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印禪師

《女科秘旨》~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子癇

孕婦痰涎壅盛阻塞。或時發搐。不省人事。名曰子癇。治宜清氣化痰為主。蓋此症因於氣者多。治法與癇症同。惟劑稍小耳。若噁心甚者。煎二陳湯探吐。吐定則理氣化痰。兼用黃芩白朮。保胎。古方羚羊角散葛根湯。藥味偏於辛散。治者當因時制宜可也。

白話文:

孕婦痰液、涎液淤積而阻塞氣道。或者時常抽搐、神志不清,稱為子癇。治療應以清氣、化痰為主。因為此症大多是因氣而成的。治療方法與癇症相同,但藥量稍小一點。若噁心很嚴重的話, 煎煮二陳湯讓孕婦吐出來。吐完後再用理氣、化痰的藥來治療,兼用黃芩、白朮來保胎。古方中的羚羊角散、葛根湯,藥味偏於辛散,治療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採用。

(〔吳按〕癇者。俗名羊顛瘋。皆痰火凝聚心胞男女皆有。最難除根。孕婦子癇。又當別論。)

2. 羚羊角散

羚羊角(一錢),當歸(二錢),獨活五加皮茯神(各八分),棗仁,米仁(各一錢),防風(五分),川芎杏仁(各七分),木香(二分),甘草(四分),如虛加人參。若痰氣盛緩。而人參姜引。如痰多。加竹瀝。薑汁。脾胃弱。加白朮(二錢五分),研末服。治臨月因發風疹。悶憤不識人。吐逆眩倒。

白話文:

羚羊角(一錢)、當歸(二錢)、獨活、五加皮、茯神(各八分)、棗仁、米仁(各一錢)、防風(五分)、川芎、杏仁(各七分)、木香(二分)、甘草(四分),如果虛症可加人參。如果痰氣盛緩,加人參、生薑引。如果痰多,加竹瀝、薑汁。脾胃弱,加白朮(二錢五分),研成細末服。用於治療臨近分娩時因風疹而導致神志不清、悶悶不樂、不認識人、嘔吐、眩暈、倒地不起的症狀。

(〔吳按〕疹必兼咳。以咳止為毒盡。總當辛涼托散。使其外達。而免內陷。不可輕忽。)

3. 葛根湯

葛根,貝母,丹皮(各一錢),木防己(六分),防風(八分),當歸川芎茯苓(各二錢),桂枝(五分),澤瀉甘草獨活石膏(各四分),人參(八分),水煎服。忌海藻。粉菜。酢物。

白話文:

葛根、貝母、丹皮(各一錢重)、木防己(六分重)、防風(八分重)、當歸、川芎、茯苓(各二錢重)、桂枝(五分重)、澤瀉、甘草、獨活、石膏(各四分重)、人參(八分重),用水煎煮後服用。忌諱吃海藻、粉菜、醋類食物。

孕婦無故忽然僵撲。左脈微數。而右脈滑大者。是血虛。陰火炎上。鼓動其痰。四物湯養血。加芩連降火。兼用二陳湯化痰下氣。或加竹瀝薑汁。

白話文:

如果孕婦突然間僵硬抽搐,左手脈搏微弱而快,右手脈搏滑動而強勁,這是血虛、陰火旺盛所致,進而導致痰飲積聚。可以使用四物湯補血,再加入黃芩、黃連來清熱降火。另外,還可以使用二陳湯化痰、降氣。有時候,還可以加入竹瀝和薑汁。

4. 子淋

此症以茯苓、燈心、條芩為主。若痰閉上焦。寸關必滑。宜探吐以提之。然必胸膈迷悶乃可。

白話文:

治療此病,應以茯苓、燈芯草、條芩等中藥為主。如果痰飲阻塞了上焦部位,寸關二脈脈象必然滑脈,阻滯引起上逆,故痰飲阻塞情況須以上吐之法來排出,但必須要胸悶且膈肌煩悶,才能施行吐法的治療。

(〔吳按〕不可過於通利。亦不宜急用升提。只用萆薢分清飲最妥。)

日久倦怠。右脈微弱。屬氣虛。用人參黃耆白朮。麥冬。茯苓。加梔子知母。條芩等。清火藥。

白話文:

經過長期的消耗,感覺疲倦。把脈右脈微弱,屬於氣虛。使用人參、黃耆、白朮、麥冬、茯苓,加上梔子、知母、條芩等清火藥。

左脈細數形羸。每便則痛。屬血虛。用四物湯。加黃柏。知母。條芩。濟生方中。治子淋症。用安榮散。煎麥冬湯下。但滑石細辛二味稍峻。人之虛實。氣血各有不同。達士變而通之可也。(安榮散方具秘要中。)

白話文:

如果脈搏細弱,數目較多,病人身體瘦弱,每次小便都會疼痛,這屬於血虛證。可以用四物湯治療,再加黃柏、知母、條芩。濟生方中,治療小孩遺尿的症狀,可以用安榮散,用麥冬湯送服。但是滑石、細辛這兩味藥性稍烈。一個人是虛還是實,氣血各有不同。有經驗的醫生可以根據病人的病情做出調整。(安榮散的藥方記載在《祕要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