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名稱:右歸丸
主治功效:
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腰膝痠軟、畏寒肢冷、氣衰神疲、陽萎遺精、舌淡、苔白、脈細
傳統服藥法:
大懷熟地8兩,山藥(炒)4兩,山茱萸(微炒)3兩,枸杞(微炒)4兩,鹿角膠(炒珠)4兩,菟絲子(制)4兩,杜仲(薑湯炒)4兩,當歸3兩(便溏勿用),肉桂2兩(漸可加至4兩),制附子2兩(漸可加至5-6兩)。
如陽衰氣虛,必加人參以為之主,或2-3兩、或5-6兩,隨人虛實以為增減;如陽虛精滑,或帶濁便搪,加補骨脂(酒炒)3兩;如飧泄腎泄不止,加北五味子3兩、肉豆蔻3兩(面炒,去油用);如飲
溫補腎陽,填精止遺。
上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0余丸,食前用滾湯或淡鹽湯送下。或丸如彈子大,每嚼服2-3丸,以滾白湯送下。
如陽衰氣虛,必加人參以為之主,或2-3兩、或5-6兩,隨人虛實以為增減;如陽虛精滑,或帶濁便搪,加補骨脂(酒炒)3兩;如飧泄腎泄不止,加北五味子3兩、肉豆蔻3兩(面炒,去油用);如飲
溫補腎陽,填精止遺。
上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0余丸,食前用滾湯或淡鹽湯送下。或丸如彈子大,每嚼服2-3丸,以滾白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乃桂附地黃丸去丹皮、澤瀉、茯苓加入鹿角膠、菟絲子、杜仲、枸杞子、當歸而成,加強補益陰陽之作用。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故用熟地、山茱肉、山藥、填補三陰;用附子、肉桂、鹿角膠溫補腎中之元陽、菟絲子、杜仲強腰益精;當歸養血補虛;枸杞子補益肝腎。諸藥合用、溫陽益腎、填精補血、以收培補腎中元陽之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忌生冷食物,陽萎遺精屬濕熱下注或陰虛火旺者,禁用
相同名稱方劑:
右歸丸, 出處:《醫略六書》卷三十。 組成:熟地5兩,萸肉3兩,附子1兩(炮),肉桂1兩(去皮),山藥3兩(炒),茯苓1兩半,沉香5錢,丁香1兩。 主治:産後腎虛冷伏,真火不歸,直衝清道,而升降失常,故呃逆連連不止,脈沉細者。
右歸丸,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大懷熟地8兩,山藥(炒)4兩,山茱萸(微炒)3兩,枸杞(微炒)4兩,鹿角膠(炒珠)4兩,菟絲子(制)4兩,杜仲(薑湯炒)4兩,當歸3兩(便溏勿用),肉桂2兩(漸可加至4兩),制附子2兩(漸可加至5-6兩)。 主治:溫補腎陽,填精止遺。主治:元陽不足,或先天稟衰,或勞傷過度,以致命門火衰,而爲脾胃虛寒,飲食少進;或嘔惡膨脹;或翻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臍腹多痛;或大便不實,瀉痢頻作;或小水自遺,虛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節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腫;陽虧精滑,陽萎精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陰陽兼培丸
相似度 78%
右歸飲
相似度 77%
加減右歸飲
相似度 77%
歸腎丸
相似度 77%
補陰益陽湯
相似度 70%
右歸飲加減湯
相似度 70%
補陰益腎湯
相似度 70%
千金補腎丸
相似度 70%
左歸丸
相似度 66%
大補元煎
相似度 66%
補腎益鍵湯
相似度 66%
二補湯
相似度 66%
加味右歸飲
相似度 63%
援土固胎湯
相似度 63%
寶精丸
相似度 63%
補虛四物湯
相似度 63%
大補真陰湯
相似度 63%
加減左歸飲
相似度 62%
八味加味湯
相似度 60%
壯陽固本地黃丸
相似度 60%
溫腎丸
相似度 60%
加減大補元煎
相似度 60%
八味養血湯
相似度 60%
附子烏雞丸
相似度 60%
固本十補丸
相似度 60%
延齡固本丸
相似度 59%
當歸地黃飲
相似度 58%
七味丸
相似度 58%
救腎活肝湯
相似度 58%
加減六味丸
相似度 58%
大營煎
相似度 58%
寒谷春生丹
相似度 58%
贊育丹
相似度 58%
添精嗣續丸
相似度 58%
兩生湯
相似度 57%
益氣培元飲
相似度 57%
龜鹿飲
相似度 57%
加減三氣飲
相似度 57%
神效補天丹
相似度 56%
八味湯
相似度 55%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