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涵(日敦)

《奉時旨要》~ 卷五 土屬 (9)

回本書目錄

卷五 土屬 (9)

1. 嘔吐湯頭

吳茱萸湯治嘔吐,人參生薑大棗助。

半夏瀉心湯芩連,人參乾薑半棗甘。

橘皮竹茹湯,參草棗生薑。

半夏乾薑散,等分為末咽。

藿香安胃藿丁香,人參陳皮並生薑。

理中湯用參朮姜,炙草還加制附剛。

丁香煮散秫米石蓮薑棗煮粥糜。

竹茹湯治胃熱吐,半夏乾葛甘草做。

麥門冬湯天麥地,桑苑貝梗甘竹味。

大棗半陳,甘草與茯苓

保和丸用曲楂苓,連翹萊菔半夏陳。

六君子湯治虛痰,四君又加陳半添。

溫胃散用參朮陳,扁豆乾姜歸草能。

苓朮二陳煎合方,四苓二陳加乾薑。

香薷飲,用扁豆,厚朴香薷甘草湊。

抽薪飲用芩柏梔,澤枳甘通石斛宜。

烏梅丸桂枝辛,連柏姜椒歸附參。

聖朮煎用好冬朮,乾薑肉桂陳皮得。

八味地黃丸,六味附桂添。

2. 霍亂

《經》云:清氣在陰,濁氣在陽,營氣順行,衛氣逆行,清濁相干,亂於腸胃,則為霍亂。又云:足太陰厥氣上逆,則霍亂。

仲景曰:霍亂頭痛身疼,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欲水者,理中丸主之。

按霍亂一症,上吐下瀉,揮霍撩亂,此寒濕傷脾之症也。有因貪受風涼,露坐濕地,有因嗜食生冷,油麵雜進,脾胃既傷,則不能容受,從上則吐,從下則瀉。且易受邪者,中土素虛,既吐既瀉,則更虛矣。

治此者,唯有和胃健脾一法,先以淡姜鹽湯徐徐飲之而吐,察其胃口未清,或脹或痛者,以和胃飲平胃散等酌用;邪甚於下者,五苓散、苓朮二陳煎之類;若無脹無痛者,虛寒也,用六君子、溫胃飲等;生冷寒勝者,加肉桂、炮薑、吳萸。若霍亂後,身熱不退,脈數無汗者,有表邪也,前治法中酌加柴胡桂枝,甚者宜用麻黃

萬勿以苦寒之品雜之。

其有霍亂而轉筋者,俗名吊腳痧,足腹之筋,拘攣急痛,甚至牽縮陰丸,痛迫小腹,最為急候,此足陽明厥陰氣血俱傷之症也。《內經》言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即此意也。仲景謂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厥冷者,四逆湯主之。陳無擇曰:陽明主潤宗筋,今吐下頓亡津液,諸脈枯削,宗筋失養,必至攣縮,甚則卵縮舌捲,為難治。景岳曰:轉筋腹痛,因胃氣暴傷,致陽明厥陰血燥而然,法當養血溫經,乃為正治。

若邪滯未清,和胃飲加肉桂、木瓜;氣虛者,四君子加當歸厚朴、肉桂、木瓜之類;陰虛少血者,理陰煎加肉桂、木瓜。寒甚者,木瓜湯酌加附、桂、乾薑。張路玉謂;吐瀉者,濕土之變也;轉筋者,風木之變也;此症風木行脾,宜平胃散加木瓜。脈將絕者,以鹽納臍中,用艾火炙之。

《千金》法治轉筋,男子以手挽其陽,女子以手揪兩乳,甚效。

更有乾霍亂症,欲吐不得,欲瀉不得,攪腸大痛,脹急悶亂,變在須臾,此因內停飲食,外閉寒邪,陰陽格拒,氣道不通,不速治,多致暴死。急以炒鹽湯探而吐之,先去其滯隔而通其清氣,然後以排氣飲神香散等降其濁氣,二日內切勿進粒米粥飲,得食必復發也。

若但覺小腹先疼,或心腹俱痛脹痞,不能屈伸,名為絞腸痧,此因暑火流注臟腑,宜正氣散,或二陳加厚朴、炒梔,或六和湯及四苓加蘇、薷、瓜、夏之屬,然此等症,總先以炒鹽湯探吐痰涎為最。

筆花氏曰,嘔吐霍亂之症,果有暑邪熱毒,蘊於脾胃,即用白虎及芩、連清降其火,亦屬正治,若並無火脈火症,則即胃氣虛寒,自宜以和中安胃為主,一切苦寒,皆仇藥也。乃時醫一見吐症,輒泥於「諸逆上衝,皆屬於火」之說。又疑為肝陽犯胃,疑為痰滯中焦,妄用黃連竹茹之屬,且習用仲景開痞之瀉心湯,俾芩連與薑、夏、參、枳並用,從此溫燥無功,胃陽愈困。

然僅在嘔吐,猶可挽回,至若霍亂、轉筋之候,大吐大瀉之餘,脾胃垂脫,陽氣衰微,斯即純用溫補回陽,猶虞不逮,一見芩、連,入口即敗,而亦用此瀉心湯、左金丸等,寒熱雜投,試問此時此狀,是誠何心,而可作腳進腳出之地耶。近因習醫者不能作案,日捧《臨症指南》以為秘本。

見里症諸方,不論有無痞氣,瀉心居多,從此成為風氣,貽害蒼生,有志者誠可痛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