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昌遇

《幼科折衷》~ 上卷 (21)

回本書目錄

上卷 (21)

1. 黃疸

總括,發黃暑濕蒸脾得,內外因分治最良;更有胎元生便見,切宜多服地黃湯

白話文:

總括來說,如果夏天黃疸是由暑濕引起的,脾臟受損,分清內外因,分治最有效;如果還有胎元生,就更需要服用地黃湯了。

脈法,脈沉,渴欲飲水,小便不利,皆發黃。凡發黃,寸口無脈,鼻氣冷,並不可治。

《內經》曰:中央黃色,入通於脾。又曰: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土。夫黃疸為病,肌肉必虛腫而色黃,蓋濕熱鬱積於脾胃之中,久而不散,故土色行於面與肌膚也。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母能令子虛,母病而子亦病矣。故有諸中者必形諸外。其症雖分為五,終無寒熱之異。

白話文:

《內經》說:中央屬黃色,黃色進入身體可通於脾臟。又說:各種濕腫滿脹的病症都歸屬於脾土。黃疸作為病,肌肉一定虛胖而且顏色發黃,濕熱鬱積在脾胃之中,時間久了不消散,所以土的顏色就會表現在臉上和皮膚上。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母親能使兒子虛弱,母親生病兒子也會生病。所以,中焦有病一定會表現在外。黃疸的症狀雖然分為五種,但始終沒有寒熱的區別。

丹溪曰:同是溫熱如𨠭曲相似,正經所謂知其要者一言而終是也。外有傷寒熱病,陽明內實,失於汗下,故使濕熱拂鬱內甚,令人發黃病也。或有疳瀉亦主皮黃髮豎,肚青筋肌肉消瘦身必發黃。此因疳而有是症,仍以疳症治之自愈。治疸之法用五苓散倍加菌陳服之,或茵陳湯茯苓滲濕湯之類,無不應手獲效。

白話文:

丹溪說:黃疸的發病機理與傷寒熱病相似,與正經上所說的「知其要者一言而終」的道理是一致的。外有傷寒熱病,陽明經脈內熱嚴重,沒有及時發汗瀉下,導致濕熱鬱結在體內加重,就會讓人患上黃疸。或者有疳疾泄瀉的人,也會出現皮膚發黃、頭髮豎立、肚子上青筋暴露、肌肉消瘦、身體發黃的症狀。這是因為疳疾引起的症狀,只要用治療疳疾的方法,就能自然痊癒。治療黃疸的方法是用五苓散加倍菌陳服用,或者茵陳湯以及茯苓滲濕湯等類似的藥方,沒有不手到病除的。

又曰濕在上宜汗、在下宜利小便,或二法並用,使上下分消。

又有小兒生下,遍體俱黃,惟面目痃厚如金色,身發壯熱,名為胎黃,因未產之前母受極熱,母子俱宜服生地黃湯

白話文:

另有一種嬰兒一出生,全身皮膚都黃黃的,只有臉部皮膚黑黑厚厚的像金色一樣,身體又發熱,這就是胎黃。這是因為嬰兒還在母親肚子裡時,母親受到極大的熱氣,因此出生的嬰兒和母親都需要服用生地黃湯。

疸有五:有黃疸、有黃汗、有酒疸、有谷疸、女勞疸。

〔附方〕

五苓散,見瘧疾症內。

茵陳湯茵陳蒿(一兩),梔子(三大枚),大黃(三錢)

白話文:

茵陳湯:

  • 茵陳蒿:一兩
  • 梔子:三大枚
  • 大黃:三錢

白話文:

茯苓滲濕湯:

  •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痢的功效。
  • 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梔子:具有清熱涼血、瀉火除煩、解毒止痢的功效。
  • 防己:具有除濕解表、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
  • 白松:具有祛風除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化濕止瀉、消積止痛的功效。
  • 青皮:具有理氣寬中、疏肝解鬱、化濕消滯的功效。
  •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消積導滯的功效。
  • 枳實:具有理氣破滯、消積導滯的功效。
  • 茵陳: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疸的功效。
  • 澤瀉:具有利尿滲濕、清熱化濕的功效。
  • 豬苓:具有利尿通淋、清熱化濕、消腫散結的功效。
  •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

生地黃,生地,赤芍川芎當歸天花粉

白話文:

《生地黃湯》

  • **生地黃:**滋陰涼血,清熱解毒。
  • **赤芍:**活血化瘀,散血止痛。
  • **川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天花粉:**清熱涼血,化瘀止痛。

**《生地黃湯》**的功效

**《生地黃湯》**具有滋陰清熱、活血化瘀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血熱妄行引起的各種出血症,如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

白玉散(治酒疸),黑醜,甘遂(各五錢),水煎五更時服。

白話文:

白玉散(治酒疸),黑醜,甘遂(各五錢),用清水煎煮,於凌晨五更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