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三十卷 (6)

回本書目錄

第三十卷 (6)

1. 湯火門

凡湯火傷,急向火灸,雖極痛,強忍一時即不痛,慎勿以冷物塌之,及井底泥敷之,使熱氣不出,爛入肌肉。

火燒,以好酒洗之,再以鹽敷其上,如皮塌者,以酒熬牛皮膠敷之。

熱酒傷,用糯米粉炒黑,末,酒調敷之。

治湯火灼未成瘡者,用艾白根燒灰,雞子黃和敷之。如成瘡,用白蜜封之,以竹中取膜貼上,日三次。

治湯火瘡,麩皮炒黑灰,為末敷上,神妙。此方有補性,始終皆可用。

治湯火瘡,取舊烹銀爐中燒過焦黃土,研細如粉,以生薑調於帛上,貼之痛止。

一方,用熔銀鍋子細末,油調敷上佳。

保生救苦散,治火燒,熱油損,或致皮肉脫,及一切狗齧損傷,並刀斧傷。

用生寒水石,不拘多少,為極細末,調塗之。或幹上,然不如油調塗,其痛立止,並不作膿。無分毫釐苦楚,日近完復,永無破傷風症。

冰霜散,治火燒皮爛大痛。

寒水石(生),牡蠣(燒),朴硝,青黛,輕粉(各等分)

上為細末,新水或小油調塗立止。

治火燒。

桐油水銀(各等分)

上二件,以柳條不住手攪成膏,再入大黃石膏二末,和以牛皮膠,入少水溶開,外用貓兒肚底毛,細剪摻上貼之,以青黛敷之妙。

治湯火瘡爛者,以黃蜀葵花落者,淨器收之,入水些少,待爛成水,敷上神妙。

熱油燒外痛,以蜜敷之立安。(梅師方。)

治湯火瘡至妙。

劉寄奴為末,先以糯米漿,雞翎掃傷處,後以藥未搽上,不痛且無痕。大凡湯傷,先用鹽末摻之,護肉不壞,然後敷藥

又方,以榆白皮末,豬脂油塗瘡愈。

2. 顛撲損傷門

按《發明》經云:夫從高墜下,惡血留於內,不分十二經絡,聖人俱作風中肝經,留於脅下,以中風療之。血者,皆肝之所主,惡血必歸於肝。不問何經之傷,必留於脅下,蓋肝主血故也。痛甚則必有自汗。但人汗出皆為風症。諸痛皆屬於肝木,況敗血凝澀,從其所屬入於肝也。從高墜下,逆其所行之血氣,非肝而何?以破血行經藥治之。

《內經》云: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當病墮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嘔逆。《金匱》云:寸口脈浮微而澀,法當亡血,若汗出,設不汗出者,當身有瘡,被刀斧所傷,亡血故也。

金瘡出血,脈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砍瘡出血一二石者,脈大,二十日死。

砍刺出血不止者,其脈止、脈來大者,七日死。滑細者生。從高顛仆,內有血,腹脹滿,脈弦者生,小弱者死。

劉宗厚云:按破傷有瘀血有內,脈堅強實則生,虛小弱者死。若亡血過多,脈虛細小者生,浮大數實者死,皆為脈病不相應也。

子和云:諸落馬墜井,打撲傷損,閃肭損折,杖瘡腫發,焮痛不止者。可峻下二三十行,痛止腫消。宜以通經散導水丸等藥,或加湯劑瀉之,後服和血消腫散毒之藥。

劉宗厚曰:按子和於墮車落馬,杖瘡閃肭者,俱用峻下。其有心恙牙關緊急者,云是驚涎堵塞於上,俱用三聖散,先吐後下。其法雖峻,然果有驚涎瘀血停留於內,焮痛腫脹發於外者,亦奏捷功。但於出血過多,老弱之人,脈虛大者,亦當求責。

又曰:謹按打撲金刃損傷,是不因動氣而病生於外,外受有形之物所傷,乃血肉筋骨受病,非如六淫七情為病,有在氣在血之分也。所以損傷一症,專從血論,但須分其有瘀停積而亡血過多之症。蓋打撲墜墮,皮不破而內傷者,必有瘀血;若金刃傷,皮出血,或致亡血過多,二者不可同法。而治有瘀血者,宜攻利之。

若亡血者,兼補而行之。又察其傷有上下輕重淺深之異,經絡氣血多少之殊,惟宜先逐瘀血,通經絡,和血止痛,然後調氣養血,補益胃氣,無不效也。頃見圍城中軍士,被傷不問頭面、手足、胸背、輕重,治者例以大黃等藥利之。後大黃缺少,甚者遂以巴豆代之。以為不於初時瀉去毒氣,後則多致危殆,至於略人手指,亦悉以藥利之。

殊不知大黃之藥,惟與有瘀血者相宜,其有亡血過多,元氣胃氣虛弱之人,不可服也。其巴豆大熱有毒,止能破堅逐積,用於此疾,尤非切當。所以有服下藥過後,其脈愈見堅大,治者不察,又以為瘀血未盡而復下之,因而夭折人命,可不慎歟!

凡損傷,切不可食冷水,血見寒則凝。但一系血入心即死,以攻下瘀血之劑治之。

《金匱》治馬墜及一切筋骨損方。

大黃(一兩,酒浸),緋帛(如手大,燒存性),亂髮(如雞子大,燒存性),炊單布(一尺,燒灰),敗蒲(一把,二寸),桃仁(四十九粒,去皮尖),甘草(炙,如中指節)

七味以童便煎成,入酒一大盞,次下大黃,去渣,分溫三服。先銼敗蒲席半領,煎湯浴,衣被覆,斯須通利,痛楚立瘥。

復元活血湯,從高墜下,惡血留於脅下。疼痛實不可忍。

柴胡(五錢),當歸(六錢),甘草,穿山甲(炮。各二錢),大黃(一兩,酒浸),桃仁(五十枚,去皮尖),紅花,栝蔞根(各二錢)

上件桃仁研爛,銼如豆大,每服一兩,水二盅半,酒半盅,煎至七分,食前服,以利為度。得利後,痛或不盡,服乳香神應散

《靈樞》云:墜墮惡血,留於脅下則傷肝,肝膽之經行於脅下,屬厥陰少陽,宜以柴胡為引用,為君。以當歸活血脈。又急者,痛也,以甘草緩其急,亦能生新血,陽生陰長故也,為臣。穿山甲、栝蔞根、桃仁、紅花,破血潤血,為之佐。大黃酒製,以盪滌敗血,為之使。

當歸導滯散,治損傷瘀血,大便不通,紅腫暗青,疼痛昏悶,蓄血內壅欲死。

大黃(一兩),當歸(三錢),麝香(少許)

上二味,為細末,入麝香和勻,每服三錢,熱酒調下,其瘀血自下。若骨節傷折疼痛,以定痛接骨紫金丹治之。

定痛乳香神應散(東垣方。),治從高墜下,疼痛不可忍,及腹中疼痛。

乳香沒藥,雄黑豆桑白皮獨活栗子(各一兩),破故紙(炒,二兩),當歸(一兩),水蛭(半兩)

上為末,每服五錢,醋一盞,沙石器內煎至六分,入麝香少許,溫服。

定痛接骨紫金丹

麝香,沒藥,紅娘子(各一錢半),烏藥(二錢半),地龍(去土,二錢半),川烏,草烏(炮。各一兩),五靈脂(半兩),木鱉子(去殼,半兩),茴香(二錢半),黑醜(五分,生用),骨碎補威靈仙,金毛狗脊防風自然銅(醋淬煅紅,七次。各五錢),禹餘糧(四錢),陳皮青皮(各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溫酒送下。

《三因》,雞鳴散,從高墜下,及木石所壓。凡是損傷,瘀血凝滯,疼痛欲死,兼以此藥,推陳致新。神效。此方治血滯於肺部氣分也。

大黃(酒浸,一兩),杏仁(三十粒,去皮尖)

上研細,酒一碗,煎至六分,去滓,雞鳴時服。至晚取下瘀血即愈。若便覺氣絕,取藥不及,急劈開口,以熱小便灌之。

王海藏云:若登高墜下,撞打及傷心腸,胸中積血不散,以上、中、下三焦部分分之。以易老犀角地黃湯桃仁承氣湯抵當湯、丸之類下之。亦有以小便同煎治之者,更有內加生地、當歸煎服者,亦有加大黃者,惟智者擇之。

潔古,巴戟湯,治從高墜下,及打撲內損,昏冒嗜臥,不能飲食,此為血閉,臟腑不通。

巴戟(去心),大黃(各半兩),當歸,地黃,芍藥,川芎(各一兩)

上水煎,以利為度。

嚴氏,奪命散,治刀刃所傷,及從高墜下,木石壓損,瘀血凝滯,心腹疼痛,大小便不通。

水蛭(用石灰拌,慢火炒令黃色,半兩),黑醜(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約行四五里,再用熱酒調黑醜末二錢催之,須下惡血成塊,以盡為度。

【破血止痛行經之劑】

破血散,治乘馬損傷,跌其脊骨,惡血留於脅下,其痛苦楚,不能轉側。

羌活,防風,桂(各一錢),柴胡,連翹(各二錢),歸梢(二錢),水蛭(炒,煙盡,研二錢),麝香(少許,另研)

上分作二服,每服二大錢,酒水一盞,除水蛭、麝香外,另研如泥,煎余藥一大盞,調一味食前服。

地龍散,治腰脊痛,或打撲損傷,從高墜下,惡血留於大腸經中,令人腰脊或脛腨臂腰中痛不可忍。

中桂,地龍(各四分),羌活(二錢),黃柏,甘草(各一錢),蘇木(六分),麻黃(五分),桃仁(六枚),歸梢(一分)

每服五錢,水煎服。

《三因》,加味芎藭湯,治打傷敗血入胃,嘔吐黑血。

川芎,當歸,白芍百合(浸半日),荊芥穗(各等分)

上水酒各半煎服。

《元戎》,加味四物湯,治虛人損傷不禁下者。

四物湯加穿山甲,水煎服。

花蕊石散,治一切金刃箭鏃傷,及打撲損傷,貓犬咬傷,或至死。血瘀傷處,以藥摻之,其血化為黃水,再摻藥便活。不疼痛。如內損血入臟腑,煎童子小便,入酒少許,調一大盞服之,立效。若牛抵腸出不損者,急納腸入,用細絲或桑白皮為線。縫合肚皮,縫上摻藥,血止立活。如無桑白皮,用生麻縷亦可,並不可封裹瘡口,恐作膿血。如瘡干,以津液潤之,然後摻藥。婦人產後敗血不盡,血迷血暈,惡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至死者。但心後覺暖,急以童子小便調一盞,取下惡物如肝片,終身不患血風血氣症。若膈上有血,化為黃水,即時吐出,或隨大便出。

石硫黃(四兩),花蕊石(二兩)

上二味,相拌合勻,先用紙筋和鹽泥固濟瓦罐子一個,內可容藥,候泥干,入藥在內,再用泥封口,候乾,安在四方磚上,上書八卦五行字,用炭一秤籠,疊周匝,自巳午時,從下著火,漸漸上徹,直至經宿,火冷炭盡。又經宿出罐,細研,以絹籮子篩極細,磁盒盛之,依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