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雍

《仲景傷寒補亡論》~ 卷十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3)

1. 發黃三十條

仲景曰。脈浮而動數。醫反下之。動數變遲。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若不結胸。但頭汗出。余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常氏云。發黃者。與茵陳煎濃汁。調五苓散亦可。雍曰。凡黃皆用二藥。重者茵陳蒿湯。輕者五苓散。

白話文:

仲景說:脈浮動而脈搏次數快,醫生反而用瀉法來治療。脈動數變為脈搏次數慢,陽氣內陷,心下部位因此而堅硬,就成了結胸。如果沒有形成結胸,只是頭部出汗,其他部位不汗,汗出經頸部而還,小便不利,身體一定會發黃。常氏說:發黃的人,用茵陳熬濃汁,配伍五苓散這也可以。雍氏說:凡是發黃都用這兩種藥物,嚴重的用茵陳蒿湯,輕微的用五苓散。

又曰。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治在陽明證中。

白話文:

另外一種說法是:傷寒患者的脈象浮緩,手腳溫暖,這是因為病位在太陰經。太陰經主身,如果患者出現黃疸,那麼就不能出現發黃的症狀。此時應該按照陽明經的證狀來治療。

又曰。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發黃。

又曰。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發黃。常氏云。可與茵陳湯、五苓散。

白話文:

另外一個說法是:陽明病,被火燒傷。額頭上微微出汗,但是小便不通暢的,一定會得黃疸。常氏說:此時可以服用茵陳湯、五苓散。

又曰。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宜下之。茵陳湯主之。

白話文:

又說,陽明病症,患者發熱流汗的,是熱邪超出陽明的津液容量,不能發黃。只有頭部出汗,身上沒有汗,汗水只侷限於頸部以下。小便不利,口渴想喝水漿的,是瘀熱在裡。患者一定會發黃,應當用瀉下法。茵陳湯是主要的治療方劑。

又曰。傷寒六七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湯主之。

又曰。傷寒身黃髮熱。梔子柏皮湯主之。

又曰。傷寒瘀熱在裡。身必發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

又曰。傷寒發汗已。身目為黃。所以然者。以寒濕在裡故也。以為不可下也。於寒濕中求之。常氏云。可五苓散。

白話文:

另外說,傷寒發汗之後,身目發黃。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寒濕在裡面。認為不能用下法,要在寒濕中求治方法。常氏說,可以用五苓散。

又曰。傷寒頭痛。翕翕發熱。形象中風。下之。益煩心。發汗。則致痓。熏之。則發黃。雍曰。治在不可汗證中。發黃。則茵陳蒿湯也。

白話文:

另外還有說法,傷寒發作頭痛,又會微微發熱,形狀像是中風,用下法治療,更加煩躁不安;用發汗法治療,會導致痓疾;用燻蒸法治療,會變成黃疸病。雍氏說,治療的關鍵在於不可發汗的證候中,如果變成黃疸病,就用茵陳蒿湯來治療。

又曰。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谷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常氏云。可茯苓湯、五苓散。雍曰。宜千金方谷疸丸

白話文:

又說,陽明病,脈搏遲緩,消化不良,吃飽了就會感覺頭暈並有輕微煩躁感,小便不順暢。這是即將出現穀疸的症狀。儘管用瀉法治療,腹中滿脹如故不變,這是因為脈搏遲緩的緣故。常氏說可服用茯苓湯或五苓散。雍氏說服用《千金方》中的穀疸丸比較合適。

又曰。太陽中風。以火劫發汗。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則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小便利者。其人可治。雍曰。治法在不可火證中。身黃者。茵陳湯。小便難者。五苓散。

白話文:

又說,太陽中風病,用火熱發汗,兩陽火氣燻灼,病人身體會發黃。陽氣太盛,容易鼻出血,陰虛則小便困難。陰陽兩虛,身體會乾枯。只有頭部出汗,頸背出汗會停止,小便通暢的人,可以治好。雍說,治療的方法是不能用火灸的方法。身體發黃的,用茵陳湯。小便困難的,用五苓散。

又曰。寸口脈。陽浮而陰濡弱。陽浮則為風。陰濡弱為少血。浮虛受風。少血發熱。醫以火熏熨令汗出。惡寒遂甚。客熱因火而發。身因為黃。小便難。鼻中出血。復下之。熱瘀在膀胱。蓄結成積聚。狀如㹠肝。當下不下。心亂狂走赴水。蓄血若去。目明心了。此皆醫所為。

白話文:

又說:寸口脈象,陽脈浮起而陰脈濡弱無力。陽脈浮起是風證,陰脈濡弱是血虛。浮虛的脈象容易受風,血虛的人容易發熱。醫生用艾灸和熨貼的方法使病人出汗,結果使病情加重。這是因為外來的熱邪因為艾灸而發作起來。身體因此而發黃,小便困難,鼻中出血。醫生又再次瀉下,結果熱邪瘀積在膀胱,蓄積成積聚,狀如腫大的肝臟。應當瀉下而沒有瀉下,致使心神錯亂,狂走赴水。積聚的血液如果消除了,眼睛明亮,心神清楚。這些都是醫生造成的。

輕者得愈。劇者不治。雍曰。詳治在不可火證中。先下積血。次身黃。小便難。治如前證。

又曰。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及面目悉黃。小便難。雍曰。治在陽明證中。身目黃。茵陳蒿湯。小便難者。五苓散。

白話文:

另說,陽明中風之症,脈弦浮大,呼吸急促。腹部和脅下,以及心臟都疼痛。長時間按壓疼痛處,氣血不通,鼻腔發乾,也不能出汗,喜歡睡覺。全身以及臉色均變黃,小便困難。雍說,應針對治陽明經證。全身及臉色發黃,服用茵陳蒿湯。小便困難,服用五苓散。

又曰。傷寒發熱。口中勃勃氣出。頭痛目黃。衄不可制。雍曰。治在不可下證中。目黃。如前法治。

又曰。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雍曰。治在吐下後證中。身黃小便難。治如前法。

白話文:

又說:患病六七天,脈搏遲緩浮弱,怕風寒,手腳溫暖。醫生連續用瀉下藥醫治兩三次,(病人)不能吃飯,而且肋骨以下充滿疼痛,面部和身體發黃,脖子僵硬,小便困難。雍(醫生)說:治療的關鍵在於治療瀉藥之後的癥狀,身黃小便困難,治療方法同上。

千金方曰。諸病黃疸。宜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宜桂枝黃耆湯

白話文:

《千金方》記載,諸多疾病引起的黃疸,宜利小便。假設患者脈象浮動,宜用汗法解除,此處宜服用桂枝黃耆湯。

又曰。傷寒。熱出表。發黃疸。麻黃醇酒湯。冬用宜酒。春用宜水。

又曰。治黃疸。鼻中取黃汁。宜瓜蒂、赤小豆秫米末。名瓜丁散。

白話文:

另外,治療黃疸。從鼻子中取得黃色的汁液,適宜加入瓜蒂、赤小豆、秫米末。取名為瓜丁散。

又曰。時行病。急黃。並瘴癘疫氣㾬瘧。宜茵陳丸。余見千金十卷。(今千金三十四卷)

白話文:

還有一種中醫名為「時行病」,症狀是黃疸,同時夾雜著瘴癘、疫氣和瘧疾,宜服用茵陳丸。我讀過《千金方》十卷。(現在《千金方》有三十四卷)

巢氏曰。傷寒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必發黃。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亦發黃。其人黃如橘色。或如桃枝色。腹微滿。此由寒濕氣不散。瘀熱在脾胃也。又時氣發黃候曰。濕氣盛。蓄於脾胃。脾胃有濕。則新谷鬱蒸。不能消化。大小便結澀。故發黃。又溫病候曰。

白話文:

巢氏說:傷寒陽明病,不發汗,小便不利,心中煩悶,一定會發黃疸。受到火邪,額頭上微微出汗而小便不利,也會發黃疸。這種人的黃色像橘子色,或像桃枝的顏色。腹中微滿,這是因為寒濕之氣不散,瘀熱在脾胃所致。又說,時氣發黃的症候,濕氣盛大,積聚在脾胃。脾胃有濕氣,則新谷鬱積蒸熱,不能消化的緣故。大小便都閉結不通,所以會發黃疸。又說,溫病的症候,

發汗不解。溫毒氣瘀結在內。小便為之不利。故發黃。雍曰。巢氏所論。即仲景陽明懊憹被火二證。及寒濕一證而已。亦甚略也。言簡多不盡意。大抵瘀熱在裡不解。必為黃。熱在膀胱。亦為黃也。桃枝色者。孫真人云。久則變作桃皮色也。

白話文:

發汗以後症狀沒有好轉,是溫毒氣瘀結在體內。小便因此不通暢,所以出現黃疸。雍氏說:巢元方所論述的,就是仲景所說的陽明懊憹、被火這兩種情況,和寒濕一種情況罷了。也太過簡略了。話語簡短,常常不能表達完整的意思。總體而言,是瘀血和熱毒在體內沒有消散,肯定會出現黃疸。如果熱在膀胱,也會出現黃疸。桃枝的顏色,孫思邈說:時間長了就會變成桃皮的顏色。

又巢氏黃病論曰。黃病一身盡痛。發熱。面色深黃。七八日後。熱結在裡。有血當下。如豚肝狀。(龐氏云。有血。抵當湯。狂者。血下必自愈。)其人少腹滿急。若眼睛澀痛。鼻骨疼。兩膊及項強。腰背急。則是黃候。大便澀。但得小便利。則不慮死矣。不用大便多。多則心腹脹不住。

白話文:

巢氏黃病論說:黃疸病症全身疼痛,發燒,面色深黃。七八天後,體內熱氣鬱結,有瘀血出現,狀如豬肝。(龐氏說:出現瘀血,可服用抵當湯,狂妄之病症,瘀血排出後必定自我痊癒。)病人下腹部脹滿急痛,眼睛乾澀疼痛,鼻樑骨疼痛,兩肩和頸項僵硬,腰背僵硬。這些都是黃疸的徵兆。大便乾燥,只要能順利小便,就不必擔心會死。不要大便次數過多,次數太多則會導致心腹脹氣不止。

此由寒濕在裡。則熱蓄於脾胃。腠理不開。瘀熱與宿谷相搏。鬱蒸不得消散。則大小便不通。故身體面背變黃色。凡黃候。其寸口近掌無脈。鼻口氣冷。並死不治。

白話文:

這種情況是由於寒濕在體內,導致熱量積聚在脾胃,腠理不開,瘀熱與宿食相搏,鬱結蒸發無法消散。因此大小便不通,身體面背都變成了黃色。凡是出現黃疸徵候的,寸口脈搏近手掌處沒有脈搏,鼻孔口中的氣息寒冷,這種情況無法治癒,最終會死亡。

活人書曰。病人寒濕在裡不散。熱蓄於脾胃。腠理不開。瘀熱與宿谷相搏。鬱蒸不消化。故發黃。此皆巢氏之言。惟改一表里字。

白話文:

《活人書》中說,病人體內寒氣和濕氣滯留不散,熱量積聚在脾胃,皮膚腠理不疏通,瘀熱和剩下的食物相互作用,鬱結蒸熱不能消化,所以發黃。這些都是巢元方的話,只是將其中的「表」和「裏」兩個字換了一下。

又曰。發黃與瘀血。外證及脈俱相似。但小便不利為黃。小便自利為瘀血。要之發黃之人。心脾蘊積。發熱引飲。脈必浮滑而緊數。若瘀血證發狂。大便必黑。此為異耳。凡病人身體發熱。頭面汗出。身無汗。劑頸而止。渴引水漿。小便不利。如此必發黃。茵陳蒿湯、五苓散加茵陳主之。

白話文:

中醫古籍中提到,黃疸和瘀血的症狀和脈象都很相似。但是,小便不通暢是黃疸的症狀,而小便通暢則是瘀血的症狀。總之,發黃的人,心脾鬱結,發熱口渴,脈搏一定浮滑而緊數。如果是瘀血癥發狂,大便一定發黑,這是不同之處。凡是病人身體發熱,頭面出汗,但身體其餘部位不出汗,只有脖子以上出汗,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通暢,這樣的人一定會發黃。茵陳蒿湯、五苓散加茵陳是主要的治療方法。

又曰。茵陳蒿湯十分。五苓散五分。二藥拌勻。每服三錢。溫酒調服。日三服。即以茵陳蒿湯調五苓散服之最良。病人服湯。得小便利如皂角色赤。一宿腹減。則黃從小便中出也。梔子柏皮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皆可選用。

白話文:

另外,說到茵陳蒿湯十分,五苓散五分。將兩種藥物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錢,用溫酒調服,每天服用三次。茵陳蒿湯用來調和五苓散服用的方法最好,病人服用湯藥後,小便很清,顏色像肥皂水一樣發紅,一天後肚子縮小,黃水從小便中排出。梔子柏皮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都可選擇使用。

又曰。傷寒欲發黃者。急用瓜蒂末。口含水。搐一字許入鼻中。出黃水。甚驗。

又曰。太陽病。一身盡痛。發熱。身如熏黃者。何也。太陽中濕也。雍曰。宜五苓散。(太陽下宜有一病字。中濕原本是溫字。)

白話文:

太陽病,全身疼痛,發燒,身體像燻烤過一樣發黃的,這是什麼原因?是太陽表證中濕造成的。雍說:應該服用五苓散。

又曰。白虎證與發黃相近。遍身汗出。此為熱越。白虎證也。頭面汗出。頸以下都無汗。發黃證也。雍曰。白虎證遍身汗出。安能發黃。故仲景言陽明熱越。不得發黃也。

白話文:

另外又說,白虎湯證和發黃症狀很接近,全身都是汗。是因為體熱過度,也就是白虎湯證。如果只有頭和臉部分有汗,脖子以下都沒有汗,就是發黃症狀。雍啟堯說,白虎湯證是全身都是汗,怎麼可能會發黃呢?所以,仲景說:陽明熱過度,不會發黃。

雍曰。巢氏黃病一論。未為該通。而諸家傷寒論中多從之。夫致黃之由非一。或誤下。或火熏。皆能成黃。非止寒熱穀氣而已。大抵寒邪中人。久不能去。變為熱毒。假春風發動表為可出之時。既動則不可復回。而腠理不開。無由作汗而出。鬱而在裡。終不能散。淫邪泮衍。

白話文:

雍正說:「巢氏專論關於黃疸病的一種說法,並不夠全面與通暢。而各家有關傷寒的論述中,大多是這麼說的。造成黃疸的因素並不只一種,或是誤服瀉藥,或是火氣薰蒸,都能造成黃疸。不只限於受到寒邪與熱邪穀氣的影響而已。一般而言,寒邪侵犯人體,久而不能除去,就會轉變為熱毒。假借春風吹拂而引動表邪浮現,那是正可藉此讓邪氣散溢的時機。一旦邪氣發動,就無法再迴轉。但是腠理閉塞不通,也沒有辦法藉著流汗讓邪氣排出。邪氣鬱積在體內,終究無法散去。淫邪之氣瀰漫散佈,隨之而來的症狀也紛紛展現,例如面色黃、肌肉黃、眼白黃,或呈現紅色。」

血脈傳流。其毒之重者。遇血相搏不能勝。為之變結。或如豚肝。或如墨色。此為邪氣所敗之血也。無以泄其邪。則血枯而人死。其輕者鼓血而上。隨衄可出。澀者因促滑氣而下。隨溺可去。既不能與血相搏。又不能開腠理而生汗。上不可出。下不可去。乃散於毛竅之際。已失所舍。

白話文:

血脈運行的道路。其中毒性嚴重的。遇血相搏而不能戰勝。就變成凝聚結塊。或像豬肝色。或像墨色。這是邪氣所敗壞的血。沒有辦法宣泄它的邪氣。就會血枯竭,人死亡。較輕微的推動血液往上走。經由鼻子流血就可以把它排出來。較凝澀的因為促使滑氣往下走。經由小便就可以把它排出。既然不能與血相搏,也不能打開皮膚的腠理而產生汗水。向上不能排出。向下也不能排出。就散佈在毛孔之間。已經失去了安身之所。

而無可定止。進退不能。郁為至黃之色。以待汗與溺而後通。此毒非不欲出也。猶人之行及門而無路也。醫者疏通其道而指示之。不為汗。則為溺。未有不去之理。然毒在腠理之內。與正氣爭持。正邪相窒。毛孔亦不可開。是以不能作汗。必從開竅利小便而出。此所以毒氣在裡不能出者。

白話文:

毒氣淤積無法散發,身體內外難以形成運動。鬱結於皮膚形成黃色。等著汗液和尿液排出,毒邪才會消除。毒邪並非不想排出,就像人已經到了門口卻沒有路走。醫生打開道路引導毒邪。排不出來就變成小便排出來。沒有毒邪不排出體外的道理。但是毒氣在皮下組織裡面,與我們的正氣爭鬥。正邪互相阻礙,毛孔也無法打開。所以無法發汗。一定要從打開毛孔、利尿排出毒氣。這是因為毒邪在體內無法排出。

必成黃血二證。雖輕重上下不同。其理一也。有可汗而出者乎。曰。脈浮甚者。其表必疏。可汗而出之也。

龐氏曰。孫真人云。凡遇天行熱病。多內熱發黃。但用瓜丁散納鼻中。黃水出乃愈。即後不復病患黃矣。常須謹候病人。四肢身面。微似有黃氣。即速行瓜丁散。不可令散漫失候。必大危矣。特忌酒面色欲。犯者不治。(瓜丁細辛含水搐一字許千金方三味不同)

白話文:

龐安時說:「孫思邈曾說過,如果遇到流行的熱病,多半是內熱引起的發黃症狀。只要用瓜蒂散塞到鼻中,讓黃水流出,就可以治癒。以後就再也不會得發黃的疾病了。應當時刻注意病人的四肢、臉色,如果稍微有發黃的跡象,就趕緊使用瓜蒂散。不能讓病勢蔓延,錯過時機。否則就會非常危險。特別忌諱喝酒、房事過度和情緒激動。如果犯了這些禁忌,就無法治癒。(瓜蒂散是由細辛、含水和搐的藥材製成的,每種藥材各用少許。千金方中的瓜蒂散配方與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