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十 (3)

回本書目錄

卷十 (3)

1. 耳中諸病並方

黃帝針經云。精脫者則耳聾。夫腎為足少陰之經。而藏精氣通乎耳。耳者、宗脈之所聚也。若精氣調和。則腎臟強盛。耳聞五音。若勞傷氣血。兼受風寒。損於腎臟而精脫。精脫則耳聾也。然五臟六腑十二經脈。有絡於耳者。其陰陽經氣有相併時。並則臟逆。名之曰厥。氣搏於耳之脈。

故令聾。其腎病精脫耳聾者。其候頰顴色黑。手少陽之脈動。其氣厥逆而耳聾者。其證耳內輝輝焞焞也。手太陽厥而耳聾者。其候聾而耳內氣滿也。

燒腎散,治耳聾。

附子(炮。去皮。一兩),川椒(一兩。去其目),磁石(一兩。醋淬七遍。研。水飛)

上為末。用豬腎一枚。去筋膜細切。蔥、薤白各一分。入藥末一錢。鹽花一字。和令勻。以十重濕紙裹於溏。灰火內燒熟。空心細嚼。酒解薄粥下之。十日效。

犀角散,治風毒熱壅。心胸痰滯。兩耳虛聾。頭重目眩。神效。

犀角屑,甘菊花,前胡(去蘆),枳殼(麩炒黃),菖蒲,澤瀉羌活木通,生乾地黃(各半兩),麥門冬(一兩。去心。或作二兩),甘草(二錢炙)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渣。食後。溫服。

茯神散,治上焦風熱。耳忽聾鳴。四肢滿急。胸膈痞滿。昏悶不利。

茯神,羌活,蔓荊子防風,菖蒲,薏苡仁黃耆五味子(各半兩),麥門冬(去心。一兩),甘草(二錢。炙)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渣。食後。溫服。

2. 耳卒聾諸方

夫卒耳聾者。由腎氣虛為風邪所乘。搏於經絡。隨其血脈上入耳。正氣與邪氣相搏。故令耳卒聾也。

蒲黃膏,治卒聾。

細辛蒲黃(各一分),曲末(三分),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

上為末。研杏仁如膏。和勻。捻如棗核大。綿裹塞耳中。一日一易。以瘥為度。

龍腦膏,治卒聾。

龍腦(一錢二分研),椒目(半兩),杏仁(二錢半。浸去皮尖雙仁)上為末。研杏仁膏。和如棗核大。綿裹塞耳中。日二易之。

3. 聤耳諸方

夫耳者。宗脈之所聚。腎氣之所通。足少陰之經也。若勞傷氣血。熱氣乘虛入於其經。邪隨血氣。至耳熱氣聚。則生膿汁。謂之聤耳也。

禹餘糧丸,治聤耳。有膿水塞耳。

禹餘糧(燒醋淬七遍),烏魚骨,釜底墨,伏龍肝(各二錢半),附子(一個。去皮臍)

上為末。以綿裹如皂角子大。安耳內。日再易之。如不瘥者。內有蟲也。

松花散】,治聤耳膿水不絕。

白礬(半兩。枯),麻勃,木香,松脂,花胭脂(各二錢半)

上為末。先用綿淨拭膿盡後。以藥滿耳填。取效。

白連散,治聤耳。出膿汁。

白礬(枯),烏賊魚骨,黃連龍骨(各一兩)

上為末。以綿裹棗核大塞耳中。日三易之。

紅綿散,治聤耳出膿。以白礬枯成白灰。每用二錢。入胭脂二字。研勻。用綿杖子拭去耳中膿及黃水盡。即用別綿杖引藥入耳中。令到底。糝之即干。如壯盛之人。積熱上攻。耳中出膿水不瘥。用局方無憂散

雄黃丸、瀉三五次瘥。

4. 耳中生瘡諸方

夫耳內生瘡者。為足少陰腎之經。其氣通於耳。其經虛則風熱乘之。隨脈入於耳。與氣血相搏。故令耳內生瘡也。

曾青散,治耳內有惡瘡。

雄黃(七錢半),曾青(五錢),黃芩(二錢半)

上為末。每用少許納耳中。如有膿汁。用綿杖子拭乾用之。

黃連散

黃連(半兩),白礬(七錢半)

上為末。每用少許。綿裹納耳中。

黃耆丸,治腎虛耳鳴。夜間睡著如打鐘鼓。覺耳內風吹。四肢抽掣疼痛。

黃耆(去蘆一兩),白蒺藜(炒),羌活(各半兩),黑附子(一個。大者),羯羊腎(一對。焙乾用)

上為末。酒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食前。煨蔥鹽湯下。

【菖蒲挺子】,治耳中痛。

菖蒲(一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

上為末。每用少許。油調滴耳中。立效。

【又方】,耳痛。食鹽不以多少。炒熱。用棗面蒸物。青花布包定枕之。其效如神。

通耳丹,治耳聾。

安息香桑白皮阿魏(各一兩半),硃砂(半錢)

上用巴豆七個。蓖麻仁七個。大蒜七個研爛。入藥末和勻棗核大。每用一丸。綿裹納耳中。如覺微痛。即出之。

【治蚰蜒入耳方】,濕生蟲。研如泥。攤在紙上。捻成紙捻。安耳中即出。

【又方】蝸牛蟲去殼研爛。滴水五七點再研勻。灌耳內。無活者。乾者研亦可。

【治蜈蚣入耳】,炙豬肉掩兩耳即出。

【又方】,用生薑汁灌耳中即出。

【治飛蛾入耳】,醬汁灌入耳即出。

【又方】,擊銅器耳邊即出。

【治蟻入耳】,以大蒜搗取汁。灌耳中。

【又方】鯪鯉甲燒灰水調濾清者。滴耳中。即出。

【又方】,豬脂一指大。炙令香。安耳孔邊。即出。

【一切蟲物入耳】,用口氣盡力吸出。最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