胡湯。必究其病在半表。然微惡寒。

白話文:

大便又反覆硬結。表示陽氣不足,陽氣與風邪結合。其中區別在於出汗的情況。陽氣不足的人,衛氣不固,出汗時會遍及全身。陽氣與風邪結合的人,熱邪閉塞,出汗只會在頭部。陽氣與風邪結合的盛衰,區別在進食情況。陽明陽盛,所以能吃飯,但大便硬。這種情況屬於純陽氣與風邪結合。少陽陽氣不足,所以不能吃飯,大便也硬。這種情況屬於陽氣不足與風邪結合。因此,需要處方柴胡湯治療,必須確定疾病在半表(皮毛與臟腑之間)。即使病人略有惡寒。

亦可屬少陰。但頭汗出。始可屬少陽。故反覆講明頭汗之義。可與小柴胡而勿疑也。所以然者。少陽為樞。少陰亦為樞。故見症多相似。必於陰陽表裡辨之真。而審之確。始可一劑而瘳。此少陰少陽之疑似症。又柴胡症之變局也。

白話文:

這也可以歸類為少陰症。但是,如果頭部出汗,纔可以歸類為少陽症。因此,反覆說明頭汗的意義,就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不需要懷疑。原因是:少陽症為樞紐,少陰症也為樞紐,因此症狀表現多有相似之處。必須真正辨別出陰陽表裡的差別,並且仔細審查,才能一劑而癒。這是少陰症和少陽症之間相似卻能區分的症狀,也是柴胡症變化多端的表現。

少陽居人身之半。脅居一身之半。故脅為少陽之樞。而小柴胡為樞機之劑也。岐伯曰。中於脅。則入少陽。此指少陽自病。然太陽之邪。欲轉屬少陽。少陽之邪。欲歸併陽明。皆從脅轉。如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頭項強。脅下滿者。是太陽並病。將轉屬少陽之機也。以小柴胡與之。

白話文:

人體的少陽經絡位於身體的一半。脅部也位於身體的一半。因此,脅部是少陽經絡的樞紐。小柴胡湯則是樞紐藥方。醫經《內經》中說,脅部出現異常,則病邪就進入了少陽經絡。這裡指的是少陽經絡本身出了問題。然而,太陽經絡的病邪也會轉向侵犯少陽經絡。少陽經絡的病邪也會轉向併入陽明經絡。所有這些轉變都從脅部開始。比如傷寒四、五天後,身體發熱怕風,頸項強硬,脅部以下感到脹滿。這是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生病,是病邪將要轉入少陽經絡的徵兆。使用小柴胡湯治療就可以了。

所以斷太陽之來路。如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是少陽陽明並病。此轉屬陽明之路也。以小柴胡與之。所以開陽明之出路。若據次第傳經之說。必陽明始傳少陽。則當大便硬而不當溏。當曰胸脅始滿。不當曰滿不去矣。又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

白話文:

因此,我們切斷陽明經的病邪進入路線。例如,陽明經發病,出現發熱、大便稀溏,小便正常,胸脅部位脹滿難以消除的情況,這是少陽經和陽明經同時發病。這時候,病邪轉移到了陽明經的路線。因此,我們使用小柴胡湯,打開陽明經的排出路線。如果按照經絡傳變的理論,陽明經肯定是由少陽經傳變而來的。那麼,大便就應當是乾燥的,而不是稀溏的;胸脅部位也應當是剛剛開始脹滿,而不是說脹滿難以消除。此外,陽明經發病,脅下部位發硬脹滿,不排便而嘔吐。

舌上白苔者。此雖已屬陽明。而少陽之症未罷也。蓋少陽之氣。遊行三焦。因脅下之阻隔。令上焦之治節不行。水精不能四布。故舌上有白苔。而嘔。與小柴胡。轉少陽之樞。則上焦氣化始通。津液得下。胃家不實。而大便自輸矣。身濈然而自汗解者。是上焦津液所化。故能開發腠理。

白話文:

舌頭上有白色苔垢的患者,雖然已經出現陽明經的徵象,但少陽經的病症還沒有解除。因為少陽經的氣血運行於三焦,由於肝臟脅部有阻隔,導致上焦的氣血調節功能不能正常運行,津液不能遍佈全身,所以舌頭上有白色苔垢,還會嘔吐。服用小柴胡湯,可以轉動少陽經的樞紐,這樣上焦的氣血化生功能才能恢復通暢,津液才能下行,胃部不會感到飽脹,大便自然會通暢。身體睏倦乏力而自出汗液的患者,這是因為上焦津液化生的緣故,所以可以疏通毛孔。

蒸膚澤毛。若霧露之溉。與胃中邪熱薰蒸。而自汗不解者。不同。

白話文:

當人體皮膚如同被霧露潤澤一般,這可能是由於胃中有邪熱薰蒸上來,導致汗出不解的狀態,這種情況與其他症狀不同。

東垣云。少陽有不可汗吐下利小便四禁。然柴胡症中口不渴。身有微汗者。仍加桂枝以取汗。下後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頭汗出。往來寒熱者。用柴胡桂枝甘薑湯汗之。下後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讝語。身重者。柴胡龍骨牡蠣湯中。同大黃茯苓以利小便。柴胡症具。

白話文:

東垣先生說:少陽病有不可發汗、催吐、瀉下、利小便的四種禁忌。但是柴胡症中,如果有口不渴、身有微微出汗的症狀,仍然可加入桂枝以增強發汗作用。如果發汗後胸脅感到脹滿、小便不利、口渴而沒有嘔吐、頭部出汗、寒熱往來的症狀,可以使用柴胡桂枝甘薑湯發汗。如果發汗後胸中脹滿、煩躁驚恐、小便不利、讝語,身體沉重,可在柴胡龍骨牡蠣湯中加入大黃、茯苓以利小便。這代表了柴胡症完整的證型。

反下之。心下滿而硬痛者。大陷胸湯下之。醫以丸藥下之。而不得利。已而微利。胸脅滿而嘔。日晡潮熱者。小柴胡加芒硝下之。是仲景於小陽經中。以備汗下利小便法也。若吐法。本為陽明初病。胸中實。不得食。不得吐。而設。少陰病。飲食入口即吐。心下兀兀欲吐。復不能吐。

白話文:

必須使用瀉下法治療。如果心窩部位感覺脹滿並且疼痛堅硬,可以使用大陷胸湯瀉下。使用藥丸來瀉下,但是沒有效果。一段時間後,出現輕微腹瀉。胸脅部脹滿並且嘔吐,下午發燒的,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芒硝瀉下。這是仲景在陽經中,準備了發汗法、瀉下法和小便法。如果是嘔吐法,主要是針對陽明經的初期疾病。胸中實熱,不能進食,也不能嘔吐。少陰病症狀是:飲食入口即吐,心窩部位悶脹想要嘔吐,但又吐不出來。

亦是胸中實。當吐之。若水飲蓄於胸中。雖是有形而不可為實。故不可吐。何則。少陽之喜嘔。嘔而發熱。便見中氣之虛。但熱而不實。故用人參以調中氣。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故少陽之嘔。與讝語不並見。所以嘔者是少陽本症。讝語是少陽壞症。然本渴而飲水嘔。

白話文:

胸中鬱結也像實症,應該透過嘔吐去除。如果胸中積聚水濕,雖然有形體,卻不能算實症,因此不適合嘔吐。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少陽病有喜嘔的症狀,如果嘔吐後發熱,便可看出中氣不足。但發熱而不鬱結,所以可以用人參來調和中氣。上焦通暢後,津液就能下行,胃氣也會因此調和。所以少陽病的嘔吐,不會同時出現譫言。因此,嘔吐是少陽病的本症,譫言是少陽病的變症。如果本來口渴而喝水又嘔吐,

與但欲嘔。胸中痛。微溏者。又非柴胡症。是嘔中又當深辨也。按嘔渴雖六經俱有之症。而少陽陽明之病機。在嘔渴中分。渴則轉屬陽明。嘔則仍在少陽。如傷寒嘔多。雖有陽明症。不可攻之。因三焦之不通。病未離少陽也。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也。此兩火之併合。病已過少陽也。

白話文:

如果同時出現嘔吐與胸痛,並且大便略微稀溏,但又不符合柴胡症的症狀,這就屬於嘔吐症中的疑難雜症。根據記載,嘔吐與口渴雖然是六經都能出現的症狀,但是少陽經與陽明經的病機,可以在嘔吐與口渴中區分。如果口渴明顯,則轉屬陽明經;如果嘔吐頻繁,則仍屬少陽經。例如,傷寒伴有頻繁嘔吐,即使有陽明經的症狀,也不能急於攻陽明經,因為三焦不通,病邪還沒有離開少陽經。服用了柴胡湯之後,如果出現口渴,則屬陽明經;這兩種熱邪同時存在,說明病邪已經從少陽經轉移到陽明經了。

夫少陽始病。便見口苦。咽乾。目眩。先已津液告竭矣。故太陽之病。最易轉屬於陽明。所以發汗即胃實而讝語。故小柴胡中。已具或渴之症。方中用參苓甘棗皆生津之品。以預防其渴。服之反渴。是相火熾盛。津液不足以和胃。即轉屬陽明之機也。

白話文:

當太陽經開始出現病徵時,就會出現口苦、喉嚨乾燥、頭暈目眩的症狀。這時津液已經消耗殆盡了。所以太陽經的疾病最容易轉化為陽明經的疾病。因此,如果發汗導致胃中食物過多,就會出現頭昏腦脹、說胡話的情況。因此,小柴胡湯中已經包含了口渴的症狀。方中所用的人參、茯苓、甘草、大棗都是生津的藥物,是用來預防口渴的。如果服用後反而口渴,那是因為相火過旺,津液不足以滋養胃部,這時疾病就容易轉化為陽明經的疾病。

少陽妄下後。有二變。實則心下滿而硬痛。為結胸。用大陷胸湯下之。虛則但滿而不痛為痞。用半夏瀉心湯和之。此二症皆從嘔變。因不用柴胡。令上下不通。津液不下耳。

白話文:

少陽症的症狀在嘔吐後妄下(吐逆),會出現兩種變化:

  1. 實證:心窩以下部位感到脹滿且疼痛堅硬,稱為「結胸」。治療方法:使用大陷胸湯瀉下。
  2. 虛證:僅感覺心窩以下部位脹滿而不痛,稱為「痞症」。治療方法:使用半夏瀉心湯和解。這兩種症狀都是因為嘔吐變化而來。由於沒有使用柴胡,導致氣血上下不通,津液得不到疏導而滯留所致。

本論云。傷寒中風。有柴胡症。但見一症即是。不必悉具者。言往來寒熱。是柴胡主症。此外兼見胸脅滿硬。心煩喜嘔。及或為諸症中凡有一者。即是半表半裡。故曰嘔而發熱者。小柴胡主之。因柴胡為樞機之劑。風寒不全在表。未全入里者。皆可用。故症不必悉具。而方有加減法也。

白話文:

古文原文說:如果患了傷寒中風疾病,有柴胡症的現象,只要有一種症狀表現出來,就可以判斷是柴胡症,不一定要所有症狀都出現。

具體來說,往來寒熱是柴胡症的主要症狀。此外,如果還伴有胸脅脹滿、心煩想吐,或者其他症狀中有一種出現,那就說明是半表半里的病症。

所以,如果又吐又發熱,可以使用小柴胡湯治療。這是因為柴胡湯是一種樞機藥方,專門用於治療風寒不完全在表,也不完全入裏的病情。因此,症狀不必全部出現,藥方也可以根據病情進行加減調整。

然柴胡有疑似症。不可不審。如脅下滿痛。不渴而飲水嘔者。柴胡不中與也。又但欲嘔。腹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症。如此詳明。所云但見一症便是者。又當為細辨矣。

白話文:

不過柴胡的使用有疑問,不可不仔細審查。例如脅下腫痛,不渴卻嘔吐水的人,不適合使用柴胡。此外,如果只有嘔吐,腹中疼痛,稍微腹瀉,這也不是柴胡證。如此詳細說明,所說只要見到一種證狀就可以(服用柴胡),應該再仔細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