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幼心法》~ 下卷 (4)

回本書目錄

下卷 (4)

1. 治驚丹之劑

黃芩四物湯,治小兒驚丹。

當歸,地黃,川芎赤芍藥,黃芩

上,水一小盞,煎至六分溫服。

五和湯

當歸,赤茯苓(各半兩),甘草大黃枳殼(各七錢半)

上,水一盞,煎六分,無時服。

三解散,治小兒驚丹,面紅目赤,口瘡痰嗽。

人參防風天麻茯神鬱金(無,以山梔代之),白附子,大黃(各二錢半),赤芍藥,黃芩,殭蠶(各五錢),全蠍(十五尾,去尖),枳殼(二錢),粉草(六錢)

上為末,每服半錢,用溫薄荷湯燈心湯調服。

2. 論小兒諸疸之由

彭用光曰:凡小兒身皮目皆黃者,疸也。身痛,膊背強,大小便澀,一身皆黃,面目指爪皆黃,小便如屋塵色,著物皆黃,渴者,難治。此黃疸二證,多病於大病後。又有一證,生下百日,及半身不因病後身微黃者,胃熱也。大人亦同。又有面黃腹大,食土渴者,脾疳也。又有自生而身黃者,胎疸也。

《經》云:諸疸皆屬於熱。色深黃者是也。若淡黃兼白者,胃怯,胃不和也。丹溪云:不必分五,同是濕熱,如署曲相似,此理甚明。《全嬰方》論云:夫發黃者,皆由寒濕之氣,蘊結於脾胃,蒸發而成也。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熱壅,必發黃。巢氏曰:小兒百日半歲,非傷寒瘟病,而身微黃者,亦是脾胃熱,忌不可灸也,灸之則熱甚,此是將息過度所為,微薄其衣,欲與除熱丸散投之,自歇。不得妄與湯劑及灸,為害不淺淺也。

3. 論發黃治例

《難知》云:色如熏黃乃濕病也。一身盡痛,色如橘子黃者,黃病也。一身不痛,干黃,燥也。小便自利,四肢不沉重,渴而引飲者,梔子柏皮湯。濕黃,脾也,小便不利,四肢沉重,似渴不欲飲者,大茵陳湯。若大便自利而黃者,茵陳梔子黃連三物湯。往來寒熱,一身盡黃者,小柴胡加梔子湯

羅謙云:一小兒季夏身體蒸熱,胸膈煩滿,皮膚如潰橘之黃,眼中白睛亦黃,筋骨痿弱,不能行立,此由季夏之熱,加以濕令,而蒸熱薄於經絡,入於骨髓,使臟氣不平,故脾遂乘心,濕熱相合而成此疾也。蓋心火實則身體蒸熱,胸膈煩滿,脾熱勝則皮膚如潰橘之黃。有餘之氣必乘己所勝而侮不勝,是腎肝受邪,而筋骨痿弱,不能行立。

《內經》言: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又言:濕熱成痿。信哉所言!所謂子能令母實,實則瀉其子也。蓋脾土退其本位,腎得復,心火自平矣。又《內經》曰:治痿獨取於陽明。正謂此也,加減瀉黃散主之。

4. 黃疸諸方

加減瀉黃散方,此藥退脾土,復腎水,降心火。

黃連,茵陳(各五分),黃柏黃芩茯苓,山梔(各三分),澤瀉(二分)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柤,稍熱服食。後一服減半,待五日再服而良愈。

茵陳湯,治小兒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越熱不能發黃也。身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欲飲水者,此為瘀熱在裡,必發黃。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色,小便不利,腹痛者,並主之。

山茵陳,梔子仁,川大黃

上等分,㕮咀,水煎加減服,日進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莢汁狀,色正赤,一宿服,減痛,黃隨小便中去也。

犀角散,治小兒黃疸,一身盡黃。

犀角(一兩),茵陳,瓜蔞根,升麻龍膽草生地黃(各半兩),寒水石

上㕮咀,水一盞,煎六分,溫服。一方治小兒忽發黃,面目皮肉盡黃,瓜蔞汁和蜜服之,良驗。

瓜蒂散,治小兒三歲忽發心滿堅硬,腳手心熱,則變為黃病,不急治殺人。

瓜蒂(七個),赤小豆(七粒),秫米(七粒)

上為末,用一字,吹兩鼻內,令黃水出,殘藥未盡,水調服之,得吐黃水即差。一方瓜蒂一兩,赤小豆四兩,為末,每服一錢,溫水調服,藥下即臥,當有吐,以吐清黃汁為妙。虛人不可用。

茯苓滲濕湯,治小兒黃疸,寒熱,嘔吐而渴欲飲冷水,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安臥不思食。

白茯苓(五分),澤瀉(三分),茵陳(六分),豬苓(二錢),黃芩,黃連,梔子,防己白朮蒼朮陳皮青皮枳殼(各二錢)

銼散,水一小盞,煎六分,徐徐溫服。

丹溪一方,治小兒吐瀉,黃疸。

三稜,蓬朮,青皮,陳皮,神麯,麥芽,黃連,甘草,白朮,茯苓

上為末,溫水調服。傷乳食吐瀉加山梔,時氣吐瀉加滑石,發熱加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