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凱鈞

《友漁齋醫話》~ 第五種 (8)

回本書目錄

第五種 (8)

1. 陰虛發熱

經云:陰虛生內熱。更有熱病久服寒涼,而身熱不止,反口渴消水,大便燥結,此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當補腎水以制陽光,前人用六味湯,未盡善也。蓋六味惟地黃滋腎,萸肉酸收肝風,丹皮清肝經血熱,山藥培脾益胃,茯苓澤瀉能瀉肝腎浮火,此方治肝腎虛火上炎最妙,若以補北濟南則未也。

白話文:

中醫經典中說:陰虛會產生內熱。還有,有些發熱性疾病,長期服用寒涼藥物,而身體的熱症依然無法消除,反而出現口渴、消瘦、大便乾結等症狀,這是因為寒藥過度使用,身體裡的水份被消耗殆盡。這時應該用滋補腎水的藥物來制約體內的陽光,前人常用六味湯來治療,但還不夠完善。六味湯中,只有地黃能滋補腎臟,萸肉能酸收肝風,丹皮能清肝經血熱,山藥能健脾益胃,茯苓和澤瀉能瀉肝腎浮火,這個方劑最適合治療肝腎虛火上炎。但是如果用來治療北方濟南地區的疾病,就未必有效了。

予治沈姓一子,年十七,病熱,服石膏二斤余,其熱不退,脈虛數,口燥而渴,大便燥結難下,大肉盡脫,服藥即嘔,納粥無幾,症甚危急。予曰:陰氣大耗,大肉盡脫,在法難治,幸神氣尚存,但胃口已受藥傷,可將人乳與糯米飲各半杯溫服,三日得嘔止;再商治法,果不嘔,納稍增,身熱口渴便結仍然,乃用鮮生地、鮮石斛天冬、麥冬、花粉、麻仁、橘紅、粉草、松子仁。此方甘寒養津,不犯胃氣,四服納增,餘症不減。

白話文:

我曾醫治一位姓沈的少年,十七歲,得熱病,服用了兩斤多的石膏,但熱度不退,脈搏虛弱而數快,口乾舌燥且口渴,大便乾燥結塊難以下,身上的肉都脫落了。服藥即嘔吐,喝粥也只有一點點,病情十分危急。

我說:陰氣嚴重耗損,身上的肉都脫落了,按照一般的治療方法很難治癒,但幸好神氣尚存,只是胃口已經被藥物傷害了。可以將人乳和糯米飲各半杯,溫熱後服用,三天即可止住嘔吐;再商議治療方法。

結果果然不嘔吐了,食量也逐漸增加,但身體發熱、口渴、大便乾燥結塊的症狀仍然存在。於是我使用了新鮮生地、鮮石斛、天冬、麥冬、花粉、麻仁、橘紅、粉草、松子仁等藥物。這個方子甘寒養陰生津,不損害胃氣,連服四劑後,食量增加,但其他症狀沒有減輕。

復用熟地、生地、天冬、麥冬、龜板、川柏、知母、橘紅、鮮石斛、甘草,此方大補陰,合甘露飲四服,熱退不渴,大便潤而易下。若守六味,斷難取效,復用八珍湯收功。

白話文:

再用熟地黃、生地黃、天冬、麥冬、龜板、川柏、知母、橘紅、鮮石斛、甘草,這個處方主要是滋補陰氣。和四劑甘露飲一起服,退燒後不會口渴,大便潤滑易排出。如果只使用六味地黃丸,很難取得好的效果,再用八珍湯來治療才能奏效。

2. 陽虛發熱

經云:陽虛生外寒。未嘗言發熱。夫外寒與陰虛生內熱對峙而言,其發熱也,陽不潛藏,亦非借薪而燃,實無根之焰,龍雷之火也。其為症身熱舌苔淡黃,口燥齒浮,而不消水,脈浮大滿指,按之索然,面色慘淡,午後微紅,(是為戴陽)言語無力,納少胸悶,大便亦有燥結者。若誤投涼劑,初亦如無損,旋必加重,治此症必須從其類以求之,用八味湯涼服。

白話文:

中醫經書中說:陽氣虛弱就會產生外寒,從來沒說過會發燒。所謂外寒是指陰氣虛弱產生內熱時的對應現象,它的發燒,是陽氣不能潛藏,也不是藉由薪柴燃燒而起的,實際上是沒有根基的火焰,就像龍雷之火一樣。這樣的病症表現是身體發熱、舌苔淡黃、口乾舌燥、牙齒浮腫,卻不想喝水,脈搏浮大且充滿手指,按下去卻空虛無力,面色慘淡、下午臉部微微發紅(稱為戴陽),說話無力、食慾不振、胸悶,大便也會有乾燥結塊的現象。如果誤用涼性藥物,剛開始似乎沒有什麼壞處,但很快就加重了病情。治療這種症狀必須從類似的病症中找出原因,使用八味湯涼服。

蓋陰無陽無以生,陽無陰無以附,以六味納氣歸腎,以桂、附引火歸原,涼服者,熱因寒用也。曾見一婦,小產後身作大熱,舌黃脈大,口乾大便多日不解。醫者皮相其症,不辨真假,而用白虎湯大服,便通熱緩,病家甚為喜悅。時予尚無醫名,其家人所述如此,予欲一診,偕往視之,曰:以我之見,是格陽於上,昨方不可再服,必當溫補,庶可奏功。

白話文:

陰不能沒有陽才能生長,陽不能沒有陰才能依附。用六味藥引導氣歸入腎,用桂枝和附子引火歸入本源。在涼爽的天氣服用,是針對熱因寒證。

曾經見過一位婦女,小產後身體發高熱,舌頭發黃,脈搏強而有力,口乾大便祕結多日不暢通。醫生只憑表面現象就診斷,沒有辨別真假,就給她服用了大量白虎湯,大便通暢後體熱減緩,病人家屬非常高興。當時我還沒有名氣,病人家屬告訴了我這些情況。我想去看一下這個病人,就一起去了。我說:依我看,這是陽氣被遏制在上焦,昨天的藥方不能再服用了,必須要用溫補藥來治療,這樣纔可能奏效。

問:既系虛症,何昨日服藥,大便通,熱勢減耶?予曰:此大便之結,如寒月水澤腹堅,其通者幾微,亢陽為寒涼所逼而出焉。其熱勢減者,亦因寒涼灌濯,暫為退舍,脈象浮大,軟如綿絮,急服八味湯,尚恐無及。其家不信,醫來復診,見有應效,仍用前方,加麥冬、五味,又一服,兩目真視,循衣摸床,一晝夜而終,悔已無及矣!

白話文:

問:既然是虛熱證,為什麼昨天服藥,大便通暢,熱勢減退了呢?我說:這種大便不通暢,就如同寒冷的冬天,水澤結冰,腹部堅硬,大便通暢的情況很微小,亢熱的陽氣被寒涼之氣逼迫才得以排出。熱勢減退的原因,也是由於寒涼藥物灌溉滌蕩,暫時退居體外,脈象浮大,柔軟如棉絮,趕快服用八味湯,恐怕也來不及了。病人家人不信,請另一位醫師來複診,看到已有效果,仍然使用先前的藥方,加上麥冬、五味子,再服一劑藥,病人兩眼炯炯有神,可以循著衣服摸到牀沿,晝夜之間便過世了,後悔也來不及了!

3. 伏暑

凡暑氣流行,自小暑至三伏,炎威赫奕爍石流金。若中秋前,驕陽熾盛,尚有殘暑,人當其境,自汗泄肌,精神脫落,邪從口鼻吸受,伏於膜原,即發者為傷暑中暑,前已略論之矣。遇時不發,直至初冬,或交冬至一陽來復,始欲泄者,名曰伏暑。

白話文:

每當暑熱之氣流行的時候,從小暑到三伏天氣十分炎熱,太陽猛烈,連石頭也會發燙,彷彿黃金流動的情景。如果在中秋之前,烈日依舊強烈,還有殘餘的暑氣,人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很容易出汗,筋疲力盡、精神萎靡,外邪就會從口鼻吸入,潛伏在體內,馬上發病的就是傷暑中暑,前面已經略微討論過了。遇到這種情況沒有立即發病,一直到初冬,或者到了冬至一陽來復的時候,纔想要發作的,叫做伏暑。

其見症也,身熱或肢熱,或咳嗽痰血;又感新寒或鼻衄牙宣,暑邪已入血分,心煩少寐,自汗淋漓,氣短無力,脈細如絲,重按不散,渴思冷飲,小便穢赤等症,雖當寒月,重裘被體,總用涼劑,加補肺之品,如生脈白虎湯;又如滑石連翹、白金汁、銀花露、西瓜翠、白通草北沙參、麥冬之類,亦可採用。若伏邪已入血分,非黃連不治,佐宜丹皮、白芍、鮮生地之類,可隨症配入。

白話文:

如果看到病人出現以下症狀,像身體發熱或肢體發熱,或者咳嗽咳出帶血的痰;而且還感覺到新的寒氣,或者鼻子出血、牙齦出血,這說明暑邪已經侵入血脈,病人會出現心煩、失眠、自汗淋漓、氣短無力,脈搏細得像絲線,用力按壓也無法分散開來,還口渴想喝涼水,小便黃赤等症狀,即使是在寒冷的月份,病人穿著很厚的衣服,仍然要用涼性藥劑治療,加上一些補肺的藥物,比如生脈白虎湯。另外,還可以選用滑石、連翹、白金汁、銀花露、西瓜翠、白通草、北沙參、麥冬等藥物。如果伏邪已經侵入血脈,必須用黃連來治療,可以配伍丹皮、白芍、鮮生地等藥物,根據病人的症狀來配伍。

一人周姓,年逾三旬,孟冬患身熱,自汗如雨,不飢不納,形軟不能起坐,一醫用龍牡、歸、地,養血攝斂,病日加重。延予診視,面色慘淡無神,脈細欲絕,乃問思冷飲否?答曰:欲而家人不許。又令人傾其溺器,氣穢而赤,病者又述不得安寐,已十晝夜矣。予曰:此伏暑症也。

白話文:

有一位姓周的人,年齡超過三十歲,在孟冬時節患上身熱,自汗像雨水一樣流,不飢餓也不想吃東西,全身軟弱不能起身坐起,一位醫生用龍牡、歸、地補養血液,病情卻一天比一天嚴重。他延請我診察,見到他的面色慘白沒有光澤、精神萎靡,脈搏細弱幾乎斷絕,於是詢問他是否想喝冷飲?他回答說:想喝,但家人不允許。我再叫人傾出他的尿器,氣味又臭又紅,病人又說已經十天十夜不能安眠了。我說:這是伏暑之症。

方中須用人參,病家業斷以無力為辭。予曰:不用亦可,但非經一月,則不能行立奈何?曰:得保無虞為幸,遲起亦所願耳。方用白虎湯,加: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中必須用人參,家裡的人一直推託說沒錢。我說:不用也可以,但是,如果超過一個月還不能走路,那該怎麼辦呢?他說:如果能保住性命就算幸運了,即使康復後起身較慢也是很樂意的。藥方使用白虎湯,加上:

沙參(四錢),麥冬(二錢),滑石(三錢)

一服汗收,酣寢一夜,半日,諸患霍然,後果調匝月始愈。

此症昧者多有誤認陽虛陰症,用溫補者,禍不旋踵。觀此篇亦可了了。

4. 瘡瘍總論

瘡瘍治法,予非專科,然其大意,不可不知。經云:營氣逆於肉裡,則生癰疽。又云:膏粱之變,足(能也)生大疔。夫營氣逆者,必有鬱火,久不得泄,則發為癰疽。如範亞夫不合於項王,至彭城疽發於背是也。膏粱之變,曾見一錢姓者,愛食市脯中之豬首肉,每食百錢無虛日,豕肉已能發風生痰,況其首乎?久之宜發於背而莫救焉。

白話文:

對於瘡瘍的治療方法,我並非專家,但是其大致的原理,是不可不知的。經書上說:營氣逆流在肉裡,就會生出癰疽。又說:膏粱的變化,能夠產生大疔。營氣逆流的人,必定有鬱火,長時間得不到宣洩,就會發作成為癰疽。例如範亞夫與項王不合,到了彭城疽發於背就是這樣。膏粱的變化,曾經見過一位姓錢的人,喜歡吃市集裡醃製的豬頭肉,每天吃一百錢的豬頭肉不停歇。豬肉本身就能夠發風生痰,更何況是豬頭?長久下來就應該會發於背上,而無法挽救。

相傳一西商在蘇州貿易,每食豬首,近鄰一人善治背疽,因商挾重貲,料其久必毒發,欲居為奇,直待其歸,尚無影響。乃買舟隨之,將及渡河,乃問其隨人,爾主肉食無厭,更啖何物?答云:每飽肥濃,輒飲濃點松蘿茶一碗,其人聞之,太息而返。蓋謂松蘿能消肉毒故也。

白話文:

傳說有一個西方的商人到蘇州經商,非常喜歡吃豬頭。而他隔壁鄰居有一位擅長治療背部疽瘡的醫生,因為這位商人攜帶著大量的金錢,料想他日後一定會中毒發作,便想趁機展現自己的醫術。

這位醫生一直等到商人回到家,但仍然沒有任何不適的症狀。於是,他買了一艘船跟隨著商人的船,在即將渡河的時候,問商人的隨從:「你家主人生性嗜吃肉類,除了肉類之外,還吃了什麼東西?」

隨從回答:「每次吃完肥膩的肉類之後,他都會喝一杯濃濃的松蘿茶。」

醫生聽了,嘆了口氣,隨即折返。原來,醫生知道松蘿茶能夠消解肉毒,因此才沒有出手治療。

治瘡瘍莫妙消磨於未成,如梅花點舌丹,藥精製虔,可致奇效。更有蒜熨一法,無論一切無名腫毒,疔瘡發背,初起者治之立散。用大囊蒜切片,如開元錢厚,置患處,艾絨灸,以不痛至痛,痛至不甚痛為度,大約七壯左右。如發背初起,難辨毒結何處,須將濕紙一張,平貼背上,驗何處先燥,即是瘡頂。

白話文:

治療瘡瘍最好的方法是讓它在發展成嚴重的病症之前消散,就如同梅花點舌丹這個藥方,將藥製作精良完整,就能達到奇效。另外還有一種使用蒜頭熨敷的方法,無論是任何沒有名字的腫瘤、毒瘡發背,在剛開始的階段使用這個方法都能讓症狀迅速消散。使用方法為將大蒜切成像開元錢一樣厚的薄片,放在患處,再用艾絨灸一下,直到痛感從不痛變的很痛,再很痛轉變的不那麼痛為止,大約要灸七次左右。如果剛發背,很難判斷毒結在哪裡,就要用一張濕紙平鋪在背上,看紙張哪裡先乾,那裡就是瘡頂。

用墨筆點定,去紙而後隔蒜灸之,隨處可灸,惟面上忌灸,若灸而不散,毒氣亦已歸攏,易潰易痊,最便最妙之法也。更有一方,亦治一切諸瘡,未成可散,已成易潰。藥用白甘菊、丹皮、赤芍、銀花、地丁、草歸尾、乳香沒藥連翹陳皮、細生地、甘草節,水煎服,外用角針煎湯洗。予治一婦,患三陰瘧未解,忽周身發瘡,皆大如錢,三三兩兩,不下百十,而瘧頓住。

白話文:

用墨筆點在患處,等墨汁乾了後,放一層大蒜隔著皮膚灸燒,想灸哪都可以,但是臉上不能灸。如果有灸了,但是沒有散開,毒氣也已經聚集在一起,容易潰爛並且痊癒,是最方便最妙的方法。此外,還有一種藥方,也能夠治療各種瘡,瘡瘍還沒有形成的時候可以讓它散開,已經形成了也可以讓它容易潰爛。藥方用白甘菊、丹皮、赤芍藥、銀花、地丁草、草歸尾、乳香、沒藥、連翹、陳皮、細生地、甘草節,水煎服,外用角針煎水洗。我曾經治療過一個婦女,患有寒熱間歇熱沒有治好,忽然全身發瘡,瘡的大小都像錢一樣,三三兩兩成羣,總計不少於一百多個,間歇熱就立刻停止了。

此伏邪走泄為瘡,三陰則無疾矣。諸專科療治,用黃連黃芩寒涼之藥,膿水淋漓更甚,納食減矣,就予求治,藥用生黃耆、西黨參、炒白朮、銀花、白芷茯苓皮、廣皮、生苡仁、炙草,三服納增,瘡無膿水;去白芷,加生地、歸身、黃耆,蜜水炒,四服結痂,又四服痊愈。

白話文:

這個由邪氣走洩而成的瘡症,三陰臟腑沒有其他疾病。一般專科醫治時,會使用黃連、黃芩來治療,但是這些藥性寒涼,導致膿水淋漓更加嚴重,食量也減少了。這時患者來找我看診,我用生黃耆、西黨參、炒白朮、銀花、白芷、茯苓皮、廣皮、生苡仁、炙草來治療。經過三副藥,患者食量增多了,瘡口也沒有膿水了。再去掉白芷,加入生地、歸身、黃耆,用蜜水炒過後,再連續服用四副藥,瘡症就結痂了。再服用四副藥,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