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維

《回春錄》~ 一、內科 (22)

回本書目錄

一、內科 (22)

1. 黃疸

張某,患發熱,醫知其非寒邪也。用清解藥數劑,腿痛異常,身面漸黃。孟英診之,脈滑實,腹脹,口乾,予茵陳大黃湯兩劑,便行而各恙霍然。

白話文:

一位姓張的病人,發燒求診。醫生知道他並不是受寒引起的熱症,開了幾劑清熱解毒的藥。但張某服藥後,腿部疼痛加劇,身體和臉部逐漸發黃。

醫生孟英診脈後發現,張某的脈搏滑實有力,腹部脹滿,口乾舌燥。孟英遂給他開了兩劑茵陳大黃湯。服藥後,張某大便通暢,各種不適症狀都迅速消失。

仲秋久雨,吳汾伯於鄉試後患恙,自言坐於水號,浸及於膝。人皆以為寒濕之病。孟英切脈,甚數,溲赤苔黃,口乾燥嗆,因謂其尊人醞香曰:病由暑濕,而體極陰虧,已從熱化。不可以便瀉而稍犯溫燥之藥。先與輕清肅解,繼用甘涼撤熱,漸能安穀。半月後,熱始退盡,而寢汗不眠。投以大劑滋填潛攝之藥,兼吞五味子、磁朱丸數十帖,乃得康復。

白話文:

中秋連續多日下雨,吳汾伯在參加鄉試後生病了。他自述在考場的座位旁有水流,水深已漫過膝蓋。大家都以為這是寒濕之病。

孟英為他把脈,脈搏非常快,小便發紅,舌苔發黃,口乾舌燥。因此,他告訴吳汾伯的父親醞香說:吳公子這病是暑濕引發,但他的體質極度陰虛,已經從暑濕熱證演變成熱證了。不能隨便使用瀉藥,否則會加重溫燥的症狀。

先用清熱解毒的藥物調理,再用甘涼的藥物瀉熱,逐漸能安定腸胃。半個月後,熱證才完全退去,但吳汾伯仍然晚上盜汗且難以入睡。於是孟英使用大劑量的滋補滋潤藥物調理,同時服用五味子、磁朱丸等藥物,吳汾伯才逐漸康復。

此證誤治即敗,少謬亦必成損。苟非誠信於平日,焉能誠服於斯時。聞其寐汗不收,夜不成寐之間,旁言嘖嘖。孟英恐其動搖主意,必致全功盡棄,囑其邀顧聽泉、許芷卿質證,而顧、許咸是孟英議。於是,主人之意甚堅,而大病乃痊。籲!談何易耶。

白話文:

這個病情如果治療錯誤就會惡化,稍微有一點差錯也一定會造成損害。平日如果不誠懇守信,怎麼能在這個時候誠心聽從勸告呢?聽說他睡覺時汗流不止,徹夜難眠,旁邊有人竊竊私語。孟英擔心他的主意動搖,必定會功虧一簣,於是囑咐他請顧聽泉和許芷卿來會診,而顧、許二人都贊同孟英的意見。於是病人的心意非常堅定,大病才痊癒。唉!說起來何其容易啊!

朱湘槎令侄新泉之室人,懷妊患痢,醫投溫燥止澀,腹痛甚而遍身發黃,飲食不思。孟英視之,暑濕也。與:(黃)芩,(黃)連,銀花,茅根,桑葉,梔(子),楝(實),竹葉,茵陳,冬瓜皮而愈。

白話文:

朱湘槎的侄子新泉的妻子懷孕後患了痢疾,之前有醫生用溫燥止澀的藥方,結果腹痛加劇,全身發黃,食慾不振。孟英檢查後,認為是暑濕所致。於是用黃芩、黃連、銀花、茅根、桑葉、梔子、楝實、竹葉、茵陳和冬瓜皮等藥材治療,病人最終康復。

2. 積聚

赤山埠李氏女,素稟怯弱,春間汛事不行,脅腹聚氣如瘕,餐減肌削,屢服溫通之藥,至孟秋加以微寒壯熱,醫仍作經閉治,勢瀕於危。乃母托伊表兄林豫堂措辦後事,而豫堂特請孟英診以決之。孟英切脈時,壯熱烙指,汗出如雨,其汗珠落於脈枕上,微有粉紅色。乃曰:虛損是其本也。

白話文:

赤山埠李姓女子,體質一直虛弱,春天月經不來,肋腹聚積氣體像腫塊一樣,食慾減退消瘦。服用過許多溫熱通暢氣血的藥物,到了初秋,病情又出現輕微發冷、壯熱症狀。醫生依然認為是月經不調,病情已經危及生命。她的母親託付她表兄林豫堂辦理後事,而林豫堂特別請孟英診脈來決定下一步。孟英診脈的時候,壯熱症狀灼傷手指,而且大汗淋漓,汗珠滴落在脈枕上,微微呈現粉紅色。孟英說:虛弱纔是她的根本原因。

今暑熱熾盛,先當治其客邪,庶可希冀。疏白虎湯西洋參、元參、竹葉、荷稈、桑葉。及何醫至,一籌莫展,聞孟英主白虎湯,乃謂其母曰:危險至此,尚可服石膏乎?且本草於石膏條下致戒云:血虛胃弱者禁用,彼豈未之知也?豫堂毅然曰:我主藥。與其束手待斃,盍從孟英死裡求生之路耶?遂服二帖,熱果退,汗漸收。

白話文:

現在正值酷暑,首先要治療體內的暑熱邪氣,纔有希望痊癒。可以試試疏解暑熱的「白虎湯」,加入西洋參、元參、竹葉、荷花莖、桑葉。

其他醫生都束手無策,只有孟英的主治醫生建議使用白虎湯。孟英的母親聽了非常擔心,因為孟英體質虛弱,醫生特別交代石膏不能用於血虛胃弱的人。

孟英的主治醫生豫堂斬釘截鐵地說:「我決定用這帖藥。」與其坐以待斃,何不試試孟英死中求生的方法?於是他讓孟英服了兩帖藥,果然熱度退去,盜汗也漸漸減退。

改用甘涼清餘熱,日以向安。繼予調氣養營陰,瘕瘦亦消。培補至仲冬,汛至而痊。次年適孫夔伯之弟。

王士乾室,素多鬱怒,氣聚於腹,上攻脘痛,旋髮旋安。花甲外,病益甚。醫治益劇。李西園薦孟英視之,曰:此非人間之藥所能療矣。辭不予方。其夫子及婿,環乞手援。孟英曰:既爾,吾當盡力以冀延可也。然腹中聚氣為瘕,攻痛嘔吐,原屬於肝,第病已三十載,從前服藥,諒不外溫補一途。

白話文:

王士乾的房間裏,一向鬱悶生氣的事很多,導致氣血聚集在腹腔,上升到胃部引起疼痛,時好時壞。花甲之年(六十歲)以後,病情愈發嚴重。經過醫治,越來越嚴重。李西園推薦孟英去看診,孟英說:這不是人世間的藥物所能治癒的。推辭不開方。王士乾的丈夫和女婿輪番請求幫忙。孟英說:既然這樣,我應當盡力一試,希望能延緩病情惡化。不過,腹中的氣血鬱結形成腫塊,導致腹痛嘔吐,原本屬於肝病,但這個病已經持續了三十年,以前服用的藥物,料想不出於溫補之途。

如近服逍遙散,最劫肝陰;理中湯極傷胃液。名稱療疾,實則助桀。人但知嘔吐為寒,未識風陽內煽,水自沸騰。專於爐內添薪,津液漸形涸竭。奈醫者猶云「水已不吐,病似漸輕」。是不察其水已吐盡,僅能噦逆空嘔,所以不能納穀。便秘不行,脈弦無胃,舌痿難伸,蘊隆蟲蟲,何可措手?可謂「女人亦有孤陽之病」矣。

白話文:

如果你最近服用了逍遙散,它會嚴重耗損肝陰;而理中湯會極大地損傷胃液。藥物名稱應對疾病進行治療,但事實卻是助長了疾病。人們只知道嘔吐是因為受寒,卻不明白是體內的風陽之氣在作祟,導致水液沸騰。他們只顧著往爐子裡添柴,導致津液逐漸枯竭。可是醫生還說:「水都吐不出來了,病情似乎好轉了。」這說明他們沒有意識到水已經吐盡,患者只能空嘔乾嘔,所以無法進食。便祕也無法排出,脈搏弦細無力,舌頭痿弱難以伸展,體內出現隆起的蟲子,這讓人如何應對?這可以說是「女人也會有陽氣過盛的疾病」了。

勉以:西洋參,肉蓯蓉,麥冬,玉竹,生白芍石斛竹茹,柏子霜,紫石英為方,豬肉煮湯煎藥,和入青蔗漿、人乳,服後,嘔噦皆止,人以為轉機。孟英曰:譬之草木乾枯已久,驟加灌溉,枝葉似轉青蔥。然根荄槁矣,生氣不存,亦何益耶?繼而糜粥漸進,頗思肉味,其家更喜,以為有望。

白話文:

醫生開了一帖以西洋參、肉蓯蓉、麥冬、玉竹、生白芍、石斛、竹茹、柏子霜、紫石英為主的藥方,用豬肉湯煎煮,再加入青蔗汁和人乳,服用後,嘔吐和噁心都停止了,家人以為病情有了轉機。孟英說:「這就像乾枯已久的草木,突然得到澆灌,枝葉似乎變得青翠。但是根莖已經枯槁,生氣已經喪失,又有什麼用呢?」後來,病人逐漸能喝稀飯,開始想吃肉味,家人更加高興,認為有希望了。

孟英曰:且看(大)解後如何?越數日,大便頗暢,殊若相安。亟迓復診。孟英曰:枉費苦心矣!脈不柔和,舌不潤澤,雖谷進便行,而生津化液之源已絕,藥石能從無中生有哉?夏至後,果殞。

白話文:

孟英說:「等大便恢復後再觀察情況。」過了幾天,大便暢通,身體感覺還不錯。病人立刻來複診。孟英說:「枉費苦心了!脈象不柔和,舌頭不滋潤,雖然吃了東西大便能排出,但生津化液的來源已經斷絕,藥物即使再好,能從無生有嗎?」夏至後,病人果然去世。

3. 水腫

鍾耀輝,年逾花甲,在都(指京都)患腫,起自腎囊。氣逆便溏,諸治不效。急買車返杭,托所親謝金堂邀孟英治之。切其脈:微且弱;詢其溺,清且長。因問曰:都中所服,其五苓(散)、八正(散)耶?抑腎氣(湯)、五皮(飲)也?鍾云:誠如君言,遍嘗之矣,而病反日劇者何?孟英曰:此土虛不制水也。

白話文:

鍾耀輝先生,年過六十,在京都患了腫瘤,起源於腎臟囊膜。他氣息逆亂,大便溏瀉,各種治療都沒有效果。他急忙僱車返回杭州,請他的親戚謝金堂邀請孟英為他診治。孟英切了鍾先生的脈搏:脈搏微弱;詢問他的小便,小便清長。孟英問道:「你在京都服用的,是五苓散、八正散嗎?還是腎氣湯、五皮飲?」鍾先生回答:「正是您說的那些藥,我都服用過了,但是病情卻越來越嚴重,這是為什麼呢?」孟英說:「這是因為你的體質虛弱,不能控制水液。」

通利無功,滋陰亦謬,補土勝濕,與大劑:(人)參,(白)術,果即向安,越八載,以他疾終。

黃履吉,截瘧後,患浮腫,趙某聞其體素虛,切其脈弦細,遂用溫補。馴至呃忒不休,氣衝礙臥,飲食不進,勢瀕於危。請孟英決其(猶)及返餘杭否?孟英曰:脈雖弦細而有力,子必誤服溫補矣。肯服吾藥,猶可無恐。因與:栝蔞,薤白,合小陷胸(湯),橘皮竹茹湯,加柿蒂、旋覆、蘇子香附、赭石、紫菀枇杷葉為方,四劑而瘳。

白話文:

黃履吉在患瘧疾後得了浮腫。趙某聽說他體質一向虛弱,切脈後發現脈搏細弱,便採用溫補治療法。結果導致黃履吉一直噁心嘔吐,氣息上衝難以躺下,飲食也不進,病情危急。

家屬請孟英來會診,是否繼續返回餘杭。孟英說:「脈搏雖然細弱但有力,你一定是錯誤地使用了溫補法。如果肯服用我的藥方,還是可以不用擔心的。」

於是,孟英開了以下藥方:栝蔞、薤白(合稱小陷胸湯)、橘皮、竹茹湯,再加上柿蒂、旋覆花、蘇子、香附、赭石、紫菀、枇杷葉等藥材。經過四劑藥的治療,黃履吉的浮腫就痊癒了。

石北涯令正,久患齦痛,漸至身面浮腫,或以為虛,或以為濕,病日以劇,氣逆不飢。孟英察脈,左洪數,右弦滑。陰分雖虛,先當清其肺胃之痰熱者。投白虎(湯)加沙參、花粉、冬瓜皮、枇(杷)葉、梔子竹茹蘆根,服之,腫即消。繼佐滋陰,齦痛亦止。

白話文:

石北涯令正,長期患有牙齦疼痛,逐漸發展為面部浮腫。有人認為是氣虛,有人認為是濕氣引起。病情日益嚴重,氣息逆亂,不思飲食。孟英醫生把脈後發現,左邊脈象洪大且快,右邊脈象弦細且滑。雖然陰分虛弱,但首先應該清除肺胃中的痰熱。於是配製了白虎湯,並加入沙參、花粉、冬瓜皮、枇杷葉、梔子、竹茹、蘆根等藥材。服藥後,浮腫立即消退。隨後再以滋陰的藥物調養,牙齦疼痛也隨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