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方論》~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犀角地黃湯

主治吐衄便血,婦人血崩,赤淋。

白話文:

  • 生犀角:犀牛角的一種,為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止痛的作用。

  • 生地黃:中草藥,為中藥四大補藥之一,具有滋陰涼血、養陰補血、清熱燥濕的作用。

  • 白芍藥:中藥材,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的作用。

  • 牡丹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上四味,先用三物水煎去滓,入生犀汁,熱服。

柯韻伯曰:氣為陽,血為陰。陽密乃固,陽盛則傷陰矣;陰平陽秘,陰虛者陽必湊之矣。故氣有餘即是火,火入血室,血不營經,即隨逆氣而妄行,上升者出於口鼻,下陷者出於二便。雖有在經在腑之分,要皆心肝受熱所致也。心為營血之主,心火旺則血不寧,故用生犀、生地酸鹹甘寒之味,以清君火;肝為藏血之室,肝火旺則血不守,故用丹皮、芍藥辛酸微寒之品,以平相火。此方雖曰清火,而實滋陰之劑。

白話文:

柯韻伯說:氣是陽,血是陰。陽氣緻密則身體固守,陽氣盛極則會傷及陰血;陰血平和則陽氣隱密收藏,陰血虧虛則陽氣勢必侵犯它。因此,氣積聚過剩就是火,火入侵血室,血不能營運於經脈,就會隨著逆氣而妄行。往上升的就從口鼻衝出,往下陷的則從二便排出。雖然有在經絡、在臟腑之分,要害都是由於心、肝受熱引起的。心是營血的主人,心火旺盛則血不能安寧,所以用犀角、生地黃酸鹹甘寒的藥味來清瀉君火;肝是藏血的場所,肝火旺盛則血不能收藏,所以用丹皮、芍藥辛酸微寒的藥物來平息相火。這個方劑雖然說是清火,但實際上是滋陰的藥劑。

蓋血失則陰虛,陰虛則無氣,故陰不足者,當補之以味,勿得反傷其氣也。若用芩、連、膽草、梔、柏以瀉其氣,則陽之劇者,苦從火化,陽已衰者,氣從苦發,燎原而飛越矣。(此義不可不知。)

白話文:

血液如果消耗則陰精虧虛,陰精虧虛則氣血虛弱,所以陰精不足的人,應該以補益陰精的方式治療,不要再損傷他的氣血。如果使用黃芩、黃連、膽草、梔子、柏子來瀉他的氣血,那麼火盛的,火熱會更加劇烈,陽氣已經衰敗的,氣血會因為苦性的藥物而更加虛弱,就像燎原之火而一發不可收拾。(這種道理不可不知道。)

2. 人參清肺湯

(《準繩》。三方合論)

治肺胃虛寒,咳嗽喘急,坐臥不安。並治久年勞嗽,吐血腥臭。

人參阿膠,骨皮,知母烏梅,粟殼,炙草,杏仁,桑皮(等分),棗子

白話文:

人蔘、阿膠、骨皮、知母、烏梅、粟殼、炙草、杏仁、桑皮(各等分),棗子

水煎服。

3. 人參定喘湯

(《準繩》)

治肺氣上逆喘嗽,喉中有聲,胸膈緊痛,及感寒邪,咳嗽聲重。

人參麻黃阿膠,五味,粟殼,甘草半夏曲(各一錢),桑皮(二錢),生薑(三片)

白話文:

人參、麻黃、阿膠、五味子、粟殼、甘草、半夏曲(各一錢),桑皮(二錢),生薑(三片)

水煎服。

4. 人參瀉肺湯(《金匱》)

治肺經積熱上喘,胸膈脹滿,痰多,大便澀。

白話文:

  • 人參:補氣養血,益氣固元,主治體虛乏力、氣血不足。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主治熱熱證、暑邪、濕熱痢疾。

  • 梔子: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主治熱病煩躁、吐血、衄血。

  • 枳殼:行氣消積,導滯通便,主治食積腹脹、便祕、疝氣。

  • 薄荷:疏風清熱,解暑明目,主治感冒發熱、頭痛鼻塞、暑熱煩躁。

  • 甘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主治脾胃虛弱、氣虛乏力、熱毒瘡瘍。

  • 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主治熱性瘡瘍、咽喉腫痛、乳腺炎。

  • 杏仁:潤肺止咳,平喘化痰,主治咳嗽氣喘、痰飲咳嗽、肺虛喘咳。

  • 桑皮:清熱涼血,止血止痢,主治感冒發熱、頭痛鼻塞、血熱妄行、痢疾腹瀉。

  • 大黃:瀉熱通便,清腸止瀉,主治熱結便祕、腹脹腹痛、血熱吐衄。

  •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膿,主治咳嗽氣喘、痰多氣喘、咽喉腫痛、肺膿瘍。

水煎服。

王又原曰: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又肺為嬌臟。其不堪破耗也明矣。自肺熱傷肺之說行,曰保肺補肺,眾共譁之;曰清肺瀉肺,樂與和之。豈知古人清肺、瀉肺等湯,而必皆以人參立名。夫亦可曉然於肺氣之不可耗,而人參之在所必用也。肺體清而法天,下濟而司降令,一切渾濁不得上乾者,皆氣之健能運行而不息也。

白話文:

王又原說:中醫經典有云,邪氣會聚集在氣虛的地方。肺臟嬌嫩,很容易受到傷害。自從肺熱傷肺的說法流行以來,很多人都提倡補肺保肺,還有人主張清肺瀉肺,他們都樂意接受。但是,他們不知道古人清肺、瀉肺的湯劑,都必須用人參作為君藥。這也可以清楚地表明,肺氣不能耗損,人參是必不可少的。肺的性狀清肅,與天相應;肺的功能是肅降,一切濁邪都不能上升到頭部,這都是肺氣強健,能夠運行不息的緣故。

若肺氣少弛,則降下失令,渾濁之氣遂逆上行,此為咳嗽,為喘急;肺葉脹舉,胸膈緊痛,移熱大腸,大便艱澀。種種顯有餘之象,實種種為不足之徵。故不問內傷外感,為熱為寒,要以人參保定肺氣為主,或骨皮、知母阿膠滋之,或烏梅、五味、罌粟殼斂之,或半夏曲生薑降之,或杏仁、桑皮、枳殼、桔梗利之,或梔子、黃芩、連翹涼之,或麻黃、薄荷發之,大黃下之,總恃人參之大力握樞而運,已入之邪易出,而將來之邪無從入也。肺邪得諸藥以俱出,而肺氣不隨諸藥以俱出也。

白話文:

如果肺氣鬆弛,那麼肺部下降的功能就會失常,混濁的氣就會反逆上升,這就是咳嗽和喘急;肺葉膨脹舉起,胸膈感到緊縮疼痛,熱氣傳到大腸,大便就會艱澀。種種症狀都顯得很像是過剩的徵兆,實際上全都是不足的徵兆。所以,不論是內傷還是外感,是熱是寒,都必須以人參保定肺氣為主,可以用牡蠣、知母、阿膠滋養它,或者用烏梅、五味、罌粟殼斂住它,或者用半夏、曲、生薑降低它,或者用杏仁、桑皮、枳殼、桔梗疏通它,或者用梔子、黃芩、連翹清涼它,或者用麻黃、薄荷發散它,大黃瀉下它,總之依靠人參強大的力量掌握關鍵並運轉,已經進入體內的邪氣就容易出去,而將來的邪氣就無從進入。肺部邪氣通過各種藥物一齊排出體外,而肺氣卻不會隨著各種藥物一齊排出體外。

然則人參亦何嘗傷肺,乃畏而不敢用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