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果部第三十卷 (9)

回本書目錄

果部第三十卷 (9)

1.

(《本經》上品)

【校正】志曰:自木部移入此。

白話文:

【校正】序言中記載:從本經的上品移入此處。

【釋名】時珍曰:橘,從矞音鷸,諧聲也。又云五色為慶,二色為矞。矞雲外赤內黃、非煙非霧、鬱郁紛紛之象。橘實外赤內黃,剖之香霧紛郁,有似乎矞雲。橘之從矞,又取此意也。

白話文:

【釋名】李時珍說:橘,這個字從「矞」字音,用諧音,也可以說「矞」字是五彩的意思。但是「矞」字也有另一種說法, 二種顏色稱之為「矞」。「矞」就好像雲彩的外面是紅色、裡面是黃色,不是煙霧、也不是霧,是重重疊疊、紛紛紛繁的顏色。橘子的形狀外皮是紅色、果肉是黃色,切開橘子香味漫溢在空中紛繁紛繁,好像「矞」雲一樣。把橘子叫做「矞」也是取這個含意。

【集解】《別錄》曰:橘、柚,生江南及山南山谷,十月採。

白話文:

集解:《別錄》中記載:橘子、柚子,生長在江南和山南的山谷中,於十月採收。

恭曰:柚之皮厚味甘,不似橘皮味辛苦。其肉亦如橘,有甘有酸。酸者名胡柑。今俗謂橙為柚,非矣。案:郭璞云:柚似橙而實酢,大於橘。孔安國云:小曰橘,大曰柚,皆為柑也。

白話文:

恭恭敬敬地說:柚子的皮很厚,味道甘甜,不像橘皮那麼辛苦。它的肉也和橘子一樣,有甜也有酸。酸的就叫做胡柑。現在俗話稱橘子為柚子,這是不對的。按照相關記載:郭璞說:柚子像橘子,但果實很酸,比橘子大。孔安國說:小的叫橘子,大的叫柚子,都是柑類。

頌曰:橘、柚,今江浙、荊襄、湖嶺皆有之。木高一、二丈,葉與枳無辨,刺出莖間。夏初生白花,六、七月成實,至冬黃熟。舊說小為橘,大為柚。今醫家乃用黃橘、青橘,不言柚。豈青橘是柚之類乎?

白話文:

頌曰:橘子和柚子,現在江浙、荊襄、湖嶺都有種植。樹高一兩丈,葉子與枳相似,刺從莖間長出。初夏開白花,六七月果實成熟,到冬天果實變黃。舊話說橘子小一些,柚子大一些。現在醫生用的黃橘、青橘,不提柚子。難道青橘是柚子的同類嗎?

宗奭曰:橘、柚自是兩種。《本草》云:一名橘皮。後人誤加柚字,妄生分別。且青橘、黃橘治療尚殊,況柚為別種乎?惟郭璞所言,乃真識橘、柚者。若不如此分別,誤以柚皮為橘皮,是貽無窮之患矣。

白話文:

橘子和柚是兩種不同的水果。《本草》中記載:橘皮是一種藥材。後人誤加了柚字,造成了混淆。而且,青橘和黃橘的治療效果也不同,更何況柚是另外一種水果呢?只有郭璞所說的話,纔是真正認識橘子和柚的人。如果不清楚地區分,誤將柚皮當成橘皮,就會造成無窮的危害。

時珍曰:橘、柚,蘇恭所說甚是。蘇頌不知青橘即橘之未黃者,乃以為柚,誤矣。夫橘、柚、柑三者相類而不同。橘實小,其瓣味微酢,其皮薄而紅,味辛而苦。柑大於橘,其瓣味甘,其皮稍厚而黃,味辛而甘。柚大小皆如橙,其瓣味酢,其皮最厚而黃,味甘而不甚辛。如此分之,即不誤矣。

白話文:

李時珍說:蘇恭所說的橘子、柚子,是很正確的。蘇頌不知道青橘就是橘子還沒有成熟的,反而認為是柚子,這是錯誤的。橘子、柚子、柑橘這三者相似,但不同。橘子體積小,果肉的味道有點酸,果皮薄而紅,味道辛辣而苦澀。柑橘比橘子大,果肉的味道很甜,果皮略厚而黃,味道辛辣而甘甜。柚子的大小都像橙子,果肉的味道很酸,果皮最厚而黃,味道很甜,不太辛辣。這樣區分,就不會出錯了。

按:《事類合璧》云:橘樹高丈許,枝多生刺。其葉兩頭尖,綠色光面,大寸余,長二寸許。四月著小白花,甚香。結實至冬黃熟,大者如杯,包中有瓣,瓣中有核也。宋韓彥直著《橘譜》三卷甚詳,其略云:柑橘出蘇州、台州,西出荊州,南出閩、廣、撫州,皆不如溫州者為上也。柑品有八,橘品十有四,多是接成。

白話文:

根據《事類合璧》的記載:橘樹長到一丈多高,樹枝上長滿了刺。它的葉子兩端尖銳,表面光滑呈綠色,長約兩寸,寬約一寸多。四月間會開出潔白的小花,散發出芬芳的香氣。果實在冬季成熟變黃,大者如杯子一般,果皮內有果瓣,果瓣中含有果核。宋朝的韓彥直撰寫了《橘譜》,分為三卷,內容非常詳細。其中提到:柑橘主要出產於蘇州、台州、荊州、閩州、廣州和撫州,但以溫州的柑橘品質最佳。柑橘分為八種,橘子分為十四種,大多是通過嫁接的方式培育而成的。

惟種成者,氣味尤勝。黃橘,扁小而多香霧,乃橘之上品也;朱橘,小而色赤如火;綠橘,紺碧可愛,不待霜後,色味已佳,隆冬採之,生意如新;乳橘,狀似乳柑,皮堅瓤多,味絕酸芳;塌橘,狀大而扁,外綠心紅,瓣巨多液,經春乃甘美;包橘,外薄內盈,其脈瓣隔皮可數;綿橘,微小,極軟美可受,而不多結;沙橘,細小甘美;油橘,皮似油飾,中堅外黑,乃橘之下品也;早黃橘,秋半已丹;凍橘,八月開花,冬結春採;穿心橘,實大皮光,而心虛可穿;荔枝橘,出衡陽,膚理皺密如荔子也。俗傳橘下埋鼠,則結實加倍。

白話文:

只有成熟的橘子,味道香味才尤其好。黃橘,扁小但是很香,是橘子中的上品;朱橘,小而色澤鮮紅如火;綠橘,紺碧可愛,不等到秋霜後成熟,色香味已經很好,在隆冬採摘,看起來像剛長出來的一樣鮮嫩;乳橘,形狀像乳柑,皮堅固果肉多,味道很酸香;塌橘,形狀較大但是扁,外皮綠色果肉紅色,瓣很大汁液多,經過春天後纔可口好吃;包橘,外皮薄內部果肉飽滿,隔著皮可以數出瓣數;綿橘,很小,極軟綿好吃,但不會長成很多;沙橘,細小甘美;油橘,皮像抹過油似的,中間堅硬外皮發黑,是橘子中的下品;早黃橘,秋天一半的時候已經變成了紅色;凍橘,八月開花,冬季結果,春天採摘;穿心橘,果實很大皮很光滑,果肉中間空洞可以穿過;荔枝橘,產自衡陽,果皮皺密像荔枝。民間傳說,橘樹下埋老鼠,則橘子結果加倍。

故《物類相感志》曰:橘見屍而實繁。《涅槃經》云:如橘見鼠,其果實多。《周禮》言:橘逾淮而北:變為枳,地氣然也。余見柑下。

白話文:

所以《物類相感志》中記載:橘子樹見到屍體,就會果實繁多。《涅槃經》中也說:就像橘子樹見到老鼠,它的果實就會增多。《周禮》中記載:橘子樹長到淮河以北,就會變成枳樹,這是受到地域氣候的影響。我見過柑橘樹下面。

橘實

【氣味】甘、酸,溫,無毒

弘景曰:食之多痰,恐非益也。

原曰:多食黏膈生痰,滯肺氣。

瑞曰:同螃蟹食,令人患軟癰。

【主治】甘者潤肺,酸者聚痰(藏器)。止消渴,開胃,除胸中膈氣(大明)。

白話文:

氣味:甘甜、酸,溫和,無毒

弘景說:食用過多會生痰,恐怕沒有好處。

原來說:食用過多會粘滯胃部,產生痰液,阻滯肺氣。

瑞說:與螃蟹一起食用,會讓人患上軟性癰腫。

主治:甘味滋潤肺部,酸味聚集痰液(導致內臟問題)。止消渴,開胃,消除胸口膈氣(大明)。

【發明】時珍曰:橘皮,下氣消痰,其肉生痰聚飲,表裡之異如此,凡物皆然。今人以蜜煎橘充果食甚佳,亦可醬菹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橘皮,能夠消氣、散痰,而橘子肉卻會生痰、積聚體液,內外差別如此明顯,所有事物都是這樣。現在的人用蜂蜜煎煮橘子當做水果吃很好,也可以做成醬菜。

黃橘皮

【釋名】紅皮(《湯液》)、陳皮(《食療》)。

弘景曰:橘皮療氣大勝。以東橘為好,西江者不如。須陳久者為良。

好古曰:橘皮以色紅日久者為佳,故曰紅皮、陳皮。去白者曰橘紅也。

白話文:

【名稱別名】紅皮、陳皮。

弘景說:橘皮治療氣滯效果非常好。以東方的橘子皮為好,西江的橘子皮不及。需要存放已久的老橘皮纔好。

好古說:橘皮以顏色紅且存放時間長為佳,故稱紅皮、陳皮。去掉白色的部分稱為橘紅。

【修治】斅曰:凡使勿用柚皮、皺子皮,二件用不得。凡修事,須去白膜一重,銼細,以鯉魚皮裹一宿,至明取用。

白話文:

斅氏說:凡是製作藥物,不要使用柚皮和皺子皮,這兩種東西不能用。凡是修治藥物,必須去除一層白色的薄膜,銼成細末,用鯉魚皮包住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取出使用。

宗奭曰:《本草》橘、柚作一條,蓋傳誤也。後世不知,以柚皮為橘皮,是貽無窮之患矣。此乃六陳之一,天下日用所須。今人又多以乳柑皮亂之,不可不擇也。柑皮不甚苦,橘皮極苦,至熟亦苦。或以皮之緊慢分別,又因方土不同,亦互有緊慢也。

白話文:

宗奭說:《本草》將橘子、柚子作為同一個條目,可能是傳抄錯誤。後人不知道,用柚子皮當作橘皮,這將是一個長久的問題。這是六種陳皮中的一種,是天下人每天都需要使用的。現在人們又大量以乳柑皮混淆它,不得不注意區別。柑皮的苦味不強烈,橘皮非常苦,即使煮熟後也還是苦的。有些人以橘皮的緊實程度來區分,然而由於各地產出的橘皮不同,緊實程度也互相不同。

時珍曰:橘皮,紋細色紅而薄,內多筋脈,其味苦辛;柑皮,紋粗色黃而厚,內多白膜,其味辛甘;柚皮,最厚而虛,紋更粗,色黃,內多膜無筋,其味甘多辛少。但以此別之,即不差矣。橘皮性溫,柑、柚皮性冷,不可不知。今天下多以廣中來者為勝,江西者次之。然亦多以柑皮雜之。

白話文:

李時珍說:橘皮,紋路細膩,顏色紅潤且皮薄,裡面有很多筋脈,嚐起來味道微苦辛辣;柑皮,紋路粗糙,顏色黃色且皮厚,裡面有很多白色的薄膜,嚐起來味道辛辣甘甜;柚皮,最厚最鬆軟,紋路更粗,顏色黃色,裡面有很多薄膜而沒有筋脈,嚐起來味道甘甜偏多而微辛。只要用這些特點來區分,就不會出錯了。橘皮性溫,柑皮、柚皮性涼,這是不能不知道的。現在市面上大多以從廣東、湖南一帶產出的橘皮為上品,江西產出的次之。但是也有很多地區用柑皮來充當橘皮。

柑皮猶可用,柚皮則懸絕矣。凡橘皮,入和中理胃藥則留白,入下氣消痰藥則去白,其說出於《聖濟經》。去白者,以白湯入鹽洗潤透,刮去筋膜,曬乾用。亦有煮焙者,各隨本方。

白話文:

橘皮還可以被使用,柚子皮卻是絕對不能用的。所有的橘子皮,加入和中理胃的藥方就保留白色的部分,加入下氣消痰的藥方就去除白色部分,相關的說法出於《聖濟經》。去除白色部分的方法是,使用白色湯加入鹽進行洗滌浸潤,颳去筋膜,然後曬乾即可使用。另外也有使用煮焙的方法,分別依照不同的藥方進行處理。

【氣味】苦、辛,溫,無毒。

白話文:

氣味:苦、辛,性溫,無毒。

【主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穀。久服去臭,下氣通神(《本經》)。下氣,止嘔咳,治氣衝胸中,吐逆霍亂,療脾不能消穀,止泄,除膀胱留熱停水,五淋,利小便,去寸白蟲(《別錄》)。清痰涎,治上氣咳嗽,開胃,主氣痢,破癥瘕痃癖(甄權)。療嘔噦反胃嘈雜,時吐清水,痰痞痎瘧,大腸秘塞,婦人乳癰。入食料,解魚腥毒(時珍)。

白話文:

【主治】胸中悶熱逆氣,促進水穀消化。長期服用可除腳臭,令人精神暢快(《本經》)。能使氣順暢,止住噁心嘔吐,治療氣衝胸中,嘔吐腹瀉,治療脾胃不能消化食物,止洩瀉,清除膀胱停熱積水,五淋,利小便,驅除寸白蟲(《別錄》)。能清理痰液,治療咳嗽,開胃,治療氣痢,消除癥瘕痃癖(甄權)。能治療嘔吐酸水、反胃嘈雜,時不時吐出清水,痰飲腹脹、瘧疾,大便祕結,婦女乳癰。能添加到食物中,解魚腥毒(時珍)。

【發明】杲曰:橘皮,氣薄味厚,陽中之陰也。可升可降,為脾、肺二經氣分藥。留白則補脾胃,去白則理肺氣;同白朮則補脾胃,同甘草則補肺,獨用則瀉肺損脾。其體輕浮,一能導胸中寒邪,二破滯氣,三益脾胃。加青皮減半用之,去滯氣,推陳致新。但多用久服,能損元氣也。

白話文:

【說明】張杲說:橘皮,氣味薄弱而濃鬱,是陽中所含的陰。既可以升提,又可以下降,是脾經和肺經的氣分藥物。橘子的白絡保留不用,就補益脾胃,橘絡去除後,就能調理肺氣;與白朮合用補脾胃,與甘草合用,補肺,單獨使用就瀉肺損脾。橘皮的性質輕浮,一是能引導胸中的寒邪,二是能打破氣滯,三是能益於脾胃。加入青皮減半使用,能去滯氣,推掉陳舊,生成新的。但是多用或長期服用,會損傷元氣。

原曰:橘皮,能散、能瀉、能溫、能補、能和,化痰治嗽,順氣理中,調脾快膈,通五淋,療酒病,其功當在諸藥之上。

白話文:

橘皮具有發散、瀉下、溫補、調和的作用,可以化痰止咳,順氣理中,調理脾胃,通利小便,治療酒醉之症,其功效應在眾藥之上。

時珍曰: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溫能和。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濕之功。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脾乃元氣之母,肺乃攝氣之籥,故橘皮為二經氣分之藥,但隨所配而補瀉升降也。潔古張氏云:陳皮、枳殼利其氣而痰自下,蓋此義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橘皮,苦能洩、能燥,辛能散,溫能和。它能治療百病,總而言之是取其理氣、燥濕的功效。和補藥一起食用,則有補益的作用;和瀉藥一起食用,則有瀉下的作用;和升藥一起食用,則有提升的作用;和降藥一起食用,則有下降的作用。脾是元氣的根本,肺是吸納氣體的開關,所以橘皮是脾、肺經氣分的藥物,但隨所配伍的藥物不同而有補、瀉、升、降的不同作用。潔古張氏說:陳皮、枳殼可以利氣而讓痰液自行排出,就是這個道理。

杏仁治大腸氣秘,同桃仁治大腸血秘,皆取其通滯也。詳見杏仁下。按方勺《泊宅編》云:橘皮寬膈降氣,消痰飲,極有殊功。他藥貴新,惟此貴陳。外舅莫強中令豐城時得疾,凡食已輒胸滿不下,百方不效。偶家人合橘紅湯,因取嘗之,似相宜,連日飲之。一日忽覺胸中有物墜下,大驚目瞪,自汗如雨。

白話文:

杏仁治大腸氣祕,桃仁治大腸血祕,都是因為它們通便的作用。詳細的原理在杏仁的條目。根據方勺《泊宅編》記載:橘皮能理氣降氣,消除痰飲,療效很好。其他藥材要求新鮮,只有橘皮是越陳越好。外祖父莫強中任豐城令時得了疾病,每次飯後總覺得胸悶、食物難以消化,用過很多方法都沒有效果。有一天,家人剛好在熬製橘紅湯,便拿來給他喝,覺得很適合自己的病情,於是連續很多天服用橘紅湯。某天忽然感到胸中有東西落下,當場目瞪口呆,並且汗流浹背。

須臾腹痛,下數塊如鐵彈子,臭不可聞。自此胸次廓然,其疾頓愈,蓋脾之冷積也。其方:用橘皮(去穰)一斤,甘草、鹽花各四兩。水五碗,慢火煮乾,焙研為末,白湯點服。名二賢散,治一切痰氣特驗。世醫徒知半夏、南星之屬,何足以語此哉?珍按:二賢散,丹溪變之為潤下丸,用治痰氣有效。惟氣實人服之相宜,氣不足者不宜用之也。

白話文:

一會兒,肚子痛了起來,排出了好幾塊像鐵彈子一樣的東西,臭氣沖天。從此,胸中豁然開朗,疾病也一下子就好了。這是因為脾氣寒冷積聚造成的。方子是:橘皮(去瓤)一斤,甘草、鹽花各四兩。水五碗,用文火慢慢熬乾,烘乾研磨成末,用白湯送服。名叫二賢散,治療一切痰氣特別有效。世上的醫生只知道半夏、南星之類的藥,怎麼能和這個相比呢?珍按:二賢散,丹溪將它改為潤下丸,用來治療痰氣也很有效。但只適合氣實的人服用,氣虛的人不宜服用。

【附方】舊八,新二十。

白話文:

【藥方】舊版八種,新版二十種。

潤下丸:治濕痰,因火泛上,停滯胸膈,咳唾稠黏。陳橘皮半斤(入砂鍋內,下鹽五錢,化水淹過,煮乾),粉甘草二兩(去皮,蜜炙)。各取淨末,蒸餅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白湯下。(丹溪方)

白話文:

潤下丸:治療濕痰,由於火氣上沖,停留於胸膈,咳嗽時痰液黏稠。取陳橘皮半斤(放入砂鍋中,加入五錢鹽,加水淹過,煮至水乾),粉甘草二兩(去皮,蜜炙)。分別將兩者磨成細末,加入蒸過的餅粉製成梧桐子的大小。每次服用100丸,用白開水送服。(出自《丹溪心法》)

寬中丸:治脾氣不和,冷氣客於中,壅遏不通,是為脹滿。用橘皮四兩,白朮二兩。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食前木香湯下三十丸,日三服。(是齋《指迷方》)

白話文:

寬中丸:治療脾氣不和,寒冷之氣滯留在體內,不流通,就會感到脹滿。用橘皮四兩,白朮二兩,研磨成粉,用酒糊丸成梧桐子般的大小。每次在飯前用木香湯送服三十丸,一天服用三次。(《是齋指迷方》)

橘皮湯:治男女傷寒並一切雜病嘔噦,手足逆冷者。用橘皮四兩,生薑一兩。水二升,煎一升,徐徐呷之即止。(仲景方)

白話文:

橘皮湯:治療男女因風寒引起的傷寒、嘔吐噦、手腳冰冷等症狀。使用橘皮四兩,生薑一兩。加水二升,煎煮至一升,慢慢喝即可。(仲景方)

嘈雜吐水:真橘皮去白為末,五更安五分於掌心舐之,即睡,三日必效。皮不真則不驗。(《怪證奇方》)

白話文:

將真正的橘子皮去掉白色的部分,磨成粉末。半夜時分,把五分粉末放在手掌心上,舔舐後即可入睡。連續三天後必定見效。如果橘子皮不是真的,則不會有效果。(《怪證奇方》)

霍亂吐瀉:不拘男女,但有一點胃氣存者,服之再生。廣陳皮(去白)五錢,真藿香五錢。水二盞,煎一盞,時時溫服。出《百一選方》。《聖惠》:用陳橘皮末二錢,湯點服(不省者灌之);仍燒磚沃醋,布裹磚,安心下熨之,便活。

白話文:

霍亂吐瀉:不論男女,只要有一點胃氣存在,服用此方藥劑後便可以再生胃氣。廣陳皮(去除白色內皮)五錢,真藿香五錢。加入二杯水,煎成一杯水,時時溫服。此方出自《百一選方》。《聖惠方》中提到:使用陳橘皮末二錢,用熱湯送服(如果病人昏迷不省人事,則灌服此藥);另外燒一塊磚,淋上醋,用布包住磚,放置在病人腹部下方熨燙,便可以救活病人。

反胃吐食:真橘皮,以日照西壁土炒香,為末。每服二錢,生薑三片,棗肉一枚,水二鍾,煎一鍾,溫服。(《直指方》)

白話文:

反胃嘔吐食物:用真的橘子皮,放在朝西的牆壁上曬乾,炒香後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搭配三片生薑、一枚棗肉,加上二碗水,煎煮成一碗,溫熱服用。(出自《直指方》)

猝然食噎:橘皮一兩。湯浸去瓤,焙為末。以水一大盞,煎半盞,熱服。(《食醫心鏡》)

諸氣呃噫:橘皮二兩。去瓤,水一升,煎五合,頓服。或加枳殼尤良。(孫尚藥方)

痰膈氣脹:陳皮三錢。水煎熱服。(楊氏《簡便方》)

猝然失聲:橘皮半兩,水煎,徐呷。(《肘後方》)

白話文:

猝然食噎: 橘皮一兩。用水浸泡,去除果瓤,烘乾磨成細粉。取一大碗水,煎煮至半碗,趁熱服用。(《食醫心鏡》)

諸氣呃噫: 橘皮二兩。去除果瓤,取一升水煎煮至五合,頓服。或加入枳殼,效果更佳。(孫尚藥方)

痰膈氣脹: 陳皮三錢。用水煎煮,趁熱服用。(楊氏《簡便方》)

猝然失聲: 橘皮半兩,用水煎煮,慢慢啜飲。(《肘後方》)

經年氣嗽:橘皮、神麯、生薑(焙乾)等分。為末,蒸餅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後、夜臥各一服。有人患此服之,兼舊患膀胱氣皆愈也。(寇氏《衍義》)

白話文:

長年患有氣喘咳嗽的人:橘皮、神曲、生薑(烘烤乾燥)等份。研磨成末,與蒸餅和丸,製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到五十丸,飯後及就寢前各服用一次。有人患有此症,服用此藥後,連帶舊有的膀胱氣的疾病也一併治癒了。(出自寇氏的《衍義》)

化食消痰,胸中熱氣:用橘皮半兩。微熬,為末。水煎代茶,細呷。(《心鏡》)

下焦冷氣:干陳橘皮一斤。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食前溫酒下三十丸。(《食療本草》)

白話文:

化食消痰,胸中熱氣:

使用橘皮半兩,微微熬煮後研磨成粉末。以水煎煮當茶飲,慢慢啜飲即可。(出自《心鏡》)

下焦冷氣:

使用乾燥的陳年橘皮一斤,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進食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出自《食療本草》)

腳氣衝心或心下結硬,腹中虛冷:陳皮一斤,和杏仁五兩(去皮尖)熬,少加蜜,搗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食前,米飲下三十丸。(《食療》)

白話文:

如果患有腳氣病而心臟受到影響,或心臟以下的地方結塊變硬,腹中空虛寒冷:取一斤陳皮,與五兩杏仁(去皮和尖頭)一起煮,加入少許蜂蜜,搗碎混合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飯前,服用三十粒,以米粥送服。(《食療》)

老人氣秘:方同上。(《濟生》)

大腸秘塞:陳皮連白,酒煮,焙,研末。每溫酒服二錢,一方米飲下。(《普濟》)

途中心痛:橘皮去白,煎湯飲之,甚良。(談野翁方)

食魚蟹毒:方同上。(《肘後》)

白話文:

**老年氣祕:**方同上。(《濟生》)

**大腸祕塞:**陳皮連著白色的部分,用酒煮過,再烘乾,研磨成粉末。每次用溫酒服用二錢,或用米湯送服。(《普濟》)

**途中心痛:**取橘皮去掉白色的部分,煎湯飲用,效果很好。(談野翁方)

**食魚蟹後中毒:**方同上。(《肘後》)

風痰麻木,凡手及十指麻木,大風麻木,皆是濕痰死血:用橘紅一斤,逆流水五碗,煮爛去渣,再煮至一碗,頓服取吐,乃吐痰聖藥也。不吐,加瓜蒂末。(《摘玄方》)

白話文:

患有風痰而引起麻木的人患者,通常手和十指都會麻木,

得了大風導致麻木者,都是因為體內有濕痰和死血所造成。

可以:

  1. 使用橘紅一斤,

  2. 逆流水五碗,

將其煮沸後,將渣撈掉,

  1. 再煮至只剩下半碗,

  2. 一次性喝下,達到催吐的效果,

這是吐痰的聖藥。

如果吐不出來,可以加入瓜子末。

脾寒諸瘧不拘老少孕婦,只兩服便止:真橘皮(去白,切),生薑自然汁浸過一指,銀器內重湯煮,焙乾,研末。每服三錢,用隔年青州棗十個,水一盞,煎半盞,發前服,以棗下之。(《適用方》)

白話文:

脾寒引發的瘧疾,不管老少和孕婦,只要服用兩次藥方就可痊癒:將真橘皮(去除白い部分,切碎),用生薑汁浸泡一指的深度,用銀質器皿將藥材在沸水中煮過,烘乾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配以隔年青州棗十顆,加水一碗,煎煮至半碗,在發病前服用,以棗下嚥。(《適用方》)

小兒疳瘦,久服消食和氣,長肌肉:用陳橘皮一兩,黃連(以米泔水浸一日)一兩半。研末,入麝三分,用豬膽盛藥,以漿水煮熟取出,用粟米飯和丸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飲下。(錢氏《小兒方》)

白話文:

治療小兒疳瘦,長期服用能夠消食、和胃氣,並增長肌肉:使用陳橘皮一兩,黃連(用米湯浸泡一天)一兩半。研磨成粉末,加入三錢麝香,用豬膽盛裝藥物,以漿水煮熟取出,用小米飯和丸成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一、二十粒,用米湯送服。(出處:錢氏《小兒方》)

產後尿秘不通者:陳皮一兩,去白為末。每空心溫酒服二錢,一服即通。此張不愚方也。(《婦人良方》)

產後吹奶:陳皮一兩,甘草一錢。水煎服,即散。

白話文:

產後尿閉不通者: 陳皮一兩,去掉白色果肉磨成粉末。每次空腹時用熱酒送服二錢,一服即可通暢。這是張不愚大夫的方子。(《婦人良方》)

產後乳房腫脹: 陳皮一兩,甘草一錢。水煎服,即可消散。

婦人乳癰,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潰,痛不可忍者即不疼,神驗不可云喻也:用真陳橘皮,湯浸去白曬,麵炒微黃,為末。每服二錢,麝香調酒下。初發者一服見效。名橘香散。(張氏方)

白話文:

女性乳腺腫瘤,在還沒有形成膿包時就可以讓它散去,已經形成膿包的就可以讓它潰散膿液。疼痛難忍的,用後疼痛就會消失,藥效之靈驗無法用言語形容。做法是將上等的陳年橘皮,用沸水浸泡後曬乾,用麵粉炒至呈現微黃色,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麝香配酒服用。如果是剛開始發作的橘香散服用一次就能見效。(張氏藥方)

聤耳出汁:陳皮(燒研)一錢,麝香少許。為末。日摻。名立效散

魚骨鯁咽:橘皮,常含,咽汁即下。(《聖惠方》)

白話文:

古代文字: 聤耳出汁:陳皮(燒研)一錢,麝香少許。為末。日摻。名立效散

魚骨鯁咽:橘皮,常含,咽汁即下。(《聖惠方》)

耳朵流膿:

  • 陳皮(炒焦研磨)一錢,麝香少許。
  • 混合研成粉末。
  • 每日點在患處。
  • 名為「立效散」。

魚刺刺喉:

  • 橘皮持續含著,嚥下汁液就能讓刺滑落。(出自《聖惠方》)

嵌甲作痛不能行履者:濃煎陳皮,湯浸良久,甲肉自離,輕手剪去,以虎骨末敷之即安。(《醫林集要》)

白話文:

對於嵌甲疼痛不能行走的患者,採用濃煎陳皮,用湯浸泡一段時間,讓指甲和肉自然分離,然後小心地剪掉,最後用虎骨末敷上,很快就會痊癒。(《醫林集要》)

青橘皮

白話文:

青橘皮

藥性 辛、溫。

功用 疏肝理氣、消食化痰、利濕安胎。

主治

  • 肝氣鬱結:胸悶氣短、脅痛、食慾不振。
  • 食積不化:積食、腹脹、噁心嘔吐。
  • 痰多飲盛:咳嗽氣喘、痰多稠厚。
  • 濕阻帶下:白帶增多、色黃稠臭。
  • 安胎保胎:保胎安穩,預防流產。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注意事項

  • 孕婦慎用:過量使用可能導致流產。
  • 陽虛氣弱者慎用:體質虛弱者,不宜長期服用。

【修治】時珍曰:青橘皮乃橘之未黃而青色者,薄而光,其氣芳烈。今人多以小柑、小柚、小橙偽為之,不可不慎辨之。入藥以湯浸去瓤,切片醋拌,瓦炒過用。

白話文:

[修治]:李時珍說:青橘皮是橘子未變黃而呈青色時採摘的,薄而光滑,氣味芳香濃烈。現在的人多用小柑橘、小柚子、小橙子偽造,所以辨別是否為真品時一定要小心。入藥時用熱水浸泡除去果肉,切片之後用醋拌一下,再用瓦片炒過即可使用。

【氣味】苦、辛,溫,無毒。

白話文:

氣味:

  • 味苦,辛
  • 性溫
  • 無毒

【主治】氣滯,下食,破積結及膈氣(頌)。破堅癖,散滯氣,去下焦諸濕,治左脅肝經積氣(元素)。治胸膈氣逆,脅痛,小腹疝痛,消乳腫,疏肝膽,瀉肺氣(時珍)。

白話文:

【主治】氣滯、消化不良、破除積塊和膈氣(胸悶腹脹)。破除堅硬的頑固積滯,祛除滯氣,清除下焦的各種濕氣,治療左脅肝經積氣。治療胸膈氣逆,脅痛,小腹疝痛,消乳腫,疏通肝膽,瀉肺氣。

【發明】元素曰:青橘皮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入厥陰、少陽經,治肝膽之病。

白話文:

【發明】記載:青橘皮氣味都很濃鬱,沉降不浮,屬於陰性。它能進入厥陰和少陽經脈,治療肝膽疾病。

杲曰:青皮,乃足厥陰引經之藥,能引食入太陰之倉,破滯削堅,皆治在下之病。有滯氣則破滯氣,無滯氣則損真氣。

白話文:

杲說:青皮是足厥陰經引經的藥物,可以把食物引導到太陰經的倉庫中,破除滯氣、消除堅塊,這些都是治療下焦疾病的藥物。如果有滯氣,就可以破除滯氣,如果沒有滯氣,就會損傷正氣。

好古曰:陳皮治高,青皮治低,與枳殼治胸膈、枳實治心下同意。

白話文:

古時候曾說:陳皮治療高血壓,青皮治療低血壓,與枳殼治療胸膈、枳實治療心絞痛有相同的效果。

震亨曰:青皮,乃肝膽二經氣分藥。故人多怒有滯氣,脅下有鬱積,或小腹疝疼,用之以疏通二經,行其氣也。若二經實者,當先補而後用之。又云:疏肝氣加青皮,炒黑則入血分也。

白話文:

震亨說:青皮是肝膽二經氣分用的藥。所以,人多憤怒而有滯氣,脅肋下有鬱積,或小腹疝氣疼痛,用青皮可以疏通肝膽二經,運行其氣。如果肝膽二經實症,應該先補虛,然後再用青皮。又說:疏肝氣加上青皮,炒至黑色則能入血分。

時珍曰:青橘皮,古無用者,至宋時醫家始用之。其色青氣烈,味苦而辛,治之以醋,所謂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酸泄之,以苦降之也。陳皮浮而升,入脾、肺氣分。青皮沉而降,入肝、膽氣分。一體二用,物理自然也。小兒消積多用青皮,最能發汗,有汗者不可用。說出楊仁齋《直指方》,人罕知之。

白話文:

李時珍說:青橘皮,古代沒有人用,一直到宋朝的醫生才開始使用。它的顏色青綠、氣味強烈,味道苦而辛辣,用醋來調理,所謂的肝氣想要發散,趕快吃辛辣的東西來發散,用酸來疏洩,用苦來下降。陳皮會漂浮而上升,進入脾臟、肺臟的氣分。青皮會沉降而下降,進入肝臟、膽囊的氣分。一種藥材兩種用途,這是自然的道理。小兒消化不良多用青皮,最能發汗,有汗的人不能用。楊仁齋寫的《直指方》中也提到,但很少人知道。

嘉謨曰:久瘧熱甚,必結癖塊,宜多服清脾湯。內有青皮疏利肝邪,則癖自不結也。

白話文:

嘉謨說:長期的瘧疾,熱度很高,必定會形成癖塊,應該多服用清脾湯。湯藥中含有青皮,可以疏散肝臟中的邪氣,那麼癖塊自然不會形成。

【附方】舊二,新七。

白話文:

【附方】傳統有二種,新的有七種。

快膈湯治冷膈氣及酒食後飽滿:用青橘皮一斤,作四分:四兩用鹽湯浸,四兩用百沸湯浸,四兩用醋浸,四兩用酒浸。各三日取出,去白切絲,以鹽一兩炒微焦,研末。每用二錢,以茶末五分,水煎溫服。亦可點服。《經驗後方》

白話文:

快膈湯用於治療因受涼而造成的胃部不適,以及酒足飯飽後的腹脹症狀:取青橘皮一斤,分成四份:其中四兩用鹽湯浸泡,四兩用沸水浸泡,四兩用醋浸泡,四兩用酒浸泡。各浸泡三天後取出,去除白色的果皮,切成絲,並用一兩鹽炒至略焦,磨成粉末。每次使用二錢,搭配五分茶末,用開水煎煮後溫服。也可以直接用粉末點服。《經驗後方》

理脾快氣:青橘皮一斤(曬乾焙研末),甘草末一兩,檀香末半兩。和勻收之。每用一、二錢,入鹽少許,白湯點服。

白話文:

調理脾胃、舒暢氣機:青橘皮一斤(曬乾後烘烤並研磨成粉末),甘草粉末一兩,檀香粉末半兩。將它們均勻混合並收納好。每次用一到二錢,加入少許鹽巴,用白開水調勻服用。

法制青皮:常服安神調氣,消食解酒益胃,不拘老人小兒。宋仁宗每食後咀數片,乃邢和璞真人所獻,名萬年草,劉跂改名延年草,仁宗以賜呂丞相。用青皮一斤(浸去苦味,去瓤,煉淨),白鹽花五兩,炙甘草六兩,舶茴香四兩。甜水一斗,煮之,不住攪,勿令著底,候水盡,慢火焙乾,勿令焦,去甘草、茴香,只取青皮,密收用。(王氏《易簡方》)

白話文:

製作青皮的方法是:長期服用可以使人安神調理內氣,消食解酒,益益腸胃,不論老年人還是兒童都可以服用。宋仁宗在每次吃完東西後,都會嚼幾片,這是邢和璞真人上貢的,名字叫做萬年草,劉跂將其改名為延年草,仁宗將其賞賜給呂丞相。用一斤青皮(把青皮浸泡一下,去掉苦味,去掉瓤,提純),五兩白鹽花,六兩炙甘草,四兩舶茴香。一斗甜水,一起煮,不停地攪拌,不要讓它粘鍋,等到水煮幹,用小火把它焙乾,不要讓它燒焦,去掉甘草和茴香,只取青皮,把它收藏好。(《王氏易簡方》)

瘧疾寒熱:青皮一兩。燒存性,研末。發前,溫酒服一錢,臨時再服。(《聖惠方》)

傷寒呃逆,聲聞四鄰:四花青皮全者,研末。每服二錢,白湯下。(《醫林集要》)

產後氣逆:青橘皮為末。蔥白、童子小便煎二錢,服。(《經驗後方》)

白話文:

瘧疾寒熱:

  • 橙皮一兩。燒成灰燼,研磨成粉。
  • 發病前,用溫酒服用一錢,發病時再服用。

傷寒呃逆,聲音響亮:

  • 取完整的四瓣橙皮,研磨成粉。
  • 每次服用二錢,用白開水送服。

產後氣逆:

  • 將青橘皮研磨成粉。
  • 用蔥白和童子尿煎煮二錢,服用。

婦人乳癌:因久積憂鬱,乳房內有核如指頭,不痛不癢,五、七年成癰,名乳癌,不可治也。用青皮四錢。水一盞半,煎一盞,徐徐服之,日一服。或用酒服。(丹溪方)

白話文:

婦女的乳癌:由於長久積累憂鬱的情緒,乳房內部有如指頭大小的硬塊,不痛不癢,經過五到七年變成惡瘡,叫做乳癌,是無法治癒的。可以服用青皮四錢,加水一盞半,煎熬成一盞,慢慢喝完,每天服用一次。或者用酒送服。(摘自《丹溪心法》)

聤耳出汁:青皮燒研末,綿包塞之。

唇燥生瘡:青皮,燒研,豬脂調塗。

橘瓤上筋膜

【主治】口渴、吐酒。炒熟,煎湯飲,甚效(大明)。

橘核

【修治】時珍曰:凡用,須以新瓦焙香,去殼取仁,研碎入藥。

【氣味】苦,平,無毒。

白話文:

聤耳出汁

青皮燒焦研成粉末,用棉花包住塞進耳朵裡。

脣燥生瘡

青皮燒焦研成粉末,用豬脂調和塗抹。

橘瓤膜

【主治】口渴、吐酒。炒熟,煎湯飲用,效果顯著(大明)。

橘核

【修治】李時珍說:凡是用橘核,都要用新瓦片烘焙至香,去掉外殼取仁,研碎入藥。

【氣味】苦,平性,無毒。

【主治】腎疰腰痛,膀胱氣痛,腎冷。炒研,每溫酒服一錢,或酒煎服之(大明)。治酒齇風、鼻赤。炒研,每服一錢,胡桃肉一個,擂酒服,以知為度(宗奭)。小腸疝氣及陰核腫痛,炒研五錢,老酒煎服,或酒糊丸服,甚效(時珍)。

白話文:

【主治】腎臟疼痛、腰痛、膀胱氣痛、腎臟發冷。炒熟研磨成粉,每次用溫酒送服一錢,或用酒煎服(李時珍)。治療酒糟鼻、鼻子發紅。炒熟研磨成粉,每次服一錢,配以胡桃肉一個,用酒擂碎服下,以見效為準(蘇頌)。小腸疝氣及陰核腫痛,炒熟研磨成粉五錢,用老酒煎服,或用酒糊丸服,效果顯著(李時珍)。

【發明】時珍曰:橘核入足厥陰,與青皮同功,故治腰痛㿉疝在下之病,不獨取象於核也。《和劑局方》治諸疝痛及內㿉,卵腫偏墜,或硬如石,或腫至潰,有橘核丸,用之有效。品味頗多,詳見本方。

白話文:

(李時珍)說:橘核進入足厥陰經,與橘皮具有相同的功效,因此可以治療腰痛、疝氣在下部的疾病,不僅僅是取象於其核。在《和劑局方》中,有橘核丸,用於治療各種疝痛、內疝、卵腫偏墜、或硬如石、或腫至潰爛的疾病,使用後效果顯著。其中橘核的品種和味道有很多,詳見《和劑局方》中的配伍方法。

【附方】新一。

腰痛:橘核、杜仲各二兩(炒)。研末。每服二錢,鹽酒下。(《簡便方》)

【氣味】苦,平,無毒。

白話文:

腰痛

【附方】新一

材料:

  • 橘核:二兩(炒過)
  • 杜仲:二兩(炒過)

做法: 將材料研磨成細末。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二錢,用鹽酒送服。

出處: 《簡便方》

備註:

【氣味】 苦味,性平,無毒。

【主治】導胸膈逆氣,入厥陰,行肝氣,消腫散毒,乳癰脅痛,用之行經(震亨)。

白話文:

【主治】疏通胸膈間的逆亂之氣,流入厥陰經,運行肝臟之氣,消腫散毒,治療乳癰、脅痛,用它可以疏通經脈(出自震亨的說法)。

【附方】新一。

肺癰:綠橘葉,洗,搗絞汁一盞,服之。吐出膿血即愈。(《經驗良方》)

白話文:

【附方】新方一。

肺癰:青橘葉洗淨後搗爛,絞取一盞汁液飲用。將膿血吐出後即可痊癒。(出自《經驗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