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三 (2)

1. 胎赤眼第二

(緣目有瘡而赤者是)

《巢氏病源》小兒緣目生瘡候:風邪客於瞼眥之間與血氣相搏,挾熱即生瘡。浸漬緣目,赤而有汁,時瘥時發。世云小兒初生之時,洗浴兒不淨,便穢露津液浸漬眼瞼睫眥,後遇風邪,發即目赤爛生瘡,喜難瘥,瘥後還發成疹,世人謂之胎赤。

白話文:

《巢氏病源》中記載的小兒緣目生瘡的病症:風邪侵犯到眼瞼和眼睫毛之間的地方,與血氣相搏擊,夾雜著熱氣,就會生出瘡。瘡逐漸浸漬眼瞼,呈現紅色並且有膿汁流出,有時候會好,有時候又會復發。世人說,小兒剛出生時,沒有把孩子洗乾淨,便穢和津液浸漬眼瞼和眼睫毛,後來遇到風邪,發作時眼睛就會發紅、潰爛,生出瘡,不容易好轉,好轉後還會再發作,變成疹子,世人稱之為「胎赤」。

《千金》治胎赤眼方。

上取槐木枝如馬鞭大,長二尺齊頭,油麻一匙置銅缽中,且使童子以木研之,至暝止。夜臥時洗目敷眥,日三良。

白話文:

上好的槐木枝要有馬鞭那麼粗,長二尺,頭尾勻稱,將一匙油麻放在銅製的缽中,請童子以木棒研磨,直到天黑停止。晚上睡覺前清洗眼部,敷在眼瞼上,每天三次效果很好。

《仙人水鑑》孩子一月內忌赤眼,此為肝胎風方。

牙硝(一分),雄黃(少許)

上二味研令細,點之立瘥。

《外臺》:《近效》療眼睛不疼亦不痛,上下瞼赤、風癢生瘡、淚多者,宜點此藥方。

蕤仁(四十九枚,去赤皮,研),胡粉(如棋子許大,上火燒,看赤變如金色)

上二味各別研,取好真酥如杏核許大,都一處和研令勻,入龍腦香如大豆許大三粒,報研令消,宜油帛裹或銅盒子盛之,勿泄氣,傷風則不堪用。或有小兒胎赤,並宜用此方,且不疼痛,亦不損眼。大人久患赤痛爛瘡者,宜先取鹽花或好白鹽一方寸匕,醋漿水不用,純酢中者一大升,煎鹽三、五沸,則綿濾取汁。

白話文:

將前述的兩種藥物分別研磨成粉,取適量的豬油,大約有杏仁核的大小,將這三種物品攪拌均勻,再加入龍腦香,大約有三粒黃豆那麼大,繼續磨成粉,將調製好的藥物用油布或銅盒子盛裝,以避免藥物變質,若碰觸風則會失去療效。小兒胎赤的患者可以服用這種方劑,服用後不會疼痛,也不會損傷眼睛。對於成年人患有長時間的赤痛爛瘡,可以先取鹽花或好白鹽一方寸的量,不用醋漿水,直接加入一大升的醋中煎煮,將鹽煎煮三到五次,以棉布過濾取汁即可。

欲夜臥,先以清水洗眼,次以鹽湯洗之,拭令眼乾,次以爪甲挑取麻子許多藥,塗眼大小眥,任眼開合,須臾少淚出,眼中涼冷狀若人吹,不經三日內其赤便瘥,視物漸明。恐眼中忽有倒毛眯刺眼者,速令一人以鑷子摘去之,亦令人眼赤淚多,磣痛,若不除之,塗藥終無益耳。

白話文:

當您準備在晚上睡覺時,首先用清水洗眼,然後用鹽水洗之,等到眼睛乾了,再用指甲挑取芝麻般大小的藥物,塗抹在眼睛的大小眼角處。不管眼睛是張開還是合上,須臾之後會流出少量眼淚,眼睛的感覺就像被吹涼風一樣,不超過三天,眼睛紅腫的症狀便可痊癒,視力也逐漸清晰起來。如果眼睛中有倒睫毛或異物刺痛眼睛,應立即讓其他人用鑷子將其摘除。若不除掉異物,即使塗藥也無濟於事。

《聖惠》治小兒眼胎赤,風毒所攻腫痛。升麻散,方

升麻黃耆(銼),甘草(炙微赤,銼),元參(各半兩),犀角(屑),防風(去蘆頭),蕤仁(湯浸,去皮。各二分)

白話文:

川升麻、黃耆(切碎)、甘草(烤至微紅,切碎)、元參(各半兩)、犀角(磨成粉)、防風(去掉蘆頭)、蕤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各二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量兒大小分減溫服,日三、四服。

白話文:

將上列藥物搗成粗末的藥粉,每次取一錢。用一小盞水煎煮,煮到五分之一的水量,去渣。加入半合竹瀝,再煮沸一兩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減少或增加藥量,一天服用三次到四次。

《聖惠》治小兒眼胎赤、腫痛,上焦壅熱。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去心,焙),犀角(屑),川芒硝,甘草(炙微赤,銼),防風(去蘆頭。各半兩),旋覆花(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日四、五服。

《聖惠》治小兒眼胎赤,久不瘥。牛黃丸,方

牛黃(細研),蕤仁(湯浸,去皮),決明子(各一分),黃連(去須),犀角(屑,各半兩),龍腦(一錢,細研)

白話文:

牛黃(研磨成細末),蕤仁(浸入水中,去皮),決明子(各取一份),黃連(去除鬚根),犀角(切成屑,各半兩),龍腦(一錢,研磨成細末)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溫水下五丸,日三、四服。更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胎赤眥爛,黃連丸,方

黃連(去須,一兩),龍膽,防風(各去蘆頭),川大黃(銼,炒),細辛(各半兩)

白話文:

黃連(去除須毛,一兩),龍膽草,防風草(去除蘆頭),川大黃(切碎,炒過),細辛(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下七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將上列的藥物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藥時,用溫水送服七丸,一天三次。根據兒童的大小增減服用量。

《聖惠》治小兒眼經年胎赤,兼有翳膜。杏仁膏,方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研如膏),膩粉(一錢),鹽綠(細研),黃連(末。各一分)

白話文:

杏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研磨成膏狀),爽身粉(一錢,研磨成細末),綠鹽(研磨成細末),黃連(研磨成末。各一分)

上件藥同研令勻。以真酥調如膏,攤於銅碗內,以熟艾如雞子大,掘小坑子,內燒艾咽出,便覆銅碗於上熏之,勿令泄氣,候煙盡為度。更重研令勻,每取少許,以綿裹,用人乳汁浸一宿。日三、四度點之。

白話文:

將上項配藥研磨成粉後均勻混合,用真正的牛油調配成膏狀,塗在銅碗內;再用熟艾灸點燃,如雞蛋般大小,挖一個小洞。將燃燒的艾灸放在坑洞中,立即用銅碗覆蓋在上面燻蒸,不要讓氣體洩漏。等煙騰空散去後停止燻蒸。重複研磨配藥成粉並使藥粉混合均勻,每次取少量的藥粉,用棉花包覆。然後浸入人乳中一整晚。每天點三次或四次。

《聖惠》治小兒眼胎赤,終年月深遠者,宜點,銅青散,方

銅青,膩粉(各一錢),龍腦(半錢),乾地龍(一條,為末)

上件藥研令極細。每用半小豆許,點著目眥,日一兩度用之。

《聖惠》治小兒眼胎赤,龍腦煎,方

龍腦(一錢),鹽綠(半兩),蕤仁(一分,湯浸,去皮)

上件藥都研令細,以蜜調似面脂。每日三兩上點之。

《聖惠》治小兒眼胎風赤爛,不以年月,發歇頻頻,淚出,視物澀痛不可忍。黃連煎,方

白話文:

《聖惠方》治療小兒眼胎風赤爛,不論時間長短,經常發作,流淚,看東西澀痛不可忍受。用黃連煎服。

黃連(一兩,去須),蘆薈(一分),龍腦(一錢,別研)

上件藥先將黃連、蘆薈搗、羅為末。以新綿裹,用水一大盞於銀器中,以重湯煮,候藥汁三分減二,即去藥綿入龍腦,以瓷瓶子內收,每日三兩上點之。

白話文:

首先把黃連、蘆薈搗成藥末。用新的棉花包好,倒入一大杯水在銀器中,用滾燙的熱水煮,等待藥汁由三分煮成二分,立即取出藥棉,加入龍腦,收進瓷瓶中,每天點三次。

《聖惠》治小兒眼胎赤及生瘡,怕見風日方。

龍腦(半錢,細研),蕤仁(一分,湯浸,去皮,研),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

上件藥滴少水,都細研如乳汁。每日三、四度點之。

《聖惠》治小兒眼胎赤癢痛方。

龍腦(半錢,細研),桑葉(五兩,燒作灰)

上件藥,以水一升半,先煎桑葉灰取半升,綿濾去滓,後入龍腦,攪令勻。日三、四上少少點之。

《聖惠》治小兒胎赤眼,洗眼,黃柏湯,方。

黃柏(銼),秦皮(各一兩),蕤仁(一分,湯浸,去皮)

白話文:

黃柏(切碎),秦皮(各一兩),蕤仁(一分,用湯浸泡,去除皮)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取五錢,以水一大盞,入棗五枚,煎一、二十沸,去滓,適寒溫洗之。

《聖惠》治小兒胎赤眼及風赤眼,,玉箸煎,方。

上蛔蟲二條,小兒口中吐出者為上,將於瓷盒子中盛,用紙裹,向濕地埋五十日後取出,其蟲化為水,以瓷瓶子盛。每日以銅箸點少許,著目眥頭,及夜臥時再點之。

白話文:

上等的蛔蟲有兩條,是小孩子口中吐出來的,用瓷盒盛裝起來,用紙包好,埋在潮濕的地方五十天後取出,蛔蟲已經化為水,用瓷瓶盛裝起來。每天用銅筷子蘸少許,點在眼角上,晚上睡覺時再點一次。

《聖惠》治小兒眼胎赤及生瘡方。

上用馬牙硝半兩細研,取臘月豬膽三枚,內硝入膽中浸之,陰乾後取硝出。以少許龍腦同研,點之。

白話文:

用半兩馬牙硝研成細粉,取臘月豬膽三個,將硝放入膽中浸泡,陰乾後取出硝。再加入少許龍腦研磨均勻,點在患處。

《聖惠》治小兒肝熱沖眼,緣目生瘡。黃連散,方

黃連(半兩,去須),赤芍藥,蕤仁(湯浸,去皮),木通(銼),決明子,梔子仁,黃芩,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白話文:

黃連(半兩,去掉須根),赤芍藥,蕤仁(用湯浸泡,去掉外皮),木通(切碎),決明子,梔子仁,黃芩,甘草(炙烤微紅,切碎,每味各一份)。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竹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搗碎,粗略地過篩為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放入七片竹葉,煎至藥液減至五分之一,除去渣滓,溫熱服用,每天服用三到四次。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增減藥量。

《聖惠》治小兒赤眼疼痛,緣目生瘡,難開澀痛,及有熱淚。犀角散,方

白話文:

聖惠方治小兒眼睛發紅疼痛,緣於眼睛長了瘡,難以睜開,澀痛,還有熱淚。犀角散,方如下:

  • 犀角,研為細末,一錢
  • 黃連,研為細末,五分
  • 牛蒡子,炒至微黃,研為細末,五分
  • 蟬蛻,去翅足,研為細末,五分
  • 生地黃,洗淨,研為細末,五分
  • 白芷,研為細末,五分
  • 甘草,炙至微黃,研為細末,三分

用法:將上述藥物混合均勻,每次取一錢,用溫水送服。每日三次。

犀角(屑),羚羊角(屑),防風(去蘆頭),元參,黃芩,黃耆(銼。各一分),柴胡(去苗),川大黃(銼,微炒),馬牙硝(各半兩)

白話文:

犀牛角(磨成粉)、羚羊角(磨成粉)、防風(去除蘆頭)、元參、黃芩、黃耆(切碎,各一分)、柴胡(去除苗)、川大黃(切碎,略炒)、馬牙硝(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增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緣目生赤瘡及生翳。細辛丸,方

細辛,黃連(去須),蘆薈,桑根白皮(銼),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各一分),蕤仁(半兩,湯浸,去皮),龍腦(半錢,細研)

白話文:

細辛,黃連(去掉須)、蘆薈、桑根白皮(切碎)、甜葶藶(用紙隔著炒至紫色。各取一份)、蕤仁(半兩,用湯浸泡,去皮)、龍腦(半錢,研磨成細粉)。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下七丸,日三。三歲以上即服五丸。

《聖惠》治小兒緣目及眥爛作瘡。黃連丸,方

黃連(半兩,去須),川大黃(銼,微炒),龍膽,防風(各去蘆頭),細辛,元參(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熟水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緣目及眥爛作瘡,腫痛。白礬煎,方

白礬(一分,燒為灰),黃連(半兩,去須),青錢(十文),防風(去蘆頭),朴硝(各三分),地黃汁(一合),白蜜(三合)

白話文:

  • 白礬(一分,燒成灰):0.6公克,燒成灰燼

  • 黃連(半兩,去須):3公克,去除鬚根

  • 青錢(十文):10枚青銅錢

  • 防風(去蘆頭):適量,去除蘆葦頭

  • 朴硝(各三分):1.8公克

  • 地黃汁(一合):9公克

  • 白蜜(三合):18公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綿裹,內一青竹筒中,入地黃汁及蜜,以絹油罩蓋,緊繫筒口,於炊飯內蒸之。候飯熟即瀉出,以綿濾過。日三、四度,取少許塗之。

白話文:

把上一個處方的藥打成細末,用棉花包起來,放入一個青色的竹筒中,加上地黃汁和蜂蜜,用絹油罩蓋住並密封,放入蒸飯的鍋子內蒸煮。等到飯煮熟後,取出竹筒,用棉花過濾。每天三次或四次,取少量的藥膏塗抹患處。

《聖惠》治小兒眼赤痛,及緣目生瘡。黃連煎,方

黃連(半兩,去須),童子蛔蟲(五條,吐出者),龍腦(半錢),蜜(二兩)

上件藥除龍腦外,入在瓷瓶中。於炊飯中蒸,候飯熟為度。以綿濾去滓,取汁,入龍腦令勻。日三、四服點之。

《聖惠》治小兒風熱,致緣目生瘡赤痛。龍腦煎,方

龍腦(半錢),川芒硝,黃丹(各一分),膩粉(半分),蜜(三兩)

上件藥同入竹筒,以重湯煮一日,以綿濾過,於瓷瓶內盛。每日三、四度點之。

《聖惠》治小兒熱毒沖眼,緣目生瘡,熱疼不止。梨汁煎,方。

右鵝梨(一枚,去皮,核),黃連(末,二錢),龍腦(一錢)

上先將梨爛研,絞取汁,綿裹黃連末,於梨汁內浸半日,入龍腦令勻。日三、四度點之。

《聖惠》治小兒緣目生瘡腫痛方。

黃連(半兩,去須),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細研),膩粉(半錢)

上件藥以綿裹,冷水一小盞,浸一宿後,每日三、五上點之。

《聖惠》治小兒緣目眥爛作瘡方。

青錢(二十文),青鹽(一兩)

上件藥相和,先以濕紙數重包,又用泥裹候乾,於猛火中燒令赤,放冷剝去泥紙後搗,細羅為散。每服一綠豆許,以津調塗瘡上。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混合,先用幾層濕紙包起來,再用泥巴裹住,等泥巴乾了之後,放在猛火中燒至藥物變成赤色,待藥物冷卻後剝去泥巴和紙張,研磨成細粉。每次取綠豆大小的藥粉,用唾液調和後塗抹在瘡口上。

《聖惠》又方

黃柏,黃連(去須),梔子仁(各半兩)

上件藥細銼,以水一大碗,青鹽一分,煎十餘沸,以綿濾過,溫溫洗之,日三、兩度用之。

《嬰孺》治小兒眼赤爛,眥癢痛,淚出可視風下,傷裂痛方。

黃連(二錢),大青錢(七文),礬石(灰,半分)

上以水三合,蜜三合,銅器內二斗米飯上蒸煎成,夾絹濾澄,點之。

張渙治眼瞼赤爛,二金散,方

黃連(去須),黃柏(各一錢)

上件藥搗,羅為粗末,以奶汁浸一宿,焙乾。每用少許,以新綿裹,用荊芥湯浸,放溫熱時時洗之。

白話文:

將上列藥方搗碎篩細,用奶汁浸泡一晚,烘乾。每次使用少量,用新的棉花包裹,用荊芥湯浸泡。當溫熱的時候,時常洗滌疼痛處。

《張氏家傳》治小兒風赤及胎風眼,頭尾有瘡。百靈散藥,方。

橘皮(一兩,去瓤),大芎(一分),白牽牛,牛蒡子(各二兩,微炒),大黃(濕紙裹,火內炮),粉草(各半兩)

白話文:

青橘皮(一兩,去除果肉),大芎(一分),白牽牛、牛蒡子(各二兩,稍微炒過),大黃(用濕紙包裹,放在火中烘烤),粉草(各半兩)

上件藥,在春合用青橘皮,在夏秋合用黃橘皮;大黃在春即生用,在夏秋如前法制。並搗羅為末,每服一錢匕,以甜竹葉湯調下,食後臨睡。

白話文:

上種藥,在春季適合用青橘皮,在夏季至秋季適合用黃橘皮;大黃在春季時直接生用,在夏季至秋季依照前面所述的方法炮製。再一起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甜竹葉湯藥汁調和後服用,在飯後就寢前服用。

《張氏家傳》小兒、孩兒赤眼,爛眼羞明方。

黃連(半兩,末),輕粉(一錢),生雞子殼(一個,末之,又研極細)

上再研令勻,安在大口瓶子內,用布蓋,星月下露一宿。來日再研勻,用少許津調,敷眼唇上。

《莊氏家傳》小兒眼唇赤爛方。

上用光粉少許,乾擦之即平。

《吉氏家傳》,銅青散,治小兒斑瘡雀目、爛眩淚多方。

銅青,五倍子(末。各抄半錢匕),山梔子仁(末),白繕土,秦皮(末。各抄一錢匕)

白話文:

銅青、五倍子(研磨成末。各取半錢匙),山梔子仁(研磨成末),白繕土,秦皮(研磨成末。各取一錢匙)

上都細勻為末,乳汁為丸如雞頭子。每用一丸,百沸湯半盞泡開,澄清溫洗。

白話文:

藥材要全部磨成粉狀,再使用牛奶將粉末混合均勻成丸狀,大小如同雞頭即可。每次只使用一丸,使用沸騰100次的水半杯,將藥丸浸泡開,等到藥液清澈後,再溫熱藥液來清洗患部。

莊氏俞集穴灸法:小兒二、三歲忽發兩眼大小眥皆赤,灸手大指、次指間後一寸五分陷中,各三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