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雍

《仲景傷寒補亡論》~ 卷十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八 (2)

1. 風溫溫毒四條

千金方曰。風溫之病。脈陰陽俱浮。汗出體重。其息必喘。其形狀不仁。默默欲眠。下之者。小便難。發其汗者。必譫語。加燒針者。則耳聾難言。但吐之。則遺矢便利。如此疾者。宣服葳蕤湯。活人書曰。脈尺寸俱浮。頭痛身熱。常自汗出。體重。其息必喘。四肢不欲收。

白話文:

《千金方》說:風溫之病,脈象陰陽俱浮,汗出體重,呼吸一定喘促,身體四肢不仁,閉目悶悶欲睡。用下法治療,使小便困難。用發汗法治療,必定胡言亂語。再加上燒針灸刺,則耳聾口難言。但用吐法治療,則排矢小便便利。患有這種疾病的,應服用葳蕤湯,《活人書》說:寸、尺脈都浮,頭痛身熱,經常自汗,體重,呼吸一定喘促,四肢不願收斂。

嘿嘿但欲臥者。風溫也。病人素傷於風。因復傷於熱。風熱相搏。則發風溫。主四肢不收。頭疼身熱。常自汗出。不解。治在少陰厥陰。不可發汗。汗出則譫語。獨語內煩。躁擾不得臥。若驚癇。目亂無精。治者復發其汗。如此死者。醫殺之也。活人書曰。風溫不可發汗。宜葳蕤湯。

白話文:

嘿嘿,只有想睡覺的。風溫病。病人素來受風所傷。因復感風熱。風熱相擊。則發風溫。主四肢不能伸展。頭痛身熱。常常自汗出。不解除。治療在少陰厥陰經。不可發汗。汗出則胡言亂語。獨自喃喃自語煩躁。煩躁不安不能休息。像驚癇。眼睛亂看沒有精神。治療者再使其發汗。如此死的,是醫生害死的。活人書上說。風溫不可發汗。適用葳蕤湯。

風溫身灼熱者。知母葛根湯。風溫加渴甚者。栝簍根湯。風溫脈浮。身重汗出。漢防己湯

白話文:

  • **風溫身灼熱:**即風熱之邪侵襲肌膚,表現為身體發熱、灼熱感,可使用知母葛根湯。

  • **風溫加渴甚:**即風熱之邪侵襲肌膚,除發熱、灼熱感外,還伴有口乾舌燥、咽喉乾燥,可使用栝簍根湯。

  • **風溫脈浮,身重汗出:**即風熱之邪侵襲肌膚,除發熱、灼熱感外,還伴有脈搏浮數,身體沉重、多汗,可使用漢防己湯。

活人書曰。初春病人。肌肉發斑癮疹。跡如錦紋。或咳心悶但嘔者。此名溫毒也。溫毒發斑者。冬時觸冒寒毒。至春始發。病初在表。症如傷寒。或已發汗吐下而表症未罷。毒氣不散。或發斑。黑膏主之。(成瘡者自作瘡毒治。不可用黑膏。)又有冬月溫暖。人感乖戾之氣。

白話文:

《活人書》說,初春時節,病人肌肉上出現紅色斑點和丘疹,痕跡就像錦緞上的花紋,或者咳嗽、心悶、嘔吐的病人,這叫做溫毒。溫毒發斑的病人,冬天時感染了寒毒,到了春天病症才發作。病症剛開始時在表皮,症狀像傷寒,或者已經用汗法、瀉法治療過,但表症還沒有消失,毒氣沒有散開,或者發出斑疹,可以用黑膏治療。(已經形成瘡的,依照瘡毒治療,不可用黑膏。)還有一種情況是,冬天時天氣溫暖,人感受了怪異的氣候。

冬未即病。至春或被積寒所折。毒氣不泄。至天氣暄熱。溫毒始發。則肌肉斑爛。癮疹如錦文。內攻心悶。但嘔清汁。葛根橘皮湯主之。雍曰。不必初春春夏。皆發其斑。與傷寒不同。癮疹如錦文而不作瘡爛者是也。其發瘡膿爛者。即時行熱毒豌豆瘡也。二者初症。皆先有表證如傷寒。

白話文:

冬天沒有生病。到了春天,可能被積寒所侵襲。毒氣沒有排出,直到天氣炎熱,溫毒才開始發作。肌肉潰爛,疹子像錦紋。內在攻心,悶熱,只吐清汁。用葛根橘皮湯治療。雍說:不一定在初春,春夏都會發病。與傷寒不同。疹子像錦紋,但沒有潰爛的,就是癮疹。發瘡化膿的,就是時行熱毒的豌豆瘡。兩種病的初期症狀,都有類似傷寒的表證。

又有癮疹赤白二種。初無表症。暴感溫氣而作。其毒輕淺。風屍之類也。又有一種遍身如錦。初亦無表症。暴感而作。如丹如疹。其毒亦輕。皆詳見小兒瘡疹後斑瘡癮疹論辨中。

白話文:

另外還有癮疹,分為紅色和白色兩種。起初沒有感冒症狀。突然受到溫熱之氣而發作。這種毒性較輕微,類似風屍之類的疾病。還有一種遍佈全身如錦緞一般的癮疹。起初同樣沒有感冒症狀,突然發作。像丹毒一樣,像疹子一樣。這種毒性也較輕微。詳情請參閱《小兒瘡疹後斑瘡癮疹論辨》。

雍曰。仲景言風溫溫毒二症。又與二說不同。仲景之言曰。傷寒過十三日以上。不間。尺寸陷者。大危。若更感異氣。變為他病者。當依後壞病症而治之。若陽脈浮滑。陰脈濡弱者。更過於風。變為風溫。陽脈洪數。陰脈實大者。更遇溫熱。變為溫毒。溫毒為病最重。此乃傷寒後四種壞病。

白話文:

雍先生說:仲景所說的風溫、溫毒兩種疾病,與其他人的說法不同。仲景說:傷寒超過十三天以上,不管什麼情況,如果脈象沉細無力,那就非常危險。如果再感染其他外邪,轉變成其他疾病的,應該根據後來的壞病證狀來治療。如果陽脈浮滑,陰脈虛弱的,更加偏向風證,轉變成風溫。陽脈洪數,陰脈實大的,更加偏向溫熱證,轉變成溫毒。溫毒是各種疾病中最嚴重的。這四種壞病都是傷寒後產生的。

此病最為重也。又非但前所謂風溫溫毒而已。其用藥亦當不同。然則仲景所言。傷寒壞病、中風、溫毒也。諸家所言者。冬春自感風溫溫毒也。其治之輕重。不得不異也。四種壞病中。又有濕溫一症。見第八卷不可汗門中。

白話文:

這種病最為嚴重,不僅僅是前面所說的風溫和溫毒而已,用藥也應該不同。所以,仲景所說的傷寒、壞病、中風、溫毒,以及諸家所說的,冬春季自感風溫和溫毒,其治療輕重不一,也不得不加以區別。四種壞病中,又有一種濕溫,詳見第八卷不可汗門。

雍曰。天行溫疫。雖症不多。用藥亦多端。如千金方言闢溫疫氣。並斷溫疫相染諸方。及千金翼彈鬼丸、神明白散、太乙流金散、螢火丸等方。前人雖嘗選用。更嘗缺省。收其遺逸用之。大抵治疫尤要先辨寒溫。然後用藥。取陰陽表裡之在傷寒也。故龐安常又述其治寒疫諸方。蓋以赤散、解聖散之類。皆宜治寒疫。若施之瘟疫。則益熱矣。

白話文:

雍正皇帝說:天行溫疫,即使症狀不多,使用的藥物也很多。比如《千金方言》中的驅除溫疫之氣,以及治療溫疫互相傳染的各種方劑。《千金翼》中的彈鬼丸、神明白散、太乙流金散、螢火丸等方劑,前人雖然用過,但往往缺東少西。我收錄了這些遺漏的方劑,並加以使用。總的來說,治療瘟疫最重要的是先辨寒溫,然後再用藥。取《傷寒論》中陰陽表裡的治療方法。因此,龐安常又記述了治療寒疫的各種方劑。赤散、解聖散之類的藥物都適合治療寒疫。如果用於瘟疫,則會使熱症加重。

2. 傷寒相似諸症十四條

雍曰。活人書論痰症、食積、虛煩、腳氣四者。皆與傷寒相似。而實非傷寒。醫者見其發熱惡寒。多作傷寒治之。因茲夭橫甚多。故特立此名。使覽者知其非傷寒也。雍取此論而廣之。然虛煩一症。已置之前卷者。仲景言病。有本是霍亂。今是傷寒者。孫真人言傷寒後虛煩。

白話文:

雍正皇帝說:活人書裡討論的痰症、食積、虛煩、腳氣四種病症,都與傷寒相似,但實際上並不是傷寒。醫生們看到患者發熱惡寒,就大多當作傷寒來治療,因此而導致很多患者死亡。因此,我特別設立了這個名稱,讓讀者知道這四種病症並不是傷寒。雍正皇帝取用這個論述並加以推廣。但是,虛煩這個病症已經在前面的一個章節中論述過了。仲景說,有些病本來是霍亂,現在是傷寒。孫思邈說,傷寒後會出現虛煩。

故以霍亂虛煩二病次於前卷痓濕暍之後。今獨取朱氏之說。繼之以瘡毒。蟲毒、溪水、瘴霧諸症類傷寒者。皆當辨症而後用藥也。

白話文:

因此,將霍亂與虛煩這兩種疾病列於上卷痓濕暍之後。現在單獨採用朱氏的說法。接著是瘡毒、蟲毒、溪水、瘴霧等諸症,類似傷寒。都應該在辨證之後再用藥。

活人書曰。病有憎寒發熱者。惡風自汗。寸口脈浮。胸膈痞滿。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而頭不疼。項不強者。此為有痰也。雖類傷寒。但頭不疼。項不強為異。宜服柴胡半夏湯金沸草散大半夏湯。若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用瓜蒂散吐之。古法服瓜蒂散用一錢匕。藥下便臥。

白話文:

《活人書》上說:有的人患病會畏寒發熱,並且厭惡風寒而自汗。寸口脈搏浮大,胸膈痞悶脹滿。氣一直往上衝到咽喉,使人喘息困難,但頭不疼,頸項也不僵硬,這多是痰引起的。雖然症狀與傷寒相似,但頭不疼、頸項不僵硬,這一點不同。應當服用柴胡半夏湯、金沸草散和大半夏湯。如果氣一直往上衝到咽喉,使人喘息困難,可以用瓜蒂散催吐。古法服用瓜蒂散時,用一錢匙的量。服藥後馬上睡下。

欲吐且忍之。良久不吐。以三錢匕。湯二合和服。以手指擿之。便吐。不吐。復稍增之。以吐為度。若吐少病不除。明日如前法再服之。但不可令人虛也。藥力過時不吐。飲熱湯一升以助藥力。吐訖。便可食。無復餘毒。若服藥過多者。飲水解之。雍曰。凡吐後。須服糜粥二三日。

白話文:

如果想吐,但忍住了。很久沒吐。用三錢勺,將藥和二合湯混合服下。用手指刺激咽喉,這樣就可以吐了。不吐的話,就再稍微增加一點藥量。以吐為標準。如果吐出來的量少,病不會消失。第二天按照前面的方法再服用。但是不能讓病人虛弱了。如果藥效過了時間還沒吐,喝一升熱湯以幫助藥效。吐完了,就可以吃東西了。沒有其他毒素了。如果服藥過量,喝水來解毒。雍說:每次吐後,都要連續喝二、三天的粥。

忌生冷油膩物。

又曰。頭疼脈數。發熱惡寒。而身不疼痛。左手脈平和者。食積也。雖類傷寒。而左手人迎脈平和。身不疼痛者是也。甲乙經云。人迎緊盛傷於寒。氣口緊盛傷於食。蓋氣口主中。人迎主外。以此別之。傷食之症。由脾胃伏熱。因食不消發熱。故似傷寒。若膈實吐嘔者。食在上脘。

白話文:

另外說到頭痛,脈搏快數,發熱畏寒,但是身上沒有疼痛,左手脈搏平和的,是飲食積滯引起的。雖然類似傷寒,但左手人迎穴脈搏平和,身上沒有疼痛的,就是食積。甲乙經上說:人迎穴脈搏緊促,是因受寒所傷;氣口穴脈搏緊促,是因飲食所傷。因為氣口穴主裡,人迎穴主表。以此來區別。食積的病症,是由於脾胃蘊熱,因為飲食不消化而發熱,所以類似傷寒。如果上腹有實證,嘔吐的,食物積滯在上腹部。

宜吐之。若心腹滿。宜下之。治中湯五積散黑神丸。可選用也。雍曰。巢氏言脾胃有伏熱。因食不消。所以發熱。狀似傷寒。但身不疼。頭不痛為異。

白話文:

適合嘔吐,如果腹部都滿了。應該調和腸胃。治療中度的湯藥、五積散、黑神丸。可以選擇服用。雍說:巢氏言說脾胃有內熱。因為消化食物不完全。所以發燒。症狀類似患了傷寒。但身體不疼痛。頭也不疼為奇特之處。

又曰。食積病。亦類時行。但發熱頭疼。食病當速下之。時行病當待六七日下之。

又曰。傷寒頭疼身熱。支節痛。大便秘。或嘔逆而腳屈弱者。腳氣也。傷寒只傳六經。故症與腳氣相似。然終不同者。孫真人云。卒起。腳屈弱不能轉動者。此為異耳。其脈弦而浮者起於風。濡而弱者起於濕。洪而數者起於熱。遲而澀者起於寒。風者汗而愈。濕者溫而愈。熱者下而愈。

白話文:

有人說:傷寒頭痛發熱,四肢關節疼痛,大便不暢,或嘔吐、腳軟弱無力的人,是腳氣病。傷寒只傳六經,所以症狀和腳氣相似。然而,始終不同。孫思邈說:忽然發作,腳軟弱不能活動的人,這是不同尋常的。脈弦而浮的是由風引起的,脈濡而弱的是由濕引起的,脈洪而數的是由熱引起的,脈遲而澀的是由寒引起的。風引起的出汗可以緩解。濕引起的用溫暖可以緩解。熱引起的通便可以緩解。

寒者熨而愈。腳氣之病。始得不覺。由他病乃知。毒氣入腹。則少腹頑痹不仁。令人吐嘔。死在旦夕矣。然腳氣之候。必先從腳起。或先緩弱疼痛。(寒勝為痛痹)或行起忽倒。或兩脛腫滿。或不腫。腳膝枯細。或心中忪悸。或少腹不仁。(病久入深。營衛不榮。故為不仁。

白話文:

通過敷熨而得到治癒的是寒邪引起的疾病。腳氣這一疾病,在開始時不察覺。因為另一種疾病才能知道。毒氣侵入腹中,就會出現少腹頑固的麻痺而沒有知覺,讓人嘔吐,不久就會死去。然而,腳氣的徵兆,必定先從腳開始。有的人先出現痠軟疼痛(寒氣勝則為痛苦麻痺),有的人走著走著突然倒地,有的人兩腿腫脹,有的人不腫但腳和膝蓋枯瘦,有的人心裡驚悸,或是小腹部不敏感。

不仁者皮膚頑木不知是也。)或舉體轉筋。或見食吐。遂惡聞食氣。或胸滿氣急。或遍體痠疼。皆腳氣候。黃帝所謂緩風痹是也。頑弱名緩風。疼痛為濕風痹。(痹者。閉也。閉而不仁。故名痹。)宿患瘴毒。得熱更增。雖形候旺盛。猶在於表。未入腸胃。不妨溫而汗之。已入內者。

白話文:

不仁慈的人皮膚粗糙像木頭,不知道這種病叫做腳氣病。它會導致全身肌肉抽筋,或者看到食物就吐,聞到食物的味道就感到噁心。有的病人會出現胸悶氣短,有的全身痠痛。這些都是腳氣病的症狀,黃帝稱之為「緩風痹」。「頑弱」又稱「緩風」,「疼痛」為「濕風痹」。(「痹」是指閉塞,閉塞而不仁慈,所以稱為「痹」。)患有老病的人如果得了瘴毒,遇到熱氣會使病情加重。雖然症狀旺盛,但還在體表,沒有進入腸胃,所以可以用溫熱的方法發汗來治療。但如果已經進入腸胃的,

不妨吐而下之。又本有冷。今得溫瘴。雖暴壯熱煩滿秘塞。正須溫藥汗之。汗之不散。不妨寒藥下之。若服利藥不瘥。成黃疸。不瘥。為屍疸。病前熱而後寒者發於陽。無熱而惡寒者發於陰。發於陽者攻其外。發於陰者攻其內。一日二日。發汗必愈。三日以上。宜吐之。五日以上。

白話文:

不防吐了,然後用藥讓病情下降。另外,本體質偏寒,現在得了溫熱的傳染病。雖然忽然發熱、煩躁、滿腹、排便困難,正好需要溫熱的藥來讓身體出汗。出汗後症狀沒有解除,不防服用寒涼藥來讓病情下降。如果服用利膽導瀉藥不能治好,就變成黃疸。不治好,就變成屍疸。症狀發作前熱、後寒的是因陽氣發作所致。沒發熱而怕冷的是因陰氣發作所致。陽氣發作所致的要從外部入手治療。陰氣發作所致的要從內部入手治療。病症在一、二日內發作的,出汗後一定會痊癒。病症在三日以上發作的,宜用吐法治療。病症在五日以上發作的,

當下之。雍曰。要方參千金翼方十卷。皆有方宜用。

問曰。瘴作瘧何如。巢氏曰。此病生於嶺南一帶。山瘴之氣。其狀發寒熱。休作有時。皆由山溪源嶺瘴濕毒氣故也。其病重於傷寒暑之瘧。鯪鯉湯主之。此又休作無時。其初皆類傷寒也。

白話文:

有人問:瘴氣引發的瘧疾是什麼樣的?巢元方回答說:這種疾病產生在嶺南一帶。瘴氣會引起寒熱交替,發作時間有規律,都是由山溪源頭瘴濕毒氣引起的。這種疾病比傷寒引發的瘧疾還要嚴重。〈鯪鯉湯〉方劑可以治療這種疾病。這種瘧疾發作時間沒有規律,一開始都類似傷寒。

問曰。霧氣如何。千金三十九卷曰。患霧氣者。心內煩悶。少氣。頭痛項急。起則眼眩。又身微熱。戰掉不安。時復憎寒。心中欲吐。吐時無物者。豬清湯主之。雍曰。頭痛項急。身熱憎寒。皆傷寒類也。

白話文:

有人詢問霧氣的症狀,在《千金方》卷三十九中提到,患有霧氣的人會感到心內煩悶,呼吸不順暢,頭痛和脖子僵硬,起身時會眼花眩暈,同時身體微熱,戰慄不安,有時還會畏寒,心中想要嘔吐,但吐出來卻沒有東西。這種情況可以用豬清湯來治療。雍氏說:頭痛、項急、發熱、畏寒,都是傷寒的症狀。

問曰。溫瘧類傷寒。何如。素問三十三篇曰。溫瘧者。得之冬中於風寒。氣藏於骨髓之中。至春則陽氣大發。邪氣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腦髓爍。肌肉消。腠理發泄。或因有所用力。邪氣與汗皆出。此病藏於腎。其氣先從內出之於外。雍曰。溫瘧始感之氣。與傷寒同。及其發出之時。

白話文:

有人問:溫瘧和傷寒有什麼區別?

《素問·三十三篇》說:溫瘧是冬天遭受風寒,邪氣藏在骨髓中。到了春天,陽氣大發,邪氣不能自己排出體外。遇上酷暑,腦髓灼熱,肌肉消瘦,腠理發泄。或者因為用力,邪氣和汗液一起排出體外。這種病藏在腎臟,其邪氣先從內臟排出到體外。

雍熙說:溫瘧的初始症狀和傷寒相同。但是,當溫瘧發作時,出現了以下症狀:

與傷寒異。故不為傷寒而為瘧也。溫瘧之症。寒中三陽。所患必熱。小續命湯附子。減桂一半主之。大煩躁者。紫雪最良。大便秘者。脾約丸神效丸、五柔丸、大三脘散木瓜散主之。頭痛身熱。肢體痛而腳屈弱者。是其人素有腳氣。此時發動也。腳腫者。檳榔散主之。

白話文:

此症與傷寒不同。所以它不是傷寒而是瘧疾。溫瘧的症狀是寒邪侵犯三陽經,患者必定發熱。用小續命湯去附子,減半桂。用於煩躁嚴重的,紫雪散最有效。大便祕的,用脾約丸、神效丸、五柔丸、大三脘散、木瓜散。頭痛發熱,肢體疼痛並且腳屈弱無力的,是因其本身就有腳氣。這是腳氣病發作的時刻。腳腫的,用檳榔散。

腳氣方論。千金外臺最詳。大熱。越婢湯、小續命湯薏苡仁酒、脾約丸、神效丸皆要藥。仍針灸為佳。用補藥與湯淋洗。皆大禁也。雍曰。此其大致也。前言閉而不仁。故名痹。不仁者。痹之一症。非痹皆不仁也。腳氣與痹。各詳本症論之。

白話文:

腳氣的治療方法,在《千金方》和《外臺祕要》中記載得最詳細。如果是熱性的腳氣,可以服用越婢湯、小續命湯、薏苡仁酒、脾約丸、神效丸等藥物。此外,針灸治療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要注意不要使用補藥或湯水淋洗患處,因為這些都會加重病情。雍認為,以上是治療腳氣的大致原則。前面提到腳氣的閉塞不仁的症狀,所以被稱為「痹」。但需要注意的是,不仁只是腳氣的症狀之一,並不是所有腳氣都會出現不仁的症狀。腳氣和痹症的詳細論述,請參考相關條目的介紹。

雍曰。凡射工毒、水毒、瘴霧、瘡瘍、斑豆等症。其初如傷寒。故孫真人於傷寒後附溪毒一症。溪毒即射工。今詳其狀類以明其症。與傷寒別。是亦疑而辨之也。

白話文:

雍認為,凡是射工毒、水毒、瘴霧、瘡瘍、斑豆等病症。一開始很像傷寒。所以孫思邈在傷寒之後附上溪毒的一種症狀。溪毒就是射工毒。現在詳細講解它的症狀分類,以說明它的症狀,與傷寒分別開。這也是疑難症狀的鑑別。

孫真人曰。江南有射工毒蟲。一名短狐溪毒。一名蜮。其蟲形如甲蟲。無目而利耳。有一長角在口前。如弩擔其角端。曲如上弩。以氣為矢。因水勢以射人。人或聞其在水中鉍鉍作聲。要須得水沒其口。便以口中毒射人。此蟲畏鵝。鵝能食之。其初始症候。先要寒噤。寒熱筋急。

白話文:

孫真人說。江南有射工毒蟲。一種叫短狐溪毒。一種叫蜮。這種蟲子的形狀像甲蟲。沒有眼睛但耳朵很靈敏。有一根長角在嘴前。就像弓弩一樣頂著它的角端。彎曲得像弓弩一樣。以氣為箭。利用水勢射人。人如果聽到它在水中發出鉍鉍的聲音。一定要想辦法讓水淹沒它的嘴。它就會用嘴裡的毒射人。這種蟲子害怕鵝。鵝能吃它。它的初始症狀。首先是要打寒顫。怕冷發熱筋急。

仍似傷寒。亦如中風。便不能語。朝蘇晡劇。寒熱悶亂。是其症也。始得三四日。急治之。稍遲者。七日死。

又曰。中人瘡有三等。(巢云四等)

又曰。其蟲小毒輕者。及相逐者。射著人影者。皆不即作瘡。先病寒熱。自非其地之人不知其症。便謂傷寒。作治乖謬。是以致禍。(方見千金二十及第十卷第五卷)雍曰。巢言含沙射人影便成病。此取杜元凱之說。

白話文:

蟲毒症狀輕微的,還有相互追逐的,射中人影的,這些都不會立即形成瘡。而是先會得寒熱病。如果不是當地人,就不知道這種病症,以為是傷寒,治療起來就會錯誤。因此才導致災禍。(治療方法請參閱「千金」卷二十、卷十、卷五)雍說:巢元方說含沙射人影就會得病,這是採納杜元凱的說法。

又曰。中人頭面尤急。腰以上去人心近。多死。腰以下小腹。不治亦死。

孫真人曰。凡山水有毒蟲。人涉水之時。中人。似射工而無物。其診法。初得之。惡寒。微似頭疼。巢云。偏頭痛。目眶痛。心中煩懊。四肢振掀。腰背百節皆強。兩膝痛。或翕翕而熱。但欲眠。旦醒暮劇。手足逆冷至肘膝。二三日腹中生蟲。蝕人下部。肛中有瘡。不痛不癢。

白話文:

孫真人說:凡在山水之間,有毒蟲。人涉水之時,被毒蟲叮咬,就像被射箭那樣,但卻看不到任何傷口。它的診斷方法是:初得此病時,惡寒,略微像頭痛。巢元方說:偏頭痛,眼眶痛,心中煩躁不安,四肢振顫,腰背百節疼痛,兩膝疼痛。或者覺得忽冷忽熱,只想睡覺。早上醒來時症狀較輕,傍晚加重。手足逆冷,一直到肘部和膝部。二、三天後腹中生蟲,侵蝕人的下部,肛門中有瘡,不痛不癢。

令人不覺。不急治之。六七日上蝕五臟。下利不禁。良工不能治矣。水毒有陰陽。覺之。急視其下部。若有瘡正赤如截肉者。為陽毒。最急。瘡如鯉魚鱗者。為陰毒。猶小緩。要皆殺人。不過二十日也。初中水毒時。當以小蒜作湯試之。方治詳見千金。巢氏曰。東南郡縣山谷溪源有水毒病。

白話文:

讓人無知無覺,如果不及時治療,六七天內會侵蝕五臟,腹瀉不止,高明的醫生也無法治癒。水毒有陰陽之分,一旦發現,應立即檢查患者下體。若有瘡口鮮紅,形似切過之肉者,為陽毒,最為緊急。若瘡口如鯉魚鱗片者,為陰毒,情況稍緩,但同樣會殺人。不超過二十天便會死亡。水毒病初期,應以小蒜煮湯試治,詳情可參閱《千金方》。巢元方說:東南一帶的山谷、溪流源頭,都有水毒病。

亦名溪溫。以其病與射工診候相似。故通呼溪病。其實有瘡是射工。無瘡是溪毒也。

又曰。水毒有雌雄。脈洪大而數者為陽。是雄溪。易治。宜先發汗及浴。脈沉細而遲者為陰。是雌溪。難治。欲審知是中水毒者。手足指冷為是。不冷非也。又呼為𤸷病。

白話文:

古文記載,水毒有雌雄之分。脈搏洪大而快速的為陽,稱為雄溪,治療方法相對容易。首先應發汗,並泡澡。脈搏沉細而遲緩的為陰,稱為雌溪,難以治療。想要知道是否為水毒,可以觀察手腳指頭是否冰冷,若是冰冷,則為水毒;若不冰冷,則不是水毒。水毒又稱為「𤸷病」。

巢氏曰。嶺南從仲春至仲夏。行青草瘴。季夏至孟冬。行黃芒瘴。先熱後寒。自余諸瘧疾見本病門。

問曰。傷寒亦變瘧乎。千金三十五卷曰。時行後變成瘴瘧者。大五補湯主之。

白話文:

有人問:傷寒也會變成瘧疾嗎?《千金方》第35卷記載:在時行病之後,演變成瘴瘧的,可以用大五補湯來治療。

問曰。酒病似傷寒。何如。巢氏曰。酒有毒而性尤熱。飲之過多。故毒熱氣流溢經絡。浸淫腑臟而生諸病也。或煩躁壯熱而似傷寒。或灑淅惡寒有同溫瘧。或吐利不安。或嘔逆煩悶。隨臟氣虛寒而生病焉。雍曰。凡癰疽病。及豌豆疱瘡之類。初症多類傷寒。各見本門。更不重出。

白話文:

有人問說,酒精中毒的症狀很像傷寒病,這是怎麼回事?巢元方回答說,酒中含有毒素且特別熱,飲用過多時,這些毒素和熱氣就會流竄於經絡之中,浸淫腑臟而產生各種疾病。有的症狀是煩躁不安、高燒,像似傷寒;有的會畏寒發冷,像是溫瘧疾;有的則是嘔吐腹瀉、不安;有的則是嘔吐、逆氣、煩悶。這會根據臟氣的虛寒來導致不同的疾病。雍元甫說,凡是癰疽病,以及豌豆瘡、水痘等疾病,其初期症狀多與傷寒相似,在各科門類中都有記載,這裡就不再重複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