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子丸

HUAI Z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七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心經 15%
脾經 14%
肺經 12%
大腸經 12%
胃經 10%
腎經 8%
膀胱經 1%
三焦經 1%
膽經 1%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槐子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由槐角、橘皮、生地黃、續斷、黃耆、白礬、當歸、乾薑、黃連、附子等十味藥材組成,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補氣固表、止血止瀉等功效。

槐角味苦、性微寒,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止血止瀉之功。主治痢疾、下痢、便血、崩漏、赤白帶下等症。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嘔消脹之功。主治脘腹脹滿、消化不良、嘔吐呃逆、痰多咳嗽等症。

生地黃味甘、苦,性微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補血益精之功。主治熱病傷陰、陰虛發熱、吐血衄血、崩漏帶下等症。

續斷味甘、微苦,性微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利水消腫之功。主治腰膝酸軟、筋骨疼痛、風濕痹痛、水腫等症。

黃耆味甘、微苦,性微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益氣生津、利水消腫之功。主治氣虛表虛、自汗盜汗、泄瀉不止、水腫等症。

白礬味酸、澀,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止血、清熱解毒、燥濕斂瘡之功。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瘡瘍腫毒等症。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肺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主治血虛萎黃、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惡露不止、腸燥便祕等症。

乾薑味辛、辣,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發汗解表、止嘔止瀉之功。主治感冒發熱、頭痛身痛、胃寒嘔吐、泄瀉腹痛等症。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痢止瀉之功。主治熱毒痢疾、泄瀉腹痛、黃疸、瘡瘍腫毒等症。

附子味辛、甘,性熱,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益氣、回陽救逆、散寒止痛之功。主治陽虛脫證、心衰、腎衰、亡陽虛脫、腹瀉腹痛、風寒痹痛等症。

槐子丸主要用於治療腹瀉兼有便血、五痔瘡等症狀。發作時疼痛難忍,大便帶血,肛門脫出不能縮回,腸頭上長有如老鼠乳房樣的肉疙瘩,或像櫻桃,時常流膿出血,腫處又癢又痛,肛門邊長有硬塊,時間久了形成瘻瘡。

槐子丸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補氣固表、止血止瀉等功效,可有效緩解腹瀉兼有便血、五痔瘡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槐子仁1兩(微炒),苦參1兩(銼),熊膽半兩,乾漆3分(搗碎,炒令煙出),木香1兩,檳榔1兩,桃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食前以荊芥湯送下。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槐子仁丸」。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槐角、橘皮、生地黃、續斷、黃耆、白礬為君藥,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的功效。其中,槐角、橘皮、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續斷、黃耆、白礬具有止血止痛的功效。

本方以當歸、乾薑、黃連、附子為臣藥,具有收斂止脫的功效。其中,當歸具有補血和血的功效;乾薑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附子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

本方以甘草為佐藥,具有緩和諸藥的辛燥之性,增強療效。

本方以大棗為使藥,具有補中益氣、和胃生津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止痛、收斂止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腸風下血、五痔成瘡等症。但本方性寒,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胰臟炎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胃腸出血睪丸疼痛腫脹大便出血目偏視

相同名稱方劑


槐子丸, 出處:《普濟方》卷八十一。 組成:槐子2兩,黃連(去須)2兩。 主治:眼熱目暗。

槐子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二。 組成:槐子1兩(微炒),黃芩1兩,榼藤子2枚(去殼,炙令黃)。 主治:小兒痔疾,鼠乳生肛邊,煩熱疼痛。

槐子丸, 出處:《千金》卷二十三。 組成:槐子4兩,乾漆4兩,吳茱萸根白皮4兩,秦艽2兩,白芷2兩,桂心2兩,黃芩2兩,黃耆2兩,白斂2兩,牡蠣2兩,龍骨2兩,雷丸2兩,丁香2兩,木香2兩,蒺藜2兩,附子2兩。 主治:濕痔。

槐子丸, 出處:《雞峰》卷十七。 組成:槐角2兩,陳橘皮1兩,乾地黃1兩,續斷1兩,黃耆半兩,白礬半兩,當歸半兩,乾薑半兩,黃連半兩,附子半兩。 主治:腸風下血,五痔成瘡。發即焮痛不可忍,大便下血,肛脫不入,腸頭生肉如鼠乳,或如櫻桃,時下膿血,腫處癢痛,肛邊生核,久成瘻瘡。

槐子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 組成:槐子仁1兩(微炒),龍骨1兩,槲葉3分(微炙),乾薑3分(炮裂,銼),當歸3分(銼,微炒),茜根3分,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黃耆3分(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亂發1兩(燒灰),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豬後懸蹄甲7枚(炙令黃燥)。 主治:五痔下血,疼痛不止。

槐子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 組成:槐子仁2兩(微炒),乾漆1兩(搗碎,炒令煙出),秦艽半兩(去苗),黃芩半兩,白蘞半兩,木香半兩,牡蠣半兩(燒爲粉),龍骨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雷丸半兩,白芷半兩,桂心半兩,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雞舌香半兩,楝樹根白皮1兩(銼)。 主治:濕痔。或腫痛,或鼠乳附核,或腸中癢痛,久不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