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 (13)

1. 寒淋第十八

《巢氏病源》小兒寒淋候:寒淋者,其病狀,先寒顫,然後尿是也。小兒取冷過度,下焦受之,冷氣入胞,與正氣交爭,寒氣勝則顫寒,正氣勝則顫寒解,故得小便也。

白話文:

《巢氏病源》中關於小兒寒淋的症狀:寒淋是指小兒先出現寒顫,然後小便不順暢。小兒過度受寒,下焦受到影響,冷氣進入膀胱,與正氣相爭,寒氣勝則出現寒顫,正氣勝則寒顫解除,因此出現小便不順暢的症狀。

《集驗方》治小便寒淋不禁。

赤茯苓肉桂(各半兩。去皮)

上為末,用稀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熟水下,不拘時候。兒小量之。

宋義叔和參八味丸,治陰虛小便難並寒淋方。

乾地黃(八兩),山藥山茱萸(各四兩),澤瀉,赤茯苓牡丹皮(各三兩),桂(去皮),附子,元參,赤芍藥(各二兩)

白話文:

  • 熟乾地黃(400克)

  • 山藥(200克)

  • 山茱萸(200克)

  • 澤瀉(150克)

  • 赤茯苓(150克)

  • 牡丹皮(150克)

  • 桂枝(去皮,100克)

  • 附子(100克)

  • 元參(100克)

  • 赤芍藥(100克)

上末之,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赤茯苓湯下,日二。兒小者,丸如綠豆大。每服量大小十丸、二十丸。

白話文:

把搗好的藥末和煉製的蜂蜜混合,做成桐子大小的丸狀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熬好的赤茯苓湯送服,一天服兩次。如果藥丸給小孩服用,那就做成綠豆大小的丸狀藥丸。每次服藥丸數量視小孩大小,約服用十到二十丸。

2. 痔疾第十九

《巢氏病源》痔候:痔有牡痔、牝痔、脈痔、腸痔、血痔、酒痔。皆因勞傷過度,損動血氣所生。小兒未有虛損而患痔,止是大便有血出,腸內有結熱故也。

白話文:

《巢氏病源》中關於痔瘡的條目:痔瘡分為男性痔瘡、女性痔瘡、脈絡痔瘡、腸道痔瘡、出血痔瘡、酒痔。都因為過度勞累和損傷,損傷了血氣而產生。小孩沒有虛弱損傷的情況下患上痔瘡,只是在大便中有出血,腸道內有熱氣聚集造成的。

《聖惠》治小兒痔疾,肛邊生結核,疼痛寒熱。鱉甲散

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襴),蝟皮(炙令黃。各一兩),蛇蛻皮(燒灰),檳榔(各三分),露蜂房(半兩,微炙),麝香(一分,細研),豬懸蹄甲(七枚,炙令焦)

白話文:

鱉甲(塗抹醋並烘烤至金黃色,去裙邊)、蝟皮(烘烤至金黃色,各一兩)、蛇蛻皮(燒成灰)、檳榔(各三分)、露蜂房(半兩,微烤)、麝香(一分,研磨細膩)、豬懸蹄甲(七枚,烘烤至焦黑)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麝香都研令勻。每服食前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久不瘥痔疾,肛邊癢痛。桑木耳散

木耳(微炒),槐耳(微炙),蝟皮(炙令黃),當歸(銼,微炒),羌活(以上各半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白話文:

桑木耳(略微炒過),槐耳(稍烤過),蝟皮(烘烤至黃色),當歸(切碎,略微炒過),羌活(以上各半兩),枳殼(一兩,用麩皮炒過至淡黃色,去瓤)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痔疾下血無時。榼藤子散

榼藤子(一枚,去殼微炙),牛角䚡(灰,一兩),皂莢子(一百枚,與榼藤子瓤同以酥炒令黃),醋石榴皮(灰,半兩)

白話文:

榼藤子(一顆,去掉外殼後微微烘烤一下),牛角的灰(一兩),皁莢子(一百顆,和榼藤子的內仁一起用酥油炒到變黃),醋石榴皮的灰(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酒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痔疾結硬,焮痛不止。龜甲散

龜甲(二兩,塗醋炙令黃),蛇蛻皮(燒灰),豬後懸蹄甲(微炙焦。各一兩),露蜂房(半兩,微炙),麝香(一分,細研)

白話文:

  1. 龜甲(10克,塗上醋,烤至金黃色)

  2. 蛇蛻皮(燒成灰)

  3. 豬後蹄甲(略烤焦。各5克)

  4. 蜜蜂巢(2.5克,略烤焦)

  5. 麝香(0.5克,研磨成粉)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麝香都研令勻。每服以溫酒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痔疾下血不止,熱毒氣流注,發歇疼痛。槐鵝散

槐鵝,側柏(炙微黃),荊芥穗,棕櫚(燒灰),黃牛角䚡(燒灰),牛膝(去苗。各半兩)

白話文:

  • 槐鵝

  • 側柏(烤至微微發黃)

  • 荊芥穗

  • 棕櫚(燒成灰)

  • 黃牛角(燒成灰)

  • 牛膝(去除頭尾,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痔疾下血,大腸疼痛。蝟皮散方

蝟皮(炙令黃),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木賊,當歸(銼,微炒),槐鵝(微炙。各一兩)

白話文:

蝟皮(烤至變黃),枳殼(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果肉),木賊,當歸(切碎,微炒),槐鵝(微烤。各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痔疾下血不止。雞冠花散

雞冠花(焙令香),羌活(各一兩),棕櫚(一兩,燒灰)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痔疾下血不止。黃耆散

黃耆(銼),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側柏葉(炙微赤,銼,各一兩)

白話文:

黃耆(切成細條或塊狀)

.枳殼(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果核)

.側柏葉(烘烤至微紅,切碎,各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痔疾下血,發歇不定方。

荊芥,枳殼(麩炒,微黃去瓤),薄荷(各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痔疾痛不可忍。木賊丸

木賊(一兩),榼藤子(二枚,去殼,塗醋炙黃),烏賊魚骨(二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五丸。看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前面所介紹的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不限服用時間,用溫酒送服五丸,如果孩子年紀較小,可酌量減少藥量。

《聖惠》治小兒痔疾疼痛,腫硬不消,宜用,坐藥方

蛇床子,荊芥(各末。半兩),蝸牛(二七枚)

白話文:

蛇牀子、荊芥(各研磨成粉末,各半兩),蝸牛(二十七枚)

上件藥爛研,塗在紙上。每發時,先用白礬熱水洗痔頭子後,用被褥上安藥紙,坐三兩上,瘥。

白話文:

將藥研磨成粉末,塗在紙上。每次發病時,先用白礬熱水洗痔瘡,然後將藥紙放在被褥上,坐三、兩次就會痊癒。

《聖惠》治小兒痔生肛邊,如鼠乳,及成瘡,痛楚至甚,宜服,穿山甲散

白話文:

《聖惠方書》記載治療小兒痔瘡,長在肛門旁邊,像老鼠的乳頭一樣,長大後潰爛成瘡,疼痛劇烈,應該服用穿山甲散。

《穿山甲散方》組成:穿山甲(「鱗」、「爪」)、白芷、黃連、地榆、乳香、沒藥、赤石脂、輕粉、珍珠、甘草、人參、熟地黃、當歸、白芍、麥芽、半夏、芍藥、竹茹、黃芩、甘草、黃連、山茱萸、肉桂、丁香、木香、砂仁、木香、香附、元胡、蒲黃、白芨、白芷和黃連等多種中藥。

所有藥材研成細末,和蜂蜜做成藥丸,每丸重4公克,飯後服用,一天三次,連服5天。

穿山甲(二兩,炙令黃),麝香(半分,細研)

上件藥搗,研令勻細。每於食前,煎黃耆湯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研磨成均勻細膩的粉末。每次在飯前,用黃耆湯調服半錢。根據兒童的年齡大小調整服用量。

《聖惠》治小兒痔,下血不止,肛邊生鼠乳,疼痛。櫸樹茵子丸方

櫸樹茵子,黃牛角䚡(炙。各一兩),葫荽子(一合),蝦蟆鰻鱺魚頭(各一枚。炙令黃)

白話文:

櫸樹茵子,黃牛角屑(烘烤。各一兩),香菜籽(一合),蟾蜍,鰻魚頭(各一枚。烤至金黃色)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水煎白膠香和丸,如彈子大。用瓶內如裝香法,燒一丸,熏下部瘥。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加入水煎服後加入白膠香和成丸,大小如彈珠。使用瓶子裝著如同裝香一般,燒化一丸,燻燻下部直到痊癒。

《聖惠》治小兒痔疾,下部癢悶。熨藥方

枳實(二兩,炙炒微黃),鬼箭羽木香,鬼柏(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枳實(二兩,烘焙微黃),鬼箭羽,木香,鬼柏(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以頭醋和勻,炒令熱,用青布裹熨,日二用之。

《聖惠》治小兒痔疾,鼠乳生肛邊。煩熱,疼痛。槐子丸

槐子(微炒),黃芩(各一兩),榼藤子(二枚,去殼,炙令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水浸,蒸餅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桑耳湯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將上列藥物搗碎,研成細末,然後用水中浸泡,再與蒸熟的餅混合後,搓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粒藥丸,並用桑耳湯送下。一天服用三到四次。根據孩子的體型大小調整服用量。

《聖惠》治小兒腸痔,下血不止方

上用榼藤子三枚,大者以七八重濕紙裹煨,良久脹起,取去殼用肉,細切碾羅為散。每服以黃耆湯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將上好的榼藤子三枚取來,以七八層濕紙包裹,經過長時間的蒸煮,直至榼藤子膨脹起來。剝掉外殼後,將藤肉取出並搗成細粉。每次服用的時候,取半錢藥粉,用水煎煮黃耆湯服用。藥物的服用量應根據孩子的體質和年齡來調整。

《聖惠》又方

上用牛角䚡二兩,炙令黃焦,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又方

上細銼,蝟皮一枚,於瓶內燒煙,熏痔上瘥。

張渙治小兒痔疾,皆由勞傷過度,損動血氣,其里有蟲,甚微難見。蝟皮散方

蝟皮(燒灰),鱉甲(塗醋炙黃,去裙襴),蛇蛻皮(燒灰。各一兩),露蜂房(半兩,微炙)

以上搗,羅為細末,次入麝香(一分)。

上件同拌勻。每服半錢,米飲調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又方,棕櫚散

棕櫚(燒灰),荊芥(去枝梗),側柏(炙黃。各一兩),牛膝,枳殼,黃耆(各半兩)

上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米飲調下,乳食前。

《王氏手集》治腸風下血,或成痔疾。烏金散

槐花(銀石器乾炒紫色,秤一兩),枳殼(麵炒,去瓤,秤二分),荊芥穗(去皮梗,秤半兩)

白話文:

  • 槐花:用銀石器乾炒成紫色,秤重一兩。

  • 枳殼:用麵炒,去除果瓤,秤重二分。

  • 荊芥穗:去除外皮和梗,秤重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兒小半錢。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痔疾下血,大腹疼痛。蝟皮散方

蝟皮(炙),枳殼(麩炒),當歸,槐花(微炙),木賊(各一兩)

上件為末。每服半錢,用米飲調下,一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