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煒

《虛損啟微》~ 卷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

1. 論證

虛損之由,不論酒色勞倦,七情飲食,皆能致此,而惟陰陽之辨為最要。陰虛者,其病則為發熱躁煩,頭紅面赤,唇乾舌燥,咽痛口瘡,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大便燥結,小水痛澀等證;陽虛者,其病則為怯寒,憔悴氣短,神疲頭運,目眩嘔惡,食少腹痛,飧泄,二便不禁等證。

白話文:

虛損的原因有很多,不論是酒色過度、勞累過度,還是七情過激、飲食不當,都能導致虛損,但最重要的是要分清陰虛還是陽虛。

陰虛的人,症狀包括發熱躁煩、頭紅面赤、脣乾舌燥、咽痛口瘡、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大便燥結、小便疼痛澀阻等;

陽虛的人,症狀包括畏寒、憔悴氣短、精神疲倦、頭暈目眩、嘔吐噁心、食少腹痛、飧泄、二便不禁等。

至若咳嗽吐痰,遺精盜汗,氣喘聲喑,筋骨疼痛,心神恍惚,肌肉漸削,夢與鬼交,婦人月閉等症,則又無論陰陽,而凡病至甚者,皆其所必至。然腎為五臟之本,水為天一之源,則凡患虛損者,實惟腎水之虧,十居八九。蓋腎水虧則肝失所滋,而血燥生,腎水虧則水不歸源,而脾痰起;腎水虧則心腎不交,而神色敗;腎水虧則盜傷肺氣,而咳嗽頻;腎水虧則孤陽無主,而虛火熾。節齋先生云:人若色欲過度,傷損精血,必生陰虛火動之病。

丹溪先生云:凡患虛者,多陰虛也,古人豈欺我哉!

2. 陰虛論治

陰虛者多熱,以水不濟火,而陰虛生熱也。欲滋其陰,惟宜甘涼醇靜之物,大忌辛溫,如乾薑、桂附、故紙、白朮蒼朮半夏之屬,斷不可用。即如人參黃耆、枸杞、當歸杜仲、菟絲之類,是皆陰中有陽,尤當斟酌。蓋陽旺則陰愈消,熱增則水益涸矣。然陰虛之熱,為真水之虧,寒涼之品,又不可妄用。

白話文:

陰虛的人通常容易感到體熱,因為體內的水液不足以抑制火氣,因而生熱。想要滋補陰液,應該選擇甘涼醇靜的食物,避免辛溫的食物,例如乾薑、桂附、故紙、白朮、蒼朮、半夏等。即使是人蔘、黃耆、枸杞、當歸、杜仲、菟絲等藥材,也具有陰中有陽的性質,在使用上應慎重斟酌。這是因為陽氣旺盛會使陰液更加衰弱,熱氣增長會使水液進一步枯竭。然而,陰虛的體熱和真水的虧損相關,因此不能隨便使用寒涼藥品。

其有火盛而不得不從寒治者,亦當兼壯水之劑,可止即止,以防其敗,斯得滋補之大法矣。

夜熱或午後熱,或喜冷便實,此皆陰虛生熱,水不制火也,宜加減一陰煎。驚悸失志,火在心腎也,宜二陰煎。若外熱不已,而內不甚熱,則但宜補陰,不宜清火,宜一陰煎,或六味地黃湯

白話文:

  • 夜間發熱或午後發熱,或者喜歡涼爽的環境且大便乾燥,這些都是陰虛生熱,水不能制火引起的,應該加減使用一陰煎來治療。

  • 受到驚嚇或精神失常,火在心腎,應該使用二陰煎來治療。

  • 如果外熱持續不止,但內熱不很嚴重,則只宜補陰,不宜清火,應該使用一陰煎或六味地黃湯。

3. 陽虛論治

陽虛者多寒,以陽氣不足而寒生於中也。欲補其陽,惟辛甘溫燥之劑為宜,勿兼清涼寒滑之品,如生地、芍藥、天麥冬、沙參之屬,皆非所宜。而石斛、元參、知、柏、芩、連、龜膠之類,則又切不可用。

白話文:

陽虛體質的人容易感到寒冷,這是因為陽氣不足,寒氣在體內產生的緣故。想要補陽,宜用辛甘溫燥的藥物調理,不要同時服用性寒涼、滑潤的藥物,例如生地、芍藥、天麥冬、沙參之類,這些藥物都不適合陽虛體質的人服用。而石斛、元參、知母、柏子仁、黃芩、金銀花、龜膠之類的藥物,則更不能使用。

氣血俱虛者,宜大補元煎,或八珍湯十全大補湯。五臟俱虛,宜平補者,五福飲。命門陰分不足者,左歸飲左歸丸。命門陽分不足者,右歸飲右歸丸。氣分虛寒者,六氣煎。脾腎陰分虛寒,諸變不一者,理陰煎。三焦陽氣大虛者,六味回陽飲。氣虛脾寒者,一炁丹。胃氣虛寒者,溫胃飲理中湯。血虛寒滯者,五物煎

白話文:

  1. 氣血俱虛者,宜大補元煎,或八珍湯、十全大補湯。

氣血俱虛的人,適合服用大補元煎,或八珍湯、十全大補湯。

  1. 五臟俱虛,宜平補者,五福飲。

五臟俱虛,適合服用平和補益的藥物,例如五福飲。

  1. 命門陰分不足者,左歸飲、左歸丸。

命門陰分不足的人,適合服用左歸飲、左歸丸。

  1. 命門陽分不足者,右歸飲、右歸丸。

命門陽分不足的人,適合服用右歸飲、右歸丸。

  1. 氣分虛寒者,六氣煎。

氣分虛寒的人,適合服用六氣煎。

  1. 脾腎陰分虛寒,諸變不一者,理陰煎。

脾腎陰分虛寒,且症狀多變的人,適合服用理陰煎。

  1. 三焦陽氣大虛者,六味回陽飲。

三焦陽氣大虛的人,適合服用六味回陽飲。

  1. 氣虛脾寒者,一炁丹。

氣虛脾寒的人,適合服用一炁丹。

  1. 胃氣虛寒者,溫胃飲、理中湯。

胃氣虛寒的人,適合服用溫胃飲、理中湯。

  1. 血虛寒滯者,五物煎。

血虛寒滯的人,適合服用五物煎。

4. 咳嗽

腎水不能制火,所以剋金,陰精不能化氣,所以病燥,故有咳嗽喘促,咽痛喉瘡聲啞等症。只宜甘涼至靜之劑,滋養金水,使肺腎相生,不受火制,則真陰漸復,而嗽可漸愈。火盛者,宜四陰煎加減。火微者,宜一陰煎六味地黃湯、或左歸飲。兼受風寒而嗽者,宜金水六君煎,或百合固金湯貝母丸治嗽最佳。

白話文:

由於腎水無法控制肺火,所以剋制肺金,陰精無法轉化為氣,因此導致燥熱的病症,出現咳嗽、氣喘、咽喉疼痛、喉嚨有瘡、聲音沙啞等症狀。此時應使用甘涼清熱之藥方,滋養肺腎,使肺和腎臟相生,不受肺火制約,身體的陰精逐漸恢復,咳嗽就會逐漸痊癒。如果肺火旺盛,應該使用四陰煎加減方。如果肺火較弱,則應該使用一陰煎、六味地黃湯或左歸飲。如果兼有受風寒而咳嗽的,則應該使用金水六君煎或百合固金湯。貝母丸是治療咳嗽最好的藥方。

5. 失血

陰平陽秘,五臟調和,何失血之有?惟真陰有傷,則或吐或衄,所不能免。但當察其有火無火,及火之微甚而治之,切勿概用寒涼之劑。

白話文:

陰陽平衡,五臟協調,怎麼會有吐血或流鼻血的問題呢?只有真陰受損,才會偶爾吐血或流鼻血,這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應該先觀察是否有火氣,以及火氣的大小,再進行治療,千萬不要隨便使用寒涼的藥物。

火盛載血上行,脈症俱熱,急則治標,不得不暫用芩、連、梔、柏、竹葉、童便之屬,或以抽薪飲徙薪飲之類主之。若陰虛而兼微火者,宜保陰煎,或清化飲,或加減一陰煎。上盛下虛,血隨氣上,氣降則血自歸經,宜一陰煎,加鬱金香附之類。若無實火,而全屬陰虛,陰血失守,而為吐為衄者,是宜甘醇養陰,以靜制動,以和治傷,使陰氣安靜得養,則血自歸經。宜一陰煎,或六味地黃湯,或小營煎之類。

白話文:

當體內火氣旺盛,血液上行,脈象症狀都呈現熱象,病情危急時需要暫時使用治療標症的藥物,例如黃芩、連翹、梔子、柏葉、竹葉、童便等,或使用拔毒救急的藥物,例如抽薪飲、徙薪飲等。

如果陰虛同時伴有輕微的火氣,宜使用保陰煎、清化飲,或加減一陰煎。上實下虛,氣血隨氣上行,只要氣血下降,血液自然會回到經脈,宜使用一陰煎,加上鬱金、香附等藥物。

如果沒有實火,完全是陰虛,陰血虧虛,導致嘔吐、鼻衄等症狀,宜使用甘醇養陰的藥物,以靜制動,以和合之藥治療損傷,使陰氣安靜得到滋養,血液自然會回到經脈。宜使用一陰煎、六味地黃湯、小營煎等藥物。

若陰虛連肺,而兼嗽兼血者,宜四陰煎加減。若因勞役,別無火症,心脾腎三陰受傷而動血者,宜五陰煎五福飲六味地黃丸之類。若陰虛於下,格陽於上,六脈無根,而大吐大衄者,此火不歸源,真陽失守也。宜右歸飲加減,或八味地黃湯亦可。思慮勞倦過傷者,多有此症。

白話文:

如果肺陰耗損,還 disertada 出血,應該用四陰煎加減方。如果只是勞累並沒有其他火症,心、脾、腎三陰虧虛而動血,可以服用五陰煎、五福飲、六味地黃丸之類的藥物。如果下焦陰液不足,火熱上炎,六脈無根,大吐大出血,這是火不歸源,真陽失守的表現。可以用右歸飲加減治療,也可以用八味地黃湯。思慮勞倦過度造成此症狀的人很多。

若因勞倦而素易嘔瀉,致脾不攝血,而為吐血下血者,宜六味回陽飲,大加白朮。勿用涼藥。若大吐大衄,六脈細脫,手足厥冷,危在頃刻,而血猶不止者,速用鎮陰煎,其血自止。若血脫至甚,氣亦隨之,至厥逆昏憒,速當益氣以固生機,宜獨參湯,或六味回陽飲、四味回陽飲。用寒涼即死。

白話文:

  1. 原文:若因勞倦而素易嘔瀉,致脾不攝血,而為吐血下血者,宜六味回陽飲,大加白朮。勿用涼藥。

現代文 :如果由於勞累和疲倦,一直以來容易嘔吐和腹瀉,導致脾臟不能維持血液,而出現吐血和便血的症狀,應該服用六味回陽飲,並加入大量的白朮。不要使用寒涼的藥物。

  1. 原文:若大吐大衄,六脈細脫,手足厥冷,危在頃刻,而血猶不止者,速用鎮陰煎,其血自止。

現代文 :如果出現嚴重的嘔吐和鼻出血,六脈細弱,手腳冰涼,危在旦夕,而血仍然不止,應立即服用鎮陰煎,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

  1. 原文:若血脫至甚,氣亦隨之,至厥逆昏憒,速當益氣以固生機,宜獨參湯,或六味回陽飲、四味回陽飲。用寒涼即死。

現代文 :如果血虛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氣血跟著虛脫,出現四肢厥逆、神志昏迷的症狀,應該立即服用益氣固本的藥物,如獨參湯或六味回陽飲、四味回陽飲。如果使用寒涼的藥物,將會立刻死亡。

凡喘滿咳嗽,左右膈間,隱隱作痛,病在肺也。宜清降,不宜升浮。膻中牽痛如縷,懊憹嘈雜,病在心包絡也。宜養營,不宜耗散。胸腹膨脹,不知飢飽,多涎沫無味,病在脾也。宜溫中,不宜酸寒。脅肋牽痛,躁擾喘急寒熱,病在肝也。宜疏利,或宜甘緩。不宜秘滯。氣短聲啞,蒸熱盜汗,咽乾喉痛動氣,病在腎也。

白話文:

  1. 凡是喘氣、胸悶咳嗽,左右膈膜部位隱隱作痛,這是肺部疾病。應該清肺降氣,不宜升發浮揚。

  2. 胸口中央部位疼痛,就像有一條線牽拉著,並且煩躁吵雜,這是心包絡疾病。應該滋養營氣,不宜耗損。

  3. 胸腹脹滿,不知道饑餓和飽足,多痰涎無味,這是脾臟疾病。應該溫暖中焦,不宜酸寒。

  4. 脅肋部疼痛,煩躁不安、喘急發熱,這是肝臟疾病。應該疏利氣機,或以甘草緩和。不宜祕結滯留。

  5. 氣短、聲音嘶啞,蒸熱盜汗,咽喉乾燥疼痛,觸之即咳嗽,這是腎臟疾病。

宜壯水,不宜香燥。大嘔大吐,煩渴頭痛,大熱不得臥,病在胃也。宜大瀉,或宜大補。若血色如朱,光亮如漆,吐出即干,以指甲剔之,成片而起者,雖能食不倦,後必暴脫而死。若血中見似肉似肺,如爛魚腸,此胃中脂膜,為邪火所爍,凝結而成,方書咸謂必死。然吐後凝結,既去而不發熱,能進飲食,調理得宜,多有得生者。

白話文:

應當服用味甘微寒滋養胃陰、治療胃熱的藥物,而不宜服用香燥燥烈傷陰的藥物。大嘔大吐,煩渴頭痛,發高熱而不能睡眠,這些病症在胃。應當用大劑量的瀉藥,或用大劑量的補藥。如果吐出的血色澤鮮紅,光亮如漆,吐出後即凝固,用指甲刮它,成片地剝落,雖然能吃不吃厭倦,但最終必定突然死亡。如果在吐出的血中見到像肉像肺的東西,又像腐爛的魚腸,這是胃中的脂肪膜被邪火灼化、凝結而成的,醫書都說這是必死的徵兆。然而吐後凝結的東西,既然已經排出體外而又不發熱,能進食,調理得當,很多人都能活下來。

出於肺,多帶痰沫,及粉紅色。出於心包,色必正赤,如朱漆光澤。若吐出便凝,摸之不黏指者,為守臟之血,見之必死。出於脾者,亦必鮮紫濃厚,但不若心包血之光澤也。出於肝者,血必青紫稠濃,或帶血縷,或有結塊。出於腎者,或從咳逆,或從咯吐,或稀痰中雜出如珠,血雖無幾,色雖不鮮,其患最劇。

白話文:

  1. 出於肺:通常伴有痰液或粉紅色的分泌物。

  2. 出於心包:顏色鮮紅,像朱漆的光澤。如果吐出來後立即凝固,摸起來不黏手,這表示是守臟之血,看到這種情況,患者必死無疑。

  3. 出於脾:顏色鮮紫濃厚,但沒有心包血的光澤。

  4. 出於肝:顏色青紫,濃稠,或有血絲,或有結塊。

  5. 出於腎:可能伴隨咳嗽、咯血或痰中帶血,血雖然不多,顏色也不鮮紅,但情況最為嚴重。

出於胃者,多兼水液痰涎,吐則成盤成盞,汪洋滿地。失血後頭暈發熱者,往往有之,此是虛火上炎外擾之故,不可誤認外感。血若暴湧如潮,喉中汩汩不止,脈見虛大,此火勢未斂,不可便與湯藥,急以熱童便或藕汁灌之。

白話文:

  1. 咳出的東西若來自胃部,通常會同時伴有水液、痰液。吐出來的時候,一大片一大碗的,滿地都是。
  1. 失血後感到頭暈發熱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原因是虛火上炎,擾亂了身體。不要誤認為是外感引起的。

  2. 如果血像潮水一樣突然湧出,喉嚨裡咕嚕咕嚕地流個不停,脈搏很虛弱但很大,說明病情還很嚴重,不可急於服用中藥,應先用熱童便或藕汁灌服。

俟半日許,脈勢稍緩,可進調養之劑,服藥後脈漸調和,飲食漸進,肢體輕捷,面色不赤,足膝不冷,身不灼熱,額無冷汗,溲便如常,雖有紫黑血塊,時欲咯出,而無鮮血上行,方許可治。血雖止而脈大不減,或雖小而弦細數疾,或弦硬不和,慎勿輕許可治。亦有他部柔和,而左手關尺弦強者,為陰虛火旺,最為危兆。

白話文:

等待半天左右,脈象稍微緩和,可以服用調理藥物,服藥後脈象逐漸調和,飲食逐漸增加,四肢輕快,面色不紅,足膝不冷,身體不灼熱,額頭沒有冷汗,小便大便正常,雖然有紫黑色的血塊,有時想要咳出,但沒有鮮血上行,這纔是可以治療的徵兆。血雖然止住了,但脈搏仍很強壯,沒有減弱,或者雖然脈搏很弱,但很緊促、細數、快速,或脈搏很緊硬、不和諧,這時千萬不要輕易同意治療。也有其他部位脈象柔和,但左手關尺脈弦強的,這是陰虛火旺,是最危險的徵兆。

其變有三,一則陰火引血復上而暴脫。一則虛陽發露而發熱。一則火上逼肺而喘咳。此終不救。血不止者,用童便最效,或搗側柏葉,以童便二分,酒一分,和飲之,大能止血。吐血新止後,用燕窩冰糖各四錢,同煮服之。連服五七日,永不復發。

白話文:

中醫古文:其變有三,一則陰火引血復上而暴脫。一則虛陽發露而發熱。一則火上逼肺而喘咳。此終不救。血不止者,用童便最效,或搗側柏葉,以童便二分,酒一分,和飲之,大能止血。吐血新止後,用燕窩冰糖各四錢,同煮服之。連服五七日,永不復發。

有三個病變,一個是陰火引發血液迴流,導致暴亡。一個是虛陽外露,發熱。一個是邪火向上侵犯肺部,出現喘咳。這都難以救治。血流不止的,用童便最有效,也可以把側柏葉搗碎,用二分童便,一分酒混合飲用,能有效止血。吐血剛剛停止後,用四錢燕窩和四錢冰糖一起燉服。連續服用五到七天,就能不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