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鼎

《幼科鐵鏡》~ 卷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五 (6)

1. 三消

三消之症。實熱者少。虛熱者多。不足之症也。若作有餘治之。誤矣。始而心肺消渴。或脾胃消中。或腎水消濁。傳染日久。則腸胃合消。五臟乾燥。精神倦怠。以致消瘦四肢。

白話文:

三消這個病症。實熱症的很少。虛熱症的比較多。屬於不足的病症。如果用治療有餘的治法來治療,那就錯了。一開始是心肺消渴。或者脾胃消中。或者腎水消濁。傳染時間久了。那麼腸胃都會消瘦。五臟乾燥。精神倦怠。以致四肢消瘦。

消渴。心火動而消上。上消乎心。移熱於肺。渴飲茶水。飲之又渴。名曰上消。治宜蓮花飲為主。次以生津四物湯川芎八分。歸身一錢。生地酒洗一錢。知母一錢。白芍用濕紙包煨一錢。麥冬去心一錢。川連八分。烏梅肉五分。天花粉七分。薄荷石蓮肉、蜜炒川黃柏、炙甘草各五分。

白話文:

糖尿病。心火旺盛,消亡於上焦。上焦之邪熱移於肺。患者感到口渴而喝茶水,喝後仍口渴。這種糖尿病稱為上消。治療宜以蓮花飲為主,其次以生津四物湯。川芎八分,當歸身一錢,生地黃用酒洗過一錢,知母一錢,白芍用濕紙包住煨熟一錢,麥冬去心一錢,連翹八分,烏梅肉五分,天花粉七分,薄荷、石蓮肉、蜜炒川黃柏、炙甘草各五分。

消肌。脾火動而消中。中消於脾。移熱於胃。喜多食。食無足時。小便色黃。名曰中消。宜用石膏、知母、甘草、人參。倍加石膏。外加粳米。次宜生津養脾。

白話文:

消肌症:脾胃濕熱內盛,損傷脾胃,以致肌肉消瘦。脾胃濕熱內盛,損傷脾胃,以致肌肉消瘦。脾火旺盛,傷及胃陰,胃陰不足,不能滋養脾胃,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穀,以致肌肉消瘦。濕熱之邪從脾胃移熱於胃,胃熱熾盛,灼傷胃陰,胃陰不足,不能滋養脾胃,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穀,以致肌肉消瘦。濕熱之邪從脾胃移熱於胃,胃熱熾盛,灼傷胃陰,胃陰不足,不能滋養脾胃,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穀,以致肌肉消瘦。患者喜多食,食不知足,小便色黃。此病名為中消病。宜用石膏、知母、甘草、人參治療,其中石膏用量加倍,外加粳米。另外,宜生津養脾。

消濁。火動消腎。移熱於膀胱。小便渾濁。色如膏脂。名曰下消。宜用蓮子、知母、芡實、麥冬。入四物湯服之。

白話文:

將濁氣消散。火氣過旺會損傷腎臟。熱氣轉移到膀胱。小便渾濁。顏色像豬油一樣。這種情況叫做下消。應該使用蓮子、知母、芡實、麥冬。加入四物湯中服用。

凡消症。務要養脾生肺。降火滋陰。病自除矣。

總治三消。以生血為主。用黃連、天花粉二味為末。藕汁、生地汁、生薑汁、人乳並蜜。共和二末為丸。每次一指而大。白湯送下。

白話文:

治療三消。以生血為主。用黃連、天花粉兩味藥研成細末。藕汁、生地汁、生薑汁、人乳和蜂蜜。一起和兩種藥末混合成丸劑。每次一指大小。用白開水送服。

2. 膀胱氣痛

嬰兒小腸與膀胱氣痛在臍下氣海兩邊。筋腫到腎囊邊。痛不可抵。治用川楝子橘核、小茴香荔枝核。俱焙炒為末。白酒熱調三四錢一服。不數服即愈。

白話文:

嬰兒的腸胃和膀胱疼痛,在肚臍以下,氣海穴兩側,筋脈腫脹到腎囊附近,疼痛劇烈難忍。治療時使用川楝子、橘核、小茴香、荔枝核。將這些藥材全部炒熟,研磨成粉末,用白酒調和,一次服用 3 到 4 錢重。不用幾次服用就可以痊癒。

3. 呆笑

兒無甚病。忽然見人呵呵而笑。即不見人亦然。每日如是。治用桔梗三錢。半夏五錢。木通一錢。甘草五錢。煎服。隨於頂心百會穴。艾灸二壯。即愈。

白話文:

小孩兒沒有什麼病。突然看見人就呵呵而笑。看不見人的時候也是這樣。每天都如此。醫生用桔梗三錢、半夏五錢、木通一錢、甘草五錢煎服。隨後在頭頂百會穴艾灸二壯。病就立刻好了。

4. 不寐多困

嬰兒不睡有二。一心虛。一膽虛。睡中不聞人聲。忽醒而不寐者。此心血不足。宜用人參安神丸。有睡中稍聞人聲響動。即驚而不寐者。此膽虛之極。宜用參竹湯

白話文:

嬰兒睡不好的原因有兩個。一種是心虛。另一種是膽虛。睡覺時,聽不到人聲。突然醒來就睡不著了。這是心血不足的表現。宜用人參安神丸來治療。有一種情況是,睡覺時稍微聽到人聲或響動。就會驚醒而睡不著。這是膽虛到了極點的表現。宜用參竹湯來治療。

多睡者。脾氣虛弱。健運之令不行而嗜臥也。治宜溫補脾胃。以四君子湯木香半夏。倍加白朮

白話文:

長期嗜睡的人是脾氣虛弱引起的,這是因為脾胃不能正常運作,導致嗜睡。治療方法是溫補脾胃,可以使用四君子湯,並加入木香、半夏,再加倍白朮的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