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2)

1. 中客忤第二

《巢氏病源》小兒中客忤候:小兒中客忤者,是小兒神氣軟弱,忽有非常之物,或未經識見之人觸之,與兒神氣相忤而發病,謂之客忤也。亦名中客,又名中人。其狀吐下青黃白色、水穀解離,腹痛反倒天矯,面變易五色,其狀似癇,但眼不上插耳。其脈弦、急、數者是也。

白話文:

《巢氏病源》小兒中客忤症候:小兒中客忤,是因為小兒神氣軟弱,忽然有異常的事物,或未曾見過的人觸摸他,與兒神氣相衝突而發病,稱為客忤。也叫中客,又叫中人。症狀是嘔吐青黃白色物,飲食不能消化,腹痛劇烈且反復發作,臉色變幻不定,狀似癲癇,但眼睛不斜視耳朵。脈搏弦急數的是客忤。

若失時不治,久則難治。若乳母飲酒過度,醉及房勞,喘後乳香者最劇,能殺兒也。(其脈急數者,宜與龍膽湯下之,加人參當歸各如龍膽汁分等多少也。)

白話文:

如果錯過適當時機不及時治療,拖久了就難以治癒了。如果乳母過量飲酒,喝醉了房事過度,喘後乳香的嬰兒最嚴重,甚至可能導致嬰兒死亡。(如果這種乳香嬰兒的脈搏又急又數,應該給予龍膽湯服用,並加入人參、當歸,劑量與龍膽汁相同即可。)

《葛氏肘後》論:小兒病發身軟、時醒者,謂之癇;身強直反張、不醒者,謂之痙。凡中客忤之病,類皆吐下青黃白色。其候似癇,但眼不上下接耳。其痢水穀解離是也。

白話文:

《葛氏肘後》中說:兒童患病,身體軟弱無力,但有時清醒,這被稱為癇;身體僵硬挺直,反張,不醒,這被稱為痙。凡是感染外邪,引起疾病的,通常都會吐出青、黃、白色的東西。症狀類似於癇,但眼睛不能上下轉動,接觸耳朵。痢疾是水穀分離。

《千金》論:少小所以有客忤病者,是外人來氣息忤之,一名中人,是為客忤也。雖是家人或別房異戶,雖是乳母及父母或從外還,衣服經履鬼神粗惡暴氣,或牛馬之氣,皆為忤也。執作喘息、乳氣未定者,皆為客忤。

白話文:

《千金》中說:小孩子之所以會得客忤病,是外界的氣息侵犯所致,又稱中人,這就是客忤。即使是家人或其他房屋的住戶,即使是乳母、父母或從外地回來的人,他們的衣服、鞋子經過鬼神或粗惡暴戾之氣,或經過牛馬之氣,都會引起客忤。呼吸急促、乳氣未定者,都會引起客忤。

凡小兒衣、布、帛、綿中不得有頭髮,履中亦爾也。白衣青帶、青衣白帶,皆令中忤。凡非常人及諸物從外來,亦驚小兒致病。欲防之法,諸有從外來人及異物入戶,當將兒避之,勿令見也。若不避者,燒牛屎,令常有煙氣置戶前則善。

白話文:

所有兒童穿著的衣服、布匹、絲綢、棉花中不得有頭髮,鞋子裡也不可以有。白色衣服配青色腰帶、青色衣服配白色腰帶,都會導致兒童身體不舒服。所有不是常伴左右的人和各種物品從外面進來,也會驚嚇兒童導致生病。想要預防的方法是,所有從外面進來的人和陌生事物入戶時,應讓兒童避開,不要讓他看到。如果不避開,就燃燒牛糞,讓戶前經常有煙霧,這樣會好一些。

小兒中客為病者,無時不有此病也。而秋初一切小兒皆病者,豈是一切小兒悉中客邪?夫小兒所以春冬少病,秋夏多病者,秋夏小兒陽氣在外,血脈嫩弱,秋初夏末晨夕時有暴冷,小兒嫩弱,其外則易傷,暴冷折其陽,陽結則壯熱,胃冷則下痢,是故夏末秋初小兒多壯熱而下痢也。未必悉是中客及鬾也。

白話文:

小兒中暑是一種隨時都可能發生的疾病,但為什麼秋季初的時候,所有的小兒都會生病呢?難道所有的小兒都中暑了嗎?小兒之所以在春天和冬天生病較少,在夏天和秋天生病較多,是因為在夏天和秋天,小兒陽氣在外,血脈嫩弱,而秋季初和夏季末的時候,早晚常常有突然變冷的天氣,小兒的體質嫩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傷害。突然變冷的天氣折損了小兒的陽氣,陽氣鬱結就會壯熱,胃部受寒就會下痢。所以夏天末和秋季初,小兒多壯熱而下痢,未必都是中暑或鬾。

若治少小法,夏末秋初常宜候天氣溫涼也。有暴寒卒冷者,其少小則多患壯熱而下痢也。慎不可先下之,皆先殺毒後下之耳。

白話文:

如果要治療小孩的腹瀉,在夏末和秋初的季節應常注意天氣是否溫和涼爽,如有發生暴寒或天氣突然變冷的情況,小孩容易發病。小孩可能會出現高燒,腹瀉,這時不可急於先服瀉藥,應先服用解毒的藥物來治療毒症,然後再服用瀉藥。

小兒中客,急視其口中懸癰左右,當有青黑腫脈核如麻豆大,或赤、或白、或青,如此便宜用針速刺漬去之,亦可爪摘決之,並以綿纏釵頭拭去血也。少小中客之病,吐下青黃赤白汁,腹中痛及反倒偃側,喘似癇狀,但目不上插少睡耳。面變五色,其脈弦急。若失時不治,小久則難治矣。

白話文:

小兒感染了客邪,立即查看其口中懸癰的位置。通常會看到青黑色腫脹的脈核,像麻豆一樣大,有時候是紅色、白色或青色。遇到這種情況,可以用針快速刺穿並去除膿液,也可以用指甲摘除囊腫,然後用棉花纏繞在釵頭上,擦去血跡。年紀稍大的兒童,感染客邪後會吐出青黃、赤白或其他顏色的汁液,腹中疼痛,並會翻身側躺,喘氣就像癲癇一樣,但眼睛不會閉上,睡眠很少。臉色會變成五種顏色,脈搏又細又快。如果不及時治療,過一陣子就會很難治癒。

欲療之方,用豉數合,水拌令濕,搗熟,丸如雞子大,以摩兒囟上、手足心各五、六遍,畢以丸摩兒心及臍,上下行轉摩之。食頃破視,其中當有細毛,即擲丸道中,痛即止。(《肘後》亦收此豉方,作《小品方》,然不若如此之詳。)

白話文:

想要治療的方法,用豆豉數合,用水拌合使其濕潤,搗成泥狀,丸成雞蛋大小,用這個丸反覆摩擦小孩囟門、手腳心各五、六遍,最後用丸摩擦小孩心臟和肚臍,上下來回摩擦。過短時間後將丸子破開檢視,裡面應該有些細毛,接著將丸子丟到路上,疼痛就會停止。(《肘後》也收錄了這個豆豉配方,稱為《小品方》,但沒有這裡敘述得這麼詳細。)

茅先生客忤形候:眼翻騰,腰背強直,項硬,手足硬,返身歸後如角弓,面黑色。此候因兒子生下都不與出屋,被人相請乳母,有檐夫扛兜,身帶汗氣,或有腋氣,或牛馬氣,兒子吸著。且奈兒子五臟血氣未就嬌嫩,遂吸著其氣,乃積在心臟,日往月來,被風乘虛而發此之候。

白話文:

茅先生講,嬰兒患有這種病症的症狀是:兩眼上翻,腰背僵硬,脖子僵硬,手腳僵硬,身體向後彎曲像弓一樣,臉色發黑。造成這種病症的原因是,孩子出生後一直沒有離開屋子,有人請來乳母,乳母的丈夫是屋頂工匠,身上帶著汗味,或者有腋臭,或者有牛馬的味道,孩子吸入了這些氣味。另外,孩子的五臟六腑還沒發育完全,身體嬌嫩,因此吸入了這些氣味,積聚在心臟裏,日積月累,被風邪趁虛而入,就發作了這種病症。

《嬰童寶鑑》小兒客忤歌:

客忤多因人物沖,更遭鬼氣亦相同。青黃吐出並白沫,水穀開張腹又疼。面色五般時變動,脈弦急數不幹風。一同癇吊多驚證,兩目依常異有風。

白話文:

鬼附病多半由人與人之間的衝突造成,遇到鬼氣侵擾也會有同樣的現象。牙齒染青或黃、嘔吐白色泡沫、不能消化食物、腹痛、面色常常變換,脈象緊繃急速,不受風寒的影響。另一種叫做「癇吊」,多半表現出受到驚嚇的症狀,但兩眼總是異樣地盯着某處,好像看到了什麼。

《千金》治少小中客忤、強項欲死方。

取衣中白魚十枚為末,以敷母乳頭上,令小兒飲之,入咽立愈。一方:二枚,著兒母手掩兒臍中,兒吐下愈。亦以摩兒項及脊強處。

白話文:

取十片白色的魚鱗,搗碎成粉末,敷在母親的乳頭上,讓嬰兒吮吸,進入口中立即可見效果。另一種:取兩片魚鱗,讓嬰兒的母親用手遮蓋在嬰兒的肚臍上,可以治癒嬰兒嘔吐腹瀉。也可以用魚鱗摩擦嬰兒的項部和背部的強直部位。

《千金》治少小客忤,二物黃土塗頭方

灶中黃土、蚯蚓屎等分搗合,和水和如雞子黃大,塗兒頭上及五心,良。一方云:雞子青和如泥。

白話文:

將竈中的黃土和蚯蚓屎等分搗碎混合,加水攪拌成雞蛋黃般大小,塗抹在兒童的頭上和五心上,效果很好。另一種方法是將雞蛋清和成泥狀。

《千金》又方

麝香如豆大許,立愈。《聖惠》研如粉,清水調一字。(《廣利方》治客忤,用麝香調,塗兒口。)

白話文:

服用麝香如豆子般大小的劑量,立即可見成效。(出自《聖惠》)將麝香研磨成粉,用清水調和成一個字的形狀。(出自《廣利方》治療客忤,用麝香調配,塗抹在兒子的嘴上。)

《千金》治少小犯客忤發作有時者方。

以母月衣覆兒上,大良。

《千金翼》治小兒新生客忤中惡,發癇發熱,乳哺不消,中風反折,口吐舌並疰忤面青,目上插,腹滿癲癇,羸瘦疰及三歲不行。雙丸

白話文:

治療小兒出生遇到的客忤(外邪引起的嘔吐)、巔狂、發熱、哺乳不能消化、中風反折、口吐舌僵、疰忤(痙攣)面青、眼珠上翻、腹滿癲癇、羸瘦疰及三歲不能行走。雙丸的方劑。

上麝香,牛黃黃連(宣州者。各二兩),丹砂,特生礬石(燒),附子(炮,去皮),雄黃,桂心,烏賊魚骨(各一兩),巴豆(六十枚,去皮、心熬),赤頭蜈蚣(一枚,熬。《聖惠》與此方同,獨麝香、牛黃減半,蜈蚣加半)

白話文:

上好的麝香、牛黃、黃連(安徽宣州產的,各二兩)、丹砂、特製的明礬(燒過的)、附子(炮製後,去皮)、雄黃、桂心、烏賊魚骨(各一兩)、巴豆(六十粒,去皮、去心,熬製)、赤頭蜈蚣(一隻,熬製。《聖惠》中的方子與此相同,只是麝香、牛黃減半,蜈蚣加倍)。

上一十一味各異搗、篩,別研巴豆如膏,乃納諸藥,煉蜜和搗三千杵,密壅之,勿泄氣。生十日、二十日至一月,日服如黍米大二丸,四十日至百日服麻子大二丸,一歲以上以意增加。有兒雖小而病重者,增大其丸,不必依此丸。小兒病客忤,率多耐藥,服藥當汗出,若汗不出者不瘥也。

白話文:

以上所列一一不同的藥材,分別搗碎和篩選後,單獨將巴豆研磨成膏狀,然後將所有藥物放入,和煉蜜混合後搗打三千次,密封保存,不要讓氣體跑出來。服用時,服生藥十天,服二十遍滿一個月,每天服用兩個如黍米大小的丸藥,服用四十遍滿一百天,服用兩個如芝麻大小的丸藥,一歲以上的人,可以酌情增減。如果有小孩,雖然年紀小但是病重,可以增加丸藥的劑量,不必按照這個劑量服用。小孩患了客忤病,通常很耐藥,服用藥物後應該發汗,如果汗水沒有出來,就不能痊癒。

一日一夜四、五服,以汗出為瘥。凡候兒中人者,為人乳子未了而有子者,亦使兒客忤。口中銜血,即月客也。若有此者,當尋服此藥,即兒可全也。口聚唾,腹起熱者,當灸臍中,不過二、七壯,並勤服此藥。若喜失子者,產訖,兒墮落地聲未絕,便即以手指刮舌上,當得所銜血如韭葉者,便以藥二丸如粟米大服之,作七日乃止,無不痊也。若無赤頭蜈蚣,赤足者亦得,三枚皆斷取前兩節,其後分不可用也。

白話文:

一天一夜服用四五次藥,以出汗為痊癒的徵兆。凡是為人撫養兒子的人,在哺乳期內有月經的人,也會讓小孩感到驚恐。口中含血,就是月經來了。如果有這種情況,應該服用此藥,小孩才能痊癒。口內積聚唾液、腹部發熱的人,應該灸臍中,不要超過兩次或七次,並勤服此藥。如果因流產而失去孩子的產婦,孩子落地後還沒斷氣,就用手指刮舌頭上,應該能得到一片像韭菜葉一樣的含血物,就用如粟米大小的藥丸服下,連服七天就會痊癒。若沒有赤頭蜈蚣,赤足蜈蚣也可以,三隻都斷取前兩節,其後的部份不能用。

《外臺》崔氏又療兒若卒客忤中人,吐,不下乳哺,面青,脈變弦急者,以浴之方。

取錢七十文,以水三斗,煮令有味,適寒溫浴兒,良。(《聖惠》用青銅錢一百二十文。)

《子母秘錄》治小兒卒客忤死。

桔梗末三錢匕飲服。

《集驗》主小兒客忤。

墨搗、篩,和水溫服半錢匕。好墨入藥,粗者不堪。

《食療》治小兒客忤。

熊骨煮湯浴之。

日華子治小兒客忤。

烏雌雞糞炒服。

《元和紀用經》療小兒客忤。

菖蒲汁內口中。

又生艾汁內口中。

又磨刀水三、四滴,妙。

《聖惠》治小兒血脈盛實,寒熱作時,四肢驚掣,發熱大吐。兒若已能進哺,中食不消,壯熱及變蒸不解,中客忤,人、鬼氣並諸癇等。並宜服,龍膽散

白話文:

《聖惠方》治療小兒血脈盛旺實熱,時而寒熱,四肢抽搐,發熱大吐。如果兒童已經能夠進食,但食物滯留不消,出現壯熱及變蒸不解的症狀,可能是受到中客忤,人、鬼氣等因素的影響,以及各種癇症。都可以服用龍膽散方。

龍膽(去蘆頭),鉤藤,柴胡(去苗),甘草(炙微赤,銼),赤茯苓黃芩,桔梗(去蘆頭),赤芍藥,川大黃(銼碎微炒。各一分),蜣蜋(三枚,去翅、足,微炒)

白話文:

龍膽(去除蘆頭),鉤藤,柴胡(去除苗),甘草(炙烤至微紅色,切碎),赤茯苓,黃芩,桔梗(去除蘆頭),赤芍藥,川大黃(切碎微炒。各一份),蜣蜋(三枚,去除翅膀和腳,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日四、五服。

《聖惠》闢小兒諸般驚叫,顫瘛瘲,從初養下便與乳母帶,闢諸驚忤之氣。雄黃丸

白話文:

《聖惠方》中記載,在小孩出生後就開始使用雄黃丸,可以預防小孩受到驚嚇,避免出現顫抖、抽搐等症狀。雄黃丸的製作方法如下:

  1. 雄黃、硃砂、石菖蒲各一兩,研為末。

  2. 蜂蜜一兩,調勻成丸,如綠豆大。

  3. 每服一丸,早晚各一次,用米湯送服。

注意:

  1. 雄黃有毒,不可過量服用。

  2. 孕婦、哺乳婦女、兒童應慎用。

  3. 若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應立即停用。

雄黃,煎香,白膠香降真香(末),鬼臼(去毛,為末。各一兩),虎頭骨(微炙),猴孫頭骨(微炙。各三分),麝香,白龍腦,乳香(各一分),大蛇頭(一枚,炙)

白話文:

雄黃、煎香、白膠香、降真香(研磨成粉末)、鬼臼(除去毛,研磨成粉末。各一兩)、虎頭骨(稍微烤一下)、猴孫頭骨(稍微烤一下。各三分)、麝香、白龍腦、乳香(各一分)、大蛇頭(一個,烤一下)

上件藥都研令細,用熟棗肉和丸如彈子大。初長兒前先燒一丸,次用絲絹袋子帶一丸於身上,闢一切驚忤之氣。

《聖惠》治小兒中客忤體熱方。

龍骨葛根(銼。各一分),牛黃(細研,半兩)

白話文:

白龍骨、葛根(切碎,各 1 分)、牛黃(研磨成細粉,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日三、四服。

《聖惠》治小兒客忤,驚啼壯熱。犀角散

犀角屑,麥門冬(去心,焙),鉤藤,硃砂(細研。以上各一分),牛黃(細研,半分),麝香(三豆大,細研)

白話文:

犀牛角粉末、麥門冬(去心、烘烤)、鉤藤、硃砂(研磨成細粉。以上各一分)、牛黃(研磨成細粉,半分)、麝香(三豆大的量,研磨成細粉)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金銀溫湯調下半錢。

《聖惠》治小兒客忤,驚啼叫方。

灶中黃土(二兩),雞子(一枚,去殼)

上件藥相和,入少許水調。先以桃柳湯浴兒,後將此藥塗五心及頂門上。

白話文:

將所有的藥物混合在一起,加入少量的水調勻。首先用桃柳湯洗淨身體,然後將此藥塗抹在五心和頭頂。

《聖惠》又方

豬乳(一粟殼),牛黃末(一字)

上件藥相和,漸漸滴兒中口佳。

《聖惠》治小兒卒客忤,軀啼、腹堅滿。雀糞丸

雀糞(一兩),當歸(半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五十日兒每服一丸,以乳汁下,日三、四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後,加入蜂蜜和在一起,搓成芝麻大小的藥丸。五十天以上的小孩每次服用一丸,用乳汁送服,每天服用三到四次。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服用量。

《聖惠》治小兒中客忤,欲死、心腹痛。雄黃散

雄黃,麝香

上件各等分,都研細為散。周晬兒每服一字,用刺雞冠血調灌之,空心,午後各一服。更隨兒大小臨時以意加減。《嬰孺方》云:無麝香,以牛黃代之。

白話文:

以上各味藥材,都研磨成細末。周歲之內小兒每次服用一字(赤小豆)的藥量,用刺雞冠的血調和灌服,空腹服用,下午各服一次。可視小兒的年齡大小和病情,適當加減藥量。《嬰孺方》說:沒有麝香,可以用牛黃代替。

《聖惠》治小兒卒中客忤方。

銅照子鼻

上燒令赤,著少許酒中淬過,少少與兒服之。

《聖惠》治小兒客忤壯熱,浴方。

白芷根苗,苦參

上件藥等分,粗搗為散。用清漿水煎,入鹽少許以浴兒,浴了用粉摩之,佳。

《聖惠》又方

上取李葉煎湯,去滓,溫洗浴兒,瘥。

《聖惠》又方

新馬糞(一枚)

上水絞取汁,與兒時時服少許。

《聖惠》治小兒客忤,欲狼狽方。

上抱兒於廁前,取屎,草燒灰為末,水調服少許即愈。

《聖惠》治小兒卒中客忤。禁符

上件符並朱書,額上貼之。

《譚氏殊聖》治客忤方。

忽爾連連哭不休,渾身壯熱脈如鉤。驚啼不得冤神鬼,客忤傷心不自由。犀角雄黃相共搗,桃符煎水看稀稠。人參,茯苓車前子,丸吃三服請不憂。安神丸

白話文:

小孩子忽然哭個不停,渾身發燒,脈象如鉤狀。不停哭泣,好像受到了神鬼的冤枉,被外來的東西傷害,心神也不自由。

將犀角和雄黃搗碎混合,用桃符煎水看稀稠。人參、茯苓、車前子混合製成的藥丸,服用三副就會消除憂愁。

生犀末(半錢),雄黃(研),人參,茯苓,車前子(各一分)

上為末,取桃白皮一兩、桃符一兩,二味以水三升,同煎至一升,去滓,更煎成膏,和前藥丸如麻子大。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取用桃樹白色的樹皮和桃符各一錢,兩種藥材加入三升水,一起熬煮至一升液體,過濾掉渣滓,再繼續熬煮成膏狀,與前面藥物的藥粉混合,捏成麻子大小的藥丸。

每服三丸,芍藥湯下。

《譚氏殊聖》又治客忤方。

小兒哽氣築心連,喘息多愁胃口涎。唯有此疾宜早治,為緣客忤氣相煎。看看病狀醫難效,取取真珠散半錢。龍腦生犀香附子,小兒餐了保身安。真珠散

白話文:

小兒急喘且常嘆息,胃口不佳、且有流口水的症狀。

這種疾病宜及早治療,是由於客氣與體內之氣互相侵襲。

看到病況如此,醫治都無效,不如服用真珠散半錢。

真珠散的成分有:龍腦、生犀角、香附子,小孩子服用後,可以保身體康安。

真珠末(四錢),生犀末(二錢),香附子末(一錢),龍腦(半字)

上同研。每服一字,桃仁湯調下。乳母忌生冷、油膩、一切毒物半月。

《嬰孺方》治中客忤人,吐下,面青黃,脈弦急者。

上取水三斗,煎令有味,浴兒瘥。

《嬰孺方》治小兒客忤吐痢。白扇湯方

白扇,牡蠣(各四分),蜀漆(二分),附子(一分,炮)

白話文:

  • 白扇:白芷,一種中藥材,具有散風寒、止痛的作用。

  • 牡蠣:牡蠣,一種海鮮,具有滋陰補腎、益精養血的作用。

  • 蜀漆:生漆,一種植物油,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

  • 附子:附子,一種中藥材,具有溫陽益氣、散寒止痛的作用。

上以水二升煮四合,適溫冷,晚服一合湯方。

《嬰孺方》治小兒少小客忤痛及氣滿常痛。麝香湯

麝香(大豆大二顆),半夏(洗),黃耆(各一兩),甘草(炙),乾薑,桂心(各半兩)

白話文:

麝香(兩顆,每顆大小如大豆),半夏(洗淨),黃耆(各一兩),甘草(炒黑),乾薑,桂心(各半兩)

上水三升煮八合,下麝香末再煎一小沸,先食服三合。

《嬰孺方》治少小兒,客忤丸,方。

蠅屎(秋夏預於蠅多處收,丸之)

上小兒一服一黍大,大兒麻子大一丸,大良。

《嬰孺方》治小兒中忤。一味餅方

灶黃煻灰火(一升)

上以醋溲入疏絹袋中,按作餅狀,摩兒胸上,灰冷去之。破看灰中有人毛,牛、馬、豬、羊等毛,皆有形似,以毛別之。灰置婦人腳上先試之,乃可置兒胸上,仍數搖動,勿令太熱。

白話文:

先用醋浸泡,然後放入疏鬆的絹布袋中,壓成餅狀,放在孩子的胸上,直到灰冷了再拿掉。把灰倒出來檢查,會發現裡面有人的毛髮、牛毛、馬毛、豬毛、羊毛等,形狀各異,可以根據毛髮來分辨。先把灰放在婦女的腳上試驗,沒問題後纔可放在孩子的胸上,並且反覆搖動,不要讓它太熱。

張渙:嬰兒血氣未實,皆神氣軟弱,除父母及乳養之常照管外,不可令見生人及抱往別房異戶,及不可見牛馬獸畜等。其父母家人之類,自外及寅夜行歸家,亦不可見兒,恐經履鬼神粗惡暴氣。若犯人令兒吐下青黃赤白,水穀解離。其狀似發癇者,但眼不上戴,脈不弦急,名曰客忤,宜用,辟邪膏,方。

(凡斷乳小兒,亦有中惡卒暴者,亦宜服此藥,立至蘇省。)

降真香(銼),白膠香,沉香虎骨(微炙),鬼臼(去毛),草龍膽,人參(去蘆頭),白茯苓

白話文:

降真香(切碎),白膠香,沉香,虎骨(稍微烘烤),鬼臼(去除毛),草龍膽,人參(去除根),白茯苓

上件各半兩搗,羅為細末,次入水磨雄黃半兩,細研水飛。次研麝香一錢,都拌勻,煉蜜和如雞頭大。每服一粒,煎乳香湯化下。及別丸如彈子大,用絲絹袋子盛,令兒衣服上帶之,仍臥內常燒,神妙。

白話文:

將上述各味藥材各取半兩,搗碎成細末,然後加入水磨雄黃半兩,研磨至細膩,用水飛過。接著研磨麝香一錢,將所有藥材混合均勻,用煉蜜和好,搓成雞頭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粒,用煎乳香湯送服。另外製作一個藥丸,如同彈子大小,用絲絹袋子盛裝,讓孩子隨身攜帶在衣服上,並在臥室中經常燃燒,可起到神奇妙用的效果。

《劉氏家傳方》小兒客忤,曉夜啼叫不已。

菩薩退和紙燒通赤,以瓷甌蓋勿失性,研入麝香少許,濃煎金銀、薄荷湯調下。或未能飲藥,只調塗乳頭上,或乳汁調下。

白話文:

將山慈姑磨成末,用紙包好拿去燒到紅透,但不要燒焦。等燒透後取出再放入瓷杯中蓋起來,以防喪失它的藥性。然後把麝香磨成粉,混入山慈姑的藥末中,再用濃煎的金銀花和薄荷湯一起服用。如果不能服用藥物,也可以把藥末調和在乳汁中,然後塗抹乳頭。

《嬰孺方》治小兒客忤驚啼,以爪爪兒手大指甲後肉際,汁出即止。

《嬰孺》灸法:治客忤吐不止,灸手心主間使、大都、隱白、三陰交各三炷。

《嬰孺》又灸法:大椎下第五節,及灸足跟後黃白肉際,二七炷立瘥。

《嬰孺》載葛氏灸法:小兒中客忤惡氣,灸兒臍上下左右各半寸,及灸兒鳩尾下一寸。凡五處各三十壯,都主兒百疾。

白話文:

《嬰孺》一書中,記載了葛氏灸法。小兒如果受到外邪侵襲,可以在肚臍上下左右各半寸處施灸,以及在鳩尾下一寸處施灸,一共五個部位,每個部位灸三十壯(一支艾條灸完後換下一支),可以治療小兒的各種疾病。

《嬰童寶鑑》:小兒客忤灸九角,在耳尖上入髮際。又灸陽門,在當陽下入髮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