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1)

1. 卷第七

(蒸忤,啼哭),凡九門

2. 變蒸第一

《聖濟經》慈幼篇·形氣變成章曰:天有精,地有形,形精相感而化生萬物。故曰: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天為陽,地為陰;水為陰,火為陽。陰陽者,血氣之男女。水火者,陰陽之證兆。惟水火既濟,血氣變革,然後剛柔有體而形質立焉。造化爐錘間,不能外,是以成物。

白話文:

《聖濟經》慈幼篇·形氣變成章說:天上具有精氣,地上具有形體,精氣和形體互相感應,於是化生了萬物。所以說:天地是萬物的父母。天屬陽,地屬陰;水屬陰,火屬陽。陰陽就是血氣的男女。水火就是陰陽的徵兆。只有水火調和,血氣變化,然後剛柔才具有形體,形狀才得以形成。在造化爐中錘鍊,是必須的,因此才能成就萬物。

茲嬰孺始生,有變蒸之理也。原受氣之初,由胚胎而有血脈,由血脈而成形體,由形體而能動,由動而筋骨立,以至毛髮生而臟腑具,穀氣入胃而百神備,是乃具體未形,有常不變之時也。若夫萌區有狀,留動而生,血脈未榮,五臟未固,尚資陰陽之氣,水火之齊甄陶以成,非道之自然,以變為常者哉。兒生三十二日一變,六十四日再變。

白話文:

當嬰兒剛出生時,就開始了不斷變化的過程。最初,嬰兒通過胚胎獲得了氣,並形成了血脈。血脈逐漸形成形體,形體開始運動,筋骨逐漸發育,最終毛髮長出,臟腑具全,穀氣進入胃中,百神俱備。這時,嬰兒的身體已經具備了基本形態,但還處於不斷變化的階段。如果嬰兒發育不順利,可能會出現形態異常、運動障礙等問題。這時,就需要陰陽之氣和水火之氣的共同作用,才能使其正常發育。嬰兒出生後32天會有一次變化,64天後再有一次變化。

變且蒸,變者上氣,蒸者體熱。上氣則以五臟改易,氣皆上朝,臟莫高於肺,而肺主氣故爾。體熱則以血脈敷榮,陽方外固。陽在外,為陰之使,故爾積二百八十八日九變,三百二十日十變且蒸,是之謂小蒸。畢後六十四日一大蒸,積二百五十六日大蒸畢。凡五百七十六日變蒸數足,形氣成就。

每經一變,則情態異常。蓋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七情之生得非成於變蒸之候耶。其候有輕重,其時有遠近。輕者體熱微汗,似有驚候,耳與後陰所會皆冷。重者壯熱而脈亂,或汗或否,此其候也。平者五日而衰。

白話文:

每當疾病變化一次,則病情狀況都很不尋常。這是因為天有五行,支配著五個方位,而產生寒、暑、燥、濕、風這五種不同的氣候;人體有五臟,變化為五種不同的氣機,而產生喜、怒、悲、憂、恐這五種不同的感情。那麼 七情 的產生,難道不是由於環境氣候的變化所造成嗎?這種變化病證,有所輕有重,出現的時間也有先有後。輕微的病證,只有體熱微汗,似乎有驚恐的病證,耳朵與後陰交接處都很寒冷。嚴重的病證,壯熱而脈搏紊亂,或者出汗,或者不出汗,這些都是病證的症狀。在平素身體健康的人身上,一般在五天後病情就會減輕。

遠者十日而衰。先期五日,後之五日,為十日之中熱乃除,此其時也。當是時務致和平,不欲驚擾,灸刺、湯劑皆非所宜。或先變而熱作,或後蒸而未解,則治之當如成法。或變蒸之中加以時行溫病,與夫非變而得天行者,其診大率相類,惟耳及後陰所會皆熱為異爾。學者可不審焉!

白話文:

從發病到病情減退,大約十天左右。病情加劇的前五天和病情減退的後五天,是十天之中熱邪消退的時期。這段時間應當注意保持身體平和,不要受到驚擾,針灸、湯藥治療都不適合。如果在病情變化前出現發熱,或者在病情減退後熱邪沒有完全消退,則應按照常規方法進行治療。在病情變化和減退期間,如果加上當前流行的溫熱病,以及非病情變化而引起的溫熱病,其診斷方法大致相似,只有耳部和後腦勺會合的部位發熱這一點有所不同。學習中醫的人不可不慎重對待啊!

《巢氏病源》:變蒸者,以長血氣也。變者上氣,蒸者體熱。變蒸有輕有重,其輕者體熱而微驚,耳冷,髖亦冷,上唇頭白疣起如死魚目珠子,微汗出,而近者五日而歇,遠者八、九日乃歇。其重者體壯熱而脈亂,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輒吐哯,無所苦也。變蒸之時,目白睛微赤,黑睛微白,(《千金》又曰:目白者重,赤黑者微。

白話文:

《巢氏病源》:變蒸這種病,是由於人體氣血旺盛造成的。變的症狀是上氣,蒸的症狀是人體發熱。變蒸有輕有重,輕微的變蒸症狀是人體發熱、輕微的驚恐、耳朵和屁股發冷、上嘴脣發白起疣狀像死魚眼睛珠子一樣、出虛汗,過幾天(近五日或遠八九日)便會好轉。嚴重的變蒸症狀是身體發熱、脈搏紊亂、有時候出汗有時候不出汗、不想吃東西、吃了東西就吐出來、沒有什麼特別的痛苦。變蒸發作的時候,眼白的部位稍微有點紅、眼黑的部位稍微有點白。(《千金》又說:眼白重的變蒸症狀嚴重,眼黑重的變蒸症狀則輕微。

)亦無所苦,蒸畢自明瞭矣。先變五日,後蒸五日,為十日之中熱乃除。變蒸之時,不欲驚動,勿令旁邊多人,變蒸或早或晚,依時如法者少也。初變之時,或熱甚者,違日數不歇。審計日數,必是變蒸,服黑散發汗;熱不止者,服紫雙丸。如小瘥便止,勿復服。(《千金翼》云:自當有餘熱,變蒸盡,乃除耳。

白話文:

蒸畢後自然就會解除了。先進行五天的變蒸,然後休息五天,這樣十天之內就可以把熱氣除去。變蒸的時候,不要驚動病人,不要讓很多人在旁邊,按照時間和方法進行變蒸的人很少。初次變蒸的時候,如果熱氣很嚴重,時日很長仍未間斷。仔細計算時日,確定是已經變蒸,就服用驅除黑氣的湯藥發汗;熱氣沒有去除,就服用紫雙丸。如果病症減輕就停止服用,不要再服了。(《千金翼》中說:自然還會有餘熱,變蒸之後,纔會全部消除。

)其變蒸之時,遇寒加之,則寒熱交爭,腹痛夭矯,啼不止者熨之則愈。變蒸與溫壯傷寒相似,若非變蒸,身熱、耳熱、髖亦熱,此乃為他病,可為余治;審是變蒸,不得為余治。其變日數,從初生至三十二日一變。六十四日再變,變且蒸。九十六日三變,變者丹孔出而泄也。

白話文:

在孩子出生後,若遇著涼,則寒熱交錯,腹痛難忍,啼哭不止,此時熨一熨就能痊癒。變蒸的症狀與溫壯傷寒相似,若非變蒸,身體發熱、耳熱、大腿也熱,這是其它的疾病,可以交我診治;若確定是變蒸,就不能交我診治。變蒸的週期,從初生到三十二天是一個週期。六十四天為一個週期,週期性發作並伴有蒸熱的症狀。九十六天為一個週期,週期性出現丹孔流膿的症狀。

至一百二十八日四變,變且蒸。一百六十日五變,一百九十二日六變,變且蒸。二百二十四日七變,二百五十六日八變,變且蒸。二百八十八日九變。三百二十日十變,變且蒸。積三百二十日小蒸畢,後六十四日大蒸,蒸後六十四日復大蒸,蒸後一百二十八日復大蒸,積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畢也。

白話文:

一百二十八天以來變化四次,變化的同時也會蒸發。一百六十天變化五次,一百九十二天變化六次,變化的同時也會蒸發。二百二十四天變化七次,二百五十六天變化八次,變化的同時也會蒸發。二百八十八天變化九次。三百二十天變化十次,變化的同時也會蒸發。累積三百二十天,小蒸發完成,之後六十四天為大蒸發,蒸發後六十四天再次進行大蒸發,蒸發後一百二十八天再次進行大蒸發,累積起來就是五七十六天,大小蒸發都完成了。

《顱囟經》:凡孩子自生,但任陰陽推移,即每六十日一度變蒸,此骨節長來,四肢發熱,或不下食乳,遇如此之時,上唇有珠子,如粟粒大,此呼為變蒸珠子,以後方退熱飲子療之,不宜別與方藥。(《顱囟經》以六十日為一變,《巢氏病源》以三十二日為一變,以有不同,故兼存之。)

白話文:

《顱囟經》:所有孩子出生後,只要遵守陰陽自然的變化,每六十天就有一次蒸變,這時骨節增長,四肢發熱,並且不喝奶母乳,遇到這種情況,孩子的嘴脣出現像小米粒大小的珠子,這種情況稱為「變蒸珠子」。

之後就可以讓孩子退燒和服用各種治療藥物,不需要額外服用其他藥。

(《顱囟經》以六十天為一個變,而《巢氏病源》則以三十二天為一個變,由於有不同的主張,因此兩種說法都保留下來。)

《葛氏肘後》云:凡小兒自生三十二日一變,再變為一蒸,凡十變五小蒸,又有三大蒸。凡五百七十六日變蒸畢,乃成人。其變蒸之候,身熱、脈亂、汗出,(崔氏云:脈亂、汗出、目睛不明,微似欲驚及不乳哺。)數驚不乳哺,上唇頭小白泡起如珠子,耳冷,尻冷,此其證也。

白話文:

《葛氏肘後》中說:小孩出生後每三十又一個月會有一次變化,第二次變化就會進入蒸發期,一共要經歷十次變化,五次小蒸發期,還有三次大蒸發期。總共花五七十六天變化蒸發期結束後,才能變成大人。在變化蒸發期的時候,身體發熱、脈搏混亂、出汗。(崔氏說:脈搏混亂、出汗、眼睛看不清楚,好像有點想要嚇到以及不喝奶。)常常受驚嚇不喝奶,上嘴脣邊長出像珍珠般的小白泡,耳朵冷、屁股冷,這是它的症狀。

單變小微,兼蒸小劇,平蒸五日,或七日、九日,慎不可療。若或大熱不已,則與少紫丸微下。

白話文:

小型的單獨蒸,兼顧小的症狀,平等的蒸上五天,或七天、九天,要慎重不可治療。如果或大熱不止,那就給予少紫丸稍微的服用。

《葛氏肘後》又云:若於變蒸中,加以時行溫病,其證相似,惟耳及尻通熱,口上無白泡耳,當先服黑散發汗,汗出以粉敷之瘥,若不盡除,即以紫丸下之。

白話文:

《葛氏肘後》中還說:如果在流感流行期間,患上了變蒸病,其症狀與流感相似,但只有耳朵和屁股發熱,嘴上沒有白色的水泡。治療時應該先服用黑散發汗,汗出後用痱子粉敷上即可痊癒。如果症狀沒有完全消除,就用紫丸瀉下。

《千金》論凡小兒自生三十二日一變,再變為一蒸,凡十變而五小蒸,又三大蒸。積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都畢,乃成人。小兒所以變蒸者,是榮其血脈,改其五臟,故一變竟,輒覺情態有異。單變小微,兼蒸小劇。凡蒸平者五日而衰,遠者十日而衰。先期五日,後之五日,為十日之中熱乃除耳。

白話文:

《千金》中說,凡是小兒從生下後三十二天為一次變化,再變一次為一次蒸,總共要變十次,其中有五次小蒸,還有三次大蒸。積累到五百七六天,大小蒸都結束了,這時纔算長成了人。小兒之所以要變蒸,是因為要榮養它的血脈,改換它的五臟,所以一次變蒸完成後,就會覺得情態有變化。單獨的變化小而微,兼有蒸的變化小而劇烈。凡是蒸平穩的,五日便衰退,遠的十日才衰退。在蒸到之前五日,和過後五日,這十日之間熱氣就消退了。

兒生三十二日一變,二十九日先期而熱,便治之如法,至三十六、七日蒸乃畢耳。恐不解了,故重說之。(變蒸之日,《千金要》、《翼》皆與《葛氏肘後》諸家並並同,此其中語有小異者,故又載之。)且兒變蒸或早或晚,不如法者多。又初變之時,或熱甚者,違日數不歇,審計變蒸之日。

白話文:

嬰兒出生後三十二天會出現變化,在二十九天時會先有發熱的現象,此時就應該按照方法進行治療,到了三十六、七天時,蒸發的現象就會結束。擔心大家不理解,所以再重複說明一次。(變蒸的日子,《千金要》、《翼》以及《葛氏肘後》等書的說法都與其他各家相同,這些書中有些說法略有出入,所以在此一併記載。)而且嬰兒變蒸的情況或早或晚,不符合規定的情況很多。另外,在剛開始變蒸的時候,有些嬰兒發熱非常嚴重,而且違背日子的規律持續不斷,此時就應該診斷變蒸的日子。

當其時有熱微驚,慎不可治及灸刺,但和解之。若良久熱不可已,少與紫丸微下,熱歇便止。若於變蒸之中,加以時行溫病,或非變蒸時而得時行者,其診皆相似。惟耳及尻通熱,口上無白泡耳,當先服黑散以發其汗。汗出,溫粉粉之,熱當歇,便就瘥。若猶不都除,乃與紫丸下之。

白話文:

在那個時候,人體有熱引起的輕微驚厥,應當謹慎,不要用針灸治療,而採用和解的方法。如果熱症很長時間都不好,偶爾給予紫丸輕微瀉下,熱症緩解就停藥。假如在暑熱蒸發變化的季節,加上流行性感冒,或者並不是暑熱蒸發變化時,而是得流行性感冒的話,症狀都很相似。不過只有耳部和臀部通紅發熱,口脣上沒有白色水泡。此時,應當先服用黑散來發汗。汗出後,用溫粉撲灑,熱症就會緩解,病症就會好轉。如果還沒有完全消除,就給予紫丸瀉下。

《千金》又法:凡兒生三十二日始變,變者身熱也。至六十四日再變,變且蒸,其狀臥端正也。至九十六日三變,定者候丹孔出而泄。至一百二十八日四變,變且蒸,以能咳笑也。至一百六十日五變,以成機關也。至一百九十二日六變,變且蒸,五機成也。至二百二十四日七變,以能匍匐語也。

白話文:

《千金方》中記載有另一種說法:凡是嬰兒出生後三十二天開始變化,這種變化表現為嬰兒身體發熱。到六十四天再次變化,變化期間嬰兒身體發熱並且出汗,表現為端正平臥。到九十六天第三次變化,徵候為肚臍眼出現並且流出分泌物。到一百二十八天第四次變化,變化期間嬰兒發熱並且出汗,能夠咳嗽和微笑。到一百六十天第五次變化,嬰兒的五臟六腑開始發育。到一百九十二天第六次變化,變化期間嬰兒發熱並且出汗,五臟六腑發育完全。到二百二十四天第七次變化,嬰兒能夠爬行和說話。

至二百五十六日八變,變且蒸,以知欲學語也。至二百八十八日九變,已亭亭然也。凡小兒生至二百八十八日九變、四蒸也。當其變之日,慎不可妄治之,則加其疾。變且蒸者,是兒送迎月也。蒸者,甚熱而脈亂,汗出是也。近者五日歇,遠者八九日歇。當是蒸上不可灸刺妄治之也。

白話文:

胎兒至二百五十六日,會有八次變化,且會蒸發,這是準備學語的徵兆。至二百八十八日,會有九次變化,此時嬰兒已經長大健壯。一般而言,嬰兒出生後至二百八十八日內,會有九次變化、四次蒸發。當嬰兒出現變化時,切不可粗心醫治,否則會加重病情。變化且蒸發,是嬰兒準備迎接月亮的徵兆。蒸發是指體溫很高、脈搏混亂、汗水淋漓的現象。近的每五天休息一次,遠的每八九天休息一次。當嬰兒出現蒸發時,不可灸刺或粗心醫治。

《千金翼》:兒身壯熱而耳冷、髖亦冷者,即是蒸候,慎勿治之。兒身熱,髖、耳亦熱者病也,乃須治之。(《千餘》敘變蒸議論皆同,獨用紫丸、黑散,敘得甚明。又云:變蒸中病乃須治。)

白話文:

《千金翼》:小兒身體發熱,而耳朵卻發冷、屁股也發冷的,這就是蒸熱的徵兆, 千萬不要進行治療。小兒身體發熱,屁股和耳朵也發熱,這纔是生病了,才需要治療。 (《千金要方》敘述的變蒸論斷和議論都相同,獨用紫丸、黑散,敘述得非常清楚。又說:變蒸中的病症,才需要治療。)

《聖惠》:小兒變蒸都畢,凡五百七十六日乃成人,血脈骨木皆堅牢也。

《茅先生方》小兒有變蒸傷寒候:身壯熱,唇尖上起白珠,或熱瀉,或呻吟,或虛驚,此候小兒生下便有變蒸而長意志,乃四十九日一變而長骨肉。此候有之,所治者只用鎮心丸(方見一切驚門中)夾勻氣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與服,自平和也,不服藥也安樂。(此又云:四十九日一變,與前亦異。)

白話文:

《茅先生方》中提到,小兒有發熱、嘴脣尖端出現白色小珠、腹瀉、呻吟、虛驚的症狀,這是因為小兒出生後就存在變蒸的現象,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生長發育。這種情況每隔四十九天就會發生一次變化,並伴隨著骨骼和肌肉的生長。如果有這種症狀,可以使用鎮心丸和夾勻氣散一起服用,可以使症狀得到緩解。如果不服藥,也可以安然無恙。(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四十九天一變,與前面的說法不同。)

漢東王先生《家寶》變蒸候:宜用神仙黑散子三二服,並調胃氣,觀音散三二服。(方見胃氣不和門中。)

白話文:

漢朝東王氏家族的醫學寶典《家寶》中記載了蒸候的治療方法:應該服用神仙黑散子三至四次,並調和胃氣,服用觀音散三至四次。(配方請參考胃氣不和門中的記載)

錢乙論變蒸云:小兒在母腹中乃生骨氣,五臟六腑成而未全。自生之後,即長骨脈、五臟六腑之神智也。變者,易也。(《巢源》云:上多變氣。)又生變蒸者,自內而長,自下而上,又身熱,故以生之日後三十二日一變。變每畢,即情性有異於前。何者長生腑臟、智意故也?何謂三十二日長骨添精神?人有三百六十五骨,除手足中四十五碎骨外,有三百二十數。自生下,骨一日十段而上之,十日百段,而三十二日計三百二十段,為一變,亦曰一蒸。

白話文:

錢乙在《論變蒸》中說:小兒在母親的腹中,產生骨氣,五臟六腑雖然形成,但不完善。從出生之後,才開始生長骨脈、五臟六腑的神智。變,就是變化。巢源中說:變主要指的是氣的變化,變化很多。又分為生、變、蒸等階段,從內到外生長,從下到上生長,身體發熱,所以出生後三十二天會有一次變化。每過一次變化,性情就會與之前不同。因為長了臟腑,智力增長了。所謂三十二天長骨添精神,是指人體有三百六十五塊骨頭,除了手腳中的四十五塊碎骨外,還有三百二十塊骨頭。出生後,每天骨頭生長十節,十天一百節,三十二天就是三百二十節,為一次變化,也叫一次蒸。

骨之餘氣,自腦分入齦中,作三十二齒,而齒牙有不及三十二數者,由變不足,其常也。或二十八日即至長二十八齒,以下仿此,但不過三十二之數也。凡一周遍乃發虛熱諸病,如是十周則小蒸畢也。計三百二十日生骨氣,乃全而未壯也。故初三十二日一變,生腎志,六十四日再變,生膀胱。

白話文:

骨骼的餘氣,自己腦部分散進入牙齦中,形成三十二顆牙齒,但是牙齒不足三十二顆,則是由於變化的不足。這是正常現象。或者二十八天就長成二十八顆牙齒,以下依此類推,但不會超過三十二顆。每過一個週期就開始發虛熱諸病,這樣過十個週期,小蒸就結束了。估計三百二十天,骨骼的精氣就會生長完畢,但是還沒有完全健壯。所以起初三十二天變化一次,生腎志,六十四天再變化一次,生膀胱。

其發耳與骫冷,腎與膀胱俱主於水,水數一,故先變生之。九十六日三變,生心喜;一百二十八日四變,生小腸,其發汗出而微驚。心為火,數二。一百六十日五變,生肝及哭。一百九十二日六變,生膽,其發目不開而赤。肝主木,木數三。二百二十四日七變,生肺聲。二百五十六日八變,生大腸,其髮膚熱而汗,或不汗。

白話文:

耳朵和後腦杓發冷,這是因為腎和膀胱都主導水,水的數目是一,所以最先產生變化。九十六天之後,身體會發生第三次變化,產生喜悅的情緒;一百二十八天之後,身體會發生第四次變化,產生小腸,頭髮開始出汗並且有點驚恐。心臟屬火,數目是二。一百六十天之後,身體會發生第五次變化,產生肝臟和哭泣的情緒;一百九十二天之後,身體會發生第六次變化,產生膽囊,眼睛睜不開並且發紅。肝臟主導木,木的數目是三。二百二十四天之後,身體會發生第七次變化,產生肺部聲音;二百五十六天之後,身體會發生第八次變化,產生大腸,頭髮發熱並且出汗,或者不出汗。

肺屬金,數四。二百八十八日九變,生脾智。三百二十日十變,生胃,其發不食,腸痛而吐乳。此後乃齒生能言,知喜怒,故云始全也。《太倉》云:氣入四肢,長碎骨於十變,後六十四日長其經脈。手足受血,故能持物,足立能行也。經云:變且蒸,謂蒸畢而足一歲之日也。

白話文:

肺臟五行屬金,二十八週天為一個週期,九次週期總共二百八十八天,此時會長出脾臟的智慧。三十三天為一個週期,十次週期總共三百二十天,此時會長出胃臟,如果這個時候不進食,會出現腸胃疼痛、吐乳的現象。在此之後,才開始長牙齒,會說話,知道喜怒哀樂,所以說這個時候纔算完全長全了。《太倉》中說:氣血進入四肢,在第十次週期長滿骨骼,隨後六十四天,長出經脈。手腳接受血液的濡養,所以能夠握持物品,腳能夠站立行走。經典中說:變化並且蒸養,是指蒸養完成,孩子足滿一歲的那一天。

師曰:不汗而熱者發其汗,大吐者微瀉,不可余治,是以小兒須變蒸脫齒者如花之易苗。所謂不及三十二齒,由變之不及,齒當與變日相合也,年壯而視齒方明。

白話文:

老師說:不出汗卻感到發熱的人,應讓他發汗,大口嘔吐的人,應給他一點瀉藥,不可用其他方法治療,因此,小孩子到了換牙的階段,就像花朵換了新枝。所謂的乳齒長不到三十兩個,是因為換牙的時間還沒到,乳牙的生長應該與換牙的日子互相配合,長大了以後看牙齒才能知道。

《秘要指迷》論凡小兒才生變蒸後,多有身熱、微瀉青黃者,不可用藥止住,須溫暖藥勻氣。如藥力重,即變成慢脾風也。

白話文:

《祕要指迷》中提到,凡是小孩出生後,容易有發熱、拉青黃色稀便的症狀,但不能用藥物止住,應該用溫暖的藥物讓氣運行均勻。如果藥力太強,就會變成慢性脾風。

《五關貫真珠囊》小兒生下八蒸之候:夫八蒸者,每四十五日一蒸變,變各有所屬,重者五日而息也。(變蒸日數稍異,故並載之。)

白話文:

《五關貫真珠囊》中提到,小兒出生後八個蒸し期間:這八個蒸し期間,每四十五天會發生一次變化。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徵,而且如果情況嚴重的話,五天後就會暫時停止。 (蒸し之間的天數會略有差異,因此同時記載。)

一蒸,肝生魂,肝為尚書。未蒸時魂未定,故兒目瞳子昏。蒸後肝生魂定,令目童子光明。二蒸,肺生魄、肺為丞相。未蒸時魄未定,故兒未能嚏嗽。肺上通於鼻,蒸後能令嚏嗽。三蒸,心生神,心為帝王。未蒸前神未定,故兒未言語。心通於舌,蒸後令兒能語笑也。四蒸,脾生智,脾為大夫,藏智,故未蒸前兒未能舉動,蒸後令兒舉動任意也。

白話文:

第一次蒸,肝臟產生魂魄,肝臟是尚書。在第一次蒸之前,魂魄還沒有確定,所以嬰兒的眼睛瞳孔昏暗。第一次蒸之後,肝臟生出魂魄,決定了嬰兒眼睛的明亮。第二次蒸,肺臟產生魄,肺臟是丞相。在第二次蒸之前,魄還沒有確定,所以嬰兒還不能打噴嚏和咳嗽。肺臟與鼻子相通,第二次蒸之後,嬰兒就能打噴嚏和咳嗽了。第三次蒸,心臟產生神,心臟是帝王。在第三次蒸之前,神還沒有確定,所以嬰兒還不會說話。心臟與舌頭相通,第三次蒸之後,嬰兒就能說話和笑了。第四次蒸,脾臟產生智慧,脾臟是大夫,儲藏智慧,所以第四次蒸之前嬰兒還不能舉動,第四次蒸之後讓嬰兒能自由舉動。

五蒸,腎生精志,腎為列女。外應於耳,故蒸後能令兒骨髓氣通流也。六蒸,筋脈伸,故蒸後筋脈通行,九竅津液轉流,令兒能立也。七蒸者,骨神定,氣力漸加,故蒸後能令兒舉腳行也。八蒸者,呼吸無有停息,以正一萬三千五百息也。凡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故令兒呼吸有數,血脈通流五十周也。

白話文:

五次艾灸,使腎臟產生精氣和意志,腎臟是眾多女性的依靠。外在與耳朵相應,因此在艾灸後能使兒童骨髓氣血流通。六次艾灸,使經絡舒展,因此在艾灸後經絡暢通,九竅津液流轉,使兒童能夠站立。七次艾灸,使骨骼神定,氣力逐漸增加,因此在艾灸後能使兒童舉起腿走路。八次艾灸,使呼吸沒有停息,以使呼吸次數達到一萬三千五百次。凡呼出是心與肺的功勞,吸入是腎與肝的功勞,因此使兒童呼吸有次數,血脈流通五十週。

漢東王先生《家寶》小兒變蒸候歌:

變蒸之候若為程,(為程者,是有數也。三十二日為一度變矣。)一一從頭別有名。第一看兒發毛立,口唇尖上白珠生。(頭髮立而不伏,又唇上有白泡子起也。)三兩日間起寒熱,(忽然發,卻自住是也。)忽然睡里足虛驚。(睡中哭而不覺也。)或則遍身流盜汗,(此是氣血長不逮,流於毛孔中出。

白話文:

進行推算變化的月份和日期就像計算日期,有相應的標準(32天作為一個階段)。其中每一變化的日期都有專門的名稱。第一是看到小兒的頭髮立起,嘴脣尖上長出白色的珠珠(頭髮豎立而不是貼伏,嘴脣上有白色的泡子出現)。三到五天出現發燒或發冷,(突然發作,卻又自行停止)。突然在睡夢中受到驚嚇(睡覺時哭泣但自己沒有意識到)。或者全身都流盜汗(這是氣血不足,流到毛孔中而出現)。

)或然微痢腹中鳴。(腹中似瀉水之聲,此是變實,其腸胃而作聲。)或則因悶皮膚急,(忽悶,皮膚急及氣急,少時卻醒。)(忽然吐逆氣交橫。忽然要吐哯氣急,蓋因長其氣血,不覺被氣節之,即吐哯,不久自住也。)七日之中驚夢裡,(生不七日,忽睡中驚叫,人多疑床,非也。

白話文:

  1. 或然微痢腹中鳴。(腹中像瀉水之聲,這是變成實證,他的腸胃運作而發出聲音。)

  2. 或則因悶皮膚急,(忽然悶悶不樂,皮膚緊繃,呼吸急促,不久就清醒。)

  3. (忽然嘔吐,氣急交橫。忽然要嘔吐,氣急,這是因為他的氣血盛,不知被氣憋住,只要嘔吐出來,不久就會自行停止。)

  4. 七日之中驚夢裡,(出生不超過七天,忽然在睡夢中驚叫,大多數人都懷疑是牀的問題,其實不是。)

此是長其神氣,故童子能喜笑矣。)但看蒸變辨其名。(變蒸者,則是長其血氣。長不逮後相滯,故發熱也,或是生筋骨,或是正其五臟也。)智者將心信醫藥,下愚不曉逐邪行。雖然變蒸得其候,還須用藥保長生。(亦須服和氣丸散及不可當風洗浴也。)

白話文:

這(刺激少陰)可以增長孩子的精氣,所以小孩能做到喜笑顏開了。

只看蒸變(蒸變就是長血氣。成長趕不上後續停滯不前,因此發熱。或者生長筋骨,或者調整五臟。)

聰明的人能一心相信醫藥,愚蠢的人不懂,卻只相信邪行。

雖然蒸變得到想要的結果,但還是需要用藥來保住長生。(也需要服用和氣丸散,並且不可吹風或洗冷水澡。)

長沙醫者毛彬傳療小兒初生變蒸候歌:

變蒸方長是嬰兒,一出胎來數可推。未到期年蒸八變,四十九日一回期。第一肝蒸生於魂,雙眼雖開瞳子昏。三兩日間微壯熱,定目看人似欲言。第二變蒸生於魄,噴嚏咳嗽開胸膈。見人共語笑喃喃,暗裡時時長筋脈。第三變蒸生於神,漸能識母畏傍人。血脈初生學及覆,肌肉皮膚漸漸勻。

白話文:

轉化生長的規律是固定的,嬰兒剛出生時,就可以根據這個規律推斷他的發育情況。在未滿一歲之時,共有八次轉變,每四十九天為一個週期。第一次轉變是肝臟的性質開始萌發,產生了魂。雙眼雖然已經睜開,但瞳孔仍未開竅,昏暗不清。大約兩三天後,會出現輕微發熱的症狀,眼睛會盯著人看,好像想說話一樣。第二次轉變是魄的性質開始萌發,會出現打噴嚏、咳嗽,胸膈也開始擴張。看到人會發出喃喃的聲音,笑容可掬,筋脈在暗中不斷生長。第三次轉變是神的性質開始萌發,逐漸能夠認識母親,並且會害怕身邊其他人。血脈開始生成並覆蓋全身,肌肉和皮膚也漸漸變得勻稱。

第四脾蒸生於智,尻骨初成獨坐戲。三焦胃管漸開張,乳哺甘甜不肯離。第五腎蒸生精志,氣候相通轉流利。掌骨初成學匍匐,反覆捉搦能隨意。第六筋骨蒸初成,九竅津液皆相應。時時放手亭亭立,氣力加添日漸勝。第七膝踝骨初成,顏色紅光遍體榮。舉腳抬肩便移步,嘻嘻學語百般聲。

白話文:

第四個月,孩子脾臟蒸化,開始產生智慧,尻骨初成,獨自坐著玩耍。三焦、胃的孔道逐漸張開,吃著甘甜的奶水,不肯離開母親。

第五個月,腎臟蒸化,膽氣產生,氣候相通,轉動俐落。掌骨初成,開始學著匍匐前進,反覆摸索,能夠隨心所欲。

第六個月,筋骨開始蒸化,九竅通暢,津液相應。時常放手亭亭獨立,力氣一天天增強。

第七個月,膝蓋和腳踝骨初成,全身紅光散發。舉起腳,抬起肩,就能移動,嘻嘻哈哈學著說話,百般聲響。

第八呼吸定精神,風血氣脈自回輪。八蒸之候細分別,一一從頭為列名。七日之中有乖治,但看外證辯其名。第一看兒毛髮立,口唇尖起白珠生。三兩日中寒熱起,忽然睡里作虛驚。或即遍身流盜汗,或乃微利腹中鳴。或即脊膂皮膚急,忽乃嘔逆氣交橫,或則困悶通身軟,忽然啼哭沒心情。

白話文:

第八次呼吸,精神就會安定,風、血、氣、脈就會自然而然地循環運行。八種蒸熱的證候要仔細區分,一個一個從頭到尾列出它們的名字。七天之內如果治療有偏差,只要看外在症狀就可以辨別疾病的名稱。首先看嬰兒的毛髮直立,口脣尖起,白色珠子出生。二三天內寒熱交替,忽然睡夢中驚醒。或者突然全身盜汗,或者輕微腹瀉腹中鳴叫。或者脊柱皮膚緊繃,忽然嘔吐逆氣交橫,或者感到睏倦全身軟弱,忽然啼哭沒有心情。

重者不過一七日,輕者三朝便得平。上古聖賢制方論,還須服藥覓延生。

《葛氏肘後》,黑散方

麻黃(二兩),大黃(一兩),杏仁(二分)

白話文:

麻黃(80 克),大黃(40 克),杏仁(8 克)

上件並搗為散,將杏仁熬,別研如脂,乃內散同搗令調和,(《聖惠》並炒令黑,都研細。漢東王先生並燒灰存性。)密盛器中,勿令見風。一月兒服如小豆一枚,乳汁和咽之。拘令得汗,勿使見風。百日兒服如棗核,量大小與之佳。《千金要》、《翼》分兩同。《元和紀用經》大黃只半兩。

白話文:

先將上藥搗碎成藥粉,熬製杏仁,另研磨成膏狀,然後將藥粉和膏狀物混合在一起,搗拌均勻。(《聖惠方》中還將藥物炒至變黑,然後研磨成細粉。漢東王先生還將藥物燒成灰後,保留其藥性。)將藥物密封在容器中,不要讓它見風。一個月大的嬰兒服用如小豆一樣大小的藥物,用乳汁送服。服用後要讓嬰兒出汗,不要讓嬰兒著涼。一百天大的嬰兒服用如棗核一樣大小的藥物,可以根據嬰兒的大小酌情增減。在《千金要方》、《千金冀方》中,藥物的用量是一樣的。在《元和紀用經》中,大黃的用量只有半兩。

《千金要》三味先搗,麻黃、大黃為散,別研杏仁如脂,乃細細內散。又搗令調和,內密器中。又《千金要》、《翼》黑散治小兒蒸變挾時行溫病,或非變蒸時而得時行。《元和紀用經》自四味飲以下,黑散、紫丸、至聖散五加皮治不能行。蜀脂飲麝香丸七分,謂之育嬰七寶。

白話文:

《千金要方》:麻黃、大黃搗碎成散狀,杏仁研磨成脂狀,再將三味藥物細細研磨,均勻混合,放入密閉容器中。

《千金要方》、《翼方》記載:黑色散劑用於治療小兒蒸變挾時行溫病,或者非蒸變時而患上時行病。

《元和紀用經》:自四味飲以下,黑散、紫丸、至聖散、五加皮治不能行。

蜀脂飲、麝香丸七分,稱為育嬰七寶。

紫陽道士一名《保子七聖至寶方》,專為一書者,此方是也。

《葛氏肘後》,紫丸方

代赭,赤石脂(各一兩),巴豆(四十枚),杏仁(五十枚)

白話文:

代赭、赤石脂(各半斤),巴豆(半兩),杏仁(一兩)

上件代赭、赤石脂先搗細篩,巴豆四十枚去心、皮熬,(《千金翼》、《元和紀用經》並三十枚,又《紀用經》以二十枚洗,沙皮製,十個生用。)杏仁五十枚去皮,令碎研如脂,(《元和紀用經》用四七個。)合三物,搗三千杵,自相看,若硬,加少蜜更搗,密器中盛。

白話文:

上面所提到的代赭、赤石脂,先把它們搗碎篩成細粉。把四十顆巴豆去心去皮,加以熬製。(《千金翼》、《元和紀用經》中記載用三十顆巴豆,另《紀用經》中記載只用二十顆巴豆,以沙皮製成,其中有十個生用。)把五十顆杏仁去皮,搗碎研磨成脂狀。(《元和紀用經》中記載用四十七顆杏仁。)將三種藥材混合在一起,搗杵三千次,互相觀察,如果質地堅硬,加入少許蜂蜜繼續搗杵,然後放入密封的器皿中盛裝。

三十日兒服如麻子一丸,與少乳汁令下,良久復與少乳,勿令多,宜至日中當小下,熱若不盡,明旦更服一丸。百日兒如小豆大小,以此加減,若小兒夏月多熱,往往發疾,此丸無所不治,三、二十日與一服殊佳。如真代赭不可求,用左顧牡蠣代之。

白話文:

用麻子大小的劑量,給30天的嬰兒服用,與少量的乳汁一起服用,讓藥丸順利下嚥。過一會兒再給嬰兒少量的乳汁,不要讓嬰兒喝太多,最好在中午的時候讓嬰兒排便。如果嬰兒體內的熱氣沒有完全排出,第二天早上再給嬰兒服用一丸。100天的嬰兒,藥丸的大小應該像小豆子一樣,可以根據嬰兒的年齡加減劑量。如果嬰兒在炎熱的夏季容易發熱,這種藥丸可以治療各種症狀,每三到二、三十天服用一次,效果非常好。如果找不到真正的代赭石,可以用左顧牡蠣代替。

《千金要》、《翼》紫丸治小兒變蒸發熱不解,並挾傷寒、溫壯,汗後熱不歇,及腹中有痰癖,哺乳不進,乳則吐哯、食癇、先寒後熱,此亦《元和紀用經》育嬰七寶,紫陽道士保子七聖方也。又《千金翼》謂小兒氣盛有病,但下之,必無所損,若不時下,則將成病,固難治矣。

白話文: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的紫丸,可以治療小兒變蒸發熱不退,並且併發傷寒、溫壯等疾病,出汗後熱度不退,還有腹中有痰癖,不願哺乳,吃奶後就吐奶、打嗝,先發冷後發熱,這也是《元和紀用經》中的育嬰七寶,紫陽道士保子七聖方的內容。另外,《千金翼方》中說到,小兒氣盛發病時,只要能讓他腹瀉,就一定不會有損害,如果不能時常腹瀉,那將會形成疾病,到那時就難以治療了。

《聖惠》治小兒變蒸,經時不止,挾熱心煩、啼叫無歇,骨熱面黃。柴胡散

白話文:

《聖惠》方中記載治療小兒變蒸病,經長時間沒有好轉,合併有發熱、心煩、啼叫不止、骨頭發熱、臉色發黃的症狀,可以使用柴胡散方。

柴胡散方

  • 柴胡:3錢
  • 黃芩:2錢
  • 當歸:2錢
  • 升麻:2錢
  • 川芎:2錢
  • 白芍:2錢
  • 甘草:1錢
  • 炙甘草:1錢
  • 大棗:10枚
  • 生薑:3片
  • 大蔥:1根

用法

將所有藥材加水煎煮,取藥汁服用,一天服用兩次,早晚各一次。

功效

柴胡散方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養血活血、調和營衛的作用,可以緩解小兒變蒸病的症狀。

柴胡(去苗),甘草(炙微赤,銼),人參(去蘆頭),元參(各一兩),龍膽(半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

白話文:

柴胡(去除根須)、甘草(微烤至赤色,切碎)、人參(除蘆頭)、元參(各一兩)、龍膽(半兩,除蘆頭)、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烘培)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嬰孺方》治小兒變蒸,壯熱不止。

代赭(一兩半),杏仁(三十個,別入研。)

上為末,拌和勻,以黃蠟丸之。二十日兒服黑散,汗出後,更服此紫丸子,黍大一丸訖,少乳乳之,令藥得下。兩食久,復乳之,勿過飽。平旦一服,日中藥勢盡,日西久時復增丸。至雞鳴時若不瘥,復與一丸,若愈即止。三十日兒,胡豆大一丸。若不利,壯熱者加半丸,以利下為度。

白話文:

上藥磨成粉末,與黃蠟混合均勻,搓成長條狀備用。二十天的嬰兒服用黑散,誘發出汗後,再服用這種紫丸子,每次服一丸,像黍米那麼大,服後就喂一點母乳,讓藥力充分發揮作用。兩餐吃完後很久,再餵母乳,不要讓孩子吃得太飽。早晨服一丸,中午藥效基本消失時,傍晚再增加一丸。如果到了雞鳴時分還沒有痊癒,再喂一丸,如果痊癒了就停止服用。三十天的嬰兒,每次服用一丸,像胡豆那麼大。如果大便不通暢,或者發燒,可以增加半丸,以大便通暢為度。

又方云:紫丸服之當利而全出,若不出及不全者,為病未盡,更須服之。有熱服紫丸子,無熱有寒者,勤服當歸散,若黃耆散。變蒸後微熱者,可與除熱黃芩湯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還說:紫丸服用之後,應該順利並且全部排出體外。如果沒有全部排出,或者沒有完全排出,說明疾病沒有完全治癒,還需要繼續服用。有熱時服用紫丸子,沒有熱有寒時,要勤奮服用當歸散,或者服用黃耆散。變蒸後稍微有一點熱,可以服用除熱的黃芩湯。

漢東王先生服黑散,候有微汗,渾身稍涼,即用,香粉散

蚌粉(末拘多少,研令極細,水飛過),麝香(少許,研細)

白話文:

蚌粉(數量不拘,研磨成非常細膩的粉末,過濾)

麝香(少量,研磨成細粉)

上為末,用綿裹摻之。

張渙治嬰兒周晬內,時或體熱,眠臥不寧,乳哺不調,目睛不明,或瘥或作,三十二日一變,六十四日再變,甚者微驚,乃長血氣,名曰變蒸候。過周晬漸除,切不可亂投湯藥,宜用,清心湯

白話文:

張渙治療嬰兒周晬之內,時常發熱,難以入睡安眠,乳汁哺育不調,眼睛不明亮,時而痊癒時而復發,三十二天一個變化,六十四天再一個變化,嚴重的還會輕微受到驚嚇,長大後血氣旺盛,名為變蒸候。超過周晬後逐漸消除,切不可亂吃藥物,應該使用清心湯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麻黃(去節),川大黃,麥門冬(去心),甘草(炙),犀角屑(各一分)

白話文:

人參(半兩,去除蘆頭),麻黃(去除節),川大黃,麥門冬(去除心),甘草(炙烤),犀角屑(各一分)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入杏仁一個,去尖拍破,同煎至四分,去滓,放溫,時時與服。

張渙,紫砂丹方,治變蒸身熱不已。

代赭(研細,水浸一宿,澄去清水,焙乾),當歸(洗、焙乾。各半兩),硃砂(細研,水飛),木香,人參(去蘆頭。各一分)

白話文:

代赭(研磨成細粉,浸泡在水中一夜,澄清後去掉清水,烘乾),當歸(清洗後烘乾,各半兩),硃砂(研磨成細粉,用水飛過),木香,人參(去掉蘆頭,各一分)

上件為細末,與代赭石同研勻,入杏仁十個,去皮尖,巴豆五個,去心膜,出油同研勻,入麝香半錢,拌勻,滴水和如針頭大。每服三粒至五粒,煎荊芥湯下,乳後。

白話文:

上文中列出的細小的藥材,和代赭石一起研磨均勻,加入十個杏仁,去皮和尖端,五個巴豆,去掉內膜,取出油來混合研磨均勻,加入半錢的麝香,一起攪拌均勻,滴入一點水,調和成針尖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粒,用荊芥湯煎服,在喝完牛奶後服用。

《吉氏家傳》治傷寒變蒸候方。

當歸(一錢),大黃(炒),北黃芩,川烏頭(煮。各一分),防風(半兩)

白話文:

當歸(一錢),大黃(炒),北黃芩,川烏頭(煮。各一錢),防風(半兩)

當歸(一錢),大黃(炒熟),北黃芩,川烏頭(煮熟。各一錢),防風(半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半盞,入荊芥煎四分,溫服。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變蒸候方。

變蒸日數甚分明,或瀉槐黃又夾驚。發熱喜啼多不乳,急須勻氣便安寧。

勻氣散

香附子,甘草(炙。各一分),天仙藤,人參,橘皮藿香(各一錢)

白話文:

  • 香附子:1 錢。

  • 甘草(炙):1 錢。

  • 天仙藤:1 錢。

  • 人參:1 錢。

  • 橘皮:1 錢。

  • 藿香:1 錢。

上件為末。每服半錢,用米飲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