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校註婦人良方》~ 卷二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一 (1)

1. 產後口乾痞悶方論第一

論曰:產後口乾痞悶,因食米麵乾飯太早,脾胃不能消化,熱鬱所致,慎不可下,但服見睍丸則愈。無擇云:若內積憂煩,外傷燥熱,宜四物湯去地黃,加人參烏梅可愈。

愚按:前症若宿食停滯,用六君、枳實、神麯。若因肉食所致,更加山楂。若因魚鱠之類,再加陳皮。其物既消而仍痞,或反作痛作嘔,此脾胃受傷,用六君子湯。或咽酸噯腐,加炮姜;作瀉,更加升麻。如不應,佐以四神丸,或間用補中益氣湯

2. 附治驗

一婦人食角黍煩渴,痞悶腹痛,大便欲去不去,服消導等藥,不應,飲食日減,肌體日瘦,半年矣。余謂此食積為患,用大酒麴炒為末,溫酒調服二錢,俄間腹鳴,良久仍下粽而愈。

一婦人食魚鮓腹痛患痢,諸藥不應,用陳皮白朮等分為末,以陳皮湯送下,數服而愈。

見睍丸

薑黃(炒),三稜(醋炒),蓽澄茄,陳皮,良薑人參莪朮(酒炒,各等分)

上為末,用蘿蔔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

產後心煩發渴,宜清心蓮子飲。(方見六卷首論)

3. 附方

六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二方見二十卷第六論)

四神丸(方見八卷第八論)

4. 產後血渴方論第二

竊謂前症若出血過多,虛火上炎,用童子小便,或四物、白朮、麥門、丹皮。若胃氣虛而有熱,用竹葉歸耆湯。若血虛發熱,用八珍加麥門、五味。若血脫髮熱煩躁,用當歸補血湯。若胃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或七味白朮散

5. 附治驗

一產婦患前症,朝寒暮熱,肚腹作痛,以手按之不痛。余以為血氣俱虛,用八珍之類治之。彼反行逐血,更加發熱煩躁。余用當歸補血湯,熱躁漸止;用八珍、麥門、五味,氣血漸復。

6. 附方

七味白朮散,治中氣虛弱,津液短少,口乾作渴,或因吐瀉所致。

人參白朮(炒),木香,白茯苓甘草(炒),藿香,乾葛(各一錢)

上水煎服。

竹葉歸耆湯,治胃氣虛熱,口乾作渴,惡冷飲食者。

竹葉(一錢五分),當歸(一錢),黃耆(二錢),白朮,人參(各一錢),麥門冬(去心,七分),甘草(炒,五分)

上水煎服。

四物湯

補中益氣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八珍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當歸補血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7. 產後乍寒乍熱方論第三

產後乍寒乍熱,由血氣虛損,陰陽不和。若陰勝則乍寒,陽勝則乍熱,宜用增損四物湯。若因敗血不散,腹內作痛,宜用奪命丹,後用增損四物湯,隨病加減。無擇云:敗血流閉諸陰則寒,流閉諸陽則熱,用大調經散五積散

愚按:前症若因陽氣不足,陰氣上入於陽中而惡寒者,用補中益氣湯。若因陰氣不足,陽氣下陷於陰中而發熱者,用六味地黃丸。若氣血不足而惡寒發熱者,用八珍湯。若病後寒熱倦怠者,用補中益氣湯。若肌熱大渴,目赤面紅者,用當歸補血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