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十三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11)

1. 霍亂

大全,云:產後霍亂,氣血俱傷,臟腑虛損,或飲食不消,觸冒風冷所致,陰陽不順,清濁相干,氣亂於腸胃之間,真邪相搏,冷熱不調,上吐下痢,故曰霍亂也。經云:渴而飲水者,五苓散;寒多不飲水者,理中丸;大段虛冷者,加附子來復丹亦妙。(凡霍亂暑症者,多不可輕用熱補之劑,蓋暑熱之氣迷結心胸,若投以溫補,是實也,今人飲以冷水則生,與之熱飲則死者,可想矣)

白話文:

《大全》上說:產後霍亂,是氣血俱傷,臟腑虛損,或因飲食不消,觸冒風寒引起的。陰陽不順,清濁相混,氣亂於腸胃之間,使正氣與邪氣相搏擊,冷熱不調,因而上吐下瀉,故稱霍亂。經書上說:霍亂者口渴喜飲水,宜用五苓散;霍亂寒氣盛不喜飲水,宜用理中丸;霍亂虛寒劇烈,可加附子來復丹。

(凡是霍亂暑症,大多不可輕易使用溫熱補益的藥劑,因為暑熱之氣迷結於心胸,如果投以溫補藥,無異是助長火勢,可想而知,如今人喝冷水就能病情加劇,喝熱水就能致死的例子。)

薛氏,曰:一產婦停食霍亂,用藿香正氣散之類,已愈,後胸腹膨脹,飲食稍過,即嘔吐或作瀉。余謂此脾胃俱虛,用六君子湯木香治之,漸愈。後因飲食失調兼恚怒,患霍亂,胸腹大痛,手足逆冷,用附子散,又用八味丸以補土母而康。設泥痛無補法而用辛散,或用平補之劑,必致不起。(此以飲食稍過,即嘔吐或瀉,知其脾虛矣,致於手足冷能不溫之乎,然以霍亂愈後故可服,否則不宜也。平日吐瀉與霍亂吐瀉不同,治法亦別。蓋此非霍亂正治法,弗妄試也,盡信書不如無書,正為此耳)

白話文:

_薛氏_醫師提到,有一位產婦得霍亂不思飲食,用藿香正氣散之類的藥已治癒,之後胸腹脹滿,稍微吃多一點就會嘔吐或腹瀉。我認為產婦的脾胃都很虛弱,用六君子湯加上木香來治療她,漸漸好轉。後來產婦因飲食失調加上生氣,導致霍亂復發,胸腹劇痛,手腳冰冷,我用附子散,又用八味丸來補土母而痊癒。如果泥古不變,在霍亂病情尚未舒緩時用辛散藥物治療,或用平補藥物治療,必定會導致產婦死亡。(根據「飲食稍微吃多一點,就會嘔吐或腹瀉」的症狀,可以知道產婦的脾虛。手腳冰冷就不能用溫藥治療嗎?然而考慮到產婦之前得過霍亂,所以才能服用溫藥。如果產婦沒有得過霍亂,就不適合服用溫藥。平日的嘔吐腹瀉與霍亂的嘔吐腹瀉不同,使用的治療方法也不同。此種方法並非霍亂的正規治療方法,切勿輕易嘗試。全盤相信書本上的藥方不如不要藥方,正是為了防止這種情況。)

一產婦吐瀉咽酸,面目浮腫,此脾氣虛寒,先用六君加炮姜為主,佐以越鞠丸,而咽酸愈,又用補中益氣加半夏茯苓,而脾胃康。

白話文:

一位產婦嘔吐腹瀉,並且咽喉酸澀,臉部浮腫,這是脾胃虛寒導致的。首先使用六君子湯加炮薑為主藥,配以越鞠丸,咽喉酸澀的症狀治癒了,又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半夏、茯苓,脾胃功能恢復健康。

四生散,治一切霍亂吐瀉,極效。

方見胎前霍亂。

五苓散,治霍亂渴而飲水者。

白朮(炒),茯苓,豬苓(各一錢),澤瀉(二錢半),桂(三分)

白話文:

  • 白朮(炒):1 錢

  • 茯苓:1 錢

  • 豬苓:1 錢

  • 澤瀉:2.5 錢

  • 肉桂:0.3 錢

上銼作一服,水煎服。

理中丸,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飲食少思,肚腹膨脹。(用此方者,當認虛寒二字為主)

人參,白朮(炒),乾薑(炮),甘草(炙,各一錢)

白話文:

人參、白朮(炒)、乾薑(炮)、甘草(炙),各一錢。

上為末,米糊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嚼細,白湯下。

白朮散,治產後霍亂吐瀉,腹痛煩渴,手足逆冷,或大便不實。

白朮,橘紅麥門冬(去心),人參,乾薑(炮,各一兩),甘草(半兩)

白話文:

  • 白朮:具有健脾利濕、燥濕化痰的功效。

  • 橘紅:具有理氣化痰、健脾燥濕的功效。

  • 麥門冬(去心):具有養陰生津、清肺潤燥的功效。

  • 人參:具有補氣健脾、益氣固脫的功效。

  • 乾薑(炮):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

  • 甘草(半兩):具有益氣補脾、調和藥性的功效。

上銼,每服四錢,姜水煎服。

溫中散,治產後霍亂,吐瀉不止。

人參,白朮,當歸,草豆蔻仁,乾薑(各一兩),厚朴(薑製,一兩半)

白話文:

人參、白朮、當歸、草豆蔻仁、乾薑各一兩,厚朴(生薑製,一兩半)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煎服。

附子散,治產後霍亂不止,手足逆冷。

附子(炮),桂心,吳茱萸(炮),丁香,當歸,白朮,人參,橘紅,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附子(經過炮製),桂心,吳茱萸(經過炮製),丁香,當歸,白朮,人參,橘紅,甘草(經過炙烤,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粥飲調服。

高良薑散,治產後霍亂吐利,腹中絞痛。

良薑,當歸(吐瀉用當歸者甚少,而前三方皆用之,亦非理之所宜也),草豆蔻仁(各等分)

白話文:

良薑、當歸(鮮少會在治療嘔吐和腹瀉的藥方中使用當歸,而前三種藥方都使用了當歸,這不太合乎情理),草豆蔻仁(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用粥飲調下。(霍亂忌粥飲,此又以粥飲調,所宜所忌,有虛實寒暑之別焉)

上二方,非真寒不可用。

藿香正氣散,治外感風寒,內停飲食,頭痛寒熱,或霍亂泄瀉,或作瘧疾。(主症的確,誠為對病良藥)

白話文:

藿香正氣散,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內因飲食停滯引起的頭痛發熱、霍亂腹瀉、瘧疾。這個藥方的主症內容準確,確實是針對疾病的良藥。

藿香(一錢半),桔梗(炒),大腹皮,紫蘇,茯苓,白朮(炒),白芷半夏曲陳皮,厚朴(制,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白話文:

藿香(一錢半),桔梗(炒),大腹皮,紫蘇,茯苓,白朮(炒),白芷,半夏曲,陳皮,厚朴(制,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 藿香(一錢半)
  • 炒過的桔梗(一錢)
  • 大腹皮(一錢)
  • 紫蘇(一錢)
  • 茯苓(一錢)
  • 炒過的白朮(一錢)
  • 白芷(一錢)
  • 半夏曲(一錢)
  • 陳皮(一錢)
  • 制過的厚朴(一錢)
  • 炙過的甘草(五分)

上銼,加薑棗,水煎服。

來復丹,治伏暑吐瀉,身熱脈弱,其效如神,倉卒間須用此藥。(伏暑要藥。伏暑者,暑熱之氣因時感冒,伏於心胸之間,以致正氣鬱悶,上下不得宣通,遂令悶絕而死,有如屍厥之狀,所謂中脘閉結,三焦不通者是也,暑月長途,往往有之,切不可補,宜備此藥以濟之)

白話文:

來復丹,用於治療因暑熱而導致的嘔吐、腹瀉,患者身體發熱、脈搏微弱,此藥療效如神,在緊急情況下需要使用此藥。(伏暑要藥。伏暑是指暑熱之氣因時節而感冒,潛藏在心胸之間,導致正氣鬱悶,上下不通暢,繼而導致悶熱而死,類似於屍厥的症狀。所謂中脘閉結,三焦不通,就是指這種情況。暑天走長途,往往會有這種情況發生,切不可補,應備此藥以救治。)

硝石(一兩,同硫黃火上微炒,用柳木條攪結砂子,不可火大),舶上硫黃,太陰玄精石(研,各一兩),五靈脂(去砂石),青皮,陳皮(各二兩)

白話文:

硝石(一兩,與硫磺放在火上稍微炒一下,用柳木條攪拌成砂粒狀,不可用大火),進口硫磺,太陰玄精石(研磨成粉,各一兩),五靈脂(去除砂石),青皮,陳皮(各二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易簡方》云:硝石性寒,佐以陳皮,其性疏快,硫黃性寒味澀,若作暖藥以止瀉誤矣,蓋用啖食生冷,或冒暑熱之氣,中脘閉結,揮霍變亂,非此藥不能通利三焦,分理陰陽,其功甚效而速。

白話文:

將硝石研成細末,用醋和糊調成小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下。《易簡方》中說:硝石性寒,配以陳皮,其性質疏通暢快;硫黃性寒味澀,如果把它作為溫熱藥物來止瀉,那就錯了。這是因為吃了生冷食物,或接觸炎熱之氣,使中脘閉塞,飲食積滯,異常變亂,非此藥不能通利三焦,分理陰陽,其功效非常顯著而且迅速。

一方,治吐逆不受湯藥者。

伏龍肝為細末,每服三錢,米飲下。(以其得火土相成之化,故能燥濕,治吐逆也)

白話文:

將伏龍肝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米湯送服。(因為伏龍肝具有火土相成的作用,所以能夠燥濕,治療嘔吐和呃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