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膈湯

KUAI G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六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9%
脾經 21%
心經 20%
肺經 8%
腎經 8%
胃經 7%
大腸經 2%
心包經 0%
三焦經 0%
膽經 0%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快膈湯」,主要成分是:白芍、當歸、熟地黃、柴胡、甘草、生地黃、麥門冬、枳殼、半夏,主治功效是:肝火鬱結不伸:肝火旺盛,肝氣鬱結,導致氣血不暢。

悶煩躁急:心情煩躁,急躁不安,容易發怒。

吐痰黃塊:吐出黃色的痰液,痰液中可能含有膿液或血絲。

快膈湯的組成如下: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麥門冬:**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快膈湯具有疏肝解鬱、理氣化痰,清熱降火的作用。常用於肝氣鬱結,氣滯化痰,中阻痰火,肝鬱胃熱引起的胸悶,腹脹,胃脅脹滿,食少噁心,嘔吐,咳痰等症狀。

中醫認為,肝火鬱結不伸是導致悶煩躁急、吐痰黃塊的主要原因。快膈湯通過疏肝解鬱,理氣化痰,清熱降火,可以有效緩解肝火鬱結,改善悶煩躁急、吐痰黃塊的症狀。

快膈湯的使用應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傳統服藥法


白朮(炒)1兩,丁香2錢半,香附子(炒)2錢半,草果仁半兩,訶子(炮)半兩,半夏(湯泡2次)半兩,甘草(炙)半兩。上為末。
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2個,煎7分,熱服。

方劑組成解釋


白芍、當歸、熟地黃、柴胡、甘草、生地黃、麥門冬、枳殼、半夏等中藥均有疏肝理氣、清熱化痰的功效。其中,白芍、當歸、熟地黃、柴胡、甘草、生地黃具有養血柔肝、疏肝理氣的功效;麥門冬、枳殼、半夏具有清熱化痰、理氣和胃的功效。本方合用,共奏疏肝理氣、清熱化痰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因此孕婦、月經期間、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慢性肝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多痰心情煩燥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快膈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四引《十便良方》。 組成:生薑2斤(切片,米泔浸3日,曬令半乾),丁香皮3兩(銼),甘草6兩(切如大豆),鹽半斤。 主治:飲酒過多,胸膈不快,嘔吐涎沫。

快膈湯, 出處:《辨證錄》卷六。 組成:白芍1兩,當歸1兩,熟地1兩,柴胡1錢,甘草1錢,生地2錢,麥冬2錢,枳殼3錢,半夏3錢。 主治:舒肝解火,補腎濟水。主治:肝火鬱結不伸,悶煩躁急,吐痰黃塊。

快膈湯,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人參(去蘆)1兩,青皮(去白)1兩,縮砂仁1兩,烏藥1兩,良薑(銼,用東壁土炒)1兩,香附子1兩,甘草(炙)1兩。 主治:順氣和中,消導宿滯。主治:胸膈不快,飲食少進。

快膈湯, 出處:《醫方類聚》卷九十四引《經驗良方》。 組成:白朮(炒)1兩,丁香2錢半,香附子(炒)2錢半,草果仁半兩,訶子(炮)半兩,半夏(湯泡2次)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胃脘停痰,膈中留飲,心頭不快,時復有聲,或飲食後、或早起口吐清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