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八 (4)

1. 石發熱風頭痛心煩寒熱方三首

論曰:五行五臟,皆互相生,肝雖處中而為臟首,位在甲乙,懷養懷仁,故應春而王也,為心之母,餘臟循而次生焉,心為王,主身神毅而無纖不察,四臟為四鄙。四鄙有憂,王必懷憂,四臟和平。則王有悅,悅則營衛不錯,憂則經絡患生心不受邪。

所病者為憂樂能致也,肺為風府,施於太穹,為呼吸之門,氣息之道也,諸臟紊亂,氣息皆形,誰能出不繇戶耳,若熱風盛,心憂即頭痛,若過憂即心煩,熱盛必寒,寒盛必熱,倚伏之道。足可明焉,皆繇風狂邪熱之謂也。但平風熱,抑狂邪,營衛自然通泰也。

療熱如火燒,頭痛心煩悶,乍寒乍熱,胸中熱,嘔逆方。

升麻前胡甘草(炙),黃連(各二兩),黃芩生地黃(各三兩),枳實(炙),梔子仁,栝蔞(各一兩),豉(五合綿裹)

上十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服,忌如常法。

又療食訖,心煩悶眩,心下胸中不安方。

茵陳(四兩),大黃(二兩),梔子仁(二十枚)

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服,取瘥。

又療頭疼欲裂方。

當歸二兩,清酒一升煮取六合,飲至再服。

2. 石發口瘡連胸面及身上心痛方一十四首

論曰:夫人癢者為虛,痛者為實,在表為虛,在裡為實,心肺虛熱沖胸,口乾,干久乃成瘡生膿則癢矣,自然虛極,非是實也。臟者,藏也,為不能含藏陽氣,使陽氣妥出發則日虛,若獨肝家有風,即木氣搏心故痛,亦非真心痛,若真心痛,只得半日而死,為心不受邪故也。

療乳石熱發,頭痛心痛,胸脅脹滿,寒熱,手足逆冷,或口生瘡爛,或乾嘔惡聞食氣,氣上欲絕,久虛者方。

前胡,芍藥,黃芩大黃甘草(炙各二兩),大棗(二十枚擘)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服,若堅實,加茯苓二兩,若胸滿塞,加枳實一兩炙,若吐逆,加乾薑二兩,若口燥,加麥門冬二兩,增減以意量之,忌如常法。

又療食失度,口中發瘡,漱之湯方。

黃芩(三兩),升麻,甘草(炙各二兩),石膏(五兩碎)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冷含漱口,吐卻,日十數過,瘥止。

又療口瘡方。

子柏(四兩),龍膽(三兩),黃連(二兩),升麻(一兩)

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別取子柏冷水浸,投湯中,令相得,絞取汁,稍稍含之,取瘥,忌如常法。

又若熱發腹內,胸悉有瘡方。

升麻(二兩),烏梅(十枚),黃芩,黃連,栝蔞,甘草(炙各一兩)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半,去滓含之,咽亦不妨。

又療體赤熱煩悶,口中瘡爛,表裹如燒,痛不能食方。

黃芩(三兩),梔子仁(二十一枚),香豉(二升),大黃(二兩)

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服。

又塗飛雪湯方。

麻黃(四兩去節),石膏(二兩碎),黃芩(三兩),芒硝(四兩)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去滓內生雞子白二枚及芒硝,攪令勻,以拭瘡上,取瘡瘥即止。

又療熱不散,體生細瘡,並熱不止方。

黃連,芒硝(各五兩)

上二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內硝,以拭瘡上,取瘥為限。

又療紫石發動,惡寒壯熱,口舌乾焦方。

烏豆(二兩)

上一味,以水四升煮,令稀稠得所如餳,去豆下蜜二合,更一兩沸,以匙抄細細含之,如腹中鳴轉欲利即停,得利即瘥,忌熱食,陳臭物。(千金翼治發背癰疽)

又療石氣發熱,身體微腫,面生瘡方。

升麻,葳蕤(各六分),黃芩,紫雪(各八分湯成下),甘草(炙),犀角(各四分),梔子(十四枚)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內雪分服之,以飛雪湯塗之即瘥。(千金翼同)

又療體卒熱生瘡,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五兩去心),豉(二升),桂心,人參(各二兩),甘草(三兩炙),蔥白(一斤)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服之,忌如常法。

又療表裡俱熱,身體生瘡,或發癰癤,大小便不利方。

芒硝(湯成下),黃芩,知母,甘草(各二兩),梔子仁(二七枚),大黃(四兩)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下芒硝,分服,忌如常法。

又療兩鼻生瘡熱癢,內亦熱,兼頭痛方。

麥門冬(去心),知母,澤瀉,甘草(炙各二兩),粳米(五合),竹葉(切一升),小麥(二升)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半煮竹葉小麥,取九升去之,內諸藥煮,取四升去滓,分服,日三夜一,忌如常法。

又療生瘡,熱氣奔胸方。

豉(一升),蔥白(切),梔子仁(各十四枚)

上三味,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服之,忌如常法。

又療石熱發,煩熱滿脹,及體生瘡,兼氣力弱方。

黃芩,芒硝,麥門冬(各二兩),大黃(三兩),梔子(十四枚),甘草(一兩炙)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