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3)

1. 論帶久不止當補衛厚脾

李氏,曰:凡崩中下帶,或用升提,如升陽調經湯;或用收澀,如伏龍肝散白芷散。然暫止而終不止者,蓋衛司開闔,而為榮血之主,脾胃為血海水液之會,衛氣與胃氣俱虛,則血液無所約制(格理之言),是以古方有用桂枝湯附子以固衛氣者(不善用古方者,每非古方,苟能解之,便自能用),四君子湯草果丁香木香,以燥水健脾者;或用理中湯陳皮半夏,或單半夏丸芎歸湯煎下;或補中益氣湯平胃散,皆補衛厚脾,使氣血自循故轍,而不專於收澀以劫奪之也。(收澀劫奪,皆是奇兵,用奇合宜,便是正法。此蓋重在正治,然亦有可奇者,不可偏廢也)

白話文:

李某說:凡是崩漏、下帶,可以用升提法,像升陽調經湯;或用收澀法,像伏龍肝散、白芷散。但是,如果暫時止住但最終還是不止,這是由於衛氣司掌開合,是榮血的主人,脾胃是血液水液聚集的地方,衛氣和胃氣都虛弱,則血液不受約束。所以古方有用桂枝湯加附子來鞏固衛氣的(不善於使用古方的人,往往不採用古方,若能瞭解這些道理,自己就能運用這些理論。四君子湯加草果、丁香、木香,來乾燥水液、健運脾胃的;或用理中湯加陳皮、半夏,或單用半夏丸用芎歸湯煎服;或補中益氣湯、平胃散,都是補益衛氣、厚實脾胃,使氣血自動循著原來的軌道運行,而不專靠收澀來劫奪它。收澀劫奪,都是奇兵,奇兵使用得當,就是正法。這主要的關鍵是正治,但也有一些可取的奇法。

2. 論帶下濕熱藥用正治從治之異

方氏,曰:婦人赤白帶下,多是怒氣傷肝。夫肝屬木,脾屬土,肝邪乘脾,木氣剋土,則脾受傷而有濕(木鬱不伸,便以生濕),濕而生熱,熱則流通,所以滑濁之物,滲入膀胱,從小便而出也(闌門既能泌別清濁,則滑濁之物,未必皆為滲透入膀胱,而從溺道出也,如絞腸病,豈由膀胱來耶)。丹溪作濕熱,而用苦寒之藥治之者,是矣。雖然,古人曾有用辛溫治之而愈者,不知苦寒之藥,正治之法也,辛溫之藥,從治之法也。蓋濕熱怫鬱於內,肚腹疼痛,赤白帶下,非辛溫從治,而能開散之乎?然濕熱未曾怫鬱,但止赤白帶下,不若用苦寒正治之為當也。(讀此論乃見今古治法不悖,則丹溪之言,亦補先賢未備之旨)

白話文:

《方氏》說:婦女紅白帶下,多是怒氣傷了肝引起的。因為肝屬木,脾屬土,肝臟的病邪侵犯到脾,木氣剋制脾土,就會使脾受傷而產生濕氣(木氣不舒展,就會產生濕氣),濕氣又會生熱,熱則流通,因此污濁的物質滲入膀胱,並隨小便排出(闌門既能分別清濁,那麼污濁的物質未必都滲入膀胱,從尿道排出,比如絞腸病,難道是從膀胱產生的嗎)。

《丹溪》把病因歸結為濕熱,並用苦寒的藥物治療,這是正確的。儘管如此,古人也有用辛溫的藥物治癒此病的,不知道用苦寒藥物治療,是正確的方法,用辛溫藥物治療,是一種輔助方法。濕熱積鬱於內,引起肚子疼痛、赤白帶下,如果不使用辛溫藥物輔助治療,就能夠使之消散嗎?然而,如果濕熱沒有積鬱,只有赤白帶下,就不如使用苦寒藥物治療更為合適。(讀了這篇論述,就可以看到古今治療方法並不矛盾,丹溪的理論也補足了前人尚未闡述的內容)

3. 論帶下雜治法

戴氏,曰:赤白帶下,皆因七情內傷,或下元虛冷,感非一端(元禮為丹溪弟子,而相背如此,自是一種翻案)。大率下白帶多,間有下赤者,並宜順氣散,吞震靈丹,仍佐艾附丸,或米飲調沙參末;帶下不止成尪羸者,四物湯加煅牡蠣粉半錢,吞固腸丸,多服取效。有帶疾愈後一二月,或再發,半年一發,先血而後下帶,來不可遏,停蓄未幾,又復傾瀉,此名漏帶,最為難治(漏帶之名始此,亦或升補可愈也)。下截之血,少腹主之,有因血虛而虛熱陷入小腸,致小便澀痛,色如白泔,或成沙粒,皆不可作淋治,用冷劑,宜以四物湯、五苓飲各半帖,和煎。(燥濕合煎,此元禮獨創,不讀此,便不知用此)

白話文:

戴氏說:赤色或白色的帶下,都是由於七情內傷,或是下元虛冷,原因不只一種。(元禮是丹溪的弟子,但他們在此處的意見相悖,自成一種翻案。)通常是白色帶下較多,偶爾會有紅色帶下的情況,都應服用順氣散,吞服震靈丹,再輔以艾附丸,或用米飲調沙參末服用;帶下不止,導致身體虛弱的,服用四物湯加煅牡蠣粉半錢,吞服固腸丸,服用較多才能見效。有一些帶疾在治癒後一兩個月,可能會復發,半年復發一次,先出血,然後出現帶下,來勢不可阻擋,停蓄不久,又再次傾瀉,這稱為漏帶,是最難治療的(漏帶這個名稱始於此,或許也可以用升補的方法治癒)。小便出血,是少腹問題造成的,有一些是因為血虛而虛熱陷入小腸,導致小便澀痛,顏色像白泔水,或形成沙粒,都不能當作淋病來治療,使用寒涼的藥劑,應服用四物湯和五苓飲各半帖,一起煎服。(燥濕藥物一起煎服,這是元禮獨創的,不讀這段,就不知道這種用法)

4. 論室女帶下

產寶,云:未出女子有三病,何也?答曰:女子一病者,經水初下,陰中熱,或當風臥,或扇風;二病者,太衝脈盛,氣盛則內熱,以冷水洗之;三病者,或見帶下驚怖者。若三者,一有所受,後必有帶下之證也。(方用神仙聚寶丹。)

白話文:

_產寶_中說:未生孩子的女子有三個病症,為什麼呢?回答說:女子第一個病,是月經初潮時,陰中發熱,有的人會對著風睡覺或使用扇子扇風;第二個病,是由於衝脈太過旺盛,氣盛就會內熱,用冷水洗滌就會造成;第三個病,是會看見帶下,並且驚嚇恐懼。如果造成以上三種病症中有一種,以後一定會有帶下的證據。(治療的藥方使用神仙聚寶丹。)

5. 排膿

準繩,云:帶下並腸,有敗膿淋漏不已,腥穢殊甚,遂至臍腹更增冷痛,此蓋敗膿血所致,卒無已期。須以此排膿,用白芷一兩,單葉紅蜀葵根二兩,白芍藥、白礬燒枯各半兩為末,同以蠟丸如桐子大,空腹或飯前米飲下十丸,或十五丸,候膿盡,仍別以補藥佐之。(此方白芷、葵根,排膿散血;白芍生肌;枯礬燥濕;和以蜜蠟,此生肌托裡之治也。脈經曰:婦人腸中有膿,為榮衛相干。血為敗濁,有可下不可下之異,宜參考之)

白話文:

_準繩_中說:帶下並腸,有敗膿淋漏不止,腥味非常重,後來甚至臍腹更加寒冷疼痛,這是因為敗膿血所導致,最終沒有痊癒的期限。必須用這個方子來排膿,用白芷一兩,單葉紅蜀葵根二兩,白芍藥、白礬燒枯各半兩研磨成末,用蠟丸做成桐子那麼大,空腹或飯前米飲下十丸或十五丸,等到膿排盡後,再用補藥輔助治療。(這個方子中的白芷、葵根,可以排膿散血;白芍生肌;枯礬燥濕;與蜜蠟混合,這是生肌託裡的治療方法。脈經中說:婦女腸中有膿,是榮衛相干。血為敗濁,有可以瀉下不可以瀉下的區別,應參考這個來治療)

6. 消瘀血

仲景,云:問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小腹裡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乾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小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證唇口乾燥,故知之。當以溫經湯主之。(方見調經門)(問下痢而以半產,瘀血在腹,又曰屬帶下,然非仲景之言不能信。如暮熱小腹急滿,為瘀血在內則可,以掌熱煩燥口乾,而用溫經藥,則人皆難之。況此湯有肉桂半夏吳茱萸,誰肯信服)

白話文:

仲景說:「請問婦女五十歲,拉肚子幾十天不止,傍晚就發熱,下腹部急迫,肚子脹滿,手掌煩熱,嘴脣乾燥,這是什麼原因?」老師說:「這種病屬於帶下。為什麼呢?曾經流產過,瘀血在小腹部沒有排出。」怎麼知道?根據嘴脣乾燥的症狀可以知道。應該用溫經湯來治療。(方劑見調經門)(疑問:下痢而以流產,瘀血在腹中,又說屬於帶下,但是如果不是仲景的說法,很難令人信服。如果傍晚發熱、小腹部急迫脹滿,是瘀血在內部還可以理解,但是以手掌熱、煩躁、口乾的症狀,而使用溫經藥,則大家都感到很難理解。況且這個方劑含有肉桂、半夏、吳茱萸,誰會肯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