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純璽

《胎產心法》~ 卷之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1)

1. 脈法

經曰:婦人手少陰動甚者,妊子也。又曰:陰搏陽別,謂之有子。又云: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曰:身有病而無邪脈也。又尺中之脈,按之不絕者,妊娠也。滑伯仁曰:三部脈浮沉正等,無他病而不月者,妊也。按婦人帶證,足少陰脈亦多滑利,頗似孕脈,然必與手少陰脈動相應,方為妊子,否則為帶也。凡婦人懷孕,其血留氣聚,胞宮內實,故尺陰之脈必滑數,此必然之理也。

白話文:

經書上說:婦女的少陰經脈跳動得很厲害,表示懷孕了。又說:陰氣強盛地約束陽氣,稱為懷有身孕。還說:怎麼知道懷孕快要臨盆了?因為身體有病而沒有外邪的脈象。另外,尺脈按壓不絕的,是懷孕了。滑伯仁說:三部脈(寸脈、關脈、尺脈)浮沉的程度都正常,沒有其他病症,但月經不會來,懷孕了。另外根據婦女的帶下證狀,足少陰脈也大多滑利,很像懷孕的脈象,但一定要與手少陰脈動相應,纔是懷孕,否則就是帶下。一般來說,婦女懷孕後,血氣留聚,胞宮內部充實,所以尺陰脈必定滑數,這是必然的道理。

然亦有中年受胎及血氣羸弱之婦,脈見細小不數者,但於微弱之中,必有隱隱滑動之象,此即陰搏陽別之謂,乃妊娠之脈也。但胎孕之脈數,勞損之脈亦數,然損脈數中兼弦澀,胎孕數必兼和滑,此幾微中,邪氣、胃氣之異,一診便知。再加審之以證,則顯然而明見者也。凡業醫者,不深究脈理,不細玩《內經》,往往誤認為陰虛、勞損、經閉之證。

白話文:

不過,也有中年懷孕或身體虛弱的婦女,她們的脈搏細小而緩慢,但在微弱的脈搏中,必定會有隱約滑動的感覺,這就是《內經》所說的「陰搏陽別」,這是懷孕的脈象。

然而,懷孕脈象的頻率也會增快,勞損脈象也會增快,但是勞損脈象會同時伴有弦澀,而懷孕脈象則會同時伴有和滑,這一點細微的差別,邪氣和胃氣的區別,一診便知。

如果再仔細診察其他徵兆,那麼就會非常明顯地看出。所有學習醫術的人,如果不深入研究脈理,不仔細研讀《內經》,往往會誤認為是陰虛、勞損、經閉等證狀。

若非婦人之夫明以告之,鮮有不誤治反成半產漏下者矣。可不慎歟!

2. 脈訣歌

肝為血兮肺為氣,血為營兮氣為衛。陰陽配偶不參差,兩臟通和皆以類。血衰氣旺定無妊,血旺氣衰應有嗣。婦人經脈不見行,其脈微滑帶數意。身雖有病脈無邪,不澀不伏不弦勁。寸微關滑尺數形,流動往來雀啄利。兩手關脈大相應,胎已有形無差異。以上胎脈指下詳,數月懷身經脈閉。

白話文:

肝臟負責儲藏和製造血液,肺臟負責呼吸和運送氣血。血液在人體內循環,稱為「營氣」;氣血在體表運行,稱為「衛氣」。陰陽平衡,相得益彰,肝肺兩臟協調運作。

如果血液不足而氣血旺盛,則難以受孕。如果血液旺盛而氣血不足,則容易懷孕。

對於女性,如果經期不規律,脈象細微、滑利、頻率較快,通常伴有心煩意亂。

雖然身體可能有疾病,但脈象卻沒有明顯異常,不澀、不伏、不弦、有力。

寸關尺三部的脈象細微、關脈滑利、尺脈頻率較高,脈象流動性好,猶如鳥喙啄食。

兩手關脈相應,表示懷孕已成形,胎兒狀態良好。

以上所述的脈象,詳細地描述了懷孕的脈象特徵。幾個月後,隨著胎兒的生長,經脈會逐漸閉合。

左疾為男右為女,帶縱帶橫雙生據。左手脈逆生三男,右手脈順生三女。人恐左右臟氣偏,不若陽男與陰女。寸滑為陽尺滑陰,兩寸滑實雙男取。兩尺滑實二女陰,此定男女分明語。右尺左寸滑見形,證別一男又一女。又云左寸浮大男,右寸沉細稱為女。屢經診驗不差訛,說與醫人為確據。

白話文:

左邊脈象偏高、偏強的是男,右邊脈象偏低、偏弱的是女。脈象又直又橫,並生的情況下。左手脈象逆亂,會生三個兒子;右手脈象平穩,會生三個女兒。一般人可能會擔心左右臟腑氣息失衡,但實際上:陽脈(左)屬男性,陰脈(右)屬女性。寸脈(距離手腕最近一寸)滑利為陽,尺脈(距離手腕最遠一寸)滑利為陰。兩寸滑實,取雙胞胎男。兩尺滑實,取雙胞胎女。這是確定男女的明確方法。如果右手尺脈,左手寸脈滑利,預示會生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還有種說法:左手寸脈浮大,生男孩;右手寸脈沉細,生女孩。經過多次診驗,不會有錯。將此告訴醫者作為確鑿依據。

小兒日足胎成聚,身熱脈亂無所苦。汗出不食吐逆時,精神結備其中住。滑疾不散三月胎,但疾不散五月母。八九十月疾數無,亦有始終洪數婦。胎脈弦牢滑利安,沉細而微歸泉路。若脈沉細腹微疼,雖有形如懷抱甕。滿腹不動是為奇,獨冷臍下翕翕動。更兼早暮尺不同,大小浮沉無定論。

白話文:

嬰兒出生後,胎氣仍然聚集,導致身體發熱、脈搏混亂,但沒有其他不適。

有時出汗、不思飲食、嘔吐,但仍然精神十足,這可能是胎氣聚集在體內所致。

胎氣停留三個月,病情不會好轉;胎氣停留五個月,母親也會生病。

停留八至十個月,病房會逐漸消失;但也有一些婦女從懷孕開始到生產後,胎氣一直很重。

胎脈堅牢滑利,表示平安;脈搏細弱沉穩,將會死去。

如果脈搏細弱,腹部微微疼痛,即使腹部膨脹就像懷抱了一個大甕一樣。

滿腹不動很奇怪,只有臍下微動。

而且清晨與傍晚的脈象不同,浮沉大小也不一定。

或動或止或有無,此是鬼胎脈現證。連診數日皆如此,補氣活血何須問。更有夜叉胎作名,急如風雨脈情形。少停復來如初樣,否則關中雀啄成。又有指下脈弦勁,再加大小不調勻。夜叉脈候應如此,切莫安胎成話柄。編成胎證脈訣歌,熟讀自能通捷徑。

白話文:

無論是脈搏跳動或停止,虛浮或沉實,這些都是懷孕中出現鬼胎脈象的證明。連續診斷幾天都這樣,補氣活血還用問嗎?

還有個名字叫夜叉胎,脈象就像風雨一樣急促。稍停片刻後又恢復原樣,否則就會出現「關中雀啄脈」。

此外,脈搏弦緊又有力道,加上大小不均勻。夜叉脈候應該就是這樣,千萬不要安胎,成為笑柄。

將這些胎脈證候編成歌訣,熟讀後就能輕鬆掌握精髓。

3. 金匱解(方附本條)

凡婦人脈無病,惟陰脈小弱,乃營氣不足。若感邪而營氣不足者,必惡寒發熱。今無寒熱,妨於食,是知妊娠矣。經水不行,至六十日,血聚氣搏,始凝成胎。營氣並於胎元,而胃氣不足,津液少布,故其人渴不能食,宜桂枝和營益胃。如醫以他病治之,反加吐下者,此為惡阻,當絕止醫法,候其自安可耳。

白話文:

對於婦女,如果脈象沒有異常,但陰脈比較細弱,就表示營氣不足。如果感覺寒冷、發熱,同時又有營氣不足的症狀時,肯定是外邪侵犯所致。現在沒有寒熱症狀,卻不想吃東西,這說明是懷孕了。月經停閉,到六十天時,血液積聚、氣血搏動,開始凝結成胎兒。營氣會集中到胎兒身上,而胃氣不足,津液不能充分濡養身體,所以會口渴、不想吃東西。這個時候應該使用桂枝和營益胃。如果醫生誤以為是其他疾病進行治療,反而加重了嘔吐、腹瀉的症狀,這就屬於惡阻,應該停止治療,靜候其自然安穩。

桂枝和營散邪,佐芍藥斂陰,甘草緩之,引以薑棗,辛甘性溫,行脾津液而和營衛,則渴止。)

白話文:

桂枝發汗散邪,輔以芍藥收斂陰氣,甘草緩和藥性,用薑棗引導藥力,辛甘溫性,促進脾運化津液,調和營衛之氣,從而止渴。

凡婦人行經時遇冷,則余血留而為癥。然癥病婦人恆有之,或不礙子宮,則仍行經而受孕,雖得血聚成胎,胎成三月而經始斷,斷未三月,而癥病復動,遂漏下不止。癥在下,迫其胎,故曰癥痼害。所以臍上升動不安,詢為正胎無疑。若是鬼胎,即屬陰氣結聚,斷無動於陽位之理。

白話文:

當婦女行經時遇上寒冷,就會使殘留的經血凝結成血塊。然而,婦女往往會有血塊問題,如果血塊堵塞子宮,仍然可以行經和受孕。即使血塊凝結成胎兒,胎兒形成三個月後月經才停止,如果胎兒不到三個月,血塊問題就會再次發作,導致持續漏下。血塊位於子宮下方,壓迫胎兒,因此稱為「血塊痼疾」。因此,臍部上升、胎動不安等現象,無疑是正常的胎象。如果這是鬼胎,那就屬於陰氣凝結,不會有胎動於陽位的道理。

今動於臍上,是胎已六月。知前三月經水雖利,而胎已成,後三月經斷,而血積成衃,是以血下不止,桂心茯苓丸主之。藥俱等分為丸,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用桂心、茯苓、丹皮、桃仁(熬),以散其衃,芍藥以護其營,則血方止而胎得安。世本作桂枝茯苓丸,乃傳寫之誤。

白話文:

當胎兒位置在臍帶上方時,表示已經懷孕六個月了。雖然之前三個月經血順暢,但胎兒已經形成。之後三個月經血停止,血液積聚形成血塊,導致經血持續流出。治療這種情況,可以使用桂心茯苓丸。

藥物分量等分製作成丸劑,餐前服用一丸。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增加至三丸。使用桂心、茯苓、丹皮、桃仁(先煎)來化解血塊,芍藥用來保護血氣,這樣就能止血保胎。

傳統上製作成桂枝茯苓丸,但應該是傳抄錯誤。

詳桂枝氣味俱薄,僅堪走表,必取肉桂之心,方有去癥之功。安常所謂桂不傷胎,勿疑有礙於妊。觀下條子臟開用附子湯,轉胞用腎氣丸,俱用桂、附,《內經》所謂有故無殞是也。

白話文:

桂枝氣味都很淡薄,只能稍微發汗去表。一定要選用肉桂的內皮,纔有去除疾病的作用。安常說的桂枝不傷胎,不必擔心對懷孕有影響。看下面的條文:臟腑症狀可以服用附子湯,轉胞症可以用腎氣丸,這些藥方都用到了桂枝和附子。《黃帝內經》上說「有病因就不會死亡」,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妊娠六七月,脈弦為虛寒。虛陽散外,而為發熱。陰寒內逆,而作胎脹腹痛。惡寒者,其內無陽。子臟不能司閉藏之令,故陰中覺寒氣習習,少腹如扇也。用附子湯以溫其臟,則胎自安。仲景用附子安胎,非神而明之,莫敢輕試也。方缺,可以意擬,必薑、桂之屬。

白話文:

懷孕六七個月時,如果脈象細長,表示體內虛寒。虛陽外散,導致發熱。陰寒內逆,引起胎脹腹痛。畏寒的人,體內沒有陽氣。子宮無法執行閉藏的命令,因此陰中會感覺寒氣陣陣,小腹像有風吹過一樣。使用附子湯來溫暖臟腑,胎兒就會安穩。張仲景使用附子來安胎,不是靠神力,而是靠智慧,一般人不要輕易嘗試。藥方中有缺失,可以根據意思推斷,必定是使用薑、桂等溫熱藥材。

行經與結胎,皆屬衝任。衝任雖持乎陰陽交合,為肝腎之用事,然長養成胎,又資坤土。蓋陰陽抱負則不泄,坤土堤防則不漏。若宿有瘀濁客於衝任,則陰自結,不得與陽交合,故有時漏下、半產、下血不絕也。凡妊娠胎氣,陽精內成,陰血外養。今陰血自結,與胎阻隔,不得相和,獨陰在內,作腹中痛、下血,皆陰陽失於抱負,坤土失於堤防,膠艾湯主之。

白話文:

月經來潮和懷孕都屬於衝脈和任脈。雖然衝脈和任脈在陰陽交合中起作用,是肝和腎運作所致,但是要養育胎兒,又需要脾胃的滋養。這是因為陰陽融合就不會泄漏,脾胃系統的屏障功能健全就不會漏。如果衝脈和任脈中長期有淤血,那麼陰氣就會自己凝結,無法與陽氣交合,所以有時會漏經、流產、出血不止。懷孕時,胎氣由陽精在體內形成,陰血在體外養育。現在陰血自己凝結,與胎兒隔離,無法相配合,只有陰氣在體內,引起腹痛、出血,都是因為陰陽失於融合,脾胃系統失於屏障功能,應服用膠艾湯治療。

其方,芎二兩,歸三兩,宣通陽血;芍四兩,乾地黃四兩,宣通陰血;阿膠二兩,血肉之質,同類以養之,安胎補血,塞其漏泄;甘草二兩,緩中解急,和陰陽,通血脈;艾葉二兩,專理濕鬱帶漏之病。此方藥氣內入,開利陰血之結而通於陽,調經止漏、安胎養血之妙用也。

白話文:

這個方劑的配伍是:川芎二兩,當歸三兩,發散氣血,暢通陽血;芍藥四兩,生地黃四兩,發散氣血,暢通陰血;阿膠二兩,血肉之精華,用同類的物質來滋養,安胎補血,防止漏血;甘草二兩,緩解中焦的急迫感,調和陰陽,暢通血脈;艾葉二兩,專門治療濕熱鬱結帶下漏的疾病。這個方劑的藥效進入體內,可以散開陰血的瘀結,與陽氣相通,調經止血,安胎養血,發揮出奇妙的功效。

然加減又必從宜,若脈遲緩,陰勝於陽,則加乾薑,或見數大,陽勝於陰,則加黃芩,可不言而喻。

白話文:

然而藥物的加減必須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如果脈搏遲緩,說明陰氣超過陽氣,則需要添加乾薑;或者症狀較嚴重,陽氣超過陰氣,則需要添加黃芩。這些原則顯而易見,無需多言。

妊婦有因脾土為木邪所克,穀氣不舉,濕淫下流以滯陰血,而腹中㽲痛,當歸芍藥散主之。此與胎阻痛者不同,故君以芍藥一斤,瀉肝利滯;佐以芎、歸各三兩,補血止痛;茯苓四兩,澤瀉半斤,滲濕降於小便;白朮四兩,益脾燥濕。要知內外六淫,皆能傷胎成痛,不獨濕也。

白話文:

懷孕的婦女可能有脾氣虛弱,被肝氣鬱結所剋制,導致消化不良,濕氣下流滯留陰血,引起腹中絞痛。當歸芍藥散可以治療這種狀況。這與胎阻痛不同,因此使用一斤芍藥瀉肝理氣,輔以三兩川芎和當歸補血止痛,加上四兩茯苓和半斤澤瀉利濕通小便,再加四兩白朮補脾燥濕。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內外六種致病因素,都可能導致胎兒受傷疼痛,不僅僅是濕氣而已。

妊婦先因脾胃虛弱,津液留停,蓄為痰飲。至妊二月之後,濁陰上衝,中焦不勝其逆,痰飲遂湧,中寒乃起,嘔吐不止,乾薑人參半夏丸主之。此即世俗所謂惡阻病也。故用乾薑一兩止寒,人參一兩補虛,製半夏二兩以治痰散逆,即以生薑汁和丸,飲服十丸,日三服。

白話文:

孕婦因為脾胃虛弱,體液滯留,積聚成痰液。到了懷孕兩個月之後,濁陰上逆,中焦無法抵抗,痰液上湧,導致中寒而嘔吐不止。可以用乾薑人參半夏丸來治療。這就是俗稱的孕吐病。

用乾薑一兩止寒,人參一兩補虛,製半夏二兩化痰散逆,再用生薑汁和成丸子,每次服用十丸,一天三次。

妊婦小便難者,膀胱熱鬱,氣結成燥,病非中焦而在下焦,所以飲食如故,歸母苦參丸主之。每味藥各四兩,丸如小豆,飲服三丸,加至十丸。此方當歸和血潤燥,貝母清肺開鬱,苦參長於治熱,利竅逐水,佐貝母併入膀胱,以除熱結,結通則水行矣。

白話文:

懷孕期間小便困難的人,是因為膀胱熱氣鬱結,氣血凝固變成乾燥。這主要是下焦的問題,而不是中焦的問題。所以,這類患者的飲食可以照常,用歸母苦參丸來治療。

歸母苦參丸的各種藥材,每種各取四兩,製成小豆般大小的丸子。剛開始服用時,每次吃三丸,逐漸增加到十丸。

這個方子中的當歸具有和血潤燥的作用,貝母可以清肺開鬱,苦參擅長治療熱症,利尿通水。貝母和苦參搭配使用,可以進入膀胱,消除熱結。結氣通暢了,小便就能正常排出。

妊婦小便不利,病在膀胱。膀胱者,內為胞室,主藏津液,氣化出溺,外利經脈,上行至頭,為諸陽之表。今膀胱氣不化,水溺不得出,外不利經脈,所以身重灑淅惡寒,起即頭眩。但利小便,則水去而經氣行,表病自愈,用葵子茯苓散主之。葵子一斤,直入膀胱,以利癃閉;佐茯苓三兩,以滲水道,小便利,則諸病愈。

白話文:

懷孕婦女小便不順,是膀胱出了問題。膀胱在體內是貯藏津液的袋子,負責將津液轉化為尿液排出體外,並通利經絡。此外,膀胱上通頭部,是所有陽經的外部表現。現在膀胱氣血不通暢,導致小便排不出,經絡不通利,因此感到身體沉重、怕冷,一站起來就頭暈。只要小便通暢,水氣排出,經氣運行,表面的病症自然就會好。使用葵子茯苓散來治療。葵子一斤,可直達膀胱,利尿通便;輔以茯苓三兩,疏通水道。小便通暢後,各種症狀就會痊癒。

凡妊娠之婦,精留血裹,尺搏而形於脈,動搏則生變化。若靜而不動,則不生不化。是以妊血不可以靜,靜則凝泣,泣則不生不化而虧少,虧少則虛,皆不能與化胎之火相合。要知胎孕生化,必脈動搏,故調之者,先和陰陽,利其氣血,常服養胎之藥,非惟安胎易產,且免產後諸病,宜常服當歸散,酒飲服。用芎、歸、芍藥各一斤,安胎補血。

白話文:

懷孕的女性,氣血聚積在體內,會在脈搏上顯現出來,脈搏跳動表示氣血在運行變化。如果脈搏安靜不動,則氣血不會運行變化。所以懷孕期間的氣血不能停滯,停滯就會凝結,凝結後氣血不能運行變化就會減少,減少就會虛弱,都無法和胎中的火氣相配合。要了解胎兒的生長發育,必須要脈動有力,所以調養的方法,首先要調和陰陽,促進氣血運行,長期服用養胎藥物,不僅能安胎易產,還能避免產後疾病。建議常服當歸散,用酒送服。配方:川芎、當歸、芍藥各一斤,具有安胎補血的功效。

白朮半斤,去腰臍間之陳瘀,而補胃養胎,其胎外之血,因寒濕滯者,皆解之。黃芩一斤,化壯火而反於少火以生氣,故為常服之劑。然當以脈證遲數虛實加減,有病則服,否則不必也。藥味偏而不正,不比米穀,豈宜無病久服。經曰:味之所入,各歸所喜攻,氣增而久,夭之由也。

白話文:

白朮半斤,可以去除腰臍間的積血,滋補胃氣和養護胎兒,對於胎兒外因寒濕停滯而引起的出血,都有很好的化解作用。

黃芩一斤,可以化解過旺之火,轉化為溫和之火,以生發元氣,因此適合作為常服之劑。但是,需要根據脈象和症狀的不同,加減用量。如有疾病時服用,否則不必服用。

藥物的功效有偏性,不可與穀物相提並論,不能無病長久服用。古經上說:藥物的功效進入體內,會趨向於身體所需要的部位而加以攻擊,如果長期服用過量的藥物,會導致氣血失調,縮短壽命。

凡妊娠血聚而後成胎,少遇邪,則所聚之血將宿而不運,反類瘀惡,必生新開陳,然後胎可養也。養胎不惟在血,而胎繫於腎,養之又在於胃,所以補腎調胃,補腎以固其精,調胃以和其中,白朮散主之。但白朮散方藥四味,本草皆云能去惡血,而養胎用之何也?蓋白朮三分能調胃;蜀椒三分(出汗,一本秦椒。

白話文:

懷孕時,血液聚集後形成胎兒。如果很少遇到外部邪氣,那麼聚集的血液就會長期滯留而不循環,就像瘀血一樣對身體有害,必須讓新血產生,瘀血排出,胎兒才能養育。養育胎兒不僅需要血液,胎兒也與腎有關。養育胎兒也需要胃,所以補充腎氣,調整胃氣很重要,因此用白朮散來治療。

但白朮散藥方中四味藥,本草記載都能去除惡血,為什麼用來養育胎兒呢?因為白朮三分可以調整胃氣;蜀椒三分(可以發汗,有的書中寫秦椒)。

)開痹,痹開則陽精至;牡蠣四分治崩,崩止則陰精固;川芎三分下入血海,運動胎血,破舊生新。如或陰血不利,肝木為害,在內抑屈而痛者,瀉以芍藥之酸寒,以通其陰。設直衝過而痛者,散以芎藭之辛溫,以通其陽。或挾瘀惡之氣上逆於胃,而胃中吐煩不能食者,用細辛溫中去痰下氣,半夏治心下急痛,和胃進食,止吐逆。若嘔而不止者,由肝木妄動,用小麥飲養其本氣以安之,且又平胃下氣止煩,一舉兩得。

白話文:

)讓阻塞的經脈暢通,經脈暢通後,陽氣精華就能到達;牡蠣四分可治療崩漏,崩漏停止後,陰氣精華就能穩固;川芎三分能調入血海,促進胎血循環,破除舊血生長新血。如果陰血不通暢,肝屬木,在內部抑鬱而導致疼痛,就瀉下芍藥酸寒的藥性,以疏通陰氣。如果直接衝擊過度而導致疼痛,就散發芎藭辛溫的藥性,以疏通陽氣。或者夾雜了瘀滯的惡氣逆行到胃,胃中出現嘔吐、煩躁、不能進食,就用細辛溫暖中焦、祛除痰液、下氣,用半夏治療心窩部位的急痛,調和胃氣、促進進食,止住嘔逆。如果嘔吐不止,是因為肝屬木妄動,就用小麥飲滋養根本之氣使其安穩,同時又能調理胃氣、下氣、止煩,一舉兩得。

大麥主消渴益氣調中,故中氣不足而渴者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