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瓢丸

SHUI PIAO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七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脾經 19%
腎經 14%
心經 12%
肝經 12%
胃經 11%
膀胱經 3%
大腸經 3%
肺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水瓢丸

水瓢丸是由烏梅、甘草、大青鹽、木瓜、檀香、茯苓和麝香組成的中藥方劑。

烏梅味酸、澀,性平。歸肝、脾、肺經。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固澀止瀉、止血、安蛔等功效。臨牀上,烏梅可適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口渴、咽乾、大便溏泄、久瀉久痢、赤白痢疾、崩漏、帶下、吐血、衄血、蛔厥腹痛等症狀。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木瓜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具有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等功效。具體來說,木瓜可以促進消化吸收,增強免疫力,滋潤皮膚,延緩衰老,促進鈣吸收,預防骨質疏鬆,幫助消化蛋白質,促進腸胃蠕動,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感冒、流感等疾病,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此外,木瓜蛋白酶可以幫助消化蛋白質,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木瓜含有維生素 A、C、E、鉀、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有助於人體健康,並能夠通經絡、祛濕、治咳、止血、解熱等。

檀香味辛、甘,性溫。歸脾、胃、心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活絡止痛、健脾胃等功效。可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緩解因寒引起的疼痛、腹痛、腹瀉等症狀;可用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胸痛、腹痛、胃痛、食少等症;可減少疼痛感覺,止痛。活血,促進血液循環,組織修復,緩解疼痛;可引胃氣上升,幫助進食,調理脾胃,疏利胸膈。檀香可口服或外用,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不宜服用,熱性體質的人也不宜服用,過敏體質的人慎用。

大青鹽味酸、鹹,性寒。歸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化痰、潤腸通便、消積導滯、行氣、通經、止痛等功效。臨牀上,大青鹽可適用於治療熱痰壅肺、咳嗽氣逆、痰多胸悶、脘腹脹滿、大便不通、食積不化、氣滯血瘀、經閉、痛經、跌打損傷、關節疼痛等症狀。

麝香味辛、溫,性溫。歸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傳統代功效。可治療閉證神昏、溫病熱陷心包、小兒驚風、中風痰厥、血瘀經閉、癥瘕、心腹暴痛、跌打損傷、風寒濕痹、水腫、浮腫、排尿 、經絡不通、氣血凝滯、胸痹心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酒醉不醒、瘡瘍腫毒、咽喉腫痛、難產、死胎、胞衣不下等症。

水瓢丸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除煩止嘔、止瀉止痢、利尿消腫、止血、安神等功效。臨牀上,水瓢丸可適用於治療暑熱傷津、口渴多飲、煩躁不安、嘔吐腹瀉、水腫尿少、便血、痔瘡出血、失眠多夢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丁香枝杖1兩,甘草半斤(炙),白梅肉3兩(為末),烏梅肉1斤,紫蘇葉(去土)3兩,檀香半兩,麝香1字。
消暑毒。
上為細末,蒸熟藥木瓜兩枚,同蜜拌和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1丸,溫熟水嚼下,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水瓢丸由烏梅、甘草、大青鹽、木瓜、檀香、茯苓、麝香等組成。烏梅具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大青鹽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木瓜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檀香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

水瓢丸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冒暑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冒暑毒。
  • 本方中的烏梅、甘草、大青鹽、木瓜、檀香、茯苓、麝香等均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水瓢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十五引《瑣碎錄》。 組成:百藥煎、臘茶各等分。 主治:消暑止渴。主治:暑渴。

水瓢丸, 出處:《百一》卷七。 組成:烏梅肉4兩,甘草2兩,青鹽2兩,乾木瓜1兩,檀香1兩,白茯苓1兩,麝香3錢半(蜜煉過,随藥加減使)。 主治:解煩渴。主治:冒暑毒。

水瓢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一七引《衛生家寶》。 組成: 水瓢丸(《普濟方》卷一一七引《衛生家寶》。)出處:《普濟方》卷一一七引《衛生家寶》。組成:丁香枝杖1兩,甘草半斤(炙),白梅肉3兩(爲末),烏梅肉1斤,紫蘇葉(去土)3兩,檀香半兩,麝香1字。主治:消暑毒。 。 主治:消暑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