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三 (6)

1. 中風涎潮第六

張渙,白玉丹,治小兒中風涎潮。

天南星半夏(各生用),白殭蠶,桂心,石菖蒲(一寸九節者。各一兩)

白話文:

天南星、半夏(都要生用),白殭蠶、桂心、石菖蒲(長九節的,各一兩)。

以上搗,羅為細末。次用:膩粉,龍腦(並細研。各一分)

上件都拌勻,取生薑汁和如黍米。服十粒,煎人參湯下。

白話文:

將上面所有的藥材都拌勻,用生薑汁和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用人參湯送服。

張渙,鬱金丹,治小兒中風,潮發涎盛。

鬱金(末),蠍梢,桔梗,天南星(微炒。各半兩)

白話文:

  • 鬱金(研成粉末):1兩

  • 蠍梢:1兩

  • 桔梗:1兩

  • 天南星(稍微炒過):1兩

以上搗,羅為細末。次用:巴豆(五枚,以童子小便浸一宿,去皮心膜,出油,研成膏),膩粉(一錢,研)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搗碎,細細研磨成末。然後使用:巴豆(五枚,用童子小便浸泡一夜,去除外皮和薄膜,榨出油,研磨成膏狀),膩粉(一錢,研磨成粉末)。

上件都研勻,滴水和丸黍米大。每服五粒,煎荊芥湯令下。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都研磨均勻後,加入一滴水和丸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粒,用荊芥湯煎服,以藥湯將藥丸帶下喉嚨。注意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加減藥量。

《莊氏家傳》,天麻防風丸,治小兒風壅涎實,中風,癇疾,筋脈緊急,精神昏塞,或時驚叫,眠睡不穩方。

白話文:

《莊氏家傳》中的天麻防風丸,用於治療小兒因風引起的咽喉腫脹、中風、癇疾、筋脈僵硬、精神昏迷、有時驚叫、睡眠不穩等症狀。

天麻(炙),防風人參(各一兩),乾蠍(全者。炒),白殭蠶(各半兩),甘草(炙),硃砂(研),雄黃(研。各一分),牛黃(一錢,研),麝香(一分,研)

白話文:

  • 天麻(乾製)

  • 防風

  • 人參(各一兩)

  • 全蠍(曬乾,炒過)

  • 白殭蠶(各半兩)

  • 甘草(烤過)

  • 硃砂(研磨成粉末)

  • 雄黃(研磨成粉末,各一分)

  • 牛黃(一錢,研磨成粉末)

  • 麝香(一分,研磨成粉末)

上十味末之,煉蜜丸如櫻桃大。薄荷湯化下一丸,兒小分減。不拘時候。

白話文:

將以上十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櫻桃般大小的藥丸。用薄荷湯送服一丸,兒童酌情減量。不限服用時間。

2. 中風四肢拘攣第七

《巢氏病源》小兒中風四肢拘攣候:肌肉脆弱,易傷於風,風冷中於膚腠,入於經絡,搏於筋脈,筋脈得令即急,故使四肢拘攣也。

白話文:

《巢氏病源》中提到小兒中風導致四肢拘攣的原因:小兒肌肉脆弱,容易受到風的侵襲,風寒之邪侵襲皮膚腠理,深入經絡,與筋脈相搏,使得筋脈突然急縮,因此導致四肢拘攣。

《千金》治少小中風,手足拘急。二物,石膏湯

石膏(如雞子大一塊,淬),真珠(一兩)

上水二升,煮石膏五、六沸;內真珠,煮取一升,稍稍分服之。

《聖惠》治小兒中風,四肢拘攣,心神煩亂不得睡。獨活散

獨活黃耆(銼),茯神酸棗仁(各一兩),防風(去蘆頭),白蘚皮,羚羊角(屑。各三分),桂心,甘草(炙微赤。各半兩)

白話文:

獨活、黃耆(切碎)、茯神、酸棗仁(各一兩),防風(去掉蘆葦頭)、白蘚皮、羚羊角(研磨成屑。各三分),桂心、甘草(烤至微紅。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三分,去滓。量兒大小,以意分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中風,四肢筋脈拘攣。桑根白皮散

桑根白皮(銼),敗醬木通(銼。各一兩),羚羊角(屑),漏蘆,茯神,芎藭(各三分)

白話文:

桑根白皮(磨碎),腐敗的醬汁,木通(磨碎。各一兩),羚羊角(研成碎片),漏蘆,茯神,川芎(各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黃汁半合,更煎一、兩沸。量兒大小,以意分減服之。

白話文:

把上面的藥材搗碎,用粗羅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煎至五分之一,去掉渣滓;加入生地黃汁半合,再煎一、兩沸。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減量服用。

《聖惠》治小兒中風,四肢拘攣,發歇疼痛。羌活散

羌活,芎藭,防風(去蘆頭),天麻當歸(銼,微炒),甘草(炙微赤,銼。各三分),麻黃(半兩,去根節),白附子(一分,炮裂)

白話文:

羌活、川芎、防風(去除蘆頭)、天麻、當歸(切片、微炒)、甘草(烤至微紅,切碎。各三分)、麻黃(半兩,去除根節)、白附子(一分,炮製裂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薄荷酒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中風,手足筋脈攣急。一字散

蟬殼,乾蠍,白殭蠶(各微炒),半夏(末,用薑汁拌,炒令黃),南星(炮裂。各一分),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

白話文:

1.**蟬殼:**蟬的蛻殼,具有清熱解暑、息風止驚的功效。

2.**乾蠍:**蠍子的乾身體,具有活血化瘀、解毒消腫的功效。

3.**白殭蠶:**白色僵蠶,具有祛風化痰、平喘止咳的功效。

4.**微炒半夏:**將半夏略微炒製後,具有化痰止咳、散結消痞的功效。

5.**薑汁拌炒:**將半夏拌入薑汁,然後炒製,使半夏具有溫熱化痰、散寒止咳的功效。

6.**黃連:**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7.**南星:**南星具有祛痰化溼、散結消痞的功效。

8.**硃砂:**硃砂具有安神定驚、清熱解毒的功效。

9.**細研,水飛過:**將硃砂研磨成細粉,然後用水飛過,使硃砂具有更細膩的質地和更佳的藥效。

上件藥搗,羅為末。每服一字,以荊芥薄荷湯調下。量兒大小加減服之,日三、四服,效。

白話文:

將上一條方子中的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字的劑量,可以用荊芥薄荷湯送服。應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加減服用的劑量,每天服用三到四次,即可見效。

《聖惠》治小兒中風,手足拘攣,身體強直,口噤,壯熱。牛黃丸

牛黃,羚羊角(屑),胡黃連,鉤藤,乾蠍(微炒),犀角屑,麝香,硃砂,雄黃,天竺黃(並細研),水銀(用少棗肉研令星盡。各一分),烏蛇(半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

白話文:

牛黃,羚羊角(研成粉末),胡黃連,鉤藤,乾蠍子(略微炒一下),犀角研成粉,麝香,硃砂,雄黃,天竺黃(並研磨成細末),水銀(用紅棗肉研磨直到星光消失,每種藥一分),烏蛇(半兩,用酒浸泡,去皮去骨,烘烤至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用蒸餅和丸如黃米大。每服以薄荷湯下五丸,立有汗出。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白話文:

先將上述的藥研成粉末,加入研磨過的藥物混合均勻,利用蒸好的餅和丸,做成如黃米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丸,以薄荷湯送服,服用後會立即出汗。至於服用量,可以根據兒童的大小,適當增減。

《聖惠》治小兒中風,四肢攣急,心神煩熱。硃砂丸方

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蠶蛾,乾蠍(各微炒),天麻,白附子(炮裂),牛黃,腦麝(各細研),羌活(各一分)

白話文:

硃砂(半兩,研磨成細末,用水澄清過濾),蠶蛾、乾蠍子(各微炒),天麻、白附子(炮裂),牛黃、腦麝(各研磨成細末),羌活(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散,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薄荷湯研下三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材搗碎,篩羅成藥粉,把所有的藥粉混合均勻,加入蜂蜜和成丸子,每個丸子的大小如同綠豆。每服藥須研磨成粉末,以薄荷湯送服三粒藥丸,每天服用三次或四次。根據兒童的大小,依意增減藥丸的服用數量。

《嬰孺》治少小風攣,兩腳疼痛,鎮心止驚。石斛酒

石斛(二分),牛黃,蜀椒(汗),白朮細辛(各四分),秦艽紫石英,當歸,乾薑(各八分),防風,杜仲,桂心,人參,黃耆,甘草(炮。各六分),獨活(七分),附子(炮),地黃,防己(各五分。一本有白蘚皮六分,無防己),麥門冬(七分,去心)

白話文:

石斛(二錢),牛黃,蜀椒(蒸過),白朮,細辛(各四錢),秦艽,紫石英,當歸,乾薑(各八錢),防風,杜仲,桂心,人參,黃耆,甘草(炒過。各六錢),獨活(七錢),附子(炒過),地黃,防己(各五錢。另一種版本有白蘚皮六錢,沒有防己),麥門冬(七錢,去掉麥心)

上二十味絹袋盛,清酒五升半浸,泥器口。春夏五日,秋冬十日。初服半合為始,日三;稍稍加之,以知為度。

張渙,獨活黃耆湯,治小兒中風拘攣。

獨活,綿黃耆,酸棗仁(各一兩),羚羊角(屑),桑根白皮(銼),肉桂,麻黃(去根節,秤),川芎(各半兩)

白話文:

獨活、綿黃耆、酸棗仁(各一兩),羚羊角(打碎成屑狀),桑根白皮(切碎),肉桂、麻黃(去除根部和節,秤重),川芎(各半兩)

上件都搗,羅為細末。每服一大錢,水一盞,入生薑、薄荷各三片,煎五分,去滓,放溫熱服。

白話文:

將上面所有的藥材都搗成細末。每次取一大錢重的藥末,加一碗水,放入生薑、薄荷各三片,煎煮至五分之一,去除藥渣,等藥液溫熱時服用。

《劉氏家傳》治大人、小兒因驚風或寒濕,手足不舉,筋骨不舒,經絡諸疾。

延胡索(去皮),當歸,官桂(去粗皮,不見火)

上等分,為細末。大人每服二錢,小兒每服一錢,溫酒調下,空心臨臥,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