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敏

《本草綱目拾遺》~ 卷七 (25)

回本書目錄

卷七 (25)

1. 瑣瑣蒲萄

出土魯番,北京貨之,形如胡椒,系蒲萄之別種也。回疆志,蒲萄一根數本,藤蔓牽長,花極細而黃白色,其實有紫、白、青、黑數種,形有圓長大小,味有酸甜不同,一種色綠而無核,較黃豆微大,味甘美;一種色紫而小如胡椒,即瑣瑣蒲萄;一種色黑,形長寸許,一種色白而大,皆七、八月熟,晾乾可致遠。本經逢原云:瑣瑣蒲萄似蒲萄而瑣細,故名。

白話文:

出土於魯番,京城的商人在販賣,形狀像胡椒,是葡萄的另一種品種。《回疆志》上說,葡萄一棵根可以長出幾株,藤蔓很長,花朵很細小,呈黃白色,果實有紫色、白色、青色、黑色等多種,形狀有圓形、長形、大小不一,味道有酸甜之分,其中有一種是綠色的,沒有核,比黃豆稍微大一點,味道香甜;還有一種是紫色的,小如胡椒,這就是瑣瑣葡萄;還有一種是黑色的,形狀長約一寸;還有一種是白色的,個頭大,這些葡萄都是在七、八月成熟,晾乾後可以運輸到遠方。《本經逢原》說:瑣瑣葡萄類似葡萄,但瑣碎細小,因此得名。

生於漠北,南方間亦有之,其干類木,而系藤本,其子生青熟赤,干則紫黑,能攝精氣,歸宿腎臟,與五味子功用不甚相遠。凡藤蔓之類,皆屬於筋;草木之實,皆達於藏,不獨此味為然。此物向供食品,不入湯藥,故本草不載。近時北人以此強腎,南人以之稀痘,各有攸宜。

白話文:

這種植物生長在漠北,南方也有,它的莖幹像木頭,但它是藤本植物,果實有青、熟、紅三種顏色,莖幹是紫黑色的,可以收攝精氣,歸屬於腎臟,與五味子的功效相差不大。所有藤蔓類的植物都屬於筋脈;草木的果實都歸屬於臟腑,不只是五味子是這樣。這種植物以前是作為食物,不入藥,因此本草綱目沒有記載。最近北方人用它來增強腎臟功能,南方人用它來治療痘瘡,各有好處。

,五雜俎:西域白蒲桃,生者不可見,其乾者味殊奇甘,有兔眼蒲桃,無核;又有瑣瑣蒲萄,形如茱萸。小兒食之,能解痘毒。於文定筆麈云:瑣瑣即馺娑之訛。黎愧曾仁恕堂筆記:瑣瑣蒲萄,於文定引西京羽獵賦謂瑣瑣當為馺娑,固屬附會,而以為別有一種,亦非河西蒲萄,雖引根牽蔓不異中土,而結實大長如馬乳,色深紫,味亦殊甘,一枝千百顆,大者在上,細在下,垂取而干之,大者為白蒲萄,細者名瑣瑣,非兩種也,故俗呼為公領孫。惟綠蒲萄則來自西域,非中土所有。

白話文:

五雜俎:西域的白蒲桃,新鮮的不可多得,乾的吃起來特別甜美。有兔眼蒲桃,沒有核;還有瑣瑣蒲萄,形狀像茱萸。小兒食用,可以解痘毒。在《文定筆麈》中說:瑣瑣是馺娑的訛傳。黎愧的《曾仁恕堂筆記》中說:瑣瑣蒲萄,在《文定》中引《西京羽獵賦》說瑣瑣應該是馺娑,這完全是附會,而認為是一種,也不是河西蒲萄,儘管引出的枝葉和中原無異,但結出來的果實碩大修長像馬乳,顏色深紫,味道也特別甘甜,一串有上千顆,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垂下來將它們曬乾,大的叫做白蒲萄,小的叫做瑣瑣,不是兩種。因此民間又叫它「公領孫」。只有綠蒲萄是來自西域,中原沒有。

味甘,核細微咸。痘學真傳云:味甘酸,性平溫。百草鏡云:性熱,入脾、腎二經,作酒彌佳。治筋骨濕痛,利水甚捷,除遍身浮腫、痘瘡不出,酒研和飲,神效。

白話文:

味道甘甜,核細小而略帶鹹味。《痘學真傳》中說:味道甘酸,性平溫。《百草鏡》中說:性熱,能經由脾臟、腎臟兩個經絡發揮作用,用來泡酒服用療效更好。可以治療筋骨濕痛,利水效果非常顯著,能消除全身浮腫,痘瘡不出,用酒研磨後喝下去,有奇效。

強腎,瑣瑣蒲萄、人參各一錢,火酒浸一宿,侵晨塗手心,摩擦腰脊,能助膂力強壯;若臥時摩擦腰脊,力助陽事堅強,尤為得力。

白話文:

瑣瑣蒲萄、人參各一錢,以火酒浸泡一夜,清晨塗抹於手心,搓擦腰部脊椎,可增強膂力,使身體強壯;若在睡前搓擦腰部脊椎,更能有助於增強陽事,效果尤佳。

稀痘,瑣瑣蒲萄一歲一錢,神黃豆一歲一粒,杵為細末,一陽夜蜜水調服,並擦心窩腰眼,能助腎祛邪,以北地方物專助東南生氣之不足也。然惟稟質素弱者用之有益,若氣壯偏陽者勿服,恐其助長淫火之毒也。

白話文:

稀痘:

將一年生的半夏和黃豆研成細末,在太陽剛出來時用蜂蜜水調服,並同時擦在心窩和腰眼上。這樣能幫助腎臟去除邪氣,特別適用於北方天氣寒冷,東南生氣不足的情況。但這種方法只適用於體質虛弱的人服用,要是氣血旺盛的人服用,就會助長陰火之毒,加重病情。

按:紫桃軒雜綴瑣瑣蒲萄神農九草之一,中土久有,不俟博望從西域帶來也。吾里東塔朱買臣墓有之。戊子,余曾歷平湖幕署,有一枝蔓延滿架,夏開瑣碎花,結實如綠豆,望不可見;吾杭螺螄山汪姓家亦有此,然食之味薄,不若甘肅者味厚也,入藥自宜以西北者為優。

白話文:

蒲萄是神農九草之一,在中國已經很久了,不用等著博望從西域帶回來。我家鄉東塔附近的朱買臣墓地就有蒲萄。戊子年冬,我曾經充任平湖縣令,府署中有一株蒲萄,枝葉蔓延整個架子,夏天開滿細碎的花朵,結出的果實像綠豆一樣小,遠遠看去幾乎看不見。我們杭州的螺螄山上的汪姓人家也有蒲萄,但是味道很淡,比不上甘肅的蒲萄味道濃鬱。入藥的話,當然是西北的蒲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