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六(利集) (7)

回本書目錄

卷六(利集) (7)

1. 耳病方

蔓荊子散,治上焦熱,耳鳴而聾,及出濃汁。

蔓荊子,炙甘草甘菊花,升麻木通赤芍,桑皮,麥冬,赤茯,生地,前胡(各五錢)

加薑、棗。

大補丸

黃柏一味,炒褐色,為末水丸。氣虛四君子湯下,血虛四物湯下。

滋腎丸(見火證),治耳聾耳鳴。

凡耳鳴耳聾,皆屬陰虛火動,或補腎虎潛丸,滋陰大補丸皆好。(二方見虛損)

千金補腎丸,治勞聾、氣聾、風聾、虛聾、毒聾、久聾、耳鳴者,此方主之。

人參黃耆當歸,丹皮,白芍,山萸肉,桂心,遠志,巴戟,細辛,蓯蓉,菟絲子,附子熟地茯苓,甘草,乾薑蛇床子澤瀉石斛(各一兩),防風(八錢),石菖蒲(五錢)

羊腎二具,炙乾為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日服二錢。

經驗煎方

陳皮半夏,菖蒲,片芩,柴胡知母,枸杞,桑皮,香附,甘草,菊花,升麻,蔓荊子

2. 鼻證(四十四附喉閉)

《內經》曰: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又曰:鼻者,肺之外候。丹溪曰:肺之為臟,其位高,其體脆,性惡寒,又惡熱。是故好飲熱酒者,始則傷於肺,肺臟鬱熱,久則見於外,而為鼻齄准赤之候,得熱則紅,得寒則黑。蓋面為陽中之陽,鼻居面之中,一身之血運到面鼻,皆為至清至精之血。

多酒之人,酒氣薰蒸,面鼻得酒,血為極熱,熱血得寒,汙濁凝結而不行,故色紫黑。治宜化滯血,生新血,四物加片芩、紅花茯苓陳皮甘草生薑煎,調五靈脂末服,氣弱加黃耆。亦有不飲自赤者,肺風血熱故也。

此外又有鼻瘡、鼻痔、鼻癰、甕鼻、息肉、鼻鼽、鼻衄、鼻淵、鼻塞之不同。鼻瘡、鼻痔、鼻癰皆肺熱所致,日久不已,結成息肉如棗,塞滯鼻中,氣塞不通,不聞香臭。丹溪曰:胃中有食積,熱痰流注,故濁氣凝結而生息肉也。用枯礬研末,面脂綿裹塞鼻中,數日自消。

鼻鼽者,鼻流清水也。鼻衄者,鼻流血也。《原病式》皆謂屬少陰君火之病。

鼻淵者,濁涕流下不止,如彼水泉。《內經》曰:膽移熱於腦,則為辛頞鼻淵是也。通聖散薄荷黃連各二錢半。

鼻塞者,丹溪曰:鼻為肺之竅,因心肺上病而不利也,有寒有熱。寒邪傷於皮毛,氣不利而壅塞,理宜表之,麻黃桂枝之類;熱壅清道,氣不宣通,理宜清之,芩、連、梔子之類。鼻之諸證無出於此。

右手脈浮洪而數,為鼻衄、鼻齄。右手脈浮為傷風、鼻塞、鼻流清涕。

3. 鼻證方

蒼耳散,治鼻淵,日流濁涕不止。

白芷(一兩),辛夷仁,蒼耳子(炒各二錢五分),薄荷(五錢)

共為細末,食後蔥湯下二錢。

辛夷散,治鼻生息肉,氣息不通,不辨香臭。

辛夷,川芎防風木通(去節),細辛(去土),藁本升麻,白芷,甘草

各等分為末,每服三錢,茶清調下。

瓜蒂散搐息肉法

先將鼻中息肉用針微刺破,令病人含水一口,後以瓜蒂散和麝香少許,用水數滴吹入鼻內,出涎水則愈。此苦能湧泄也,泄其實,則息(肉)自消矣。

補腦散,治陽虛腦寒而鼻流濁涕不止。

天雄(炮),辛夷仁,蒼耳

各等分為末,食後酒調下二錢。

大樸散,治鼻赤如榴。

大黃,朴硝

上二味為末,以酒調敷之。

治鼻氣不利

陳皮半夏,麥冬,茯苓,甘草,辛夷,細辛,片芩,桑皮,枇杷葉

用枯礬研末,面脂綿裹塞鼻內,更數次自消。

酒刺方

用山梔子炒黑,為末水丸,清晨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