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馬氏小兒脈珍科》~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二十一、初生調理法

夫嬰兒始生,口中尚有惡物,穩婆即以綿裹手指,蘸黃連甘草汁,候啼聲未出,拭兒口中惡物令淨,方可浴穢。亦須預煎沸湯待用,不可犯生水。浴畢,更以蜜少許,調硃砂末一匙抹入口中,或以牛黃末少許、鎮心安神丸以解胎毒。新生浴兒,用豬膽一枚取汁,和入湯中,可免瘡疥之患,妊婦臨月宜備之。

2. 二十二、初生回氣法

小兒初生,氣欲絕而不能啼者,必是難產,或冒寒所致。急以綿絮抱懷中裹之,不可斷臍帶,且將包衣置炭火中煅之,乃將大紙拈蘸清油,點火於臍上,二三十往來遍帶燎之。蓋帶連兒臍,得火氣,回腹入臍。更以米醋煎熱洗臍帶,須臾氣回,啼哭如常,方可洗浴。

3. 二十三、初生刺泡法

如小兒生下即死,急看口中懸雍,齶上有泡,當以手指摘破,用綿拭血令淨。若血入喉中,不可治矣。

4. 二十四、初生通便法

(大小便不通即鎖肚症)

初生小兒大小便不通,腹脹欲絕者,急令婦人以溫水漱口,吸咂兒之前後心並臍下、手足心,共七處,每一處凡四五次,漱口吸咂,取紅赤為度,須臾自通,不然無生意矣。有此症,遇此法可得再生。

5. 二十五、治初生遍身無皮法

用白秈米撲粉之,候生皮方止。

6. 二十六、治生下遍身如魚泡如水晶碎則成水流

密陀僧研細乾摻,仍服蘇合香丸則愈。

7. 二十七、小兒七日腎縮乃初生寒氣感受所致

用硫黃、茱萸各半兩研末,用大蒜調塗其腹,仍以蛇床子微煙燻之。

8. 二十八、胎寒論治(附臟寒)

初生百日內口冷腹痛,身起寒慄,時發戰慄,時曲足握拳,晝夜啼哭不已,或口噤不開,或寒氣乘虛入臟,而成盤腸內吊之症。在胎時,母因腹大痛而致難產。經云胎寒多腹痛。亦有產婦喜啖肥甘生冷時果,皆致胎寒。或胎前外感風寒,或曾服涼藥,內傷胎氣,則孩兒生下,昏昏多睡,間有哯乳瀉白。

若早不治,必成慢驚慢脾。宜用當歸散鉤藤丸去其寒,俟氣勻神安,手足舒伸,次用參苓白朮散以養胃氣。至於乳母戒食生冷等物,庶可瘥也。

又有手足稍冷,面唇色青,額上汗出,不欲乳飲,入夜多啼,頗似前症,但無口冷寒戰,名曰臟寒,其病夜重日輕,腹痛腸鳴,泄瀉青水,間有不泄者。此症亦在百日內有之,皆因臨產時在地稍久,冷氣侵逼,或以冷水滲湯洗兒,或斷臍短而結縛不緊,為寒氣所傷,宜用前藥治之。若泄瀉者,以乳附丸治之;不泄瀉者,以白朮丸蓬仙丸主之。

腹痛甚者,先用食鹽同炒,茴香茱萸炒熱,用絹包熨兒臍腹上下。

9. 二十九、胎熱論治(附胎黃)

小兒生下旬日之內,目閉面赤,眼泡浮腫,常作呻吟,或啼哭不已,時復驚煩,遍體壯熱,小便黃澀,名曰胎熱。蓋因在胎,母受時氣邪毒,或外感風熱,誤服溫劑,過食五辛姜面,致令蘊熱熏蒸於胎,故有此症。然治不可求速效,當以釀乳法漸解之。若遽以涼藥攻之,必損胃氣,加以嘔吐則危矣。

先以地黃湯煎與母服,以釀乳方令兒飲之,以解其煩熱。若不解,次進地黃丸治之,母宜忌五辛酒面諸熱物可也。

又有生下遍身皆黃,身上壯熱,二便不通,乳食不進,啼叫不止,名曰胎黃,亦因母受熱而傳於胎也,用釀乳方並前藥治之。

10. 三十、夜啼論治

夜啼有四,有驚熱,有心熱,有胎寒,有客忤。驚熱者,為衣衾厚,或抱懷久坐於暖處,以致邪熱攻心。心主神,神亂則驚。心與小腸為表裡,故啼泣而遺溺也。治當退熱鎮心,宜用三解散解之,或木通湯抱龍丸化下,服之自愈。心熱者,見燈愈哭,面紅多淚,無燈稍息,蓋火屬陽,心亦屬陽,兩陽相搏,故見燈而啼甚。

治宜涼心安神,當用五苓散黃連甘草煎服,再化下琥珀抱龍丸服之,至於入暮則應,蓋夜甚主陰,入則陰盛陽微,故腰曲額汗,面白頰青,伏臥多啼,呼而多淚,如盤腸內吊之症,治法與胎寒條同。客忤者,面色紫黑,氣鬱如怒,叫時若有恐懼,及睡則警惕,兩手抱母大哭。

此誤觸禁忌神祇而得,或見異相之物,或因惡祟所侵,令兒目有所睹,口不能言,但驚啼無時,指紋俱隱。故《玉環集》云:忽然兩手形無見,定如搪突惡神靈。治法用蘇合香丸驅邪鎮心,如不愈,服犀角散、抱龍、鎮心等丸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