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蘊谷

《雜症會心錄》~ 婦人雜症 (4)

回本書目錄

婦人雜症 (4)

1. 產後嘔吐

嘔吐有虛實。而產後之嘔吐。虛者十居其九。醫家不從症脈詳察。而混以尋常止嘔定吐之法投之。則殺人之禍立至。雖有良工補救。亦無如之何矣。夫產後脾胃必虧。因去血過多而耗傷也。脾胃虛而熱。則食入即吐。脾胃虛而寒。則食久反出。然亦不可拘也。倘其人平素脾元大虛。

加之產後傷氣血。脾陰枯而胃陽敗。忽然食入即吐。全不納穀。手足冷。冷汗出。氣促不接。脈懸懸如絲。如此危症。乃胃絕之候也。而遂謂其暴吐為有火哉。即令嘔吐酸味。雖屬有火。而產後之吐酸。多責在胃寒。必須切脈之遲數。或有力。或無力。然後虛實可分。如有火而吐者。

宜扁豆穀芽參丹石斛陳壁土之類主之。如無火而吐者。宜人參白朮茯苓黑姜肉桂甘草之類主之。薛氏法最良也。雖然。腎者胃之關也。脾胃之病。必推原於腎。腎氣壯則水穀入。胃散精於肺。而變化精微。腎氣虧則完穀不化。陽火衰弱。而不生脾土。幽門少運動之機。

下不通而勢必上逆矣。又有腎陽無根。內真寒而外假熱。虛火上衝胃口。嘔吐不休者。非附子理中湯八味地黃湯。重加人參。引火歸原。而吐未必定也。或者謂敗血散於脾胃。不能納水穀而生吐逆。此說亦中病情。第敗血之阻。由元氣之虧。非生化湯。則二陳湯加人參澤蘭葉丹參之屬進之。

數劑可愈。若用藿香砂仁延胡等藥。一味破氣。正氣轉傷。非其治也。大約吐而輕者。救在脾。吐而重者。救在腎。舍此他求。豈足謂之善醫產後者耶。

症不因產後而生。固可以雜症之法治之。症既因產後而生。亦混投尋常之法。非治也。此嘔吐又以救脾救腎為主。

八味地黃湯(見審虛實門)

二陳湯(見眩暈門)

附子理中湯(見審虛實門)

生化湯(產後血暈門)

加減四君湯,治脾虛產後嘔吐。

白朮(二錢土炒),炮姜(八分),炙甘草(一錢),人參(一錢),炒陳米(五錢)

吐甚者加附子。(八分)水煎服。

2. 產後不寐

產後不寐一症。由於氣血大虧。陰不維陽者居多也。夫衛氣日行於陽則寤。夜行於陰則寐。凡人將睡之時。必陽引而升。陰引而降。陰陽相引。然後呵欠乃作。漸入睡鄉矣。今胎下而血驟脫。陽浮於上。不入陰而常留於陽。是以達旦不寐。煩躁出汗。面赤口渴等症疊見。而醫家之治此者。

其法果何在哉。蓋壯水則火熄而神安。益陰則血足而心寧。六味歸芍湯。加童便人參。無不應手取效。若心腎不交。神志恍惚。補心丹加減。亦為合法。倘血去而孤陽浮越。營衛偏勝。終夜不眠。宜歸脾湯或人參養營湯加減。方為盡善。大抵陰虛不寐。陽藥不宜輕投。陽虛不寐。

陰藥豈宜混施。必須察脈辨症。心靈會悟。勿泥呆法者也。此外血塊痛而不寐者。治在血也。血行而痛定。可以安臥矣。兼食滯而不寐者。治在食也。食消而痛止。可以安臥矣。兼時疫而不寐者。治在疫也。疫退而熱解。可以安臥矣。兼瘧痢而不寐者。治在瘧痢也。瘧痢止而神斂。

可以安臥矣。張景岳云。心藏神為陽氣之宅。衛主氣司陽氣之化。凡衛氣入陰。則靜。靜則寐。正以陽有所歸。故神安而寐也。又心為事擾。則神動。神動則不靜。是以不寐也。故欲求寐者。當養陰中之陽。及去靜中之動。則得之矣。彼產後陰血虧而陽火動。非純靜之藥。無以制其炎炎之勢。

雖欲高枕而望其酣睡也。不亦難哉。

產後去血必多。治主純靜之藥。以鎮動陽。陽不浮越。得其所歸。則神安而寐。

六味歸芍湯(見中風門)

心丹(見不寐門)

歸脾湯(見中風門)

人參養營湯(見中風門)

3. 產後大便不通

大便不通。在雜症有陽明實熱之積。有腸胃瘀血之阻。而在產後。則責在氣血之虛也。夫陰血驟脫。氣亦驟虧。少陰失開闔之令。大腸少津液之潤。是以秘結不解。醫家不窮其原。急用硝黃巴牛等藥。求其暫通。取快一時。因而重虛其虛。元氣更受耗傷。緩則復秘。而變脹滿。

速則亡陰而致虛脫。甚可憫也。夫產後空虛。新血未生。元氣未回。幸得後門堅固。旬日未解。亦自無妨。雖有澀滯。當從緩治。宜用生化湯。加人乳肉蓯蓉以潤枯涸。倘氣因血耗。傳化失職。宜用八味湯人參肉蓯蓉。以助真氣。無不應手取效者也。古人有言。產後大便日久不通。

由血少腸燥。參乳湯多服。則血旺氣順。自無便澀之病。真先得我心之同者矣。蓋陰血乾燥。須俟地道升。而天氣降。元氣衰弱。更待真陽復。而真陰生。此自然之道也。不然。徒知推下一法。而漫無變計。不亦為古人所譏謂之矢醫耶。

通以治塞。印定庸工眼目。得此可喚醒其夢。

生化湯(見產後血暈門)

八味湯(見審虛實門)

參乳湯(見燥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