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頭黃真人

《喉科秘訣》~ 卷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

1. 附風熱喉辨方

風熱喉初起,牙關強閉,頭面則腫,咽津則礙,憎寒壯熱,屬肝膽之經,生髮頂鵝,雙單鵝,每日宜用真喉末吹二三次,每次三匙,內服瀉肝通聖散一劑,以瀉為度。如不瀉,連進幾次,用消風活血湯數劑,若瀉後,對時不寬,急用三稜針刺去鵝頂毒血,只三五針。隨後又點藥末。

白話文:

風熱引起的喉嚨初期發症,牙關緊閉,頭面腫脹,吞嚥困難,怕冷發燒,屬於肝膽經絡,會長出單雙鵝口瘡,每天應使用真喉散吹入喉嚨兩至三次,每次三匙,內服瀉肝通聖散一劑,以瀉為度。若不瀉,連續服用幾次,使用消風活血湯數劑,若瀉後仍不緩解,立即使用三稜針刺破鵝口瘡頂部,放出毒血,只需三至五針。隨後再敷上藥末。

若喉緊急,即以針刺毋待,次日活法行之,此乃肝膽經症。牙關閉疼,壅盛而死,或改用皮硝散急吹用之。

瀉肝通聖散

歸尾(四分),黃芩(七分),殭蠶(五分),赤芍(五分),桔梗(一錢),甘草(五分),石膏(二錢),大黃(生二錢,熟二錢),芒硝(一錢),枳殼(七分),黃柏(七分),升麻(三分),葛根(四分),防風(四分),荊芥(四分),膽草(四分),生薑(一片)

白話文:

歸尾(四分):四分之一的歸尾,具有滋陰清熱、補血養血的功效。

黃芩(七分):七分之一的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殭蠶(五分):五分之一的殭蠶,具有息風止痙、祛風除濕的功效。

赤芍(五分):五分之一的赤芍,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

桔梗(一錢):一錢的桔梗,具有宣肺止咳、祛痰利咽的功效。

甘草(五分):五分之一的甘草,具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的功效。

石膏(二錢):二錢的石膏,具有清熱涼血、止渴除煩的功效。

大黃(生二錢,熟二錢):二錢生大黃和二錢熟大黃,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

芒硝(一錢):一錢的芒硝,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

枳殼(七分):七分之一的枳殼,具有理氣化痰、寬中下氣的功效。

黃柏(七分):七分之一的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升麻(三分):三分之一的升麻,具有升陽舉陷、疏風解表、透疹解毒的功效。

葛根(四分):四分之一的葛根,具有發汗解表、生津止渴、透疹解毒的功效。

防風(四分):四分之一的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

荊芥(四分):四分之一的荊芥,具有祛風解表、疏散風邪的功效。

膽草(四分):四分之一的膽草,具有清熱利濕、止瀉痢的功效。

生薑(一片):一片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的功效。

水一碗煎七分,空心溫服,令瀉為度。如不瀉,再進本藥一劑,後方服消風涼血湯。(炳章按:此證去升、葛、桔、防、生薑加鮮大青、丹皮、桑葉、銀翹等,則效更捷)。

白話文:

一碗水煎成七分,空腹時溫服,以瀉下為度。如果不瀉,再吃一劑本藥,然後服用消風涼血湯。(趙炳章按:如果在這個方劑中去掉升麻、葛根、桔梗、防風、生薑,加上鮮大青、丹皮、桑葉、銀翹等,則療效會更快)。

消風涼血湯

白芍(七分),黃芩(一錢五分),鮮生地(二錢),桔梗(一錢),荊芥(五分),防風(六分),梔子(五分),殭蠶(四分),黃柏(七分),黃連(三分),甘草(三分),歸尾(五分),花粉(六分),銀花(五分),山豆根(五分),升麻(三分),薄荷(三分),生薑(一片)

白話文:

  • 白芍(七分):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的作用,是婦科常用藥物。

  • 黃芩(一錢五分):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濕熱證、黃疸、痢疾等。

  • 鮮生地(二錢):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熱病傷津、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

  • 桔梗(一錢):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痰多胸悶、咽喉腫痛等。

  • 荊芥(五分):具有疏風解表、清熱透疹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身痛、麻疹、風疹等。

  • 防風(六分):具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身痛、風濕痹痛等。

  • 梔子(五分):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短赤、痢疾等。

  • 殭蠶(四分):具有平喘化痰、散結消腫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哮喘、咳嗽、痰多、瘰癧、乳腺增生等。

  • 黃柏(七分):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濕熱證、黃疸、痢疾等。

  • 黃連(三分):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濕熱證、黃疸、痢疾等。

  • 甘草(三分):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的作用,常用於調和藥性、緩急止痛、清熱解毒等。

  • 歸尾(五分):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血虛萎黃、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

  • 花粉(六分):具有益氣補血、健脾益腎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氣虛血虧、脾腎虛弱、倦怠乏力等。

  • 銀花(五分):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短赤、痢疾等。

  • 山豆根(五分):具有破血消腫、化瘀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瘀血腫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等。

  • 升麻(三分):具有升陽舉陷、解肌透疹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脫肛、子宮脫垂、感冒、發熱、麻疹、風疹等。

  • 薄荷(三分):具有疏風清熱、散寒解表、止嘔止瀉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身痛、嘔吐、腹瀉等。

  • 生薑(一片):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身痛、嘔吐、腹瀉等。

水二碗,煎七分,空心服。(炳章按:升、防、桔、生薑,喉症皆當慎用)

千金皮硝散,風痰盛者必用此方。

皮硝(一兩,用鐵挑,炙過,以干為度),砂仁(二錢,去皮膜),海螵蛸(二錢,去淨粗殼),硼砂(生一錢,煅五分),雄黃(一錢五分),硃砂(一錢五分),冰片(二分),直殭蠶(八分),麝香(五釐),鬱金(五分),白礬(一錢六分,生煅各半。)

白話文:

皮硝(一兩,用鐵挑子挑開,火烤到乾燥為止),砂仁(二錢,去除外皮和內膜),海螵蛸(二錢,去掉粗糙的外殼),硼砂(生的一錢,煅過的五分),雄黃(一錢五分),硃砂(一錢五分),冰片(二分),直殭蠶(八分),麝香(五釐),鬱金(五分),白礬(一錢六分,生的一半,煅過的另一半)。

2. 附積熱喉辨方

積熱喉初起,多有夜半睡覺,咽津礙氣,牙關強而不開,鼻氣覺有些燒,痰涎壅黏,壯熱多,憎寒少。此症屬心經三焦之火,生髮頂,雙單鵝亦宜。每日吹真喉末二三次,每次三匙,出痰多效。內用瀉心通聖散一劑,次用清膈涼血湯數劑。若瀉心通聖散服後大瀉,不用多服。

白話文:

喉嚨發炎剛開始的時候,常常在半夜睡覺時,感到咽喉有痰液阻塞氣道,牙關緊閉無法張開,鼻孔呼吸時感覺有些灼熱,痰液粘稠,發熱較多,怕冷發冷較少。這種症狀屬於心經和三焦的火熱,容易生長在頭頂,雙側扁桃腺也可能受到影響。每天將真喉散吹入喉嚨二到三次,每次三勺,能有效排出痰液。內服瀉心通聖散一劑,然後再服用清膈涼血湯數劑。如果服用瀉心通聖散後大瀉,則不需要再大量服用。

若無多瀉,再進本藥一劑,方可吹藥。一日不寬,急用三稜針刺去鵝頂毒血,三五針。吹喉藥,點之毋得遲延。日久自潰爛變成牙疳,雖不至死,臭惡半年不愈。故當速治。又恐延遲日久,兼胃虛之人,毒攻心胃,可謂快殺。此宜深察趨行,勿怠也。

白話文:

如果沒有很快的瀉下,再服用一劑原來的藥,才能用吹藥。如果一天都沒有排便,就要趕快用三稜針刺去鵝口瘡的毒血,刺三到五針。同時,把吹喉藥點在患處,不要遲延。如果延誤久了,就會潰爛變成牙疳,雖然不至於死亡,但是會有難聞的臭味,半年都不會痊癒。所以應該要趕快治療。又擔心延遲太久,加上胃虛的人,毒素會攻心傷胃,可以說是很危險的。這需要仔細觀察病情,不能怠慢。

瀉心通聖散

黃連(一錢),犀角(五分),梔子(五分),桔梗(八分),甘草(三分),枳殼(五分),黃芩(一錢),升麻(四分),葛根(五分),生地(五分),白芍(五分),石膏(一錢五分),大黃(生一錢,熟二錢),芒硝(一錢五分),歸尾(五分),麻黃(五分),生薑(一片)

白話文:

  • 黃連(6公克)

  • 犀牛角(3公克)

  • 梔子(3公克)

  • 桔梗(4.8公克)

  • 甘草(1.8公克)

  • 枳殼(3公克)

  • 黃芩(6公克)

  • 升麻(2.4公克)

  • 葛根(3公克)

  • 生地黃(3公克)

  • 白芍藥(3公克)

  • 石膏(9公克)

  • 大黃(生6公克,熟12公克)

  • 芒硝(9公克)

  • 枸杞子(3公克)

  • 麻黃(3公克)

  • 生薑(一片)

水二碗,煎八分,空心服。令瀉為度。若無瀉,再進一服,後服清膈活血湯。(炳章按:此證多得心經實熱與時氣風火為症,升、葛、麻、薑、梗等溫升,皆忌,宜加辛涼散風藥為要。)

白話文:

將兩碗水煎成八分滿,空腹服用。以瀉下為度。如果沒有腹瀉,再吃一服,之後服用清膈活血湯。(炳章按:這種情況多是心經實熱與時氣風火引起的症狀,升麻、葛根、麻黃、生薑、黃芩等溫升藥物都是禁忌,應加入辛涼散風藥為主要治療方法。)

清膈活血湯

黃連(一錢),麥冬(二錢),連翹(一錢),梔子(五分),石膏(一錢),桔梗(八分),黃芩(一錢),甘草(三分),歸尾(五分),升麻(三分)

白話文:

黃連(六克),麥冬(十二克),連翹(六克),梔子(三克),石膏(六克),桔梗(五克),黃芩(六克),甘草(一克八),歸尾(三克),升麻(一克八)

水二碗,煎七分,溫服。(炳章按:升、桔宜換為桑葉、丹皮、紫花地丁草、鮮大青等更佳。)

白話文:

水兩碗,煎煮七分後,溫熱喝下。(炳章註記:生薑、蜜桔可以換成桑葉、丹皮、紫花地丁草、新鮮大青葉等,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