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懋修

《文十六卷》~ 卷二·文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文二 (1)

1. 傷寒有五論一

《傷寒論》之不明於世也久矣。昔人謂讀《傷寒論》當求其所以立法之意,余謂讀《傷寒論》當先求所以命名之意。不審其論之何以名傷寒,則何怪人之不善用傷寒方哉。凡病之為風、為寒、為溫、為熱、為濕溫者,古皆謂之傷寒。乃人知風與寒為《傷寒論》中病,而於溫與熱謂不可用《傷寒論》中方。

其意若曰,方既出於《傷寒論》自是治寒方,必非治溫法。豈有治溫而用治寒方者?於是一遇溫熱病無不力闢傷寒方,更無人知溫熱之病本隸於《傷寒論》中,而溫熱之方並不在《傷寒論》外者。

仲景《傷寒論》自序云: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則欲讀《傷寒論》必先於《素問》求之。《素問》曰: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又曰: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又曰:人傷於寒而傳為熱,何也?寒甚則生熱也。又曰:凡病傷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為病溫,後夏至日為病暑。

蓋《素問》之言熱,言病之既;仲景之言寒,言病之朔。比而觀之,自知寒之必化為熱,而溫之必本於寒。其反援《素問》以駁仲景者,固不足與議矣。然苟非證之以《難經》,尚不知仲景所以名論之故。《難經·五十八難》曰:傷寒有幾?答曰: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

傷寒者,病之總名也。下五者,病之分證也。傷寒為綱,其目則五:一曰中風,二曰傷寒,三曰濕溫,四曰熱病,五曰溫病。明說傷寒有五種焉。病既來自傷寒,是當從病之來路上立論,論即從病之來路上命名。故仲景《傷寒論》之傷寒字,即《難經》「傷寒有五」之傷寒字,非「二曰傷寒」之傷寒字也。仲景所以撰用《素問》《難經》者如此。

明乎此,而以《傷寒論》中病一一按之。如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曰中風。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其病皆自傷寒來。其為方也。如桂枝麻黃之辛溫者皆治之。如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脈沉而細者,此為濕痹。

太陽中熱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惡寒,身熱而渴也。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其病亦自傷寒來。其為方也,如葛根之辛涼,石膏之辛甘寒,黃芩黃連大黃之諸苦寒者皆治之,豈不以傷寒之為論固為諸傷寒病設,凡傷寒之若風、若寒、若溫、若熱、若濕溫五種,無不於論中列方,既用桂、麻治風寒,即以葛根輩治溫熱,分系其方於《傷寒論》中,而豈獨治五種內惡寒,體痛,嘔逆,脈緊之傷寒一種乎哉。

慨自沿習之久,莫不以仲景傷寒有五之大綱,為專治「二曰傷寒」之一種,一若但見論中有桂枝、麻黃不見論中有膏、黃、芩、連者。夫膏、黃、芩、連豈治寒者哉!豈不是治溫治熱者哉!乃以論名傷寒即謂仲景不知溫熱,則論亦不名中風,何不並云仲景不知中風乎。

古人有言:不明五運六氣,檢遍方書何濟?是惟先識仲景所值氣運為風為火,宗族之病死於風、寒、溫、熱、濕溫之幾種者居多。當時習用崔文行神丹,君硃砂而臣烏、附,佐以半夏人參茯苓,使以射,罔名曰赤丸,以象朱烏七宿者。其人初病風寒,既不宜於附子;其人若病溫熱,更不宜於烏頭

乃於三日以內便用神丹,不識溫熱寒涼四法未可通用。所以仲景特用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北方元武,而獨不用南方之朱雀也。然而宋元以來,於《傷寒論》之但用三方竟無能舉其說者。宜莫不以《傷寒論》中方為用溫之祖,絕不知《傷寒論》中方亦為用寒之祖矣。

夫仲景方為上古聖人相傳之方,所謂經方也。伊尹歿而仲景出,凡伊尹湯液之失傳者,膏、知之辛寒,硝、黃之鹹寒,芩、連、柏之苦寒,始與薑、附、桂之辛溫、辛熱各標見於傷寒之論,奈何人云亦云,習焉不察,不將《難經》「傷寒有五」之文求仲景《傷寒論》所以命名之意,而以為治風寒者可取諸論中,治溫熱者必求諸論外,故風寒之治得其法,而溫熱之治盡失其傳也。

余以秦越人發幾種之問作五種之對,乃知五種之傷寒並隸於傷寒之一論,則《傷寒論》者明是五種傷寒之總論,而溫熱之治即在其中。前人言之而未詳,猶待後人申之而大白也。快哉,余讀仲景書如桶底脫矣。

2. 傷寒有五論二

王叔和搜採仲景舊論,錄其對病真方,以防世急,而作序例。舊論者,即此五種之論也。對病者,對此五種之病也。五者之說,徐靈胎言之於《難經經釋》,呂𣗪村言之於《傷寒尋源》,若程郊倩之二十五葉,非不欲明此意,而牛鬼蛇神陷入魔障,無足深論。獨其於傷寒所致太陽病痙濕暍與傷寒相似條下,釋之曰:上傷寒字指《傷寒論》一書,下傷寒字指寒傷營一證。則其言抑何精也。

再有雙行自注:傷寒,猶寧國嘉興之有府,傷寒病猶寧國嘉興之有縣。寧國之蘭陵、涇縣亦稱寧國,嘉興之平湖、秀水亦稱嘉興,以其府屬之同也。只此數言罕譬而喻,頗足解頤,亦何必作此二十五葉之天魔舞哉。彼徽產也,故言皖浙。我是吳儂,但知吳地。吳之有江寧府亦有江寧縣也,江寧縣即《傷寒論》之傷寒也,其上元六縣則《傷寒論》之風也、溫也、熱也、濕溫也,而上元諸縣人均得稱江寧人者,不言縣而言府也。以此明風寒溫熱之皆名傷寒,而傷寒之五種不亦同於江寧之七縣哉。

推而論之,則如鍾鏞之皆可名鍾。鼎鼐之皆可名鼎,尊罍之皆可名尊,即此類也。然猶不若以五金言之:一曰金,二曰銀,三曰銅,四曰鐵,五曰錫。五金之中,其一曰金。《傷寒論》非五金之總論耶。且不若以五侯言之:一曰公,二曰侯,三曰伯,四曰子,五曰男。五侯之中,其二曰侯。

《傷寒論》非五候之總論耶。能近取譬,可以為方。惟願五者之復明於世,俾人知風、寒、溫、熱之皆在論中,論中之方可治風寒,亦治溫熱。則凡為傷寒方難用之說者可一掃而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