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三 (1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三 (12)

1. 齆鼻第二十

《巢氏病源》小兒齆鼻候:肺主氣而通於鼻,而氣為陽,諸陽之氣上榮頭面,若氣虛受風冷,風冷客於頭腦,即其氣不和。冷氣停滯,搏於津液,膿涕結聚,即鼻不聞香臭,謂之齆鼻。

白話文:

《巢氏病源》中記載小兒齆鼻的發病機理:肺主氣,而氣通於鼻,氣為陽氣,諸陽之氣上升榮養頭面。若氣虛受風冷,風寒之邪侵襲頭腦,氣機不和,導致鼻腔內的津液凝結,膿涕聚積,從而喪失嗅覺,此即齆鼻。

《嬰童寶鑑》小兒風傷囟,即鼻塞並齆。

《嬰童寶鑑》小兒肺熱加客風者鼻齆。

《千金翼》治鼻齆方。

通草細辛附子(炮,去皮。各一分)

白話文:

通草、細辛、附子(將附子炮製過後,並且將皮去除,然後各取一份)

上三味下篩,蜜和綿裹,內鼻中良。

《聖惠》治小兒鼻齆不聞香臭。龍腦散,方

龍腦(半錢,細研),瓜蒂(十四枚),赤小豆(三十粒),黃連(三大莖,去須。)

白話文:

龍腦(半錢,研磨成細粉),瓜蒂(14 顆),赤小豆(30 顆),黃連(3 大莖,去掉須根。)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龍腦研令勻。每夜臨臥時以綠豆大吹入鼻中。每用有少許清水出為效。

白話文:

把上述藥物研磨成粉末,加入龍腦,研磨均勻。每晚睡覺前,取綠豆大小的藥粉吹入鼻孔中,有效時會流出少量清水。

《聖惠》又方

木通(銼),細辛,附子(去皮、臍,生用),甘草(生用。各一分)

白話文:

木通(切碎),細辛,附子(去皮、去臍,生用),甘草(生用。各一份)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綿裹一丸內鼻中,日再用之。

張渙,清肺膏方,治齆鼻病。

瓜蒂(半兩),附子(一個,炮,去皮臍),赤小豆,細辛,甘草(各一分。以上搗羅為細末)

上件入龍腦一錢研勻,煉蜜和丸皂皂大,綿裹內鼻中。(隨鼻之大小)

2. 鼻塞第二十一

《巢氏病源》小兒鼻塞候:肺氣通於鼻,氣為陽,諸陽之氣上榮頭面。其氣不和受風冷,風冷邪氣入於腦,停滯鼻間,即氣不宣和,結聚不通,故鼻塞也。

白話文:

《巢氏病源》中,小兒鼻塞的病症候是:肺氣通往鼻子,氣是陽氣,所有的陽氣向上榮盛頭部和臉面。如果陽氣不調和受到風寒,風寒邪氣就會進入腦部,停留在鼻腔之間,導致氣無法宣通和暢達,結聚在一起不通暢,因此出現鼻塞的症狀。

《千金》治小兒鼻塞不通,涕出方。

杏仁(湯浸,去皮尖,半兩),蜀椒,附子(炮,去皮、臍),細辛(各六銖)

白話文:

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半兩),蜀椒,附子(用火炮製,去除皮和臍),細辛(各六銖)。

上四味㕮咀。以醋五合漬藥一宿,明旦以豬脂五合煎,令附子色黃膏成,去滓,待冷以塗絮導鼻孔中,日再,兼摩頂。(《千金翼》附子、細辛各一分半,《嬰孺》以胡椒代蜀椒。)

白話文:

上面四味藥研成細末。用五合醋浸泡藥物一晚,第二天早上用豬脂五合煎熬,讓附子顏色變黃,膏狀物形成,除去渣滓,等冷卻後塗在棉絮上,塞入鼻孔中,每天兩次,同時按摩頭頂。(《千金翼》附子和細辛各一分半,《嬰孺》用胡椒代替蜀椒。)

《千金翼》治鼻不利,香膏,方

當歸,薰草(一方用木香),通草,細辛,蕤仁(各三分)芎藭,白芷(各半兩),羊髓(四兩)

白話文:

當歸、薰草(另一方用木香)、通草、細辛、蕤仁(各9克),芎藭、白芷(各15克),羊髓(120克)。

上八味切,合煎微火上,三上三下,以白芷色黃膏成,去滓。取如小豆大,內鼻中,日三。大熱鼻中赤爛者,以黃芩梔子代當歸、細辛。

白話文:

將八味藥材切碎,混合在一起用小火煎煮,反覆煎煮三次,直到白芷的顏色變成黃色,藥膏形成後,將藥渣去除。取如小豆般大小的藥膏,放入鼻孔中,每天三次。如果鼻腔內熱度過高,導致鼻腔赤紅糜爛,則使用黃芩、梔子代替當歸、細辛。

《千金翼》治鼻中窒塞,香膏方

白芷,芎藭(各半兩),通草(一分),當歸,細辛,薰草(各三分。《千金》作莽草),辛夷仁(五分)

白話文:

白芷,川芎(各半兩),通草(一分),當歸,細辛,薰草(各三錢。《千金》方使用莽草),辛夷仁(五錢)

上七味切,以苦酒漬一宿,以不中水豬肪一升,煎三上三下,以白芷色黃膏成,去滓。綿展取棗核大,內鼻中,日三。(一方加桂心十八銖。)

白話文:

將以上七種藥材切開,用苦酒浸泡一晚。然後用不含水的豬脂一升,以小火煎煮三次,然後以大火煎煮三次。以白芷的顏色作為黃膏的成色,去掉沉澱物。用棉花包裹成棗核大小,放入鼻孔中,每天三次。(另一個方子中加入桂心十八銖。)

《外臺》:《肘後》療老小鼻塞,常有清涕出方。

杏仁,附子(各二分),細辛(一分)

上三味切,以苦酒拌,用豬脂五兩煎成膏,去滓。以點鼻中即通。又以摩囟上佳。

白話文:

將上三味藥切碎,用苦酒拌勻,加入豬脂五兩煎成膏藥,去除渣滓。用來點鼻孔中,可以使鼻子通暢。又可以用來按摩頭頂,效果很好。

《外臺》:《古今錄驗》療小兒鼻塞不通,細辛膏,方

細辛,通草(各一分),辛夷仁(一分半),杏仁(二分,去皮)

上四味切,以羊髓三合、豬脂三合緩火煎之,膏成絞去滓。取米粒許大,以內鼻孔中,頻易佳。

《外臺》:劉氏療小兒鼻塞不通,吃乳不得方。

醍醐(三合),青木香,零陵香(各四分)

上三味切,和煎成膏。取少許以膏和捻為丸。或以膏塗兒頭上及塞鼻中,以通佳。

《聖惠》治小兒鼻塞、腦悶、吃奶不得。摩頂膏,方

羊髓,野豬脂(各三兩),細辛,白芷,木通,當歸(銼、微炒。各三分)

白話文:

  1. 羊髓、野豬脂(各三兩)

  2. 細辛、白芷、木通、當歸(各三分,切碎並微炒)

上件藥銼碎。先下脂髓於鐺中,入諸藥,以慢火煎,候白芷色焦黃藥成。以綿濾去滓,於瓷盒內盛令凝。每用以少許塗頂門上摩之,兼以少許入鼻內,立效。(《嬰孺》只用豬脂。)

白話文:

將上面前提到的藥材都切碎。先在下鍋中放入豬油或豬骨髓,加入所有藥材,以小火慢慢煎煮,等到白芷煎煮成焦黃的顏色時,藥材就煮好了。用棉花過濾去除藥渣,將藥汁盛放在瓷器盒子中,讓其凝固成膏狀。每次使用時,取少許藥膏塗抹在頭頂上,並用少許藥膏放入鼻孔中,立竿見影。(《嬰孺》這本醫書只使用豬油。)

《聖惠》治小兒囟氣虛腫,鼻塞不通。白芷膏,方

白芷,細辛,木通,當歸(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細銼。以羊髓四兩,與藥同入銚子內,慢火上熬,候白芷赤黃色,膏成。絞去滓,貯於瓷器內,日三四度,敷兒囟上及內鼻中。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全部磨成細末,再將四兩的羊髓與藥材一起放到銚子裡,用小火慢慢熬,等白芷熬成赤黃的顏色,膏就熬成了。然後把藥渣過濾掉,把膏藥儲存在瓷器裡,每天早、中、下午、晚上塗抹在小兒囟門上和鼻腔裡。

《聖惠》治小兒鼻塞不通、吃乳不得。木香膏,方

木香,零陵香(各半兩),細辛(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醍醐三合與藥相和,入銚子內,慢火煎令極香,絞去滓,取瓷盒中。日三、四度,取少許塗頭上及鼻中。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搗碎,研成粉末,加入三合醍醐與藥粉混合,放入銚子裡,用小火慢慢煎煮,直到香味非常濃鬱,過濾掉渣滓,倒入瓷瓶中保存。每天三次或四次,取少量塗抹在頭頂和鼻子裡。

《聖惠》治小兒頭熱鼻塞不通方。

上取濕地龍糞,捻作餅子貼囟門上,日三易之。

《聖惠》又方

羊髓(三兩),薰草(一兩銼)

上件藥於銚中,慢火上熬成膏。去滓,入瓷器內貯之。日三、四上,以膏摩背。

《聖惠》治小兒冷風拍著囟門,致鼻塞不通,宜以此方塗之。

麻油(二合),細辛(末,一兩)

上件藥以油煎令微黑色。入蠟半兩,消後令凝。每日三度,薄薄塗於囟上。

《嬰孺》治小兒鼻鼽及塞不通方。

杏仁,韭,葶藶子(各四分)

上杵和,彈丸大。用摩足踵,干即易,盡三丸。右鼽摩左踵,左鼽摩右踵。

《嬰懦》治小兒鼻塞不通方。

細辛,丹參防風,桂心,芎(各三兩),當歸(半兩),椒,乾薑(各半分)

白話文:

細辛:三兩

丹參:三兩

防風:三兩

桂心:三兩

芎:三兩

當歸:半兩

椒:半兩

乾薑:半兩

上以羊髓五兩煎前件藥,三上三下,去滓。取一豆內鼻中。

《嬰濡》治小兒鼻塞不,通丹參膏,方

丹參,細辛,芎,當歸,桂心,防風(各一兩),胡椒,乾薑,白芷(各二分)

上取豬脂、羊髓各五兩,去膜。煎藥三上三下,白芷黃去滓。內一豆鼻中,日夜五上愈。

《嬰孺》治少小鼻塞不通方。

羊髓(一兩),薰陸香(三兩)

上煎香黃止。摩背上,日三,鼻通止。

《嬰孺》治小兒鼻塞,不得飲乳方。

通草(一分),杏仁,白前(各半分),橘皮(一分)

白話文:

通草(一份),杏仁,白前(各半分),橘皮(一分)。

上麻油煎,三上三下成。爪甲瀝鼻中。

張渙,辛夷膏,方,治鼻塞病。

辛夷葉(一兩,洗,焙乾),細辛,木通,香白芷,木香(各半兩)

以上搗、羅為細末,次用: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研。)

上件用羊髓豬脂各二兩,同諸藥相和於石器中,慢火熬成膏,赤黃色,放冷。入腦、麝各一錢,拌勻。每用少許塗鼻中,若乳下嬰兒,奶母吹看兒囟,鼻塞者囟上塗。

白話文:

把羊髓和豬脂,各取二兩(約 120 公克),與其他藥物一起混合,在石器中以慢火熬製成膏狀,膏色要呈赤黃色,待其冷卻後,再加入腦髓和麝香,各一錢(約 3 公克),攪拌均勻。每次取少許塗抹在鼻孔中,就像乳母吹看嬰兒頭頂的囟門一樣。如果鼻子塞住,可以將藥膏塗抹在囟門上。

張銳《雞峰方》治囟開不合、鼻塞不通方。

上以天南星大者一枚,微炮為末。以淡醋調,塗緋帛上,以貼囟上,炙熱手頻熨之。

白話文:

取天南星中最大的,微炒研成粉末,用淡醋調成膏狀,塗在紅色絲綢上,貼在前囟上,並用熱手快速熨燙。

《莊氏家傳》治小兒鼻塞方。

上以槐葉為末,用乳母唾調,厚塗囟上。

《吉氏家傳》治生三五日鼻塞氣急,飲乳之時啼叫不止,,蔥涎膏,方

蔥葉豬牙皂角(為末,去皮。各七條)

上爛研,用皂角末成膏,貼在囟門上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