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虫部第三十九卷 (9)

回本書目錄

虫部第三十九卷 (9)

1. 五倍子

(《開寶》)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

白話文: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處。

【釋名】文蛤(《開寶》)、百蟲倉(《拾遺》),法釀過名百藥煎

白話文:

【釋名】文蛤(《開寶本草》)、百蟲倉(《拾遺》),把蛤蜊用酒浸泡後名為百藥煎。

時珍曰:五倍當作五𣖾,見《山海經》。其形似海中文蛤,故亦同名。百蟲倉,會意也。百藥煎,隱名也。

【集解】志曰:五倍子在處有之。其子色青,大者如拳,而內多蟲。

白話文:

時珍說:五倍應當做五𣖾,在《山海經》中記載。它的形狀像海中的文蛤,所以也用同一個名字。百蟲倉,是會意的字。百藥煎,是隱喻的名字。

【集解】《本草綱目》記載:五倍子各地都有生長。它的果實顏色青綠,大的像拳頭那麼大,裡面有很多蟲子。

頌曰:以蜀中者為勝。生於膚木葉上,七月結實,無花。其木青黃色。其實青,至熟而黃。九月採子,曝乾,染家用之。

白話文:

頌揚說:以四川的黃蜀葵為最好。生長在榆樹木葉上,七月結果,沒有花。它的樹是青黃色。它的果實是青色的,等到完全成熟後變黃。九月採摘果實,曬乾後,用於染色家用品。

時珍曰:五倍子,宋《開寶本草》收入草部,《嘉祐本草》移入木部。雖知生於膚木之上,而不知其乃蟲所造也。膚木,即鹽膚子木也(詳見果部鹽麩子下)。此木生叢林處者,五六月有小蟲如蟻,食其汁,老則遺種,結小球於葉間,正如蛅蟖之作雀甕,蠟蟲之作蠟子也。初起甚小,漸漸長堅,其大如拳。

白話文:

李時珍說:五倍子,北宋《開寶本草》收錄在草部,《嘉祐本草》移入木部。雖然知道它生長在鹽膚木上,但不知道它是蟲子造的。鹽膚木,就是鹽膚子木(詳見果部鹽膚子)。這種樹生長在叢林裡,五六月間有小蟲子像螞蟻一樣,吃它的汁液,老了就遺留種子,在葉子之間結出小球,就像蛅蟖做雀巢,蠟蟲做蠟子一樣。剛開始非常小,逐漸長大變硬,長到拳頭那麼大。

或小如菱,形狀圓長不等。初時青綠,久則細黃,綴於枝葉,宛若結成。其殼堅脆,其中空虛,有細蟲如蠛蠓。山人霜降前採取,蒸殺貨之。否則蟲必穿壞,而殼薄且腐矣。皮工造為百藥煎,以染皂色,大為時用。他樹亦有此蟲球,不入藥用,木性殊也。

白話文:

或小如菱,或圓如長,形狀各異。剛開始青綠,時間長了就變成淺黃色,附著在枝葉上,好像成串結在一起。殼很薄很容易破,裡面是空的,有細蟲子,像蚊子一樣。山人會在霜降前採摘這種蟲球,然後用蒸汽燻死後保存起來。否則蟲必穿壞蟲球,而且蟲球也會變薄腐爛。皮革工人用它來製作藥材湯劑,或者用來染色,很受歡迎。其他的樹也有這種蟲球,但不能入藥,樹的品種不同吧。

【氣味】酸,平,無毒。

白話文:

氣味:酸,平和,無毒。

【主治】齒宣疳䘌,肺臟風毒流溢皮膚,作風濕癬瘡,瘙癢膿水,五痔下血不止,小兒面鼻疳瘡(《開寶》)。腸虛泄痢,為末,熟湯服之(藏器)。生津液,消酒毒,治中蠱毒、毒藥(《日華》)。口瘡摻之,便可飲食(宗奭)。斂肺降火,化痰飲,止咳嗽、消渴、盜汗、嘔吐、失血、久痢、黃病、心腹痛、小兒夜啼,烏鬚髮,治眼赤濕爛,消腫毒、喉痹,斂潰瘡、金瘡,收脫肛、子腸墜下(時珍)。

白話文:

【主治】

  1. 牙齒宣爛潰爛,肺臟受風毒侵襲,皮膚出現風濕癬瘡,瘙癢並化膿。

  2. 五痔出血不止,小兒面部和鼻子上的瘡。

  3. 腸胃虛弱引起的腹瀉,將甘草研成末,用熱湯送服。

  4. 生津液,解酒毒,治療中蠱和毒藥中毒。

  5. 口腔潰瘍,用甘草粉末敷在瘡口,可止痛並能正常飲食。

  6. 收斂肺氣,清降虛火,化解痰飲,治療咳嗽、消渴、盜汗、嘔吐、出血、久痢、黃疸、心腹疼痛、小兒夜啼,烏須黑髮,治療眼睛紅腫化膿,消腫毒、喉痹,斂膿瘡、金瘡,收脫肛、子腸脫垂。

【發明】震亨曰:五倍子屬金與水,噙之善收頑痰,解熱毒,佐他藥尤良。黃昏咳嗽,乃火氣浮入肺中,不宜用涼藥,宜五倍、五味斂而降之。

白話文:

發明:震亨說:五倍子屬金與水,含在嘴裡能很好地收斂頑痰,解除熱毒,佐助其他藥品效果尤其好。黃昏咳嗽,由於火氣浮入肺中,不宜用涼藥,應當用五倍子和五味來斂降。

時珍曰:鹽麩子及木葉,皆酸鹹寒涼,能除痰飲咳嗽,生津止渴,解熱毒酒毒,治喉痹下血血痢諸病。五倍子乃蟲食其津液結成者,故所主治與之同功。其味酸鹹,能斂肺止血化痰,止渴收汗,其氣寒,能散熱毒瘡腫;其性收,能除泄痢濕爛。

白話文:

李時珍說:鹽麩子(鹹麵粉)和木葉,都具有酸、鹹、寒、涼的性質,能夠去除痰液飲水、治療咳嗽、滋潤口舌、止渴,解除熱毒和酒毒,治療咽喉疾病、下血和血痢等疾病。五倍子是由昆蟲食用其汁液形成的,因此其主治功效與鹽麩子和木葉相似。五倍子的味道酸鹹,具有收斂肺部、止血化痰、止渴收汗的作用;其性質寒涼,具有散熱毒、消腫的功效;其收斂的特性,能夠治療腹瀉、痢疾和濕爛等疾病。

【附方】舊二,新七十二。

白話文:

【附方】舊藥方二個,新增藥方七十二個。

虛勞遺濁:玉鎖丹:治腎經虛損,心氣不足,思慮太過,真陽不固,漩有餘瀝,小便白濁如膏,夢中頻遺,骨節拘痛,面黧肌瘦,盜汗虛煩,食減乏力。此方性溫不熱,極有神效。用五倍子一斤,白茯苓四兩,龍骨二兩,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用鹽湯送下,日三服。(《和劑方》)

白話文:

虛勞遺濁:玉鎖丹:治療腎經虛損、心氣不足、思慮過度、真陽不固、漩有餘瀝、小便白濁如膏、夢中頻遺、骨節拘痛、面黧肌瘦、盜汗虛煩、食減乏力。此方性溫不熱,極有神效。使用方法:取五倍子一斤、白茯苓四兩、龍骨二兩,研成細末,用米湯或蜂蜜調和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七十丸,於飯前用鹽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出自《和劑方》)

寐中盜汗:五倍子末、蕎麥麵等分,水和作餅,煨熟。夜臥待飢時,干吃二三個,勿飲茶水,甚妙。(《集靈》)

白話文:

在入睡後盜汗的情況下:取等量的五倍子末和蕎麥麵,用清水和勻後做成餅,然後烤熟。在晚上睡覺時感到飢餓的時候,吃兩三個即可,不要喝茶或水,很有效果。(出自《集靈》)

自汗盜汗:常出為自汗,睡中出為盜汗。用五倍子研末,津調填臍中,縛定,一夜即止也。(同上)

白話文:

容易流汗稱為「自汗」,睡覺時流汗稱為「盜汗」。使用五倍子研成細末,用唾液調和後填入肚臍,用布綁緊固定,一晚即可止住。

心疼腹痛:五倍子生研末。每服一錢,鐵杓內炒,起煙黑色者為度。以好酒一鍾,傾入杓內,服之立止。(邵真人《經驗方》)

白話文:

心痛腹痛:把五倍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鐵杓子炒,炒到冒出黑色煙為止。把一杯好酒倒入杓子裡,喝下去就能立馬止痛。(摘自 邵真人的《經驗方》)

消渴飲水:五倍子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危氏《得效》)

白話文:

口渴多飲水:將五倍子研磨成粉末,用水服用約方寸匕的量,一天服用三次。(取自危氏《得效》)

小兒嘔吐不定:用五倍子二個(一生一熟),甘草一握(濕紙裹,煨過),同研為末。每服半錢,米泔調下,立瘥。(《經驗後方》)

白話文:

兒童嘔吐不定:用五倍子兩個(一個生的,一個熟的),甘草一把(用濕紙包起來,煨過),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米湯調服,立馬痊癒。(《經驗後方》)

小兒夜啼:五倍子末,津調,填於臍內。(楊起《簡便方》)

白話文:

小兒夜啼:將五倍子的末粉用唾液調成膏狀,敷貼在小兒肚臍內。(出自楊起的《簡便方》)

暑月水泄:五倍子末,飯丸黃豆大。每服二十丸,荷葉煎水下,即時見效。(余居士《選奇方》)

白話文:

夏季的腹瀉:五倍子研磨成粉末,用飯粒搓成黃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荷葉煎水送服,即可立竿見影。(餘居士《選奇方》)

熱瀉下痢:五倍子一兩,枯礬五錢,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鄧筆峰《雜興方》)

瀉痢不止:五倍子一兩,(半生半燒),為末,糊丸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紅痢燒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泄,米湯下。《集靈》:用五倍子末,每米飲服一錢。

滑痢不止:用五倍子醋炒七次,為末。米湯送下。

白話文:

熱瀉下痢 五倍子一兩,枯礬五錢,研磨成粉,加入糊狀物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五十丸,用米湯送服。(出自鄧筆峯《雜興方》)

瀉痢不止 五倍子一兩,一部分生用,一部分燒焦,研磨成粉,加入糊狀物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

每次服三十丸,如果是紅色痢疾,用燒酒送服;如果是白色痢疾,用攙水稀釋後的酒送服;如果是水樣瀉泄,用米湯送服。 《集靈》記載:用五倍子粉,每次用米水服下一錢。

滑痢不止 用五倍子用醋炒七次,研磨成粉。用米湯送服。

脾泄久痢:五倍子(炒)半斤,倉米(炒)一升,白丁香細辛木香各三錢,花椒五錢。為末。每服一錢,蜜湯下,日二服。忌生冷、魚肉。(《集靈方》)

白話文:

治療脾臟虛弱引起的長期腹瀉:炒五倍子半斤,炒倉米一升,白丁香、細辛、木香各三錢,花椒五錢。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蜂蜜水送服,每天兩次。忌食生冷、魚肉。(出自《集靈方》)

赤痢不止:文蛤炒研末,水浸烏梅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烏梅湯下。

白話文:

治療赤痢不止:將文蛤炒熟研磨成粉末,並用烏梅肉浸泡在水中,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 70 顆,用烏梅湯送服。

腸風下血:五倍子、白礬各半兩。為末,順流水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米飲下。忌酒。(《本事方》)

白話文:

腸胃不適、內熱引起的下血:五倍子、白礬各半兩。研磨成粉,加水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丸,用米湯送服。忌飲酒。(《本事方》)

臟毒下血:五倍子不拘多少。為末,大鯽魚一枚,去腸胃鱗腮,填藥令滿,入瓶內煅存性,為末。每服一錢,溫酒下。(王璆《百一選方》)

白話文:

臟毒下血:五倍子,不拘多少。研成粉末。取一條大鯽魚,去掉腸胃魚鱗魚腮,把藥粉裝入魚肚中,將魚放入瓶中,火鍛燒製,保存原有性狀,再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酒送服。(王璆《百一選方》)

糞後下血,不拘大人、小兒。五倍子末,艾湯服一錢。(《全幼心鑑》)

白話文:

人不管大人、小孩,如果大便後出血,可以用五倍子的粉末,加入艾草煎煮的水服一錢。(出自《全幼心鑑》)

腸風臟毒:下血不止。五倍子半生半燒,為末,陳米飯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粥飲送下,日三服。(《聖惠方》)

白話文:

腸風臟毒:大便出血不止。將五倍子一半生一半燒焦,研磨成粉末,加入陳米飯和勻,做成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前用粥送服,一天服用三次。(出自《聖惠方》)

酒痢腸風下血:見百藥煎。小兒下血,腸風臟毒:五倍子末,煉蜜丸小豆大。每米飲服二十丸。(鄭氏)

大腸痔疾:五倍子煎湯熏洗,或燒煙燻之,自然收縮。(《直指方》)

白話文:

**酒痢腸風下血:**參閱百藥煎條目。

**小兒下血,腸風臟毒:**將五倍子研磨成細末,以蜂蜜煉成小豆大小的丸粒。每次服用米湯,服下 20 粒。(鄭氏)

**大腸痔疾:**用五倍子煎湯燻洗患處,或將五倍子燃燒後讓煙燻到患處,即可自然收縮。(《直指方》)

脫肛不收:《三因方》:用五倍子末三錢,入白礬一塊,水一碗煎湯,洗之立效。《簡便》:用五倍子半斤,水煮極爛,盛坐桶上,熏之。待溫,以手輕托上。內服參、耆、升麻藥。《普濟方》:用五倍子、百草霜等分。為末,醋熬成膏。鵝翎掃敷上,即入。

白話文:

脫肛不收:《三因方》:使用三錢的五倍子末,加入一塊白礬,還有一碗水煎成湯,清洗後就會立刻見效。《簡便》:使用半斤的五倍子,加入水煮至極爛,將其盛放在便桶上,然後燻洗。等到溫熱時,用手輕輕託舉肛門。內服參鬚、黨參、黃耆、升麻等藥物。《普濟方》:使用五倍子、百草霜等等分。搗成細末,用醋熬製成膏狀。用鵝毛掃敷在肛門上,就會立刻進入。

產後腸脫:五倍子末,摻之。或以五倍子、白礬煎湯,熏洗。(《婦人良方》)

白話文:

產後腸子脫出:可用五倍子的粉末,摻在腸子上。或者用五倍子、白礬煎湯,燻洗患處。(《婦人良方》)

女人陰血,因交接傷動者:五倍子末摻之,良。(熊氏)

孕婦漏胎:五倍子末,酒服二錢,神效。(《朱氏集驗方》)

風毒攻眼:腫癢澀痛不可忍者,或上下瞼眥赤爛,或浮翳、瘀肉侵睛。神效驅風散:用五倍子一兩,蔓荊子一兩半,為末。每服二錢,水二盞,銅、石器內煎汁去滓,乘熱洗。留滓再煎用。大能明目去澀。(《博濟方》)

白話文:

風毒侵襲眼睛:眼睛紅腫、發癢、澀痛難忍,或上下眼瞼紅腫爛,或有浮翳、瘀肉侵犯眼睛。治療方劑:神效驅風散。配方:五倍子一兩,蔓荊子一兩半,研成粉末。每次取二錢藥粉,加水二碗,用銅或石器煎煮,去渣後趁熱清洗眼睛。剩下的藥渣再煎煮一次使用。此方有很好的明目、去澀效果。(出自《博濟方》)

小便尿血:五倍子末,鹽梅搗和,丸梧子大。每空心酒服五十丸。(《集簡方》)

白話文:

尿血:五倍子末粉,加鹽梅搗碎混合,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空腹時,搭配酒服用五十丸。(出自《集簡方》)

風眼赤爛:《集靈方》:用五倍子煅存性,為末。入飛過黃丹少許,敷之。日三上,甚良。《普濟方》:用五倍子研末敷之。名拜堂散

白話文:

風眼紅爛:

《集靈方》:將五倍子煅燒存性,研成粉末。加入少量的飛過黃丹,敷在患處。每天敷三次,效果很好。《普濟方》:將五倍子研成粉末敷在患處。這種藥方叫做「拜堂散」。

爛弦風眼:五倍子、銅青、白墡土等分,為末。熱湯泡開,閉目淋洗。冷即再熱洗之。眼弦不可入湯。(《濟急方》)

白話文:

爛弦風眼:取等量的五倍子、銅青和白墡土,磨成細末。用熱水浸泡,閉上眼睛,用藥液淋洗眼睛。藥液冷了就再加熱後清洗。眼睛如有眼弦(眼屎),不要放入藥液中清洗。(出自《濟急方》)

眼中胬肉:方同上。

耳瘡腫痛:五倍子末,冷水調塗。濕則乾摻之。(《海上名方》)

白話文:

眼中胬肉:方法同處理耳瘡的腫痛。

耳瘡腫痛:使用五倍子粉末,加入冷水調勻後塗抹。潮濕時則以乾的五倍子粉末撒上(《海上名方》)。

聤耳出膿:《普濟方》:用五倍子末吹之。《經驗》:用五倍子(焙乾)一兩,全蠍(燒存性)三錢,為末。摻耳中。

白話文:

耳朵流膿:《普濟方》:用五倍子粉末吹入。《經驗》:用五倍子(烘乾)一兩,全蠍(燒存性)三錢,研成粉末。填入耳中。

鼻出衄血:五倍子末,吹之。仍以末同新綿灰等分,米飲服二錢。

牙縫出血不止者:五倍子燒存性,研末,敷之即止。(《衛生易簡方》)

白話文:

鼻腔出血:

將五倍子的粉末吹入鼻孔中。另外,將五倍子的粉末和新綿灰等分混合,用米湯送服二錢。

牙縫出血不止:

將五倍子燒成後保留其性質,研磨成粉末,敷在出血處即可止血。(出處:《衛生易簡方》)

牙齒動搖及外物傷動欲落者:五倍子、乾地龍(炒)等分。為末。先以姜揩過,然後敷之。(《御藥院方》)

白話文:

牙齒鬆動或因外力受傷而搖晃欲脫落時,可以使用五倍子、乾地龍(炒過)等分,研成細末。用生薑擦過患處後,再敷上藥末。(出自《御藥院方》)

牙齦腫痛:五倍子一兩,瓦焙研末。每以半錢敷痛處,片時吐去涎。內服去風熱藥。(楊子建《護命方》)

風牙腫痛:五倍子一錢,黃丹、花椒各五分,為末,摻之即止也。五倍末,冷水調,塗頰外,甚效。

唇緊作痛:五倍子、訶子等分,為末,敷之。(《端效方》)

天行口瘡:五倍子末摻之,吐涎即愈。(龐氏《傷寒論》)

白話文:

牙齦腫痛

五倍子一兩,放在瓦片上烘烤後研磨成粉末。每次用半錢敷在疼痛處,敷一段時間後吐出唾液。內服去風熱的藥物。(楊子建《護命方》)

風牙腫痛

五倍子一錢,黃丹、花椒各五分,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即可止痛。五倍子粉末用冷水調和,塗抹在臉頰外側,效果很好。

脣緊作痛

五倍子、訶子等分,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端效方》)

天行口瘡

五倍子粉末敷在患處,吐出唾液即可痊癒。(龐氏《傷寒論》)

咽中懸癰,舌腫塞痛:五倍子末、白殭蠶末、甘草末等分,白梅肉搗和,丸彈子大。噙咽,其癰自破也。(《朱氏經驗方》)

白話文:

咽喉中有懸壅腫物,舌頭腫脹疼痛:五倍子粉末、白殭蠶粉末、甘草粉末等分,混合研磨好的白梅肉,丸成彈子大小。含服在咽喉處,腫物就會自行潰破。(《朱氏經驗方》)

口舌生瘡:《儒門事親》:赴筵散:用五倍子、密陀僧等分,為末。漿水漱過,干貼之。《院方》加晚蠶蛾。《澹寮方》:用五倍子一兩,滑石半兩,黃柏(蜜炙)半兩。為末。漱淨摻之,便可飲食。

白話文:

口腔生瘡:《儒門事親》:赴宴散:將五倍子、密陀僧等分,研磨成粉末。用漿水漱口後,將粉末敷貼在瘡口上。《院方》中增加了晚蠶蛾。《澹寮方》:使用五倍子一兩、滑石半兩、蜜炙黃柏半兩。研磨成粉末。用清水漱淨口腔後,將粉末敷貼在瘡口上,就可以飲食了。

白口惡瘡狀似木耳:不拘大人、小兒,並用五倍子、青黛等分,為末,以筒吹之。(《端效方》)

白話文:

如果口瘡狀似木耳:不論大人、小孩,都用五倍子和青黛等份,研成細末,用紙筒吹入。

走馬牙疳:五倍子、青黛、枯礬、黃柏等分。為末。先以鹽湯漱淨,摻之,立效。(《便覽》)

牙齦疳臭:五倍子(炒焦)一兩,枯礬、銅青各一錢,為末。先以米泔漱淨,摻之。絕效方也。(《集簡方》)

疳蝕口鼻:五倍子燒存性研末,摻之。(《普濟方》)

小兒口疳:白礬裝入五倍子內,燒過同研,摻之。(《簡便方》)

白話文:

走馬牙疳:五倍子、青黛、枯礬、黃柏等分。磨成細末。先用鹽水漱口清潔,再敷上藥末,立刻見效。(《便覽》)

牙齦疳臭:五倍子(炒焦)一兩,枯礬、銅青各一錢。磨成細末。先用米粥漱口清潔,再敷上藥末。絕對有效。(《集簡方》)

疳蝕口鼻:五倍子燒至成灰,研磨成細末,敷上。(《普濟方》)

小兒口疳:白礬裝入五倍子內,一起燒過,再一同研磨成細末,敷上。(《簡便方》)

下部疳瘡:《全幼心鑑》:用五倍子、枯礬等分。研末。先以齏水洗過,搽之。《杏林摘要》:用五倍子、花椒(去子,炒)各一錢,細辛(焙)三分。為末。先以蔥湯洗淨,搽之。一、二日生肉也。

白話文:

對於治療下部的疳瘡,《全幼心鑑》中記載的方法是:使用五倍子和枯礬,等量混合研磨成粉末。先用米泔水清洗患處,然後塗抹藥粉。《杏林摘要》中記載的方法是:使用五倍子、花椒(去除花椒籽,並炒熟)、細辛(焙製過)各一錢,研磨成粉末。先用蔥湯清洗患處,然後塗抹藥粉。使用這兩種方法,通常一兩天後,患處就會長出新的肉芽組織。

陰囊濕瘡出水不瘥:用五倍子、臘茶各五錢,膩粉少許,研末。先以蔥椒湯洗過,香油調搽,以瘥為度。(《太平聖惠方》)

白話文:

陰囊濕瘡流水不斷:用五倍子和臘茶各五錢,膩粉少許,研磨成粉末。先用蔥椒湯洗過,再用香油調和擦塗,直到痊癒為止。(《太平聖惠方》)

魚口瘡毒初起,未成膿者:用南五倍子,炒黃研末,入百草霜等分,以臘醋調,塗於患處。一日一夜即消。(《杏林摘要》)

白話文:

魚口瘡毒剛開始發作,還沒有形成膿的:使用南方產的五倍子,炒黃研磨成粉末,加入等量的百草霜,用臘醋調和,塗抹在患處。一天一夜即可消退。(《杏林摘要》)

一切諸瘡:五倍子、黃柏等分,為末。敷之。(《普濟方》)

白話文:

治療一切瘡:將五倍子、黃柏等分,研磨成細末,敷在瘡口。(《普濟方》)

一切腫毒:五倍子,炒紫黑色,蜜調,塗之。《簡便》:治一切腫毒,初起無頭者。五倍子、大黃、黃柏等分,為末。新汲水調塗四圍,日三、五次。

白話文:

治療一切腫毒:將五倍子炒至紫黑色,用蜂蜜調勻,塗抹患處。《簡便方》中記載的治法:治療一切腫毒,在腫瘤剛開始出現,還沒有形成膿頭時,將五倍子、大黃、黃柏等分量研成細末。用剛打上來的新井水調和,塗抹在腫瘤周圍,每天三次至五次。

一切癬瘡:五倍子(去蟲)、白礬(燒過)各等分。為末。搽之。干則油調。(《簡便方》)

白話文:

治療所有癬瘡:

五倍子(把蟲子去掉)、白礬(燒過)各等分,研成細末。

搽在患處。如果乾了,可以用油調和再搽。

(出自《簡便方》)

癩頭軟癤及諸熱瘡:用五倍子七個,研末,香油四兩,熬至一半,布絞去渣,搽之。三、四遍即可。勿以水洗之。(《普濟方》)

白話文:

瘡瘡和各種熱瘡:使用五倍子七個,研磨成粉末,香油四兩,熬至一半,用布過濾掉渣子,塗抹患處。塗抹三到四次即可。不要用水清洗患處。(《普濟方》)

風癩濕爛:五倍子末,津調塗之。(同上)

白話文:

皮膚濕疹糜爛:五倍子粉末,用津液調和後塗抹於患處。(同上)

頭瘡熱瘡,風濕諸毒:用五倍子、白芷等分,研末。摻之,膿水即干。如干者,以清油調塗。(《衛生易簡》)

白話文:

頭瘡和熱瘡,都是風濕諸毒引起的:可以用等量的五倍子和白芷研成粉末。敷上去,膿水就會乾涸。如果膿水乾涸了,可以用清油調和後塗抹。(出自《衛生易簡》)

瘡口不收:五倍焙,研末。以臘醋腳調,塗四圍,效。

白話文:

瘡口不癒合:五倍子烘焙,研成細末。用臘醋腳調和,塗抹在瘡口周圍,有效。

一切金瘡:五倍子、降真香等分,炒,研末。敷之,皮肉自痊。名啄合山。(《拔萃方》)

白話文:

對於各種金瘡:取五倍子、降真香等分,拌炒,研為細末。敷在傷口上,皮膚和肌肉會自動癒合。方劑名稱叫做啄合山。(出自《拔萃方》)

金瘡出血不止者:五倍子末貼之。若閉氣者,以五倍子末二錢,入龍骨末少許,湯服,立效。(談野翁方)

杖瘡腫痛:五倍子,去穰,米醋浸一日,慢火炒黃,研末,乾摻之。不破者,醋調塗之。(《衛生易簡方》)

手足皸裂:五倍子末,同牛骨髓,填納縫中,即安也。(《醫方大成》)

雞骨哽咽:五倍子末,摻入喉中,即化下。(《海上名方》)

白話文:

**金創出血不止者:**用五倍子末貼敷。若氣血閉阻,則取五倍子末二錢,加入少許龍骨末,用湯送服,立即見效。(談野翁方)

**杖瘡腫痛:**用五倍子,去除內核,以米醋浸泡一天,用文火炒至金黃色,研磨成粉,乾敷於患處。若無破損,則用醋調和後塗抹。(《衛生易簡方》)

**手足乾裂:**用五倍子末,與牛骨髓混合,填入裂縫中,就能緩解疼痛。(《醫方大成》)

**雞骨哽咽:**用五倍子末,摻入喉中,即可消散異物。(《海上名方》)

小兒脫肛:五倍子為末。先以艾絨卷倍子末成筒,放便桶內,以瓦盛之。令病者坐於桶上,以火點著,使藥煙燻入肛門,其肛自上。隨後將白礬為末,復搽肛門,其肛自緊,再不復脫。

魚口便毒:五倍子不拘多少,以淨瓦器盛之,用陳醋熬成膏,用綿布攤貼之。如干即換,三五次即愈。偏墜氣痛:用五倍子一個,放食鹽少許在內,以火紙包定,用水浸濕,放文武火灰內,煨存性。為末,酒調服。

白話文:

魚口便毒:將五倍子適量,放入乾淨的瓦器中,用陳醋熬煮成膏狀,用棉布攤開貼於患處。如藥膏乾燥即更換,三到五次即可痊癒。

偏墜氣痛:取一個五倍子,在裡面放少許食鹽,用火紙包好,用水浸濕,放在文武火灰中煨熟,保留藥性。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服。

染烏鬚髮:《聖濟總錄》:用針砂八兩(米醋浸五日,炒略紅色,研末)。五倍子、百藥煎、沒石子各二兩,訶黎勒皮三兩,研末各包。先以皂莢水洗髭鬚,用米醋打蕎麥麵糊,和針砂末敷上,荷葉包,過一夜,次日取去。以蕎麥糊四味敷之,一日洗去即黑。《杏林摘要》:用五倍子一斤研末,銅鍋炒之,勿令成塊。

白話文:

染黑鬍鬚和頭髮:《聖濟總錄》:把針砂八兩(用米醋浸泡五天,炒到略帶紅色,研磨成粉末)。五倍子、百藥煎、沒食子各二兩,訶黎勒皮三兩,研磨成粉末後。用皁莢水先清洗鬍鬚,用米醋打蕎麥麵糊,與針砂末混合並敷上,以荷葉包覆,過一個晚上。隔天取下後,用蕎麥麵糊混合另外四種藥材再次敷上,一天後清洗乾淨即可變黑。《杏林摘要》:使用五倍子一斤研磨成粉末,而在銅鍋中不要炒成塊。

如有煙起,即提下攪之。從容上火慢炒,直待色黑為度。以濕青布包扎,足踏成餅,收貯聽用。每用時,以皂角水洗淨鬚髮。用五倍子一兩,紅銅末(酒炒)一錢六分,生白礬六分,訶子肉四分,沒石子四分,硇砂一分,為末。烏梅、酸榴皮煎湯。調勻碗盛,重湯煮四、五十沸,待如飴狀。

白話文:

如果冒煙了,馬上下鍋攪拌。慢慢加熱,以文火慢炒,直至顏色變黑為止。用濕潤的青布包裹,用腳踩成餅狀,收好備用。每次使用時,用皁角水洗淨鬍鬚和頭髮。使用五倍子一兩,炒過的紅銅末一錢六分,生白礬六分,訶子肉四分,沒石子四分,硇砂一分,研磨成粉末。烏梅、酸榴皮熬湯。將粉末與湯汁攪拌均勻,放入碗中,在大火上煮四五十沸,煮至像糖漿狀。

以眉掠刷於鬚髮上,一時洗去,再上包住。次日洗去,以核桃油潤之。半月一染,甚妙。

河豚毒:五倍子、白礬末等分,以水調下。(出《事林廣記》)

百藥煎

白話文:

古代文字:

眉掠刷於鬚髮上,一時洗去,再上包住。次日洗去,以核桃油潤之。半月一染,甚妙。

用眉毛刷輕刷在鬚髮上,過一會兒洗掉,然後再刷上包裹住。第二天再洗掉,用核桃油塗抹。半個月染一次,效果很好。

簡體中文翻譯:

用眉毛刷輕刷在鬚髮上,過一會兒洗掉,然後再刷上包裹住。第二天再洗掉,用核桃油塗抹。半個月染一次,效果很好。

備註:

  • 「河豚」指河豚魚。
  • 「五倍子」是一種中藥材。

【修治】時珍曰:用五倍子為粗末。每一斤,以真茶一兩煎濃汁,入酵糟四兩,擂爛拌和,器盛置糠缸中罯之,待發起如發麵狀即成矣。捏作餅丸,曬乾用。

白話文:

【製法】李時珍說:把五倍子敲碎到粗末的程度。每1斤五倍子加入1兩好茶(茶葉 )煎濃汁,放入4兩發酵糟,搗爛拌和在一起,然後裝進器具中,放入糠缸中密封起來。等它發起像發麵的狀態就成功了。把發酵好的五倍子捏成餅或丸子,曬乾後就可以用了。

嘉謨曰:入藥者,五倍子(鮮者)十斤舂細,用瓷缸盛,稻草蓋,盦七日夜。取出再搗,入桔梗、甘草末各二兩,又盦一七。仍搗仍盦,滿七次,取出捏餅,曬乾用。如無鮮者,用乾者水漬為之。又方:五倍子一斤,生糯米一兩(滾水浸過),細茶一兩,上共研末,入罐內封固,六月要一七,取開配合用。又方五倍子一斤(研末),酒麴半斤,細茶一把(研末)。

白話文:

嘉謨說:用作藥材的五倍子,需要新鮮的五倍子十斤,搗碎,用瓷缸盛裝,稻草蓋住,悶七天七夜。取出後再次搗碎,加入桔梗粉和甘草粉各二兩,再悶七天。繼續搗碎和悶,滿七次後,取出捏成餅狀,曬乾後即可使用。如果沒有新鮮的五倍子,可以使用乾的,用水浸泡後再使用。

另一個方子:五倍子一斤,生糯米一兩(用沸水浸泡過),細茶一兩,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放入罐中密封,六月後打開,混合在一起使用。

還有一個方子:五倍子一斤(研磨成粉),酒麴半斤,細茶一把(研磨成粉)。

上用小蓼汁調勻,入缽中按緊,上以長稻草封固。另用籮一個,多著稻草,將藥缽坐草中,上以稻草蓋,置淨處。過一七後,看藥上長起長霜,藥則已成矣。或捏作丸,或作餅,曬乾才可收用。

白話文:

用蓼汁攪拌均勻,放入缽中按壓緊實,再用長稻草封住。準備另一個籮筐,鋪滿稻草,將藥缽放在稻草中,再用稻草蓋住,放置在乾淨的地方。經過十七天後,觀察藥物表面是否長出長霜,如果長霜,就表示藥物已經製成了。可以捏成丸劑,也可以做成餅狀,曬乾後才能收起來備用。

【氣味】酸、咸、微甘,無毒。

白話文:

氣味:酸、鹹、微甜,無毒。

【主治】清肺化痰定嗽,解熱生津止渴,收濕消酒,烏鬚髮,止下血,久痢脫肛,牙齒宣䘌,面鼻疳蝕,口舌糜爛,風濕諸瘡(時珍)。

白話文:

【主治】清肺化痰、平定咳嗽,清熱生津液、止渴,收斂濕氣、解酒,烏黑鬚髮,停止便血,治療久痢脫肛,固齒、治療牙齒鬆動,治療面部和鼻子生瘡腐蝕,治療口舌糜爛,治療風濕性瘡瘍(李時珍)。

【發明】

白話文:

發現

時珍曰:百藥煎,功與五倍子不異。但經釀造,其體輕虛,其性浮收,且味帶余甘,治上焦心肺、咳嗽痰飲、熱渴諸病,含噙尤為相宜。

白話文:

李時珍說:百藥煎的療效與五倍子沒有區別。但是經過釀造之後,百藥煎的質地變得輕盈鬆散,藥性浮而散漫,而且還帶有一種回甘的滋味。因此,百藥煎特別適合用來治療上焦心肺的疾病、咳嗽痰飲、熱渴等症狀,含服、噙化尤為適宜。

【附方】新二十一。

白話文:

【附方】新二十一

斂肺劫嗽:百藥煎、訶黎勒、荊芥穗等分為末,薑汁入蜜和,丸芡子大。時時噙之。(《丹溪心法》)定嗽化痰:百藥煎、片黃芩橘紅、甘草各等分,共為細末,蒸餅綠豆大。時時乾嚥數丸,佳。(《瀕湖醫案》)

白話文:

  • 斂肺劫嗽:由百藥煎、訶黎勒、荊芥穗等製成的藥末,加入薑汁和蜂蜜,做成芡子大小的藥丸。可以隨時含服。(出自《丹溪心法》)

  • 定嗽化痰:取百藥煎、片黃芩、橘紅、甘草各等分研製成細末,做成蒸餅丸,丸子大小如綠豆。隨時乾嚥幾丸,效果很好。(出自《瀕湖醫案》)

清氣化痰:百藥煎、細茶各一兩,荊芥穗五錢,海螵蛸一錢,蜜丸芡子大。每服噙一丸,妙。(《筆峰雜興》)

白話文:

清氣化痰:百藥煎、細茶各一兩,荊芥穗五錢,海螵蛸一錢,用蜂蜜做成芡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效果極佳。(出自《筆峯雜興》)

染烏鬚髮:川百藥煎一兩,針砂(醋炒)、蕎麥麵各半兩。先洗鬚髮,以荷葉熬醋調刷,荷葉包一夜,洗去即黑,妙。(《普濟方》)

白話文:

染黑鬍鬚和頭髮:川百藥煎一兩、針砂(用醋炒)、蕎麥麵各半兩。先洗淨鬍鬚和頭髮,用荷葉熬過的醋將藥物調勻後塗抹,用荷葉包好一夜,洗去後就會變黑,效果很好。(《普濟方》)

沐發除䐈:百藥煎末,干搽發上,一夜篦之。(同上)

白話文:

沐發除屑:將各種藥材研磨成末,乾搽於頭髮上,過一夜後梳理乾淨。(同上)

揩牙烏須:川百藥煎半兩,玄胡索三錢,雄黃三錢,為末。先以爛研生薑擦牙去涎,用此揩牙,以津洗目。日日用之。甚佳。(《普濟》)

白話文:

揩牙烏須:川百藥煎半兩,玄胡索三錢,雄黃三錢,製成藥末。先用爛研生薑擦牙,去除唾液,然後以藥末揩牙,再用唾液洗眼睛。每天使用。非常有益健康。 (《普濟》)

牙痛引頭:方同上。

風熱牙痛:百藥煎泡湯噙嗽。(《聖濟總錄》)

白話文:

風熱造成的牙痛:使用前面開的藥方。

牙齦疳蝕:百藥煎、五倍子、青鹽(煅)各一錢半,銅綠一錢,為末。日摻二三次,神效。(《普濟方》)

白話文:

牙齦潰爛:將百藥煎、五倍子、青鹽(煅燒過)各一錢半,銅綠一錢,研成細末。每天塗抹在牙齦上兩到三次,效果顯著。(出自《普濟方》)

煉眉瘡癬:小兒面湮瘡,又名煉銀瘡,乃母受胎時,食酸辣邪物所致。用百藥煎五錢,生白礬二錢,為末,油調搽之。(《外科精義》)

白話文:

治療小孩面部膿瘡:小孩面部膿瘡,又叫做煉銀瘡,是母親懷孕時吃了帶酸辣味的食物所引起的。用百藥煎五錢,生白礬二錢,搗成粉末,用油調和後塗抹。(《外科精義》)

腳肚生瘡:初起如粟米大,搔之不已,成片,包腳相交,黃水出,癢不可忍,久成痼疾。用百藥煎末唾調,逐瘡四圍塗之,自外入內(先以貫眾煎湯洗之),日一次。(《醫林集要》)

白話文:

腳上長瘡:最初像小米一樣大,搔癢不已,瘡竈蔓延成片,腳掌和腳趾之間的縫隙因皮膚膨脹而合不攏,黃水流出,癢得讓人無法忍受,時間長了變成頑固的疾病。用多種藥物煎成藥末,用唾液調和藥末,逐漸塗抹在瘡的四周,由外向內塗抹(先用貫眾煎湯洗瘡)。每天塗一次。(《醫林集要》)

乳結硬痛:百藥煎末。每服三錢,酒一盞,煎數沸,服之取效。(《經驗方》)

白話文:

治療乳腺結塊疼痛:將各種草藥搗碎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杯酒,煮沸幾次,服用後見效。(《經驗方》)

腸癰內痛:大棗(連核燒存性)、百藥煎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溫酒服,日一,取效。(《直指方》)

白話文:

腸道膿瘍引起腹內疼痛:大棗(連核燒存性)、百藥煎等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一錢,用溫酒送服,每天一次,以取得療效。(出自《直指方》)

大腸便血:百藥煎、荊芥穗(燒存性)等分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聖惠方》)

白話文:

治大腸出血:使用各種藥材熬製,再將荊芥穗燒成藥灰,將兩者等量混合研磨成細末,用糊糊將其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摘自《聖惠方》)

腸風下血:百藥煎二兩,半生用,半炒存性,為末,飯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名硇砂。(王璆《百一選方》)

白話文:

腸風下血:將百藥煎曬成二兩,一半直接研成細末,另外一半炒過之後,保持藥性,研成細末。將這兩種研磨成的藥末,混和飯粒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吞服。此藥名為硇砂。(王璆《百一選方》)

大腸氣痔作痛下血:百藥煎末,每服三錢,稀粥調服,日二次。(《集簡》)。

白話文:

治療大腸氣痔疼痛出血:將百藥煎煮濃縮後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重,以稀粥調和服用,每日兩次。(《集簡》)

腸風臟毒下血者:用百藥煎(燒存性)、烏梅(連核燒過)、白芷(不見火)為末,水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飲下。(《濟生》)

白話文:

腸風臟毒導致的便血:將百藥煎(先燒再留存藥性)、烏梅(連核燒過)、白芷(不經過火)磨成粉末,用沒有煮開的湖水做成的糊劑將藥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 70 粒,用米粥送服。(出自《濟生》)

酒痢下血:百藥煎、五倍子、陳槐花等分,焙研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送下。(《本事方》)

白話文:

酒痢便血:把百藥煎、五倍子、陳槐花等量,焙烘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和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五丸,用米湯送服。(《本事方》)

下痢脫肛:百藥煎一塊,陳白梅三個,木瓜一握,以水一碗,煎半碗。日二服。(《聖濟總錄》)

白話文:

腹瀉脫肛:用百藥煎一塊,陳白梅三個,木瓜一把,加水一碗,煎至半碗。每天服用兩次。(出自《聖濟總錄》)

男婦血淋:用真百藥煎、車前子(炒)、黃連各三錢半,木香二錢,滑石一錢,為末。空心燈草湯服二錢,日二服。(《普濟方》)

白話文:

男性和女性血尿:使用真百藥煎劑、車前子(炒製)、黃連各三錢半,木香二錢,滑石一錢,研磨成細末。用空心燈草湯劑送服二錢,每天服用兩次。(《普濟方》)

消暑止渴:百藥煎、臘茶等分為末,烏梅肉搗和,丸芡子大。每含一丸。名水瓢丸。(《事林廣記》)

白話文:

消暑止渴:將百藥煎、臘茶等分搗成粉末,加入烏梅肉搗和均勻,搓成芡子大小的藥丸。每次含服一丸。此藥丸名叫水瓢丸。(《事林廣記》)

五倍子內蟲

【主治】赤眼爛弦,同爐甘石末乳細,點之(時珍)。

白話文:

主治:眼睛發紅、角膜潰瘍。將赤眼爛弦與爐甘石磨成細末後加乳汁,用以點眼。(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