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四卷 (3)

回本書目錄

谷部第二十四卷 (3)

1. 腐婢

(《本經》下品)

【集解】《別錄》曰:腐婢生漢中,小豆花也。七月採之,陰乾四十日。

白話文:

【集註】《別錄》上說:腐婢生長於漢中,是豆類植物中的小豆花。在七月採摘,陰乾四十天。

弘景曰:花與實異用,故不同品。方家不用。未解何故有腐婢之名?《本經》不言是小豆花,《別錄》乃云,未審是否?今海邊有小樹,狀如梔子,莖條多曲,氣似腐臭。土人呼為腐婢,療瘧有效。以酒漬皮服,療心腹疾。此當是真,此條應入木部也。

白話文:

陶弘景說:花的效用和果實的效用不同,所以分類不同。所以醫生們都不使用。不解為何有「腐婢」這個名稱?《本草經》並沒有說它是小豆花,《別錄》卻說它是小豆花,不知道是否正確?如今海邊有一種小樹,形狀像梔子,莖條彎曲,氣味像腐爛發臭。當地人稱它為「腐婢」,治瘧疾有效。用酒浸泡樹皮服用,可以治療心腹疾病。這應該是真正的腐婢,這條藥材應該歸入木部。

恭曰:腐婢,相承以為葛花。葛花消酒大勝,而小豆全無此效,當以葛花為真。

白話文:

恭曰:腐敗的婢女,相傳認為是葛花。葛花解酒效果極佳,而小豆完全沒有這種功效,所以應該以葛花為正品。

禹錫曰:按:《別本》云:小豆花亦有腐氣。與葛花同服,飲酒不醉。與《本經》治酒病相合。陶、蘇二說並非。

白話文:

禹錫說:根據《別本》記載:小豆花也有腐臭之氣。與葛花一起服用,可以喝酒不醉。這與《本經》中治療酒病的說法相符合。陶弘景和蘇恭的說法都不正確。

甄權曰:腐婢即腐婢也。

頌曰:海邊小樹、葛花、赤小豆花,三物皆有腐婢之名,名同物異也。

宗奭曰:腐婢既在谷部,豆花為是,不必多辯。

白話文:

甄權說:腐婢就是【腐婢】。

頌詞說:海邊小樹、葛花、【赤小豆】花,三者都有腐婢之名,名稱相同,但植物不同。

宗奭說:腐婢既然在谷類裡,那麼應該是豆花,不必多爭論。

時珍曰:葛花已見本條。小豆能利小便,治熱中,下氣止渴,與腐婢主療相同,其為豆花無疑。但小豆有數種,甄氏《藥性論》獨指為赤小豆,今姑從之。

白話文:

李時珍說:葛花已經見過前面的條目。赤小豆能夠利小便,治療熱中、下氣、止渴,與腐婢的主治相同,它作為豆花毫無疑問。但赤小豆有好幾種,只有甄權《藥性論》中將它單獨指出來是赤小豆,現在姑且順從他的說法。

【氣味】辛,平,無毒。

白話文:

【氣味】辛辣,性平,無毒。

【主治】痎瘧,寒熱邪氣,泄痢,陰不起。止消渴。病酒頭痛(《本經》。《心鏡》云:上證,用花同豉汁五味,煮羹食之)。消酒毒,明目,下水氣,治小兒丹毒熱腫,散氣滿不能食,煮一頓食之(《藥性》)。治熱中積熱,痔瘻下血(時珍。《宣明》葛花丸中用之)。

白話文:

該藥用於治療:

  1. 瘧疾,寒熱邪氣,腹瀉,陽痿。

  2. 抑制消渴症。酒後頭痛(《本經》。《心鏡》雲:上述證狀,與豉汁五味煮花為羹食用)。

  3. 消除酒毒,明目,利尿,治療小兒丹毒熱腫,散佈不能飲食的氣滿,煮一頓食用(《藥性》)。

  4. 治療熱中積熱,痔瘻下血(時珍。《宣明》葛花丸中用之)。

【附方】新二。

飲酒不醉:小豆花、葉,陰乾百日為末,水服方寸匕。或加葛花等分。(《千金》)。

疔瘡惡腫:小豆花末,敷之。(《普濟方》)

白話文:

【附方】新二

飲酒不醉:將小豆花和葉子陰乾一百天後研成細末,用清水服下一小湯匙。也可以加入等量的葛花。(出自《千金方》)

疔瘡惡腫:將小豆花研成細末,敷在患處。(出自《普濟方》)

2. 綠豆

(宋《開寶》)

【釋名】時珍曰:綠以色名也。舊本作菉者,非矣。

白話文:

釋名 李時珍說:綠豆以其顏色得名。以前寫作「菉」字,是錯誤的。

【集解】志曰:綠豆圓小者佳。粉作餌炙食之良。大者名稙豆,苗、子相似,亦能下氣治霍亂也。

白話文:

【集解】《別錄》中說:綠豆以圓小者較好。磨成粉末做成豆餅燒烤服用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比綠豆更大些的叫輦豆,其幼苗和種子形狀相似,也能消氣治霍亂。

瑞曰:有官綠、油綠,主療則一。

白話文:

瑞日:有官綠、油綠,主治病症相同。

時珍曰:綠豆,處處種之。三、四月下種,苗高尺許,葉小而有毛,至秋開小花,莢如赤豆莢。粒粗而色鮮者為官綠;皮薄而粉多、粒小而色深者為油綠;皮厚而粉少早種者,呼為摘綠,可頻摘也;遲種呼為拔綠,一拔而已。北人用之甚廣,可作豆粥、豆飯、豆酒,炒食、麨食,磨而為面,澄濾取粉,可以作餌頓糕,蕩皮搓索,為食中要物。以水浸濕生白芽,又為菜中佳品。

白話文:

李時珍說:綠豆,各地都有種植。在三、四月份播種,苗高一尺左右,葉子小而有毛,秋天開小花,豆莢像赤豆莢。顆粒粗而顏色鮮豔的叫官綠;皮薄粉多、顆粒小而顏色深的叫油綠;皮厚粉少早種的,稱為摘綠,可以多次採摘;遲種的稱為拔綠,只能採摘一次。北方人使用很廣泛,可以做成豆粥、豆飯、豆酒,炒食、蒸煮,磨成豆粉,澄清過濾取粉,可以做成餌頓糕,做成皮和索,是日常飲食中的重要食物。用清水浸濕生出白色的芽,也是蔬菜中的上品。

牛馬之食亦多賴之。真濟世之良谷也。

【氣味】甘,寒,無毒。

白話文:

牛、馬的飼料大多仰賴它。是真正的救世良藥。

【性味】甜,涼,無毒。

藏器曰:用之宜連皮,去皮則令人小壅氣,蓋皮寒而肉平也。反榧子殼,害人。合鯉魚鮓食,久則令人肝黃成渴病。

白話文:

藏器說:榧子宜連皮使用,若剝了皮,會讓人感覺胸悶氣短,這是因為皮是涼性的,而肉是溫和的。反覆烤榧子殼,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同時食用鯉魚醃漬食品,長期下來會導致肝臟發黃,發展成口渴的疾病。

【主治】煮食,消腫下氣,壓熱解毒。生研絞汁服,治丹毒煩熱風疹,藥石發動,熱氣奔豚(《開寶》)。治寒熱熱中,止泄痢卒澼,利小便脹滿(思邈)。厚腸胃。作枕,明目,治頭風頭痛。除吐逆(《日華》)。補益元氣,和調五臟,安精神,行十二經脈,去浮風,潤皮膚,宜常食之。

白話文:

【功效】煮食可消除腫脹、順氣、退燒、解毒。生研絞汁服用,可治丹毒、煩熱、風疹,藥石引起的副作用,以及熱氣奔騰的症狀(《開寶》)。能治寒熱、中暑、止瀉痢、卒澼,利小便、脹滿(思邈)。增厚腸胃。當作枕頭,可明目,治療頭風、頭痛。消除噁心嘔吐(《日華》)。補益元氣,調和五臟,安撫精神,使十二經脈運行通暢,祛除浮風,潤澤皮膚,宜經常食用。

煮汁,止消渴(孟詵)。解一切藥草、牛馬、金石諸毒(寧原)。治痘毒,利腫脹(時珍)。

白話文:

  1. 煮汁,止消渴(孟詵):將甘草煮成汁液,可以治療消渴症。
  1. 解一切藥草、牛馬、金石諸毒(寧原):甘草可以解除各種藥草、牛馬、金石等引起的中毒症狀。

  2. 治痘毒,利腫脹(時珍):甘草可以治療痘毒,緩解腫脹症狀。

白話文:

  1. 解一切藥草、牛馬、金石諸毒(寧原):甘草可以化解各種草藥、牛馬和礦石造成的毒性。

  2. 治痘毒,利腫脹(時珍):甘草可以治療痘瘡中的毒素,消退腫脹。

【發明】時珍曰:綠豆肉平皮寒,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諸毒,宜連皮生研水服。

白話文:

李時珍說:綠豆仁性平,皮性涼。能解金石、砒霜、草木等各種中毒,宜連皮生研,用水送服。

按:《夷堅志》云:有人服附子酒多,頭腫如斗,唇裂血流。急求綠豆、黑豆各數合嚼食,並煎湯飲之,乃解也。

白話文:

根據《夷堅志》記載:有個人喝了過量的附子酒,導致頭部腫脹如鬥,嘴脣裂開流血。他趕緊找來綠豆和黑豆,各抓幾把嚼食,同時煎湯服用,症狀才得以緩解。

【附方】新十一。

白話文:

新十一湯

【附方】

原方:新十一味散

組成:生附子、甘草、蠍子、生薑、川芎、細辛、生石膏、當歸、人參、茯苓、白芍

功效:溫陽和裏,通竅化痰,鎮痙止痛,活血調經

主治:心陽虛衰,心脈瘀阻,胸痹心痛,舌淡苔白,脈沉細弦

用法:研末,每服二錢,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本方溫補陽氣,氣虛陰盛者慎用

扁鵲三豆飲,治天行痘瘡。預服此飲,疏解熱毒,縱出亦少:用綠豆、赤小豆、黑大豆各一升,甘草節二兩,以水八升,煮極熟。任意食豆飲汁,七日乃止。一方:加黃大豆、白大豆,名五豆飲。

白話文:

扁鵲三豆飲,用來治療流行的痘瘡。提前服用此飲,可以舒緩熱毒。即使出痘,也會很少:使用綠豆、赤小豆、黑大豆各一升,甘草節二兩,以水八升,煮到非常熟。可以隨意食用豆子,並飲用湯汁,七天後即能停止。另一種方法:加入黃大豆、白大豆,稱為五豆飲。

痘後癰毒初起,以三豆膏治之,神效:綠豆、赤小豆、黑大豆等分,為末。醋調時時掃塗,即消。(《醫學正傳》)

白話文:

痘瘡痊癒後,剛開始發生癰毒,可用三豆膏來治療,效果非常好:將綠豆、赤小豆、黑大豆等分,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後,時常塗抹,即可消散。(《醫學正傳》)

防痘入眼:用綠豆七粒,令兒自投井中,頻視七遍,乃還。

白話文:

以七顆綠豆,讓孩子自己投到井中,頻頻注視七遍,然後再將綠豆收回。

小兒丹腫:綠豆五錢,大黃二錢。為末。用生薄荷汁入蜜調塗。(《全幼心鑑》)。

白話文:

小兒丹毒腫瘡:綠豆五錢、大黃二錢。研成細末。用生薄荷汁和蜂蜜調和均勻,塗於患處。(《全幼心鑑》)

赤痢不止:以大麻子,水研濾汁,煮綠豆食之,極效。粥食亦可。(《必效方》)。

白話文:

治療赤痢不止:用大麻子,加水研磨成汁,煮綠豆食用,療效很強,用來煮粥吃也可以。(《必效方》)

老人淋痛:青豆二升,橘皮二兩,煮豆粥,下麻子汁一升。空心漸食之,並飲其汁,甚驗。(《養老書》)。

白話文:

老年人小便疼痛:青豆兩升、橘皮兩兩,一起煮成粥,加入麻子汁一升。空腹時慢慢吃粥,並喝粥的湯汁,效果很顯著。(出自《養老書》)。

消渴飲水:綠豆煮汁,並作粥食。(《普濟方》)。

心氣疼痛:綠豆廿一粒,胡椒十四粒。同研,白湯調服即止。

白話文:

**消渴飲水:**綠豆煮成汁液,同時煮成粥食用。(《普濟方》)

**心氣疼痛:**綠豆21粒,胡椒14粒。一起 研磨成粉,用白開水調和服用,就能止痛。

多食易飢綠豆、黃麥、糯米各一升,炒熟磨粉。每以白湯服一杯,三、五日見效。十種水氣:用綠豆二合半,大附子一隻(去皮臍,切作兩片)。水三碗,煮熟,空心臥時食豆。次日將附子兩片作四片,再以綠豆二合半,如前煮食。第三日別以綠豆、附子如前煮食。第四日如第二日法煮食。

白話文:

常常容易餓 綠豆、黃麥、糯米各一升,炒熟後磨成粉末。每次用熱水沖泡一杯,連續服用三至五天就會見效。

十種水氣:使用綠豆二又二分之一合,大附子一個(去除外皮和肚臍,切成兩片)。加入三碗水,煮熟後,空腹睡覺前食用綠豆。

第二天將附子分成四片,再加入二又二分之一合綠豆,像前一天一樣煮熟食用。

第三天另外準備綠豆、附子,像前兩天一樣煮熟食用。

第四天像第二天一樣烹煮食用。

水從小便下,腫自消。未消再服。忌生冷、毒物、鹽、酒六十日,無不效者。(《朱氏集驗方》)。

綠豆粉

【氣味】甘,涼、平,無毒。

原曰:其膠黏者,脾胃虛人不可多食。

瑞曰:勿近杏仁,則爛不能作索。

白話文:

綠豆湯:藥效甘涼平順,無毒。

原書說:黏稠的綠豆湯,脾胃虛弱的人不宜多喝。

瑞說:不要靠近杏仁,否則會爛掉而不能成線。

※水從小便下,腫自消。未消再服。忌生冷、毒物、鹽、酒六十日,無不效者。(《朱氏集驗方》)。

※小便中有水排出,水腫自然消退。如果水腫未消,再服藥。避諱生冷食物、有毒物品、鹽和酒六十天,沒有不有效的。

【主治】解諸熱,益氣,解酒食諸毒,治發背癰疽瘡腫,及湯火傷灼(吳瑞)。痘瘡濕爛不結痂疕者,干撲之良(寧原)。新水調服,治霍亂轉筋,解諸藥毒死,心頭尚溫者(時珍)。解菰菌、砒毒(汪穎)。

白話文:

【主治】解除各種熱症、補益元氣、解酒以及食物的各種毒性, 以及治療發背、癰疽、瘡腫, 以及燙傷。如果痘瘡皮膚潰爛、結痂, 本草就是良藥。用水調服, 用來治療霍亂絞痛, 並解各種藥毒, 即使中毒者心臟還是溫暖的。(李時珍)解菰菌毒、砒毒。(汪穎)

【發明】時珍曰:綠豆色綠,小豆之屬木者也,通於厥陰、陽明。其性稍平,消腫治痘之功雖同赤豆,而壓熱解毒之力過之。且益氣,厚腸胃,通經脈,無久服枯人之忌。但以作涼粉,造豆酒,或偏於冷,或偏於熱,能致人病,皆人所為,非豆之咎也。豆粉須以綠色黏膩者為真。外科治癰疽有內托護心散,極言其神效,丹溪朱氏有論發揮。

白話文:

【解釋】李時珍說:綠豆是綠顏色的,是豆類的木屬,與厥陰、陽明經絡相通。它的性質較溫和,消腫治痘的功效雖然與赤豆差不多,但壓熱解毒的力量勝過赤豆。此外,綠豆還能益氣、健脾胃、通經絡,沒有長期服用會使人消瘦的副作用。但用綠豆製作涼粉、豆酒,或偏於寒冷,或偏於燥熱,能使人生病,都是人為的緣故,不是綠豆的過錯。綠豆粉應以綠色、黏膩的為真品。外科治療癰疽有內託護心散,極力稱讚它的神奇療效,丹溪朱氏也有論述發揮。

震亨曰:《外科精要》謂內托散,一日至三日進十數服,可免毒氣內攻臟腑。竊詳綠豆解丹毒,治石毒,味甘,入陽明,性寒能補,為君。以乳香去惡腫,入少陰,性溫善竄為佐。甘草性緩,解五金、八石、百藥毒為使。想此方專為服丹石發疽者設也。若夫年老者、病深者、證備者、體虛者,綠豆雖補,將有不勝其任之患。

白話文:

震亨說:《外科精要》提到,內託散可以在一天到三天內服用十幾劑,可以防止毒氣攻入臟腑。我仔細研究發現,綠豆可以解丹毒,治療石毒,味道甘甜,歸入陽明經,性寒冷能補益,為君藥。乳香可以消腫,歸入少陰經,性溫和,善於竄行,為佐藥。甘草性緩和,能解五金、八石、百藥之毒,為使藥。我想這個方子是專門為服用丹石而發疽的人設置的。但是,對於老人、病情嚴重的人、證據齊全的人、體弱的人,即使綠豆有補益作用,也可能無法勝任。

五香連翹湯亦非必用之劑。必當助氣壯胃,使根本堅固,而行經活血為佐,參以經絡時令,使毒氣外發,此則內托之本意,治施之早,可以內消也。

白話文:

五香連翹湯並不是一定會使用的藥方。一定是要幫助氣血,增強食慾,使根本堅固,而活血通經作為輔助,參考經絡時令,使毒氣外部發出,這就是內託的本意,治療施行的早,就可以內部消除。

【附方】新十二。

白話文:

【附方】新十二

護心散又名內托散、乳香萬全散。凡有疽疾,一日至三日之內,宜連進十餘服,方免變證,使毒氣出外。服之稍遲,毒氣內攻,漸生嘔吐,或鼻生瘡菌,不食即危矣。四、五日後,亦宜間服之:用真綠豆粉一兩,乳香半兩,燈心同研和勻,以生甘草濃煎湯調下一錢,時時呷之。若毒氣衝心,有嘔逆之證,大宜服此。

白話文:

護心散,又稱內託散、乳香萬全散。凡是患有疽疾的患者,在一日至三日期間,應連續服用十餘次此藥,才能避免病情轉變,使毒氣排出體外。服用稍遲,毒氣就會內攻,逐漸產生嘔吐,或鼻子生瘡,不進食就危險了。四、五天後,也應該間隔服用:使用真綠豆粉一兩,乳香半兩,燈心一起研磨均勻,用生甘草濃煎湯,調下一錢服用,時時含服。如果毒氣攻心,有嘔吐的症狀,非常適合服用此藥。

蓋綠豆壓熱下氣,消腫解毒。乳香消諸癰腫毒。服至一兩,則香徹瘡孔中,真聖藥也。(李嗣立《外科方》)。

瘡氣嘔吐:綠豆粉三錢,干胭脂半錢,研勻。新汲水調下,一服立止。(《普濟》)。

霍亂吐利:綠豆粉、白糖各二兩,新汲水調服,即愈。(《生生編》)。

解燒酒毒:綠豆粉蕩皮,多食之即解。

解鴆酒毒:綠豆粉三合。水調服。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繁體中文翻譯成

蓋綠豆壓熱下氣,消腫解毒。乳香消諸癰腫毒。服用至一兩,則香氣徹入瘡孔中,真是聖藥啊。(李嗣立《外科方》)

**瘡氣嘔吐:**綠豆粉三錢,乾胭脂半錢,研磨均勻。用新汲取的水調服,一服立止。(《普濟》)

**霍亂吐利:**綠豆粉、白糖各二兩,用新汲取的水調服,即能痊癒。(《生生編》)

**解燒酒毒:**綠豆粉去掉表皮,多食用即可解除。

**解鴆酒毒:**綠豆粉三合,用水調服。

砒石毒:綠豆粉、寒水石等分,以藍根汁調服三、五錢。(《衛生易簡》)。

白話文:

瞭解砒霜中毒的治療方法:綠豆粉和寒水石等分,再以藍根汁混合服用,每次服用三錢到五錢。《衛生易簡》

解諸藥毒已死,但心頭溫者:用綠豆粉調水服。(《衛生易簡方》)。

白話文:

解除各種藥物的毒性後已經死亡,但心頭溫熱的症狀:可以用綠豆粉調水服用。(《衛生易簡方》)

打撲損傷:用綠豆粉新銚炒紫,新汲井水調敷,以杉木皮縛定,其效如神。此汀人陳氏夢傳之方。(《澹寮方》)。

白話文:

外傷跌打損傷:用綠豆粉在新銚子上炒成紫色,用新打井水調和敷在傷處,用杉木皮包紮固定,效果非常神奇。這是汀州人陳氏在夢中傳授的方子。(《澹寮方》)。

杖瘡疼痛:綠豆粉,炒研,以雞子白和塗之,妙。(《生生編》)。

外腎生瘡:綠豆粉、蚯蚓糞等分。研塗之。

白話文:

杖瘡疼痛: 綠豆粉,炒後研磨成粉末,加入雞蛋清攪拌均勻,塗抹於傷口處,效果顯著。(《生生編》)

外腎生瘡: 綠豆粉和蚯蚓糞等量,研磨成粉末。塗抹於傷口處。

暑月痱瘡:綠豆粉二兩,滑石一兩。和勻撲之。一加蛤粉二兩。(《簡易方》)。

白話文:

夏季痱子:綠豆粉二兩,滑石粉一兩。均勻混合後撲在痱子上。也可以加蛤粉二兩。(出自《簡易方》)

一切腫毒初起:用綠豆粉(炒黃黑色),豬牙皂莢一兩,為末,用米醋調敷之。皮破者油調之。(邵真人《經驗方》)。

白話文:

一切腫毒剛開始起的時候:用炒到黃黑色的綠豆粉,豬牙皁莢一兩,研磨成粉末,用米醋和均勻後敷貼患處。如果皮膚已經破了,用油和勻後敷貼。(出自邵真人《經驗方》)。

豆皮,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解熱毒,退目翳(時珍)。

【附方】新一。

白話文:

【氣味】甘甜,涼性,無毒。

【主治】解熱去毒,消除眼睛翳障(李時珍)。

【附方】新方一則。

通神散:治癍痘目生翳:綠豆皮、白菊花、穀精草等分,為末。每用一錢,以乾柿餅一枚,粟米泔一盞,同煮乾。食柿,日三服。淺者五、七日見效,遠者半月見效。(《直指方》)

白話文:

通神散:用於治療天花後眼睛長翳:綠豆皮、白菊花、穀精草等分,研成細末。每次用一錢,加乾柿餅一個,用淘洗粟米的水煮乾。吃柿餅,每天三次。病情輕的五、七日見效,病情重的半月見效。(《直指方》)

豆莢,

【主治】赤痢經年不愈,蒸熟,隨意食之良(時珍。出《普濟》)。

豆花,

【主治】解酒毒(時珍)。

豆芽,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解酒毒熱毒,利三焦(時珍)。

白話文:

豆莢

【主治】久治不癒的赤痢,蒸熟後隨意食用,效果佳(李時珍《本草綱目》,出自《普濟方》)。

豆腐

【主治】解酒毒(李時珍)。

豆芽

【氣味】甘,平性,無毒。

【主治】解酒毒、熱毒,利於三焦(李時珍)。

【發明】時珍曰:諸豆生芽皆腥韌不堪,惟此豆之芽白美獨異。今人視為尋常,而古人未知者也。但受濕熱鬱浥之氣,故頗發瘡動氣,與綠豆之性稍有不同。

白話文:

李時珍說:各種豆子發芽後,都腥臭而難以食用,只有這個豆子的芽是潔白細嫩、獨具一格的。如今人們視它為平常,而古代人卻不知道它。但它容易受潮濕炎熱的氣候影響,所以常會引起瘡瘍和動氣,與綠豆的特性略有不同。

豆葉,

【主治】霍亂吐下,絞汁和醋少許,溫服(《開寶》)。

白話文:

**主治:**霍亂嘔吐腹瀉,取豆葉絞取汁液,加少許醋,溫服(《開寶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