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昌翰

《竹林女科證治》~ 卷四 (1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2)

1. 臍風

嬰兒斷臍後,宜用厚帛裹護,若乳母不慎,或因浴水入,或兒尿浸濕,或當風解視,遂成臍風。面赤喘急,啼聲不出,臍腫腹脹,不能飲乳,小腹必發青筋一道,行至肚腹,生兩丫義,若行至心,則不治矣。急以艾葉一團,灸其筋頭上並兩丫義盡處,青筋消去便活。若因水濕所傷,臍腫濕爛,宜用赤石脂、枯白礬,研極細末摻之。

白話文:

嬰兒斷了臍帶後,應該用厚厚的布料包裹著保護臍帶傷口。如果乳母不小心,讓洗澡水流入臍帶傷口、或嬰兒尿尿弄濕臍帶傷口、或讓臍帶傷口暴露在風中,就會導致臍風。臍風的症狀是:嬰兒面紅、氣喘急促、哭不出聲,臍帶腫脹、肚子脹大,不能喝奶,小腹會出現一道青筋,從肚臍一直延伸到腹部,並且分支成兩條。如果青筋繼續延伸到心臟,那就沒有救了。此時,需要立即用艾葉一團,灸其筋頭上並兩丫義盡處,青筋消去才能保住性命。如果臍風是因為水濕所傷,導致臍帶腫脹爛掉,應該使用赤石脂和枯白礬,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然後敷在臍帶傷口上。

若臍腫突出,赤腫而痛,或腫硬如盤,宜用田螺三個,搗爛,入麝香少許,調塗臍上,須臾再易,腫痛立消。

白話文:

如果肚臍部位腫脹突出,呈現赤紅色腫脹且疼痛,或腫脹堅硬如盤子,可以使用三個田螺,搗碎之後,加入少量的麝香,將這些藥物混合塗抹在肚臍上。一會兒之後,藥物需要再次更換,腫痛可以立刻消除。

2. 噤口

口噤者,又名噤口風。其證眼閉口噤,不能飲乳,啼聲如鴉,或舌上聚肉如粟米狀,大小便皆通。但口噤面赤多啼,口不吐白沫,與撮口異。宜用天南星為末,加冰片少許,以指蘸薑汁抹藥,塗擦牙齦,立開;或用牛黃,以竹瀝調服一匙,隨以豬乳,滴於口中亦可。口既開,用白殭蠶略烘為末,蜜調,塗口內,仍以艾灸臍;或口中有白泡,急宜擦破,去其毒火,桑樹白汁塗之。

白話文:

口噤,又稱噤口風。症狀是眼睛閉著、嘴巴緊閉,不能喝奶,哭聲像烏鴉,或舌頭上聚積肉粒,像穀子米一樣,大小便都能正常排放。但口噤的人面部發紅、啼哭多,嘴巴不會吐出白沫,與撮口不同。治療方法是用天南星研磨成粉末,加入少許冰片,用手指蘸取薑汁塗抹藥物,塗抹牙齦,立即可見成效;也可以用牛黃,以竹瀝調服一匙,之後用豬奶滴入口中也行。嘴巴張開後,用白僵蠶稍微烘烤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塗抹在口中,再用艾灸臍部;或口中如果有白色水泡,應立即擦破,去除毒火,用桑樹汁塗抹。

3. 撮口

撮口者,唇撮聚而不開,面目青黃,啼聲不出,氣自喘急,口吐白沫。宜用紫蘇、前胡、殭蠶各五錢,水煎頻服,以口開為度,開後切弗即令吮乳。或用生地黃生薑、蔥、白蘿蔔子、田螺肉,共搗爛,攤貼臍上四周一指厚,用帛束住,下屁泄而愈。

白話文:

撮口症的患者,嘴脣緊閉無法張開,臉色青黃,沒有哭聲,呼吸急促,嘴裡吐出白色泡沫。可以使用紫蘇、前胡、殭蠶各五錢,加水煎煮後,頻繁服用,直到嘴脣張開為止。嘴脣張開後,不要馬上讓嬰兒吸吮乳汁。或者可以使用生地黃、生薑、蔥、白蘿蔔子、田螺肉一起搗爛,敷在肚臍周圍一指厚的厚度,用布條固定,直到放屁排泄後就會痊癒。

4. 感冒

嬰兒氣血未充,腠理不密,最易感冒風寒。若初覺發熱,不必服藥,但於其熟睡之時,夏以單被,冬以棉被矇頭松蓋,勿雍其鼻,但以稍暖為度,使其鼻息出入,皆此暖氣,少傾則微汗津津,務令上下稍透,則表裡通達,而熱自退矣。若寒無衣被冷冽,汗不易得,則輕摟貼體,而上覆其面,則無有不出汗者,此至妙之法也。

白話文:

嬰兒的氣血尚未充足,皮膚腠理也不夠緻密,最容易感冒風寒。如果剛開始覺得發熱,不必服藥,而是在他熟睡的時候,夏天用單被,冬天用棉被把頭蓋住,但不要捂住鼻子,只要稍微暖和一點就好,讓他的呼吸都吸入這股暖氣,過一會兒就會微微出汗,一定要讓上下稍微透氣,這樣表裡通暢,熱氣自然就會退了。如果天氣寒冷,沒有衣服被子保暖,汗不容易出,那麼就輕輕地摟住他的身體,用被子蓋住他的臉,這樣沒有不出汗的,這是一個非常妙的方法。

若寒邪甚者,兩三微汗之,無有不愈者。此法行於寅卯時,則汗易出而效尤速。但汗後尤易招風,更宜小心遮護,不可以其汗而忽之也。又嬰兒受風鼻塞、不能吮乳、體弱,不宜發散者,惟用大天南星為末,生薑自然汁調成膏,貼於囟門即愈。或以草烏、皂莢為末,蔥汁搗膏,貼於囟門亦妙。

白話文:

如果寒邪嚴重,稍微出汗兩三次就一定會好。這種方法在寅卯時間執行,則汗水容易流出且效果更迅速。但是出汗後更容易招風,更應該小心遮護,不能因為出汗就忽視它。另外,嬰兒受風鼻子阻塞、不能吮乳、身體虛弱,不宜發散,只能用大天南星磨成細末,用生薑自然汁調成膏狀,貼在囟門就會痊癒。或者可以用草烏、皁莢磨成細末,用蔥汁搗成膏狀,貼在囟門也非常有效。

5. 吐乳

嬰兒受寒吐瀉,若不早治,必成慢驚。宜用小丁香陳皮各五分,水煎服;或用白豆蔻、砂仁各七粒、生甘草、炙甘草各一錢為末,常摻入兒口中即止。若吐乳直出不停留者,宜用炒麥芽二錢、橘紅一錢、丁香三分,水煎服。

白話文:

嬰兒受涼後嘔吐和腹瀉,如果不早期治療,必然會變成慢性驚風。應當使用小丁香和陳皮各五分,水煎服;或者使用白豆蔻和砂仁各七粒,生甘草和炙甘草各一錢,研成粉末,經常摻入嬰兒口中即可治癒。如果嘔吐的乳汁直接噴出,不停留的話,應該使用炒麥芽二錢、橘紅一錢、丁香三分,水煎服。

6. 吐嘔不乳

嬰兒初生,嘔吐不乳,乃穢惡入口,熱乘於心,心得熱而散流於胃,濕熱相搏,故作嘔吐也。宜用黃連枳殼赤茯苓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乳汁調化一丸,灌入即止。或用木瓜生薑等分,水煎服亦妙。

白話文:

嬰兒剛出生就嘔吐,不吃奶,這是由於穢物進入嘴巴,熱氣積聚在心裡,心臟感到燥熱而擴散到胃部,濕氣和熱氣相互作用,所以引起嘔吐。應該使用黃連、枳殼、赤茯苓等藥物,等分研成細末,用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乳汁調服一丸,即可止吐。或者用木瓜、生薑等分,水煎服下,也有很好的療效。

7. 眼閉

嬰兒初生,月內或月外兩目紅赤澀閉,腫爛不開。以蚯蚓泥搗塗囟門,干則再換,不過三次即愈。或用生南星、生大黃等分為末,醋調塗兩足心亦妙。

白話文:

嬰兒出生後,在出生後一個月內或一個月後,眼睛發紅,眼瞼紅腫,閉合後腫脹潰爛,無法睜開。用蚯蚓泥搗碎,塗抹在嬰兒的囟門上。等蚯蚓泥乾了就換新的,通常不超過三次就能治癒。或者可以使用等量的生南星、生大黃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後塗抹在嬰兒的兩個腳底心,也能夠有效治療眼疾。

8. 口角流涎

涎自口角流出而滯於頤間,名曰滯頤。此由脾冷涎多,脾虛不能攝。津水為涎,甚則溢出,漬滯頤間,顯淫紅赤。宜用白朮(土炒焦)、陳皮青皮、炮姜各五分,半夏(制)、丁香木香各一錢。

白話文:

當唾液從口角流出,並積滯在下巴部位時,稱作「滯頤」。這是由於脾胃虛寒,過多的唾液溢出,而脾臟虛弱,無法收攝導致。唾液是一種津液,如果過多,便會溢出並滯留在下巴部位,看起來會有明顯的紅色或赤色。可以透過調理脾胃來治療,可以用白朮(炒焦)、陳皮、青皮、炮姜各五分,半夏(處理過)、丁香、木香各一錢。

為末,麵糊丸如黍米大。一歲服十丸,米湯下。亦有脾熱而然者,宜用白朮(蜜炙)、滑石(水飛,各五分),白扁豆(炒),茯苓石斛各(三分),黃連(三分),葛根(一分半),甘草(一分)。為末,燈心湯調下,每服一錢。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將麵粉和水調成糊狀,做成像黍米一般大小的藥丸。一歲的孩子,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如果患兒是因脾熱而得此病,則應採用白朮(用蜂蜜炙製)、滑石(用清水飛揚過的)、各五分,白扁豆(炒製過)、茯苓、石斛各三分,黃連三分,葛根一分半,甘草一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燈心湯送服,每次服用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