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膿散

Pai N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肝經 22%
胃經 19%
心經 16%
大腸經 16%
肺經 2%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排膿散」,主要成分是枳實、白芍、桔梗,主治功效是肺膿瘍,咳出膿液後。

成分介紹

  1. 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
  • 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
  • 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1.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
  • 桔梗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排膿解毒、止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膿瘍、癤子、瘡瘍等疾病。
  1. 枳實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 能行氣化痰消痞,破氣除滿止痛,清熱化痰、平喘止咳。
  • 富含橙皮苷、鉀、鈣、維生素C等,有收斂、止瀉、解毒、利尿之功。
  • 此外,枳實還具有消食化積、補氣功效,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與免疫力。

總結 中藥方劑「排膿散」的主要成分是枳實、白芍、桔梗,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常被用於治療肺膿瘍,咳出膿液後。

方劑組成解釋


枳實味苦、酸,性寒,入肺、大腸經,具有行氣破結、消痰散結的功效;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桔梗味辛、苦,性平,入肺、大腸經,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功效。三藥合用,共奏清熱化痰、排膿止痛之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相關疾病


胰臟炎乳腺炎乳房腺體瘤癤和癰胸悶胸痛腹瀉右下腹側部痛左下腹側部痛口乾口渴多痰臍下偏左或偏右處疼痛舌苔黃膩下腹部痛胃潰瘍大便出血闌尾炎

相同名稱方劑


排膿散, 出處:《家庭治病新書》。 組成:黃升丹、腰黃(即雄黃)各等分。 主治:癰疽初潰。

排膿散, 出處:《金匱》卷中。 組成:枳實16枚,芍藥6分,桔梗2分。 主治:瘡癰,腸癰。瘡家胸腹拘滿,若吐粘痰,或便膿血者。

排膿散, 出處:《得效》卷十九。 組成:嫩黃耆2兩,川白芷1兩,北五味子1兩(炒),人參1兩。 主治:排膿補肺。主治:肺癰,吐膿後。

排膿散, 出處:《千金》卷二十三。 組成:蓯蓉3分,鐵精3分,桂心3分,細辛3分,黃芩3分,芍藥3分,防己3分(一作防風),人參3分,乾薑3分,芎藭3分,當歸3分,甘草5分。 主治:乳癰。

排膿散, 出處:《外科發揮》卷四。 組成:黃耆2錢(炒),當歸2錢(酒拌),金銀花2錢,白芷2錢,川山甲2錢(蛤粉拌炒),防風2錢,連翹2錢,瓜萎2錢。 主治:腸癰。少腹痛,脈滑數,或裏急後重,或時時下膿。

排膿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二。 組成:貝齒1兩,黃耆3分(銼),當歸3分(銼,微炒),赤芍藥3分,生乾地黃3分,黃連3分(去須),川升麻3分,桂心3分,白蘞3分,犀角屑3分,甘草半兩(生銼),麝香1分(細研)。 主治:緩疽,日久穿潰,出膿水不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