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餘糧丸

YU YU LI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四

熱性指數

34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心經 16%
腎經 16%
胃經 16%
肝經 8%
肺經 8%
大腸經 8%
脾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禹餘糧丸

方劑組成

  • 禹餘糧:性味甘平,入脾、大腸經,具有補氣斂陰、生津潤燥、益精健脾、止瀉固澀之功。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虛、食慾不振、腹瀉、便溏、尿頻、遺尿、盜汗、口乾舌燥等症。

  •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主治功效:下焦痢疾

總結

禹餘糧丸是中醫常用的一種方劑,具有補氣養陰、溫中散寒、止瀉固澀之功。主要用於治療下焦痢疾。禹餘糧丸中的禹餘糧能益氣健脾、止瀉固澀;乾薑能溫經散寒、溫裡溫中;附子能溫腎壯陽、回陽救逆。三藥合用,共奏補氣養陰、溫中散寒、止瀉固澀之效。

傳統服藥法


禹餘糧2兩半,烏賊骨2兩半,吳茱萸2兩半,桂心2兩半,蜀椒2兩半,當歸1兩6銖,白朮1兩6銖,細辛1兩6銖,乾地黃1兩6銖,人參1兩6銖,芍藥1兩6銖,芎藭1兩6銖,前胡1兩6銖,乾薑3兩,礬石6銖,白薇18銖,紫菀18銖,黃芩18銖,蟄蟲1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空心酒或飲送下,每日2次,不知,則加之。

方劑組成解釋


禹餘糧味甘、性溫,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痢的功效。乾薑味辛、性熱,歸脾、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附子味辛、性熱,歸心、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三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止痢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貧血陰道炎肺結核胰臟炎耳聾白帶子宮崩漏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胃腸出血子宮頸炎

相同名稱方劑


禹餘糧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二一。 組成:禹餘糧不拘多少。 主治:便血及癢痛。

禹餘糧丸, 出處:《雞峰》卷十四。 組成:禹餘糧、石脂、乾薑、附子各等分。 主治:下焦痢。

禹餘糧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引《指南方》。 組成:禹餘糧1兩,赤石脂1兩,乾薑1兩。 主治:熱痢。

禹餘糧丸, 出處:《千金》卷四。 組成:禹餘糧5兩,白馬蹄10兩,龍骨3兩,鹿茸2兩,烏賊魚骨1兩。 主治:崩中赤白不絕,困篤;婦人經血日夜不絕,煩悶困絕。

禹餘糧丸, 出處:《千金》卷四。 組成:禹餘糧2兩半,烏賊骨2兩半,吳茱萸2兩半,桂心2兩半,蜀椒2兩半,當歸1兩6铢,白朮1兩6铢,細辛1兩6铢,乾地黃1兩6铢,人參1兩6铢,芍藥1兩6铢,川芎1兩6铢,前胡1兩6铢,乾薑3兩,礬石6铢,白薇18铢,紫菀18铢,黃芩18铢,(庶蟲)蟲1兩。 主治:婦人産後積冷堅癖。

禹餘糧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二二引《醫學集成》。 組成:桑寄生1兩,柏葉(微炒)1兩,當歸(去蘆,微炒)1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炒)1兩,乾薑1兩,白朮1兩,鱉甲(醋浸,去裙,炒黃)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禹餘糧(燒,醋淬7次,細研)5錢,扁豆5錢(炒)。 主治:婦人帶下久虛,胞絡傷敗,月水不調,漸成崩漏,氣血虛弱,面黃肌瘦,臍腹裏急,腰膝疼重,肢體煩痛,心忪頭眩,手足寒熱,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