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2)

1. 腸癰脈候

腸癰之脈滑而數,滑則為實,數則為熱;滑則為營,數則為衛;衛數下降,營滑上升;營衛相干,血為敗濁。(《脈經》)關內逢芤腸里癰。(《脈訣》)

白話文:

腸癰的脈象是滑而數,滑則為實證,數則為熱證;滑則為營脈,數則為衛脈;衛脈的數降,營脈的滑升;營衛相合,血液敗壞變濁。(《脈經》)關內脈象出現芤脈,是腸癰的徵象。(《脈訣》)

2. 附方

〔未膿〕,桃仁承氣湯,見一卷疫。

白話文:

現代白話文:

尚未化膿,桃仁承氣湯 參閱《一卷疫》。

〔膿成〕,大黃牡丹湯大黃芒硝(各一錢半),栝蔞,丹皮,桃仁(各二錢半),一方有冬瓜仁。服下有膿即出,無即下血。

白話文:

【膿汁生成】,大黃牡丹湯,大黃、芒硝(每種一錢半),栝蔞、丹皮、桃仁(每種二錢半),另有一種配方加入冬瓜仁,服用後若有膿就會排出,沒有膿就會排出血液。

〔寒症〕,牡丹皮散,參,耆,苓,丹,薏,芷,歸,芎,天麻,桃仁(各一錢),官桂,甘草(各五分)木香(三分)

白話文:

〔寒症〕,牡丹皮散,人參、熟地黃、茯苓、丹參、薏苡仁、白芷、當歸、川芎、天麻、桃仁(各一錢),肉桂、甘草(各五分),木香(三分)

〔寒症〕,內托十宣散,參,耆,歸,芎,防,芷,桔,樸,桂,草,為末調,以酒下(三錢)。

白話文:

〔寒症〕,將內託十宣散、人參、黨參、當歸、川芎、防風、白芷、桔梗、木瓜、桂枝、甘草共研成細末,用酒送服(每次用量三錢)。

〔未成〕,通腸飲忍冬藤,歸尾,角刺,花粉,乳,沒,芷,薏,草,或用黃占、礬為丸。

白話文:

(病症未癒),通腸飲,忍冬藤、歸尾、角刺、花粉、乳香、沒藥、芷草、薏苡仁,可用黃丹、明礬做成丸藥。

〔未成〕,大黃煎,大黃,朴硝(各一錢),丹皮,白芥子,桃仁(各二錢),下後,以參耆補托。

白話文:

有腹痛而下痢(但大便未成形,類似腹瀉)的症狀,可以使用大黃來煎煮。大黃一錢,朴硝一錢,丹皮二錢,白芥子二錢,桃仁二錢,服下藥物後,可以使用人參和黃耆來補益身體。

〔已成〕,太乙膏,見六卷胃脘痛。

白話文:

已成太乙膏,見第6卷胃脘痛。

〔潰後〕,排膿散,耆,歸,防,芷,蔞,翹,草,銀花,甲片(各一錢),

白話文:

潰爛後,排膿散,耆草、歸尾、防風、芷草、蔞蒿、翹蒿、香附、銀花、甲片(各一錢)。

〔膿滯〕,薏苡仁湯,薏苡,蔞仁(各三錢),丹皮,桃仁(各三錢),

白話文:

膿滯

薏苡仁湯

成分:

  • 薏苡仁:3 錢
  • 蔞仁:3 錢
  • 丹皮:3 錢
  • 桃仁:3 錢

白話文:

當膿液滯留時,可以使用薏苡仁湯。此湯由薏苡仁、蔞仁、丹皮和桃仁組成,各取 3 錢。

〔血瘀〕,四物延胡湯,當歸,延胡(各一錢),芎,芍,生地(各五分),桃仁,紅花,牛膝(各七分)水煎。

白話文:

【血瘀】,四物延胡湯,當歸、延胡各一錢、川芎、芍藥、生地黃各五分,桃仁、紅花、牛膝各七分,水煎服

〔峻補〕,參耆地黃湯,參,耆,苓,地,丹,萸肉,山藥,姜,棗

白話文:

[峻補],參耆地黃湯。材料為:人參、黨參、茯苓、地黃、丹皮、萸肉、山藥、生薑、紅棗。

3. 腸癰脈案

李氏,寒熱脈數,少腹左偏痛引內膕,數日一更衣,左足不伸,此小腸癰也。蓋小腸火腑,由氣血壅滯經隧,發為癰毒。宜先徹其在裡瘀熱,則痛勢緩而癰內消。用大黃(三錢)、硝石(一錢)、歸尾(錢半)、赤芍(二錢)、桃仁(一錢)。數服痛減,次用乳香甘草節金銀花連翹當歸木瓜、薏米、牛膝、數服而消。

白話文:

李姓患者,有發熱、畏寒的症狀,脈搏跳動快而無力,少腹左側疼痛,牽連到內臟和股部,每隔幾天就要換一次衣服,左腳無法伸直。這是小腸發生癰腫的症狀。小腸屬火,是火腑,由於氣血在經絡中瘀滯不通,所以發作了癰毒。應該先清除體內瘀熱,就能緩解疼痛,讓人內的腫塊消退。可以使用大黃(三錢)、硝石(一錢)、歸尾(錢半)、赤芍(二錢)、桃仁(一錢)等藥物。服用幾次後疼痛減輕,然後再使用乳香、甘草節、金銀花、連翹、當歸、木瓜、薏米、牛膝等藥物,服用幾次後腫塊即可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