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履

醫經溯洄集

中醫古代典籍:醫經溯洄集

作者:王履

朝代:元朝

基本介紹:

醫論著作,一卷。元·王履撰於1368年。全書共23篇,寓有對醫學探本溯源之義,故名《醫經溯洄集》。內容主要有研究《內經》、《傷寒論》等醫著心得,對於溫病與傷寒的辨析和對李東垣學說的探討等。他根據《內經》“亢則害,承乃制”的觀點,闡發人體內外環境的統一性,論述人體以五臟為中心的五大功能系統的相互制約協調和統一,在人體生理、病理中所起的作用。並以這一原則廣泛地討論病理與治療法則,對溫病與傷寒的研究頗有心得。王氏從理論上分析了溫病的病理機制、傳變過程及治法。從而把溫病與傷寒區分開來,對溫病學的發展有一定影響。1949年後有影印本。

重新編輯及補充內容:

《醫經溯洄集》是元代醫家王履所著的一本醫學著作,全書共23篇,寓有對醫學探本溯源之義,故名《醫經溯洄集》。內容主要有研究《內經》、《傷寒論》等醫著心得,對於溫病與傷寒的辨析和對李東垣學說的探討等。

王履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內外環境是統一的,五臟是人體的中心,五大功能系統相互制約、協調、統一,在人體生理、病理中起著重要作用。他根據《內經》“亢則害,承乃制”的觀點,闡發了人體內外環境的統一性,論述了人體以五臟為中心的五大功能系統的相互制約協調和統一,在人體生理、病理中所起的作用。並以這一原則廣泛地討論病理與治療法則,對溫病與傷寒的研究頗有心得。

王氏從理論上分析了溫病的病理機制、傳變過程及治法。他認為,溫病是由於外邪侵襲人體,內生熱邪,導致人體陰陽失調而發病的。溫病的傳變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初起階段、傳變階段和終結階段。初起階段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身痛、無汗等症狀;傳變階段主要表現為高熱、煩躁、口渴、大汗等症狀;終結階段主要表現為熱退、汗出、口渴、煩躁等症狀。

王氏根據溫病的病理機制和傳變過程,提出了相應的治療方法。他認為,治療溫病要根據病情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在初起階段,應以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為主;在傳變階段,應以清熱解毒、養陰生津為主;在終結階段,應以清熱解毒、養陰生津、益氣固表為主。

王氏的溫病學說對後世溫病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他提出的“溫病三階段”的觀點,為後世溫病學的辨證論治提供了重要依據。

《醫經溯洄集》是一部重要的醫學著作,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它不僅在溫病學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其他醫學領域也有著重要的影響。《醫經溯洄集》是一部值得我們研究和學習的醫學著作。


神農嘗百草論

亢則害承乃制論

四氣所傷論 (1)

張仲景傷寒立法考 (1)

傷寒溫病熱病說

傷寒三陰病或寒或熱辨 (1)

陽虛陰盛陽盛陰虛論

傷寒三百九十七法辨 (1)

傷寒四逆厥辨

嘔吐乾嘔噦咳逆辨 (1)

中風辨

中暑中熱辨

積熱沉寒論

瀉南方補北方論

五郁論

二陽病論

煎厥論

八味丸用澤瀉論

小便原委論

內傷余議 (1)

外傷內傷所受經言異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